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疫 提高注意⚠️
華航機師染疫事件目前11人確診,其中8名設籍桃園,有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佈確診者相關足跡,桃園環保局防疫消毒大隊已立即完成消毒;華航全區擴大消毒計畫,也將與國軍化兵群商討後續消毒工作,希望讓市民朋友安心。
其中3名抗體陽性案例,雖曾感染COVID-19病毒,但已產生抗體和防護力,社區傳染風險較低,但基於防疫安全考量,我們仍將其中案例的家人,列為7天自主健康管理對象,對象所就讀學校相關班級也停課一週。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針對機師擴大採檢,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已進駐華航園區,進行採檢PCR核酸檢測、抗體檢驗以及注射接種疫苗,預計5月10日完成;市府衛生局也會全力協助所有工作流程,希望降低感染風險。
面對疫情,我們還是以高標準防疫措施做因應。市府秉持「防疫無破口」的精神,謹慎匡列所有可能的社區活動軌跡及密切接觸者,確實執行居家隔離。也請大家繼續保持勤洗手、戴口罩的良好習慣,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勤洗手戴口罩
#全面抗疫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4的網紅桃園市議員簡智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智翔的議會質詢-環保局、新聞處(9/3)】 #比照台中科技查空污 台中近年來有許多新興建案,所以台中市環保局今年開始要求工地裝設微型感測器,至七月底已稽查8584次,開出93次罰單,減少3525公噸的懸浮微粒,雖然桃園空污問題沒有台中嚴重,但同樣有許多建案、工地造成的揚塵,桃園環保局是否有意願...
桃園環保 活動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 【新增2例本土個案!台灣首名醫師感染確診,疑照護重症患者及插管時遭感染,再傳給護理師女友;指揮中心擴大匡列464名接觸者,全數陰性;但醫師感染源指揮中心未說明】
COVID-19(新冠肺炎、又稱武漢肺炎)本土疫情升溫,桃園一家醫院有1名醫師及護理師確診,是繼上月(12月22日)長榮紐西蘭籍機師確診後,再度出現本土病例,並是國內第2起醫院感染;去(2020)年2月間,另一間醫院的院內感染,造成護理人員、清潔人員及陪病者共8人感染。桃園地區的專責醫院因鎮守入境第一關,從疫情開始迄今收治的疑似病例及確診病例責任吃重,國內2起院內感染都發生在桃園的醫院。
此案昨晚已在社群媒體傳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今(12)日在臨時記者會中證實,北部(桃園地區)一名30多歲年輕醫師,因照顧感染COVID-19(新冠肺炎、又稱武漢肺炎)的病人,疑照護患者時及協助麻醉科醫師插管時遭到感染,再傳染給同住的護理師女友。
■屬院內感染、非群聚感染,但感染來源指揮中心未說明
陳時中表示,此名醫師在1月4日、5日密集進出一位病情惡化的病人的病房進行治療,4日時病人急救插管時也在現場協助。1月8日自覺身體有些許不適,10日就醫採檢,今日確診。醫師的同住護理師女友,則在9日開始也出現咳嗽、發燒症狀,同樣在10日採檢,今日確診,指揮中心判斷並非工作染疫,而是被醫師男友感染,兩人目前症狀輕微、病情穩定。
指揮中心自昨夜起,大規模匡列接觸者,一共採檢464人,包括密切接觸者55人(醫院員工29人、住院病人及陪病家屬26人)、擴大採檢醫院員工234人、住院病人及陪病家屬175人,採檢結果全數陰性;全院員工將會在3天後再次採檢。
陳時中強調,此案目前定義為「醫院院內感染」,而非群聚感染,現正進行分艙分流、擴大匡列接觸者等管制措施。
