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沁創作連載 #阿沁音樂漫談
《我的愛情 x 我的音樂 x 我的畫畫》
「音樂-是我生命療傷的特效藥
繪畫-是我靈魂與心的連接劑」
沁
音樂強勁持續而且有時有些副作用
那就是-使人沈溺
但是對於調解生命又毒又有效(笑)
記得剛開始學會「唱歌」是國中
當時不懂愛情
但是暗戀肯定沒問題
當時國中男生最常討論的除了七龍珠灌籃高手
就是班上女生與隔壁班女生之類的話題
我總是在上學前邊騎腳踏車邊哼
周華健或伍思凱的情歌
我不敢像其他調皮男生趁下課十分鐘
就開始捉弄他們喜歡的女同學
不敢開口讓大家知道我喜歡唱歌(羞)
我屬於文靜派只會畫畫
每當畫畫時我可以躲到自己安全的角落
天馬行空做自己的夢
很自然就開始畫班上喜歡的女同學
其實都是瞎起哄
國中根本不懂愛請是什麼
記得國中期間也畫了很多連載故事
也有搞笑也有劍客類還有恐怖的
但唯一一本70多頁的單行本
是畫的愛情故事(笑)
女孩50度~60度角最美
是我在台中捷比漫畫店認識漫畫社團學長
在我不斷請益下他教我的訣竅
再配上自學的粉彩與噴槍
你就可以噴出非常細緻的人像
類似00年代的愛情小說封面的質感
高中我念中一中是個純男校
意外我的畫冊挺受歡迎的
哈~當時也沒網路可能意外筆下的少女
成為班上小男生們傳閱的新寶貝
影響我的畫家很多
最喜歡的是 北条司 系列
再來是桂正和
筆下都是少男最愛的帥哥與少女設定
對於戀愛零經驗的男孩們
從日本翻譯本到台灣我想這些看少男漫畫的人
沒有不對愛情開始有了期待的吧
可惜青春初期的愛情
傷害的機率似乎是大於一切
懵懂無知不小心傷了人或是被傷害
甚至都後知後覺
音樂成了我在戀愛時的醫院
有時候是急診室(大笑)
記得高中的結尾應該也是
自己漫畫之路慢慢開始終結的時期
其實沒有特別去想這件事
可能是開始學了音樂開始追求生命與夢想!
慢慢忽略了靈魂與心(請看本文章開頭)
艷陽的夏天
櫻花盛開的初春
落葉繽紛的秋
寒冰如雪的冬
都是我那幾隻鉛筆下的構圖背景
對於國高中的自己
連台中也沒踏出過幾次的我
都是想像與幻覺拼湊的輪廓
更別說再這樣設定下的愛情故事漫畫連載
能編出什麼劇情
大概就是把幾套漫畫故事
重新做了自己滿意的拼貼
但滿滿的網點紙、藍鉛筆、透寫台、沾水筆、噴槍
這些工具可是一樣都沒有少過
省吃儉用考試得名次或是壓歲錢
就是跑去漫畫屋或美術用品社
開始採購當時最好的日本水彩紙
買的時候都要仔細計算然後扣掉飯錢
算好今天能買兩張還是三張水彩紙(笑)
在老闆面前掏出口袋裡僅存的零錢算呀算
現在想起來畫面也應該是很有趣
今年的四月似乎特別濕冷
老婆弄完小孩上學
側躺在我的身邊
他說他覺得最近肩膀酸
我幫他按了按肩膀
很快他靜靜睡著安穩的呼吸
應該是做了個好夢吧
也可能在夢裡狂揍我這個豬隊友😂(笑)
突然很想把太太的輪廓記錄下來
閃電擊中的念頭
或許婚姻會讓很多愛情不小心消磨
或許家庭有更多現實與雜事的壓力
或許因為習慣很多衝動與感覺會淡去
但是我相信
「愛,是一定可以連接兩個不同靈魂的!」
於是我立刻回到工作室
到女兒花苞的桌上借了一支鉛筆(笑噴)
感覺很弱的工具!
漫畫家上身開始動筆
應該有十多年以上
沒有為心愛的女孩動筆了
好像我也自己自動遺忘曾經有的這項技能
或許是忙或許是長大了
或許成年了更簡單粗暴滑手機的方式
來安慰自己的心靈比較快速
還要透過畫畫來調節也太累了
仔邊畫畫的時候一邊思考
現代人似乎更輕易讓自己的靈魂與心被機器式的外務給痲痺!
