《幽蘭:曖曖自芬芳的5/2》
最近,和同一世代的朋友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最常感嘆的就是,「我們是不是已經老了?」,和相差了近一個世代的年輕人工作,看不習慣的事情,怎麼會有這麼多?
朋友請我瞧瞧對方的人類圖,ㄜ,好,是一名5/2。這是我很不熟悉的人生角色,我身邊也幾乎沒有相熟的朋友是5/2,不想以有限的知識誤導對方,我先給了一些近似取暖的建議,有時,年輕人需要衝撞,讓他們知道錯在哪裡,這或許是他們的權利。主管某部份的功能,也包括了收拾爛攤子。「不然,你們領這麼多錢是要幹嘛?」我想起某一個年輕人跟我說的話。
後來,在朋友的引薦下,我有了和年輕5/2閒聊的機會。我曾經以為,只要2/4準備好了,我大概可以長驅直入,在各種談話間,攻克某些堡壘據點。不過事實證明,這對5/2似乎沒甚麼用。
談起工作,她說事情很多,大家都很厲害,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產出十分優質與高檔的計畫簡報,數字精確得一絲不苟,在任何會議上,不管是不是三分鐘前才被通知要進去列席,提出來的問題或建議,都像是準備了N久那般無懈可擊。
「相較之下,我覺得自己像個白癡。」5/2訥訥地說出這句話,便很有禮貌地結束了談話,「謝謝妳,但我該回去了,等等還有會。再聊。」
對方是個很漂亮的5/2,身形纖纖,氣質高潔,吃得像仙女,學歷可比山,我愣了許久不知如何回應她的「白痴說」,腦子裡浮現的是同溫層的迷信:不要盲目於學歷,讀得越高越好的,通常都很難用啊!也連帶回想起,自己面對類似高學歷的年輕孩子時,心底常常湧現「這也太白目了吧」的評價。
聽了她的話,我不禁陷入長考,是他們真的白目嗎?還是我一開始就錯誤地期待他們呢?他們看起來耳聰目明又高人一等,我經常先入為主地以為,「這個,很基本,我不用講太多,你都懂吧?」特別需要腦力的工作,我也會下意識地分配給這些學歷表現出眾的資優生。
坦白說,結局都不太好,搞得雙方不歡而散,於是我在心底放話,再也不用一流學府的新人。
12月底的夥伴時段,我又遇見了另一個5/2。她也很美麗。只是剛開始的時候話不多,巨大的沉默最初橫亙在教室的一個角落,有種莫測高深的淵藪感。隨著話題越講越深,我們也聊到了工作,5/2的註腳是,「我發現,自己格格不入。」她的語氣很瀟灑,可能還參雜了一些無奈、一些自嘲,我聯想到之前年輕的5/2也說過很類似的話:「我覺得自己像個白癡。」
直到此刻,我才開始認真地想要分辨,我在職場上交付的期待值,究竟有多少是出自合乎情理的JD下放、有多少其實是來自情不自禁的5爻投射呢?事到如今,已經無從查考那些被我列為「拒絕往來戶」的夥伴,會不會有人原來是5/2,特別需要耐心等待,等到他們自己想通,成為最有力的驅動。
可惜,職場並不是用來靈修的,存活才是重點。當我在還很mean的年紀,誰也別想來浪費我的時間,任何事情就是立刻現在馬上NOW,無法在短時間內開竅並且登陸的人,我會毫不留情、即刻要求對方下船。
我當時想,有這麼好的學歷,你不可能做不到,你只是layback。看看我,求學時代大考小考從來都failed,我都能做到,你給我振作喔。
很多年後的現在,我從人類圖裡看到了自己的偏頗,遭受著過度使用自己的苦果,理解每個人追求的道路並不相同,無論在世俗的眼光下,這些道路看似都指向了長相雷同的羅馬,然而5/2的羅馬,只存在在他們的心中。
觀察著我身邊、只有幾面之緣的5/2,對於他們遁世索居的2爻成份,再熟悉也不過。我尤其羨慕他們把那種只能隱藏在我意識層次的孤倨,大大方方地搬上檯面,舉手投足之間,不群不黨,自己行走。在職場上,這常常被錯解成,白目得可以、不夠社會化,在公司耍甚麼個性?職場有心進取的人,誰不是屈意承歡。