至於,該名醫師的感染源是否為已列入確診的個案?或是新增個案?今日臨時記者會上,針對記者提問,指揮中心卻未做說明和釐清,僅強調,「感染源不是英國變種病毒的個案。」
■確診醫師足跡公布,1月9日到過相同地點民眾請加強自主管理
陳時中表示,確診醫師的疫調已經大致完成,1月4、5日接觸病患後,6~7日在醫院上班;9日休假,下午1點步行至星巴克國際門市停留30分鐘喝咖啡,再前往振宇五金行桃園國際店買東西。桃園市衛生局已經針對這些地點進行消毒,購物中心也已暫停營業。
【確診醫師疫調及足跡】
1月4日 接觸確診病患協助插管
1月5日 接觸病患
1月6日~7日 醫院上班
1月8日 出現輕微症狀
1月9日 休假,下午1點左右到星巴克國際門市喝咖啡、然後到振宇五金買東西
1月10日 不舒服,篩檢後確診
至於同樣染疫的護理師女友部分,陳時中表示目前仍在核對足跡,同時強調,這2名醫師和護理師,外出時都有戴口罩,僅在吃飯、喝咖啡時拿下口罩。因為某些地方是醫師感染前去的,指揮中心正請警政單位協助,再與確診者溝通核對,確認後公布,也請這段期間去過這些地點的民眾,確實做好自主健康管理。
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後,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天下午3點半也出面說明疫情狀況,他表示昨天接到通知後,桃園環保局緊急出動對確診者到過的3個場所消毒。因疫情擴大,過年前桃園市府舉辦的大型活動將延後到年後,視疫情狀況舉辦,並停止市府所屬機關舉辦的尾牙,另外將協助桃園地區11家防疫責任醫院的物資調度與病床調度,協助保持防疫能量,進行長期的應變準備。
桃園衛生局長王文彥補充指出,確診醫師與護理師女友的足跡出現的地點,將進行停業與消毒,也呼籲,「1月8日到9日間到過相同地點的民眾,也可主動前往責任醫院要求採檢。」
■醫院採取分艙分流措施,相關接觸病人採1人1室,不會再重演「和平式封院」
台灣迄今防疫成果較其他國家堅實,原因在於記取SARS時醫療體系崩潰的教訓,此次醫院無論醫療防護物資準備及篩檢防線流程都更確實。今再傳院內感染,陳時中宣布對該院採取6大措施:
1.住院病人只出不進:由於相關接觸的醫護人員都要檢疫14天,會影響醫院人力,加上病房需要調度清潔,因此來急診就醫的病人,若要住院則需轉院,維持醫院病人「只出不進」。直到人力陸續回歸、病房清消完畢。
2.匡列39名醫護相關接觸人員居家隔離。
3.門急診照常開設。
4.取消所有探病行為,陪病限制1人並採實名制。
5.將可能有風險的區域病人,先全部移至1人1室的病房觀察14天,清空的樓層全面消毒。
6.全院員工3天後安排採檢;隔離病人14天期滿後再採檢。
陳時中表示,目前將相關醫護人員的在醫院內的足跡,包括病房、護理站、ICU病房、一般病室等整層樓全數清空,移動到另一層樓,空出的高風險樓層會進行大規模消毒,等都清消完畢,沒有問題才會重新安排病人入住,並且將被移出的病人安置於另一層樓、1人1室的病房中。
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表示,目前並沒有將已經住在院內的病人轉院,因為門、急診照常看診,每天都會有一定數量要新住院的病人,對此該院目前不再多收,轉院僅針對這些還未入住的病人。
陳時中表示,目前有明確且標準的分艙分流措施,「絕對不會有像2003年SARS和平醫院封院的可能。」石崇良則說,上述的6大管制措施,會等到所有醫護人力檢疫期滿,回歸正常上班,才會解除。
■是否插管感染?陳時中、張上淳說法不一
插管是高風險的醫療行為,2003年SARS時,台灣有74名醫護人員感染SARS,占全部感染者10.6%,其中7人不幸死亡,罹難的包括2名年輕住院醫師、1名牙醫和4名護理人員。而多名感染及死亡醫師,都在進行插管時遭病人傳染,一名資深急診醫師透露,當年大家聞「煞」色變,許多醫院幾乎都讓沒有急救經驗的住院醫師上場插管,加上當年疫情初期防護裝備不足,新手插管時間長、病人噴出物也多、防護又不足,都增加了感染風險,「這次COVID-19多數醫院都有共識,讓中生代醫師上場,有些醫院是急診科和麻醉科輪值,同時還給插管獎金,提高插管的成功率、減少風險。」