呼~畫完了我“心中的太太”
眼睛突然亮亮得
我似乎感受了什麼
以前畫畫是讓自己的靈魂與心
可以互相交流的重要時刻
但是現在畫畫是讓
兩個靈魂與兩顆心可以融化一起
我覺得技術或許是比高中的自己退步了不少
連削鉛筆都削斷兩次(笑)
但是
我很喜歡今天我筆下的花花
那是因為每一筆
我都想起我們相戀的那一年冬天
是我每天晚上一閉上眼
就會浮現的深刻輪廓
天使微笑的嘴角
隨風飄的長髮
艷陽中充滿生命的花樣少女
我一生的摯愛
(2021.04.12 送給結婚7年,我筆下的你)
阿沁REAL
P.S.附圖為8年前剛認識花花的照片
Flora*花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時間,魔力無邊。 醬料雜貨店正和隆,主打自家豉油、麵豉、甜醋,在上水石湖墟65年,如長流細水陪伴街坊每餐家常飯:蘸豉油魚更鮮,兩磚腐乳夠佐粥下飯;逢時過節爆薑下醬炆豬肉煮雞,豐腴滋味比得上酒樓大菜。 街坊就是鍾情這家醬料;但此情,差點成追憶! 想當年,老闆陳璧堃十足指腹為婚,不情不願從父親手上接...
桂 正和 結婚 在 劍心日劇廣告娛樂情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1歲的白石聖2016年出道,開始為人關注是2018年在菜菜緒主演《惡魔小姐》中的演出,同年底在桂正和名作《I"s》真人版當女主角葦月伊織,雖然評價好壞參半,但人氣因此上升,演出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例如今季在《在非白非黑的世界,熊貓笑了。》,更成為結婚雜誌「Zexy」的第12代廣告代言人。以透明感見稱的她,一直有拍攝寫真,送上過去兩年她的美照合集,了解這位明日之星!
桂 正和 結婚 在 京築居いくえ先生の日本語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漫畫日語 #いくえ先生推薦 #アラレちゃん #怪博士與機器娃娃
最近打開FB,不是購物,就是AI。貧乏症的いくえ先生沒有購物的本錢,本來沒有對AI新聞有多大感情的,但是最近在趕稿中的いくえ先生想到鳥山明出道作「Dr.スランプ アラレちゃん(怪博士與機器娃娃)」倒是很有感情。所以就來寫一篇介紹了。
話說,日本對AI(アンドロイド,智慧型機器人)的作品描寫還真的早,例如手塚治虫的「鉄腕アトム」就是名作。1980年代日本經濟起飛,有許多作品刻意的對抗美國,例如ウルトラマン(鹹蛋超人,傳入台灣成為台灣青少年文化,之前五月天MV有拍),「鉄腕アトム」「ヤマト」都是這樣的作品。而相對於10萬馬力、正義化身的「鉄腕アトム」,「アラレちゃん」則用輕鬆搞笑的方式進行劇情。
「アラレちゃん」是鳥山明成名作,在後繼最著名的「ドラゴンボール(七龍珠)」當中,「アラレちゃん」人物進行客串。講到「アラレちゃん」的誕生,就不能不講到鳥山明的編輯鳥嶋(とりしま)和彦。這人在少年JUMP舉足輕重,捧紅了鳥山明與桂正和兩位大漫畫家,同時也涉足劇情發展極深。鳥嶋非常鍾愛戀愛劇情,因此下令鳥山明畫下千兵衛與山吹先生結婚、在劇情後面安排機器人與「アラレちゃん」戀愛。而鳥山明原本想要以千兵衛為主角的劇情,也在鳥嶋的安排之下,以「アラレちゃん」小女生機器人為主角,結果一炮而紅,銷售量曾經超越ドラえもん。
