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正義勾勒原鄉遠景、落實原民居住正義」簡志偉市政總質詢
台灣風 傳媒【記者黃秀秀/桃園報導】山地原住民桃園市議員簡志偉於5月6日在市政總質詢時推出以七大正義構建「桃原新政」為質詢主軸,要求落實原住民居住正義,全力推動原鄉建築物合法化,保障原住民合法權益。
簡志偉以「桃原新政」作為他的總質詢開場白,以用油正義、用路正義、用水正義、通訊正義、金融正義、土地正義外加居住正義的六加一正義,這七大正義很大部分,經市政府及原民局及民代努力,已逐漸獲得改善,唯獨居住正義,還需要加強落實。
簡志偉說原住民族家庭自有住宅率73.2%、都市原民65%低於全國平均85.34%,建請市府規劃專屬原住民社會住宅,提供移居都市原民安心居住的需求,形成可相互扶持支援的聚居社區,更有利於民族語言文化在都會延續傳承。
「原住民族地區建築物高達7成未合法化」簡志偉指出,主要原因是地政、建築相關法令以及決策未充分考量原住民居住需求,原住民保留地可用建築用地嚴重不足95%皆為限制開發使用,建地僅佔0.53%,住宅與區域計畫法、非都土地使用管制規則、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水土保持法、建築法、農發條例法令牴觸。
再者原住民保留地因流通性限制造成其價值評估過低,難取得金融機構融資貸款,無法興建修繕改善環境,再加上原住民族地區房屋多無使用執照或因土地、 建物未完成登記而不能營利或申請政府資源,形成已是經濟弱勢的原住民更加弱勢,具體建議市府應提出相關計畫,實現原住民居住正義。
鄭文燦市長認同簡志偉議員的論述,當場答詢明確的政策指示,責成原民局會同水務局、地政局、都發局、農業局等研擬原住民住宅法,解決建築物合法化問題,以及都市原住民居住的需求。
簡志偉説桃園市原住民9成居住在原鄉復興區以外的12個行政區,且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原住民學生數1萬6千人全國最多(花蓮12314人、台東9410人),建議應在都會區設置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編制專職且完整的團隊人員及相應預算資源,成為專責單位跨局處科室整合推動民族教育。教育局高安邦局長回應,將於下個學年度在大溪區僑愛國小設置都會區的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包含師資培育、課程教材研究等功能,推動發展民族教育工作。
新聞連結:
http://soyang.tw/~tws/index.php/news-focus/1714-2020-05-06-09-07-51.html
桃園市 農業局 編制 在 桃園市議員 簡智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智翔的議會質詢-主計處財政局(5/6)】
【編列「第一預備金」取代「議員配合款」】
現行「議員配合款」的使用方式,成為局處臨時和急迫性需求的財源。但這非長久之計,也違反行政和立法分立的原則。
局處應編列「第一預備金」,將臨時急迫性的需求以局處的本預算來支應,而非「議員配合款」,以符合預算編制的精神。
【教育局設施科的預算和預留】
教育設施科2019年的預算約為31億,扣除新建校舍外僅有19億,明顯不足以滿足學校必要且應有的設施添購或校舍修繕需求,以至於各校普遍求助於「議員配合款」來滿足需求。
教育設施科的19億元預算中,約有3億元可能要預留給「議員配合款」,但是「議員配合款」的使用學校、需求項目、金額、需求提出的時間等很難預料,對設施科的工作可能會有困擾。建議