SARS後期,麻醉科和感染科醫師才主導成立插管團隊。至於,此次遭感染的桃園地區醫師,究竟是否也在協助插管時被感染,今日記者會上出現指揮官陳時中與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看法不同的狀況。
陳時中脫口而出表示,醫師疑似在確診個案的插管現場,因此染疫。但張上淳表示,確診醫師在發病前2、3天,密集對重症確診個案執行醫療處置,再參考相關的疫調足跡、周遭接觸者採檢陰性的結果來看,可以確定是在照顧該名確診病人的過程中染疫,但因為負責執行插管的是麻醉科醫師(採檢陰性),因此不一定是在插管時造成感染。
張上淳表示,現在醫護在為病人插管、甚至做任何醫療照護處置時,都一定有全套防護裝備,只要醫護動作正確,都不容易被感染。張上淳提到,「目前國內COVID-19確診病人中,有2人正在插管治療中,包括傳染給醫師的這名病人。」
專長感染科學、現為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品質管理中心主任陳世英認為,醫師在執行插管時被感染的機率不高,尤其插管的麻醉科醫師並沒有被感染。他表示,為了避免病人因插管不適咳嗽產生飛沫,增加風險,現在多數醫院的麻醉科醫師會先對病人麻醉,再以「影像式插管」來降低風險。透過螢幕引導插管行為,也就是傳統插管的管子是很短的喉鏡,插在看到病人的聲帶位置上,因此醫師執行時與病人口鼻很接近,甚至只有1、20公分,才能看清楚插管位置;現在透過影像,就能跟病人保持一點距離,減少被飛沫傳染的風險。
「比較有可能的,是照顧病人,或採檢病人的過程,一旦鬆懈不注意;或是病人房間有病毒,沾染到後沒有即刻洗手而被感染,」陳世英認為。
疾病管制署前署長、三軍總醫院感染及熱帶醫學科主治醫師張峰義則表示,現在醫護人員的防護裝備都蠻齊全,「被感染的機率不高,但不代表不可能」;院內感染也有可能是間接感染造成,醫護人員若沒有百分百做到勤洗手,就有可能因碰觸到一些附著病毒的物體(fomite),不知覺又摸臉、摸鼻子,讓病毒進入黏膜造成感染,「雖然這種情況不容易發生,但偶爾出現個案也是可能的!」
張峰義說,只要社區有病毒,就有可能出現院內感染,這是可預期的狀況,但現在的重點是強化感染管控的系統,包括醫院要做好感染管制措施,包含監測系統、良好的動線、做好病人分流、提高醫護警覺心;社區也要不斷宣導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這些都做好,就算發生院內感染,也不至於造成大規模傳播。」(文/陳潔、何柏均;圖/楊子磊、中央社)
#延伸閱讀
【重返和平──SARS隔離黑洞中難以告別的記憶】http://bit.ly/3aMLzrK
★以獨立報導,堅守新聞價值,#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報導者 #疫情 #院內感染 #醫師確診 #護理師確診 #COVID19
桃園環保 活動 在 林昭賢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著議座跟團隊的熱血
差點讓小編誤以為龍潭到嘉義只要20分鐘啊🤣🤣
武漢國中畢業旅行🚌🧳🎉
桃園環保局觀摩考察🚌💻
小編祝福活動一切順利圓滿唷👍👍
#市議員林昭賢
#深耕行動力
桃園環保 活動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智翔的議會質詢-環保局、新聞處(9/3)】
#比照台中科技查空污
台中近年來有許多新興建案,所以台中市環保局今年開始要求工地裝設微型感測器,至七月底已稽查8584次,開出93次罰單,減少3525公噸的懸浮微粒,雖然桃園空污問題沒有台中嚴重,但同樣有許多建案、工地造成的揚塵,桃園環保局是否有意願跟進台中市的作法,針對建案目前有何措施?