而鳥山明在作品中對他編輯逆襲。「アラレちゃん」裡面有個反派角色叫「Dr.マシリト」,取名把編輯的姓氏倒過來唸,而每隻機器人最後都被「アラレちゃん」打敗,因為正義的一方會勝利~即使如此,「アラレちゃん」不打嚴肅的說教,以一派輕鬆搞笑的方式,在少年JUMP中有許多「ギャグ漫画」,以輕鬆、詼諧、甚至帶點顏色(別忘了少年JUMP是男性誌啊)的方式,帶起風潮。
日文版的「アラレちゃん」有附錄,除了詳實的人物設定以外(全部虛構地名跟時間),有鳥山明vsDr.マシリト的輕鬆打打殺殺鏡頭。這是いくえ先生在看日文漫畫時最喜歡的地方,因為通常中文版會不見,而中文版的翻譯會離日文很遠。
則卷(のりまき)アラレ:「のり」を「巻いた」「アラレ」
則卷千兵衛(せんべい)
「アラレ」「せんべい」是日本傳統點心,原作是兄妹
則卷ガジラ(がっちゃん):ガメラ+ちゃん(ガメラ跟ゴジラ是當時電影,結合表示地表最強生物)
桂 正和 結婚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時間,魔力無邊。
醬料雜貨店正和隆,主打自家豉油、麵豉、甜醋,在上水石湖墟65年,如長流細水陪伴街坊每餐家常飯:蘸豉油魚更鮮,兩磚腐乳夠佐粥下飯;逢時過節爆薑下醬炆豬肉煮雞,豐腴滋味比得上酒樓大菜。
街坊就是鍾情這家醬料;但此情,差點成追憶!
想當年,老闆陳璧堃十足指腹為婚,不情不願從父親手上接過正和隆。做醬煮醋幾十年,沒有仇,卻賺得一身痛、半點恨;捱到65歲,把心一橫,擬於去年12月31日退休結業「脫苦海」。
怎料日月發酵,恨愛相生;準備離開,竟是徹底的歸來。
上水石湖墟巡撫街,水喉五金、紙紮、文具……生活小店當中有正和隆。店前西斜,老闆陳璧堃掛起紙皮遮光擋熱,裏外互相看不見,街坊是識途老馬,熟練地撥簾進出。小店不夠百呎,鮮有地整齊:樽樽罐罐不見有塵,豆類、雜穀一格格井然有序。所賣醬醋各有三五個品牌,店家出品的生抽老抽、原曬豉磨豉、甜醋和腐乳,售價貴幾元,卻最多人要。
「麵豉嗰日炆豬手炆得好靚,好食。」老街坊陳太一屁股坐在片糖缸改成的櫈子上,又告訴陳老闆:「我起碼一個月之後先行出嚟喇,因為腳痛要入院做手術。」今天她特意來入貨,買麵豉、豉油。
豉油,又恨又愛
陳璧堃,街坊都叫他「豉油佬」,皆因正和隆做豉油起家,他是第二代。上世紀40年代,父親陳根秀由南海來港,投靠開醬園的親戚做豉油;50年代初自設小工場做豉油、麵豉和甜醋,並在石湖墟開鋪。1955、56年間石湖墟被兩次大火吞噬,57年逐步重建,正和隆也在巡撫街現址重新啟業。
陳璧堃有四個姊妹,他是老三、排中間。「細細個住木屋,又是工場又是住家。兩個家姐睇鋪,我就周圍走,好百厭。」他怕父親,從來沒問過店名由來,只記得過年家中總掛一對對聯:「正直好生意 和氣定興隆」。
「老竇無咩讀過書,點作到咁好嘅對聯呢?」他哈哈大笑,轉瞬又皺眉:「做豉油做醬好辛苦,畀我揀我唔會做,但我讀書唔成,無得走!」他是唯一的兒子,二十多歲結婚後即接手店鋪;太太負責鋪面,他負責生產。
「做豉油會有一陣罨味,以前真係要用手去攪,一攪,陣味就出嚟,我都接受唔到;不過,呢啲係錢嚟㗎!」
他的工場在上水搬過幾次,90年代初因為業主收地被迫結束,自此在古洞一間豉油廠掛單租場,只做半加工。譬如豉油,已交給豉油廠師傅做,仍用自家招紙。