1.將「議員配合款」以單獨計畫編列,例如前述的第一預備金,和教育設施科可以自行規畫的預算科目分開,以避免留用控管上的困擾。
2.在2020年的預算編列上,增加教育設施科的預算規模,以加速滿足各校的需求,減少求助於「議員配合款」的必要性。
【年度預算自刪】
2019年預算審查時,議會要求市政府自行刪除6.9億元,市政府提出的項目包括:
1.交通局的「推動公共運輸使用率提升計畫」4千萬。
2.環保局的「灰渣處理」2千萬、「一般廢棄物打包」1千4百萬。
教育局、農業局、捷工局、水務局等局處也有自行刪除的項目。
但是這些項目是市政府總預算1千1百多億裡面,最應該被刪除的項目嗎?尤其是交通局的公共運輸計畫和環保局的預算,攸關桃園市民「乾淨桃園」的期待甚鉅,不該輕易刪除。
今年下半年審查2020年預算時,若有自行刪除的項目,應事前經過議會的周詳審查,以確保其正當性及合理性。
【年度預算規模控管】
每年預算審查時,都會有刪除總金額的考量,也衍生出請市政府自行刪除的決議。但是追求刪除金額的新高,可能也誘使市政府採取因應對策,先行灌水預算,以供未來自行刪除之所需。
主計處如何決定年度預算的最適規模?建議今年預算審查時改採預算總規模方式控管,而不是追求刪除金額的新高。
完整質詢請看:
https://youtu.be/ZKcpvSO6cwM
桃園市 農業局 編制 在 邱志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12.15
「誰來捕蜂抓蛇」公聽會
我今天立法院舉辦了「誰來捕蜂捉蛇」公聽會,邀集消防、林務雙方人員探討,也邀請原住民協會加入討論。蜂蛇誤侵住宅,民眾驚慌恐懼,消防員捕蜂捉蛇,不僅業務繁重,也頻頻傳出殉職或受傷意外,基層消防員不勝負荷,引發捕蜂抓蛇回歸專業的議題。消防員專業在於救災救護,自然保育員專業在於野生動物之棲息地保育與管理,雙方人員都沒有捕蜂抓蛇的訓練與專長,更何況相對於蜂蛇入侵的龐大報案數量,消防員人數實在不夠,而全國總人數不到50人之自然保育員,更是難以負荷。希望藉由這個公聽會,大家能一起找出解決方案。
消防署副署長江濟人指出,去年發生彰化消防局隊員被蛇咬,結果造成手指截肢,希望相關業務回歸野生動物主管機關處理,農委會已經處理抓貓抓狗的業務,但是捕蜂抓蛇業務,還需要農委會將其納入。未來若該業務移交給農政單位,消防隊一定會做到無縫接軌,不會有空窗期,不會有蜂蛇入侵報案沒人受理的情形。消防員勤務繁重,捕蜂抓蛇案件一年超過十萬件,但蜂蛇的危害並非立即性,只要不主動觸怒,不致於受到攻擊,農政單位可以處理,消防員希望能回歸救火、救災、救人的專業。
林務局副局長廖一光表示,野生動物保育是針對棲息地的管理,全國各縣市承辦自然保育業務之人員總數不到50人,要辦理野生動物收容、救傷、登註記…,支應捕蜂抓蛇業務實在有困難,而且蜂蛇誤侵也與棲息地保育無關,人民已習慣向消防隊報案求助。鄰近日、韓該類案件都是由消防隊處理,歐美則是人民找民間保育協會付費處理。
原住民體育與文化發展協會副秘書長烏巴赫˙尤紀則表示,原民部落出現蜂蛇是正常不過的現象,根本是司空見慣,不但不會害怕,還是食品的來源之一,是從小就會學習的生活方式。烏巴赫˙尤紀建議,部落也有很多人是退役消防員,而原住民原本對於各種蜂類、蛇類就有辨別的能力,協會可以發動有意願的原住民幫忙,並進行聯繫的工作,願意提供協助。
最後我總結,建議:林務局職司野生動物保育,消防署負責救火、救災、救護,雙方應該合作,參考桃園市捕蜂抓蛇大隊的運作經驗,由農業局編列經費,邀請原住民來協助教學訓練,購置設備器材和人事費用,召募非編制人員,在消防大隊駐點出勤,使捕蜂抓蛇業務有專人處理,共同解決人民的遭受蜂蛇誤闖民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