也由於我們之間的陌生,和5/2初攀談的第一個瞬間,往往覺得自己是打擾了對方些甚麼。聽空氣靜結的同時,也聽到了隱約而細瑣的碎裂聲。彷彿前面是不被允許跨越雷池的世界,而我正好一腳踏進雷池裡面。弔詭的也是,只要能夠捱過最初的冷淡尷尬促憋,很快地也就看懂了,5/2只是害羞,不大確定自己應該以如何的面貌,應對這種突如其來的探照,害怕你看到的,不是本來的,擔心你期待了,最後反而落空了。
慢慢消化著書上的描述,我想起外公鍾愛的蘭花。外公是個盡職的領兵,在荒荒山河裡打著意圖光復的旗幟,然而沒有成功,對岸的失土就此成為少年邁入中年的分野。我不知道從滿院的蘭花裡,外公是否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慰藉。我記得的是,他用詩詞形容蘭花的貴潔與雍容,傾注了溫柔又溫吞的後半生,等待著蘭花的綻放與熟成。
於我而言,養蘭極為繁複,需要周全又獨到的培殖環境,不能太熱、也不能太冷;得保持土質常濕、卻切忌直接澆灌,一不小心,脆弱的根,就會糜爛在一起,又或者是半死不活地兀立在土裡,看了使人熱辣辣的心虛。
外公說,小笛,你知道蘭花,其實是很驕傲的嗎?會花個好幾年來測試養蘭的人,足不足心性,懂不懂時機,禁不禁得起拿捏。如果天時啊,地運啊,還有,人氣啊,都對了,你不用多盼望,它就會開出最好的花期。
外公,我終究還沒有成為夠格的人,因此從來沒有養蘭的決心。我的名字裡有個蘭字,這一生,已經很夠我承擔了。
但是,外公,我想悄悄告訴你,我們周遭的人設,有個角色叫做5/2,我覺得,它就好像是生長在人間的蘭花,許多人不知道正確對待它們的方法,看見新冒的直挺的芽,便期待它是燦爛的朱槿,或是拔尖蘶峨的松柏。
然而,它是一株蘭花,天生就有一種迢遙的氣韻,如同詩裡描摹的,「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世間的風土人情,雖然可遇不可求,我想,我探索的這門科學,其實是要我對於這樣一株蘭花,抱持著長久的耐心,等待它們在因緣俱足之際,冉冉推展出花芯。
以及,萍水相逢的5/2女孩們,也許我們不會再見面,所以我把想說的話,留在這裡,期待將來兜兜轉轉,妳們能看見。
女孩,妳們,要一直懷抱著對自己的相信和耐性,蘭花的風骨是這樣,「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妳們不是附屬,更毋需替人妝點作嫁,妳們與生俱來的芬芳,便是所有意義。不用誰來認可,有心人,會識得。
格 蘭花 格17年 評價 在 阿鴻投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遠東新 私訪
2018H1資產(但只有生產部門比較會變動)
生產部門:石化 化纖 紡織32%
房地產27%
轉投資41%,除了遠傳,其他都是權益法(遠東銀行、裕民航運、東聯化工、亞泥、宏遠。),一年大概賺40億。
每年利息費用約20億。
生產事業的營業利益從2012虧22億,每年都進步,2016虧轉盈,2018H1稅前賺25億(稅20%),今年PTA虧轉盈(去年一年賠12億)。
遠東新是唯一從PTA做到成衣一條龍的廠商。
PET Resin產能世界第三,做寶特瓶,沙拉盒、化妝品包裝開始也有(盒底有一顆突起物)
聚酯短纖棉產能世界第二,做尿布。
回收後PET產能世界第二,Post,非Pre(工廠廢料),Post是真正用完清洗回收,難做很多,要很多認證。
尼龍66原絲產能亞洲第一,很貴,量小,賣給東隆興、儒鴻。
今年擴建:
PTA 158萬噸,下半年開始貢獻(但有關一條50萬噸舊線)
