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樂和雋的謎(上)】
──談陳雋弘詩集《面對》
◎小編黃冠維賞析
《面對》在2004年出版,作為詩人的第一本詩集,詩中收錄的作品在語言及思考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多用較為明朗的寫作方式而較少實驗性質的內容,如其在「後記」所言:「直到現在,詩對我來說仍是個謎。它給過我最不重要的東西,但我卻為此沾沾自喜,獨自快樂。」詩在其架構的世界觀是謎,一個問題的存在,幾乎每一首詩就像是陳述觀點各面向去面對問題,寫下自己思考的路徑,筆者會以推薦序的觀察作為線頭,試圖以謎與解謎的方式推敲雋詩的世界觀。
羅智成在序文〈詩的氣息是美滿閱讀的開始〉中寫道:「在這些年輕、優秀的創作者當中,有一部分詩人,也許是在詩美學血緣上的接近,我對他們的作品有著比較明顯地偏愛,對他們的創作活動也更關注、好奇。我曾經想對他們做些整體的介紹與詩美學的解析,但又十分擔心我的自我意識與自戀,會使這些優秀創作者變成我自己詩學的例證,而掩蓋了他們彼此巨大的差異,與無限的可能。面對陳雋弘的詩作,基本上我也是帶有這樣的警惕的。」羅智成除了寫到陳雋弘語言的掌握及思想的魅力,可能為了迴避與自身的詩學的交集,並無提及詩在製造時的世界觀。
而在鯨向海的序言則點出了雋詩的傾向:「陳雋弘詩中有一種『擬童話傾向』,彷彿是此一斷代此類風格的某種整理。這也許和他個人的教師背景,必須熟習兒童的心境語言有關;這更和他心目中一個去消費時尚,去世俗化(大人化),去泛政治化,去戰爭與仇恨,獲得更多愛與想像的理想田園有關。所以他的詩技巧也總是力求『本色天真』,而無『橫絕四海』的炫技企圖:不避散文化的句子,形式非關注的重心,忠於生活無須史詩包袱的仿擬盲從,絕少依賴易容術與物件繁華堆砌、盡可能大膽想像如孩童。雖然雋詩力求的是一種口語般自然,流行歌曲那樣直截了當的感動能量;我們仍可在字裡行間,感受他不肯輕易錯置任何一字,不願有任何一個妥協意象,追求完美的藝術習性。」雋詩採用了擬童話口吻,但其是如同流行歌一般從忠於生活的角度出發的,在詩中心象的虛筆,可能多少都對應著現實生活的問題,所以鯨向海在文末提到了一個觀察方向:
「雋費了一番心思,成功逃離尋常困厄,居樂於自己的詩藝社會;猶如避世於桃花源,大多是單一境界,致力發展景物與內心的精神往來(『鼾聲與窗外的海嘯輕輕押韻』),任憑外界風水流轉,鮮少激情衝動。雖偶有焦慮(『以為自己就是/稻草人的那個想法/已經在星空下站立許久』),卻無仇恨,他甚至不曾於『幻想中復仇』(沙特語)。也就是說,他是誠實地以詩為鏡相對,既反映了詩藝社會(鏡內)與尋常社會(鏡外)的某種一致;也願意將自己的真面目反映在鏡中,且再使鏡中人明確與自己對峙——此詩集同名詩,也是時報文學首獎作品〈面對〉中,便隱喻了與『人』(人我之間)面對,與『海』(自然)面對的態度。然而,在詩藝居樂之際,雋終又將面了了新的『焦慮』(『求知焦慮』?『影響焦慮』?):是否沒有不安,就不會有衝突,也就無有積極、前瞻呢?這樣『純粹的安居』是否最後也將失去樂趣,轉變為詩藝社會裡的另一種『困厄』?那麼,是否又得回到尋常社會,重新在其中找尋『居樂』的可能,然後再一次解決他的困厄呢?」
雋詩不像完全的避世,但還在《面對》中還是裝了一層美好的濾鏡,以下筆者會從詩集中的規律,試圖靠近其中的問題。
其一是夢與現實的對應,雋詩中的夢是其中一個的逃脫現實但又對應現實的象徵場景,在〈夢境〉中寫道:�
夢境 ◎#陳雋弘
夜裡,
我們偷偷租了一艘船
沿著巷子滑行
那是多數人都已熟睡的時刻
我們扯掉整個城市的燈火
重新掛上星星
一路上我們發現了許多巨大的礁石
懸浮在失眠者的窗口
遇見幾個孩童
雙手支頤地坐在屋頂
聽鼾聲掀起了
瓦片一如海浪
鄰居庭前的盆栽急速竄升
蔓延成藻類般柔軟的水妖
整個晚上我們疲倦地
搖動雙槳,擊打著銀白色的床單
漂流海上感覺無比失望
傷心,為了所有旅途那些經歷
都被誤認為是
不值一提的夢境
包含作者及讀者的我們在詩中如同上帝的角度把城市的燈火換成星星,將盆栽蔓延成水妖,但在搭乘夢境的船上卻是失望的心情,因為離開了夢,那些場景就失去了意義,相比夢中柔軟的場景,現實的問題依舊是存在而無質變,逃脫的美好與徒勞同樣出現在〈等待2〉中:
等待2 ◎#陳雋弘
天空閉上眼睛
夜晚便睡成了一隻
巨大的貓
牠的背脊如此美麗
在夢的原野上,輕輕隆起了
一列神秘的丘陵
以為自己就是
稻草人的那個想法
已經在星空下站立許久
相信總有一天
經歷過的風雨
會變成灑落遍地的月光
此刻,我未熄燈的窗口
懸吊在
雲朵寬闊的葉子底下
如一紙燈籠
黑暗中
彷彿張得最大的一隻眼睛
偷偷地
正與整個世界比賽
看看是誰,這麼不小心
總是早了一步
越過睡眠的邊境
夢再次被描述成充滿美好與歧義的場景,越過睡眠的歸返,表示又回到了問題本身。
-
◎作者簡介:
陳雋弘
1979年生,高師大國文所碩士,現任高雄女中教師。
曾獲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首獎、
台灣文學獎、吳濁流文藝獎、打狗文學獎、大武山文學獎、
花蓮文學獎、詩路年度網路詩人、優秀青年詩人等。
作品發表於各報紙副刊與雜誌,並被收入許多詩選中。
曾出版限量詩集《面對》、《等待沒收》。
Blog 貧血的地中海
-
美術設計:IG@wu.55555
圖片來源:IG@wu.55555
-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20.html
#每天爲你讀一首詩 #每天為你讀一位詩人
#陳雋弘 #居樂 #逃避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侯漢廷為民請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複製網址分享:https://goo.gl/oNZMmP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五百年後,唐宋八大家依然會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的瑰寶,而連署降低文言文比例的「文學台灣雜誌社」,只會成為歷史的灰燼。 「文學台灣雜誌社」發起的連署,充斥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罔顧事實的言論。 首先,國文...
桃花源記詩序 在 立法委員 呂玉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石門水庫旁的石門國小,今(28)日熱鬧慶祝創校100周年,鄉親、歷屆校友、師生和家長們都滿心歡喜返校祝壽。前總統馬英九也以60年資深校友身分返校參與大壽桃獻瑞等活動,大家一起為石門國小百年校史留下歷史見證。
早在民國47年,前總統馬英九的媽媽,任職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馬前總統是在小學二年級時,隨母親由台北來龍潭,住在石管局宿舍並在二年甲班就讀一學期。
十年前,石門國小90年校慶,馬英九就以校友身分返校也應允一百周年校慶時再回來。
他在28日返回母校實踐諾言。
馬英九致詞時語帶哽咽的表示,他記得很清楚,當時同學都沒有鞋子、書包,上學物品只用客家花布包著帶到校,走路到學校的田梗農路常有蛇出沒。每次回台北,同學拜託他帶大瓶黑松汽水回來,當時不知道有何用處,原來同學拿空瓶當水壺用。
他還記得有位女同學名叫「葉五妹」,90年校慶時提及這是典型的客家女子名字。馬英九說,現知道這位老同學已改名了。
當年與媽媽在石管局宿舍,一起背誦「桃花源記」等詩詞傳記,歷歷在目,只如今已過了60年但他仍記得很清清楚楚。
這項盛會由歷屆石門國小校長,以及石門國小畢業的校友代表們,在石門國小國樂團樂聲中,與三代及四代同堂校友一齊進場拉開序幕。
接著一年級學童吟唱一百祝壽詩歌並帶來活潑熱情的大壽桃獻瑞祝福表演,活動高潮則是學生、家長、校友的百年校歌大合唱。
玉玲 躬逢其盛,陪同石門國小老校友馬英九前總統和市長鄭文燦,資深校友葉仁貴、校長陳秀惠等人在百年校慶大壽桃前歡喜的祝福石門國小創校100年生日快樂。
#慶祝石門國小百年
#好友接龍一級棒
桃花源記詩序 在 李佳燕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因為我家老公春節期間都要留守高雄市,所以我們就先去遊玩了!