環保局則說,目前僅針對大型的一級營建工地,以及市民較常陳情的工地加裝感測器,智翔則希望可以擴大裝設的範圍,將二級營建工地也納入範圍。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場址數量高
根據審計報告統計,截至去年底桃園市有1016處污染控制場址,佔全國總數近半,其中986處為農地污染,僅次於彰化縣,請問環保局有無改善的計畫?既然環保局表示這些都是陳年舊案,皆有要求業者改善,那請會後再提供數據,我們來檢視看看這些年來污染場址有無減少。
#公害陳情數量增加
根據環保局的施政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受理的公害陳情案件,除了水污染下降之外,其餘空氣、噪音、廢棄物、環境衛生等項目都提高了,總體增加11.3%,雖然環保局長將現象歸因於市民環保意識的抬頭,但依然代表有相當大的努力空間,所以稽查科目前的工作重點都在處理空氣與噪音(前兩大類)的陳情稽查。
#健行路豆腐工廠飄惡臭
至於公害陳情的實際狀況,今天智翔也在議會中特別提及近年來於健行路豆腐工廠的案例,健行路周遭居民受不明惡臭困擾,後來才發現是因為兩家豆腐工廠長期將廢水排入雨排,加上桃林鐵路施工打通而異味飄散,並且在去年12月底被環保局認定改善完成後,今年三月再接獲民眾投訴,向環保局反應。
這案例顯示出,環保局對於小型工廠的監督未盡周全,既然豆製品的廢水屬於事業廢棄物,就不應讓其偷排放至雨排,最後流向南崁溪,那麼南崁溪的整治永遠不可能完成,況且雨排管道鄰近桃林鐵路,若不想辦法改善,屆時被吸引至桃林鐵路遊憩的市民聞到惡臭,公害陳情電話恐怕要接不完了。
#市政資訊系統性告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八月五號起八大風險場所需配戴口罩,有鑒於上半年各局處在活動取消的消息上彙整混亂,建議新聞處能從過去的狀況吸取經驗,應有系統性整理並將消息公佈於市民便於搜尋的平台或管道。
#公民會館活化
桃園區公民會館今年由新聞處接手管理,6月公共場館重新開放後至今使用率不高,而七月份時,新聞處曾說九月會完成研究報告,年底前著手辦理轉型活動,因此詢問目前的計畫規劃進度如何?
處長則回答,目前有三方案,看是否由政府全權管理,還是委託民間業者,九月份開始會開始舉辦主題活動,預計每兩個月一檔次,也會與當地里長、社區商圈共同討論活動的形式,智翔則請新聞處再提供目前方案的內容,希望可以讓公民會館的使用早日活化起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opOWzqjokE/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R_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5fNJGJgrUoHZq-1s4f26NerTqUA)
桃園環保 活動 在 2022綠色生活悠遊節|綠色環保市集|闖關活動|桃園捷運A11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具有 環保 教育的市集還可以拿很多好禮#蘆竹#綠色生活#綠色生活悠遊節#賞花行程#坑口# 桃園 捷運a11坑口站# 桃園 捷運a11 #蘆竹誠聖宮# 桃園 市長#鄭文燦#蘆竹 ... ... <看更多>
桃園環保 活動 在 桃園環保局護守桃花源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桃園環保局護守桃花源」為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之官方粉絲專頁,目的為發佈環保相關訊息,落實公害防治。... ... 龍潭歸鄉文化節活動即將在本週末舉行.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