PET 136萬噸,收購美國老廠(36萬噸),便宜買下,今年9月開始貢獻。越南40萬噸,最快11月貢獻(開工率還沒到商轉標準,一整個月要到8成)。
我們只做針織布,越南廠108萬噸,成衣600萬打
以前大本營在亞洲,廠只有台灣跟中國,但現在環保問題,沒辦法一直船運,而且成衣客戶要求快,所以要就近供應。
目前中國PET把其他國家都打垮,低價傾銷,美國廠就一直整併,2016開始課反傾銷稅,愈來愈多國家跟進(巴西、日本)。對台灣廠商有利。
所以PET選越南廠還不夠好,甚至直接買美國廠。
中國現在從聚酯、PTA,還一直往上做PX,產能未來大增,很多相關日韓台灣廠會受害,但我們沒有PX,PX變多,價格變低反而對我們有利。
現在的利差(PTA - PX)才一噸133美元,還沒有多到很多人想跳進來。明年的利差應該會因為PX跌而好一點,但如果高到200元,可能會有新競爭者加入。
Corpus Christi有個PET合資是最新製程,最大產能110萬噸,美國公平會擔心,所以拖,但我們不急,美國廠比較重要。
主要客戶可口可樂、NIKE、Adidas、Hasbro孩之寶,得到很多客戶的供應商獎,我們環保做得好。目前品牌商例如NIKE和Adidas的供應商數量五年大減三成。今年年初他們很瘋狂要求每個廠財會完整,製程環保管理都要求超高,中小供應商吃不消,未來供應商會大者恆大。
申洲是低端大量,我們想辦法做其他高端差異化產品,例如可回收。
房地產:
土地57萬坪,投資不動產20萬坪(大台北桃園宜蘭花蓮),每季請戴德梁行重新評價,資產變多,但賣掉才會認損益表。很多是以前的廠房。
亞東醫院站附近陸續開發,住宅、商業出租都有。每年租金7億。
股利發放率希望75%。
資本支出一年約130~150億,折舊約65億。
大筆的都花完了,剩Corpus Christi合資案。
IFRS之後把遠傳都加進來,變很複雜,所以只要看歸屬母公司利益就好。
Q1賺25億。
Q2賺49億,但有一次性賣地17億。本業賺32億。
Q3原本是淡季,但PTA中國價格先爆衝,我們提高外銷到4成,賺很多,所以總共賺...。
但Q4的PTA利差就退回去。而且有歲修(12月)。匯率波動大,下游客戶也謹慎。Q4看保守。PTA可能虧一點。
明年新產能獲利應該可以補上今年的土地處分17億(假設利差跟今年一樣)。
Polyester有70%衣服,30%是瓶子,瓶子裡又只有部分可以回收,所以一定要想辦法回收衣服。現在技術可以做,但成本太高。下次請公司的博士開技術課...
環保紗已經做得跟原紗差不多,環保紗要有料源(黑道背景),我們都付款很準時XD,台灣量也不夠,日本料有招標系統,我們在日本要擴一條線。中國不准進廢料,所以日本料充足,給我們越南廠用。
這塊有很多認證。
只是回收賣不好,回收+功能性才賣得好。纖要能抽的長,要洗乾淨。中國大多只能做短纖棉,床墊、沙發、娃娃。我們都能做NBA球衣給球員穿,我們負責NBA 14隊,一套1萬台幣。(現場拿出一件Curry的球衣)
世足賽我們賭巴西隊球迷款,不夠lucky...
歐盟希望未來衣服一定的比重要是回收材質。
-----
近期新增筆記:
世界(8吋晶圓代工,台積電轉投資)
萬泰科(網路線、電子線,有轉單)
中宇(環保工程、機電工程)
中鋼構(鋼結構,蓋工廠、大樓、橋、高速公路)
中鴻(API鋼管,有轉單)
中碳(煤焦油、輕油後製產品,成長靠負極材料、河靜鋼廠料源)
訪談公司筆記都放在社團,入社辦法:
https://goo.gl/SL12VZ
對個股有深入研究的朋友,歡迎私訊討論。
格 蘭花 格17年 評價 在 郭莉芳 X 理財講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學員節録的讀書心得,有感。
安逸是一種容易上癮且不易査覺的症頭。
引以為誡!