「做豉油最緊要用料靚用料足,夏天有熱頭曬就香啲。」他說。當年他試過十幾間豉油廠,找到一間的味和香跟自己做的相似。「我知道佢哋用加拿大非基因改造黃豆,發璜(按:煮好的黃豆混入麴菌、麵粉)撈美國麵粉,比日本麵粉膠質重啲、好啲;我自己一個人做太辛苦喇!雖然利潤無咁高,我寧願用佢嘅豉油。」
現在店中賣兩款自家頭抽和一款老抽,其中一款頭抽名為「鮮味生抽」,用豆比一般的多三分之一,濃稠如漿,鮮而豉味極重,可算鎮店之作。
麵豉甜醋,親手做
豉油外判了,只有麵豉和甜醋,他至今堅持親手做。
麵豉,一般貨色是發酵豉油剩餘的豆渣,鮮味盡去,很多時需加味精增味。但他做的賣的兩款麵豉:原曬豉和磨豉醬(前者仍見豆狀,後者是磨爛幼滑版)都沒抽製過豉油,保持原汁原味。「以前我啲磨豉係出咗豉油嘅,價錢平啲,主要交畀酒樓整叉燒;後來我只做零售,銷量少,乾脆用原曬豉攪磨,一樣係靚。」
市面常見的麵豉都是啡黃色,他的麵豉卻深啡色,驟眼看黑糊糊。他解畫:「麵豉好似人一樣,曬得愈耐會愈黑,愈黑就愈香。生曬啲豆喺豉油缸入面,上面曬到黑,下面嘅較黃,所以要成日翻佢,將底下嘅翻上面,不斷循環。」
他65歲了,依然記得父親當年的話:「醬,做就好易,打理好難。」
「你做,用料十足,曬得夠,一定做得好。不過擺耐咗就會有罨味,你點可以調番正呀?所以,唔係整好之後就冚埋,你要時不時拎出嚟曬,畀啲醬見下陽光會香啲。」
醬沒加防腐劑,放不久,所以他每次只做一小批。現在天時暑熱,醬賣少了,他也做少一些,「過咗中秋慢慢好,麵豉賣得最好,啲人有番胃口,多咗炆嘢;我都做得密啲,每次過千斤豆,一個月多啲就要做一次。」
講到做醬,最辛苦的步驟還數煮醬消毒。「唉!我做一次,就痛一次。」 他摸摸腰部,肌肉已成硬塊,隱隱作痛。
「啲醬容易黐底容易燶,要不斷剷,隻鑊又大,你要伸手彎住腰剷。室溫又高,得把牛角扇吹吹下,我一個人連續煮幾個鐘頭,不停流汗,煮一次起碼要飲4公升水。」最後洗鑊更辛苦,因為腰彎得更低。幸好十多年前起,煮醬有機器輔助,輕鬆了,但幾十年積下的舊患,纏身不去。
煮甜醋,相對沒那麼費勁,但一樣要忍。他採用本地酒房出產的白醋,加薑、桂皮、陳皮、丁香等等藥材做成甜醋。「煮呢個醋,一大鑊,嗰種藥材味好犀利,十足催淚彈,醃眼!咳!」
甜醋,他賣自家的,也賣其他品牌,「各有各鍾意啦,人哋要八珍,你無,佢會走咗去;我哋自家牌子就賣貴五六蚊。」
這日街坊王太帶了手拉車來買醋,「我孫仔啱啱出世,買去觀塘畀個新抱。」她嫌其他牌子太甜,「呢間鋪頭出嘅特別香,舊年冬天隔籬個事頭婆用佢煲薑,成條街都香晒。」
有人記住,陳璧堃笑瞇瞇,說:「到天時冷,啲人鍾意煲薑醋食下;事實上年尾多人結婚,到第二年10月、11月就有BB出世,甜醋特別好賣。」
以前煮完甜醋,五六桶藥材他當垃圾倒了,後來有朋友老遠從跑馬地來上水要「下欄」甜醋陳皮,他才識寶,現在煮完醋會挑回陳皮,但為非賣品,「而家?下人,有熟客寒咳唔係好囉!」
老店,差點結業
做醬煮甜醋,入缸,搬貨,幾十年陳璧堃獨力做,「我哋小型生產,唔請人。無辦法!為咗……我唔知點講呀!」他瞄瞄跟前在幫手的大女兒和二女兒,苦笑:「賺到痛,之外都係痛!近十幾年,我個個禮拜日就好似返學咁,要去做推拿。」
去年他和太太邁向65歲,本擬12月31日退休結束正和隆;就在12月中煮甜醋時,從不在工場拍攝的他,忍不住拿手機拍下那鑊滾滾冒煙的甜醋,題記:「人生最後一次」。