來到南投鹿谷的台大實驗林,住在名字取得好詩意的"蟬說-鳳凰亭序"。
這裡的空氣好新鮮,是不會讓人咳嗽、流鼻水的好空氣。
可能因為名不見經傳,也沒有網路宣傳,明明有好山,還有美麗的櫻花和茶花,眼前佈滿紅花、粉紅花、白花...,靄靄白雲縈繞,活脫桃花源記的氣氛,卻人煙稀少。
好久沒有親近自然山水,來此一宿,身心舒暢極了!
從高雄市開車到這裡約2小時30 分,便能換得純淨好空氣!
桃花源記詩序 在 侯漢廷為民請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歡迎複製網址分享:https://goo.gl/oNZMmP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五百年後,唐宋八大家依然會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的瑰寶,而連署降低文言文比例的「文學台灣雜誌社」,只會成為歷史的灰燼。
「文學台灣雜誌社」發起的連署,充斥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罔顧事實的言論。
首先,國文課綱的問題在於課審會依法沒有權限發起投票制訂課綱,被指出有九大黑箱(https://goo.gl/1xfnPx)。不論投票結果為何,教育部都無須遵守。但,連署者不跟你談程序、轉移焦點,他只高喊:「調降文言文比例」。
連署者希望把議題拉到「文白之爭」,是圍魏救趙、炒作話題、別有居心。但核心根本不是文言白話之爭,是黑箱問題、是20篇古文哪篇不適宜的問題。
其次,國文老師捍衛精簡到不行的20篇古文。高中3年只讀20篇文言,連署者能夠證明這個叫「多」嗎?20篇每一篇都有其意義,連署者能夠證明這20篇哪一篇有問題嗎?連署者能否舉證,說20篇的哪一篇會「形成國民文化養成的枷鎖,阻礙國民心靈的開展」?
如果連署者真能舉證讀〈桃花源記〉會造成學生心靈缺陷,恭喜你,你就是心靈有缺陷者,因為你小時候是讀這些長大的。
請問,連署者能否說明,〈醉翁亭記〉、〈師說〉、〈虯髯客傳〉,到底哪一篇會加重「台灣的殖民意識、不合時宜的中國結再現」?不覺得網路票選出的日本人中村櫻溪在日本殖民時期來台灣總督府工作寫的〈七星墩山蹈雪記〉才強化了殖民意識嗎?
連署者通通不說,他只很籠統地把「文言文」都打成「舊有黨國體制遺留的弊病」。但到底哪裡黨國?什麼弊病?難道讀〈出師表〉就會加入國民黨?既無邏輯、也無推論與例證,完全是一派胡言。
連署者說,「降低文言文比例,強化台灣新文學教材」。又是個混淆視聽的說法。連署者希望增加詩歌、戲劇、小說、同性文學、鄉土文學、地方文學,我都同意,但是文言必讀20篇,現況下白話課文可以有50篇空間,請問連署者如何證明50篇不夠、必須再刪減20篇文言文?
如果連署者的重點是希望增加台灣文學教材,應該是檢討現況50篇的內容,而非去刪減20篇文言文。
連署者如果還真認為自己是文學家,就請摸摸自己的良心,請問:網路票選的〈七星墩山蹈雪記〉、〈番社過年歌〉的思想深度、文學價值及歷史地位能與〈春夜宴桃李園序〉、〈赤壁賦〉比嗎?
連署者除非泯滅良心,否則不可能認同網路票選的作品勝過古文的精選。
那麼連署者到底在想什麼?
連署文清楚寫道:「追求國家重建的台灣、配合台灣的國家重建」,就是搞台獨。
不怪連署者有著民進黨的前主任、前立委、台獨黨的立委候選人、著名的獨派學者。
反觀,認同高中生應該讀20篇文言文的教授、學者,有鼓勵大家拿五星旗嗎?沒有,因為他們談的是教育、是文學、是經典。但是白話連署者,談的是政治。
繁華、高雅、進步的文明,往往被粗鄙的野蠻毀於一旦;高智慧的蘇格拉底,被一群無知的暴民投票投死。恭喜台灣人正在見證這一切的發展。
反對20篇古文者會說,「有能力用文言文來罵」。
那好!我引用杜甫的詩,「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五百年後,唐宋八大家依然會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的瑰寶,而連署降低文言文比例的人們,只會成為歷史的灰燼。
※
加入國學教師捍衛國語文教育連署:https://goo.gl/a6zV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