1.目前大部分的年輕人,總覺得只要有一份工作,就自認為很了不起的成就,都不曉得天高地厚,總覺得未來還遠得很。如果只是把每天工作做完,就當成是完成人生目標的話,嚴格來說,這樣和街上那些,只會乞討每頓飯錢,下一個小時的事從不思考的遊民,根本沒有什麼不同,差別只在於,你是坐在辦公室裡的「白領遊民」。
【年輕人出社會後,有一份穩定收入的工作是好事,然而如果對未來無感,絕對是世上最恐怖的事。盲目度日,最後你擁有的,只是虛長的年齡。】
2.當你二三十歲盡情揮霍人生時,一定沒料想到自己會在三四十歲後,有可能面臨中年失業,為了生活家計得站在烈陽下低著頭,交出自己寶貴的時間來換取那個不停貶值的微薄時薪。畢竟年紀漸長,人生經歷、工作履歷卻沒有跟著累積,你的體力和精力只會愈來愈跟不上大環境的需求,導致最終只能像用過的免洗筷,被無情丟棄。而必須提前思考的是,目前這樣的人生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以及這種無感的人生,你還想過多久?
【在二三十歲種下的惡因,四五十歲就必需自食惡果。別等到事情發生後,才總是在怨天尤人或深感悔恨中,怪東怪西地說自己是時運不濟,才會落得如此下場。】
3.「安穩」是生活給的美味糖果,別等到自己吃到一半了,才驚覺發現裡面含著「殘酷現實」的慢性劇毒。等到那時才明白,原來年輕過著享受的日子已經在預告,未來可能必須過著為基本生存打拼的苦日子了。每個人想站在哪裡,會站在哪裡,都是自己的選擇。自己想站在什麼位置,或不得不站在什麼位置,都取決於之前一段時間所做的決定,加上本身努力與時間的累積,如此才站在目前位置,而不是你當下想做什麼,就能隨心所欲的。
【「船到橋頭自然直」只是逃避現實的安慰劑,不斷地虛耗青春、蹉跎時光,你敢這樣浪費,就要有承擔後果的覺悟。假若能趁還年輕時,認清現實的殘酷,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4.很多人時常抱怨,每天上班在辦公室已用腦過度,體力也消耗殆盡了,誰還有心情做其他事或充實自己呢?所以回家後只能放空,上網、看電視打發時間。對於上班族來說,最大痛苦莫過於連下班後,都還保持在工作狀態,因為這段時間,老闆不會加發薪水給你;其實,真正會影響家庭和生活,從來都不是工作本身,反而是把時間都拿來浪費在雜事上,缺乏時間管理的意識,才是目前大多數人的通病。
【如用此模式持續浪費寶貴時間,同時也把你的人生體驗與可創造的價值都消磨殆盡了,這樣下去,你無論自工作上還是生活上,都注定成為一隻找不到方向的無頭蒼蠅。】
5.雖然很多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不希望人生只有工作。」這話說的沒錯,但諷刺的是,大部分會說出這種話的人,一付人生就該及時行樂的樣子,實際上只是理所當然在浪費時間。人生的確不是只有工作,但是如果你沒有把握時間,用來進一步提高自身的附加價值,最後,就算解救你脫離22K困境的機會來臨了,到時也只能望洋興嘆。
【學會如何利用下班時間,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大事。現代文學家魯迅:「浪費別人的時間,無異於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無異於慢性自殺。」】
6.時下很多年輕人常有的問題是,「一切的錯都不我,你們會批評我,純粹是你們愛在雞蛋裡挑骨頭,故意針對我,面對你們不合理的要求及指責,我根本不用為此感到悲傷,或是改變我原本的行為模式去遷就你們」。假如仍以追求自身快樂與想法為優先考量,就要好好想清楚可能的後果,否則顧著自己快樂,而沒讓其他人快樂,這個社會就會讓你「很不快樂」。
【在面對別人的要求或批評時,自己是用什麼態度去面對,將決定你未來人生的高度,而不管別人的批評是否有無道理並不是重點,因為只有你才能決定這些負面評價,會帶給你怎樣的影響。而除非你自己當上老闆,否則每個人都該學習接受他人的批評,別讓自己一輩子活在「犯錯的永遠不是我」的象牙塔中。】