「唔捨得㗎!」說着,他眼圈紅起來,思緒飛回去年底:「瞓唔着囉!直情神經衰弱。」有個星期天,他試不去推拿留在家,「電視睇完又睇睇完又睇,無地方去。」以前他想像退休「呢度去嗰度去」,事實上英國朋友早邀他去歐洲玩,他又買了「200蚊深圳通」,偏偏成行在即已失去興趣,一副心神無處安放。
決心分手,原來放不下。他三個女兒,十多年前已表明不想接手家業,臨別秋波,也發現情難捨。
店一直由他和太太合力支撑,沒請人。二女兒陳敏怡(Agnes)說,每逢過年店就最忙,三姊妹必定預留整個星期的假回來幫手,想不到自己成為了第三代傳人。陳璧堃笑言,由1月1日起店轉了她名下,自己變做顧問兼打雜。
70後的Agnes在銀行做了十多年,連MBA也讀了,兩年前工作太辛苦辭了職,「嗰時爸爸媽媽正計劃退休,我哋三姊妹都好開心,因為新年終於唔使返鋪頭喇!」
去年年底,他們通知熟客和包租婆不做,「啲客人同爸爸講:『你退休,咁我哋去邊呀?我由做女食到而家喇!』我聽到,突然之間好唔捨得。呢個招牌六十幾年喇!」
她問爸爸取帳簿算了一番,「都ok嘅!我想留住個招牌。」又游說從事文職的大家姐陳敏慧回來幫手看鋪,自己負責市場推廣。姊妹同心,盼可斷金,帶着正和隆走進2017年。
十年如一日
陳璧堃搖搖頭說:「我準備退休,以為可以脫苦海啦!結果有啲抑鬱,百無聊賴,個女話做番,我又好似開心啲。」
不過,他認為做醬這行式微了,尤其新界東北發展如箭在弦,古洞的豉油廠分分鐘無得做。「一收地,你一係返大陸做,但水準、原料難控制,而且豆都係外國嘅靚啲。」女兒正在搶時間,找新貨源、拓客路,像早前便去了樂富街市擺車仔檔,臚列自家品牌豉油、醬醋和腐乳。
幾十年來,陳璧堃和朋友合作生產腐乳。十多年前朋友搬廠上深圳,招紙也「均真」地印着「Made in China」,同屬正和隆招牌貨,輕柔鬆化而不死鹹。
醬料之外,40多年前陳璧堃接手時已兼賣雜貨。今天雜貨不多也不雜,而每種乾貨他只賣一款,都是精挑細選,譬如蝦子麵,找到第四五個供應商才敲定。
「搭下貨囉,要維持到租金嘛,而家都要1000蚊一日㗎!」陳璧堃說。
除了鋪租,過去半世紀上水翻天覆地,但對正和隆和陳璧堃而言,只是微細的漣漪,就像醬醋味道,始終如一。
「雖然間中都有自由行嚟幫襯,我哋主要做街坊熟客。有人搬咗出九龍、港島、大嶼山都返嚟買醬,甚至移民去外國,都會帶啲醬過去。附近有圍村,新年依舊會煮盆菜,用好多醬。」
七八十年代,他的豉油、麵豉曾交給酒樓,但經常被人拖數、走數,「好多次喇!千幾蚊都彈票,嗰個年代唔算少數目。咪搞啦!我寧願淨做門市,收一蚊就係一蚊。」弱水三千,他只取一瓢。知足,常樂。
夏日炎炎,酸梅麵豉蒸排骨夠醒胃,有街坊要炆肉,大喊一聲「混醬,唔該!」只見陳老闆從五個醬缸輪流舀出小半勺倒入透明膠袋,用繩一紮,遞與客人,叮囑道:「返去放雪櫃,呢幾日好用喇!唔係會變酸。混醬鹹㗎,加啲冰糖,炆鴨炆腩肉都快啲腍。」這混醬,有自家磨豉、黑赭油(類似星馬的黑豉油)、甜醬、麻醬和南乳,即叫即混,也是父親傳下來的基本味道,就在日月蒸煮當中,摻着陳璧堃幾十年調出來的小變奏。
正和隆
地址: 新界上水石湖墟巡撫街2號A
電話: 2670 3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