7.錯誤本身沒有太大的涵義,重要的是你在錯誤中是否看見自己需要補強的不足之處。別總是認為犯錯是失敗者的專利,實際上它能讓你有機會去思考整個事件的脈絡,並反省自己的行為有什麼不妥當,或是某項能力太差無法阻止事態發展。其實,每次錯誤,都是一個提升能力的好機會,它們如同路上的小石子,清除之後的路才會更平坦,你就會愈快到達目的地。
【雖然年輕會因為經驗不足而失敗,但其實最大的關鍵是,自己能否從失敗中吸取經驗。當你愈早經歷挫折與失敗,就能愈早取得成功機會的門票。】
8.習慣安於貧賤日子的人,都是處在自我催眠的狀態中,告訴自己「名利如浮雲,錢財身外物」,不去計較得失才是明智的做法,殊不知,自己其實連「計較」的資格都沒有。其實,這些都是出自於「認為自己辦不到」的自卑心態作祟。
【這不是豁達,只是不想努力罷了,如果不想被看扁,就需更加把勁努力爬出泥沼。】
9.愈是舒適的環境,愈會讓自己喪失危機感,因而忽略環境的變化,直到哪天不幸栽跟斗了,才開始來埋怨老天爺的殘忍。沒有危機意識的下場,就是被市場淘汰掉,想要生存,需時時都得保有危機意識。唯有時時存在危機意識,才會不滿足於現況,知道要把自己放在哪個位置,不斷地提醒自己,如果現在不充實內在,以後就等著讓比自己更優秀的人淘汰。
【最重要的是,千萬別等到一敗塗地、沒有立足之地時,才醒悟原來世界上還有「危機」這回事,因為此時的你,早就已經失去競爭優勢,那時也只有大勢已去這四個字能形容你的下場了。】
10.年輕人,如果三十歲之前,你的眼裡永遠只有你自己,看不到別人的存在,永遠恃才傲物、自覺高人一等,放不下身段,那麼三四十歲以後,你注定會成為職場上,沒有人敢錄取的廢棄物。一個人如果不懂得把姿態放低,以謙卑的態度請教他人,絕不會有人平白無故地把多年經驗與智慧傳授於你。假若一直把自己抬得很高,每件小事都要計較到底,不能平心靜氣暫時忍耐,動不動就要離職,長久下來,再也沒有一個老闆願意給你飯碗了。
【先不管個人能力好壞,如果不改變這種無視旁人眼光、眼中只有自己的壞習慣,將會成為阻礙你往前的最大障礙。】
11.別只想著下一次再努力就好,那可能你就沒有下一次的機會。「態度」是你最基本、最容易展現的利用價值,要想在公司做得久又穩,就必需讓老闆從「利用你」變成「欣賞你」,要能做到讓老闆離開你就像斷了手腳一樣,那麼你的未來發展將無可限量。相反的,若是你對老闆而言,根本是可有可無,那最好隨時要有辦公桌不保的心理準備,如果到了三四十歲你還是不爭氣,就只能等著被老闆請出去。
【沒有貢獻和訂單,就準備好填寫離職單。沒有生產力的你,終究會被這社會給拋棄。如果只光說不做,裁員時第一個想到絕對是你。】
12.「被動」,是目前很多人常犯的通病,遇到問題總是不會主動開口詢問解決方法,等到長官問起了,還理直氣壯地回答「因為沒有人告訴我要怎麼做啊!」。其實你必須了解,同事並沒有義務告訴你該怎麼做,有時沒害你就不錯了,怎麼可能還特地幫你,如果你只是坐在那等別人幫忙,其實就跟等死,沒什麼兩樣。
【幫你是人性本善,捅你是人之常情。公司裡每個同事都有屬於自己的工作要完成,沒有人有義務在你旁邊叮嚀東叮嚀西,年輕人必須積極主動與前輩們接觸,向他們請益,才能吸收大量的職場經驗。】
13.家裡無微不至的照顧,對年輕人來說,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時下很多年輕人,都把父母親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把沒有收入歸咎為大環境不好,所以有充裕的理由,更加名正言順地待在家裡,對身邊的處境都很麻木,就算一輩子不用工作,等著兩老走了之後還能靠遺產度日,但現實生活中真的能如此順利嗎?
【沒有收入的你,或許目前家裡的人不介意多你一雙筷子,多你一張嘴吃飯,但是這雙筷子這碗飯,你又能吃多久呢?】
14.找不到人生定位,成天想換工作,卻又埋怨沒有升遷機會,升官加薪無望,是大多年輕人的寫照,要知道,幾年過去之後,你的年輕本錢會消失殆盡,當你身邊的友人一個個爬上高位飛黃騰達時,還有誰肯看你這個每天渾渾噩噩的朋友一眼,浪費自己的時間與你來往呢?
【在自己為了微薄的薪水怨天尤人、說了一堆藉口之後,唯一沒有批判的是「自己苟且的態度」,而這才是為什麼年輕人到了三四十歲,還一事無成的元兇。】
15.很多年輕人換工作只是為了擺脫前公司讓你每天都很厭煩的環境,結果到了新的公司,才發現其實和原來的地方沒什麼差別。老闆還是天天要求一堆,同事依然搞小團體、勾心鬥角,客戶不管在哪裡,態度都是一個樣,連同你的薪水,仿佛這個世界根本沒變過。唯一改變的是,你的年資又再度歸零重新計算。
【你做過什麼不重要,而是做多久才是重點。一個經常換工作的人,求職的心態也容易讓人產生懷疑,站在雇主的角度,很難不去認為,就算錄取你了,這份工作對你來說,是否也只是跳板而已。二十幾歲的時候,或許你還有「遊牧」換工作的本錢,但如果你總是一份工作做不到幾個月就走人,寧願「勤奮換工作」,也不願「勤奮做工作」,如此你就必須冒著三四十歲之後,可能淪為沒車沒房也沒存款的「遊民」風險。】
16.在職場上,人心是比專業技能更難捉摸的領域,在利益與升官發財之前,「朋友」才是最不可靠的。無論在怎麼公認最不會打小報告的正人君子,一旦你威脅到他生存的權利時,他照樣會在主管面前,不遺餘力地打擊你。雖然他並不一定會說自己多了不起,但可能會故意把你的不好行為如何影響公司的話,在有意無意間透露給主管知曉,然後在不知不覺拔除你這個眼中釘。
【職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好同事」往往不是兩肋插刀,而是等著適當的時機,準備在你的背後插上兩刀。】
17.如果你沒有一直持續增進自身能力,當年齡來到一定程度時,往前走是被減薪,往後退是放無薪假,往左偏是被資遣,往右靠是沒有底薪保障的派遣工作,這時候,站在十字路口的你要往哪個方向走呢?而當四五十歲你之所以失業,千萬別怪公司或老闆,其實都是你一步步造下許多無可挽救的「惡業」,一步步啃蝕自己所剩無幾的殘餘價值,那都是二三十歲的你所造的孽。
【你的薪資只會隨著能力增加,而不是隨著你的年紀,它就會自動增加。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沒有人是不可被取代的。」想要在現今的職場上生存,就要創造自己的「被利用價值」。】
18.很多人都有「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侏儒」之通病,只是嘴上喊著一定要達到目標,但身體卻不願意付出該有的努力,如果二三十歲是抱持著這種心態,那三四十歲後就等著被社會淘汰。也不要一味只想找捷徑,而不願意一步一腳印累積紮實的經驗,如無法破除如此投機取巧的心態,二三十歲時都靠著這種看似聰明的方法愉快度日,四五十歲後你就會像紙老虎般,徒有外表而沒有競爭力。
【很多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安於現狀,不懂得為未來的自己「布局」。而最可怕的是,世界每分每秒都在變,唯獨你自己不改變,當你的競爭者在不斷增進自己實力的同時,你的停滯就跟持續退步沒有兩樣。】
19.職業本身並沒有任何高低貴賤之分,但有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做「得過且過」的工作,毫無理想和目標,而自己的工作在未來二三十年中能創造多少價值,除了當下的個人感受之外,你必須找到自己在職場上的「立足點」。且「知道自己要什麼」是很重要的,因為唯有當你知道自己的目標跟夢想,你才有可能樂在其中不覺得苦,其他旁人對你的輕視眼光,也才不會讓你自己打退堂鼓。
【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能無懼他人的異樣眼光。決定你未來的成就就有多高,不是學歷和出身的高度,而是取決於你內心的位置有多高。】
20.基本上,每個人的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題以及如何做出選擇,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大部分的人卻都沒有意識到,在看似輕鬆享受的背後,隨之而來必需付出的代價有多大。有遠見的人,不僅要做三望四,還要先一步考慮五十歲、六十歲,到時年邁的你會在哪呢?是在公園乘涼打太極,還是冒險在車陣中兜售玉蘭花呢?倘若有一天,你不能動了,生活無法自理時,又有誰能來照顧你呢?
【養活年輕的自己,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要養活年邁的自己,就不是件輕鬆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