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 林中斌
吾今既老 求師于幼
圖為瑞典環保少女桑柏格。 美聯社
一九年,台灣四十一歲創投專家林之晨接任台哥大董座。一八年,他代表國家出席APEC與六、七十歲國家領袖對談。
一八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主題演講人是十五歲瑞典女孩Greta Thunberg。她憂心全球暖化,而某大國七十多歲領導人卻退出遏止暖化的巴黎協議。對不顧下一代死活的大人政客們,她在一九年大會上大聲譴責:「你們膽子真大!」同年,她被《時代雜誌》選為年度人物,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當選人。
一八年,八歲的墨西哥小女孩Guadalupe Cruz López用廢棄物製成太陽能熱水器而獲國家發明獎。她希望減少窮人砍樹燒水洗澡,以遏止全球暖化。
去年十二月十日,芬蘭選出卅四歲總理Sanna Marin,是全世界最年輕的國家領袖。沒想到廿八天後,此一榮譽轉手。卅三歲Sebastian Kurz當選為奧地利總理。
一七年當選紐西蘭總理的Jacinda Ardern當時卅七歲是全球最年輕的女性國家領袖。去年三月,在Christchurch五十一位伊斯蘭信徒被白人槍殺,她立刻披頭巾參與信徒的祈禱,並數日內通過限制槍枝的立法。在她領導下,如今人口四百五十萬的小國已成為世界道德領袖。
《時代雜誌》今年二月三日報導:全球卅歲以下人口在一二年後急速成長,如今已超過世界七十五億人口一半!年輕人在各界出頭已是不可逆轉的大氣候。
兩千三百多年前,希臘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卅三歲在今日阿富汗過世前已征服了他知道的全世界。五百年後,華夏三國赤壁之戰激出多少青年英雄人物:周瑜卅四歲、諸葛亮廿七歲、孫權廿六歲!人類歷史裡,年輕人出頭並非首次。但今日的特色是超越特例、普及四方。台灣如何能自外於此洪流?
一月十一日大選小英連任。有人意外,有人失眠,甚至有父母與子女失和。同日《聯合報》A13版有讀者投書,標題為:「女兒,別因選舉讓我們疏離」。無論父母政治傾向如何,離不開同溫層的青年子女大部分挺小英。
敗選在野黨黨員統計:卅歲以下的占全黨零點九九趴,共二千八百六十九人。而勝選民進黨卅歲以下的占全黨五趴,共一萬一千人。以一抗五,對比懸殊 !
理解在今日全球青年聲勢上揚下台灣青年的脈動,或許有助選後症候群的紓解。
小英長期而默默耕耘青年園地或許是她勝選最重要但最被忽視的因素。始於十多年前,她便經常在「某僑俱樂部」低調的與青年聚餐。不久,各大學皆紛紛成立小英後援會。去年三月十八日,賴清德宣布競選總統挑戰小英後,她的青年軍威力開始展現。在臉書和Line的點閱率上,小英持續攀升,拉開與賴的差距。青年朋友在網路作業上的強悍也逐漸顯露,令習慣注目媒體影藝造勢的在野黨,出乎意外。
美國的桂冠詩人Robert Frost在一九五九年他八十五歲的生日宴上,預言當時尚未宣布競選總統的四十二歲甘迺迪將入主白宮。後者年齡不及前者的一半。兩年後甘迺迪總統就職典禮上,邀請Frost頌其所作詩。空前絕後!
Frost的名言是:「吾今既老 求師于幼」(Now I am old, my teachers are the young)。
(作者為前華府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
「桑柏格名言」的推薦目錄:
- 關於桑柏格名言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桑柏格名言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桑柏格名言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桑柏格名言 在 桑柏格名言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2022年12月 的評價
- 關於桑柏格名言 在 經理人月刊MANAGERtoday 的相片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桑柏格名言 在 瑞典環保少女名言的推薦,PTT、YOUTUBE和網路上有這些評價 的評價
- 關於桑柏格名言 在 瑞典環保少女名言的推薦,PTT、YOUTUBE和網路上有這些評價 的評價
- 關於桑柏格名言 在 先登上去就好。”来自Facebook的COO 雪莉·桑德伯格(Shery... 的評價
- 關於桑柏格名言 在 由我自己來回答為何娶醜妻? 我就是facebook的馬克·扎克伯格 的評價
- 關於桑柏格名言 在 聯合國氣候峰會桑柏格怒控:你們令人失望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桑柏格名言 在 桑德伯格:小扎背后的女人,撑起Facebook半边天!_百科TA说 的評價
桑柏格名言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末抽獎贈書活動】【雙薪家庭進化論】
💌說在前頭,我愛死《雙薪家庭進化論》這本書了。作者訪談上百對伴侶充滿人性溫暖與掙扎的故事,挑戰並顛覆一般人對雙薪家庭「#愛情工作難兩全」的舊觀念,透過廣泛多元的分析與歸納,說明雙薪伴侶該如何面對這些轉變、解決共同的課題、成就彼此的人生。
💑歡迎分享給身邊需要這封情書的伴侶朋友們
📝閱讀筆記:https://readingoutpost.com/couples-that-work/
【這本書在說什麼?】
在傳統的社會觀念中,總認為夫妻之間的工作成就與家庭生活,是一場零和遊戲:「不是你贏、就是我輸」。然而,這本書否定了這種過時的看法,而且試著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如何建構我們的人生,讓兩個人都事業成功、愛情圓滿?」
《雙薪家庭進化論》的作者是組織行為學教授珍妮佛.彼崔格里利(Jennifer Petriglieri),她主要研究自我認同、領導力、職涯發展,也很享受自己與丈夫吉安皮耶羅共同經營的雙薪家庭生活。他們也曾面臨艱難的挑戰,共同面對並蛻變成現在的模樣。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Couples That Work」,指的是一種「行得通的雙薪伴侶」模式。珍妮佛在書中反覆提及「work」這個字,指的不只是「工作」本身,而是夫妻為了順利度過轉變(包含掙扎期)所做的一切「努力」(無法度過的則分道揚鑣或彼此怨懟)。
珍妮佛訪談身處人生不同階段的伴侶,透過引人入勝的故事來說明,如何讓彼此的工作更具意義、感情更加圓滿。至於該做出哪些努力?她說:「關鍵不在於你們做了些什麼,而在於你們如何做這件事。」讀完這本書,你會懂得「如何」。
【這本書的研究、訪談與分析手法】
本書的訪談內容十分豐富且紮實。總共有113對雙薪夫妻受訪,76對處於第一段感情、37對處於第二、三段。受訪年齡介於26~63歲,來自32個國家(35%北美洲、40%歐洲、25%其他地區)。其中102對是異性戀,11對是同性戀。60%私人企業、40%則任學術、公職或其他機構。
珍妮佛引用俄國哲學作家列夫.托爾泰斯(Lev Tolstoy)的名言:「一個人若懂得如何工作、如何去愛,他就可以活得很精彩。所以,不但要為自己所愛的人工作,也要熱愛自己的工作。」說明人生真正精彩的樣貌,是工作與愛情兩者並重。
對於婚姻的解讀,列夫.托爾泰斯在小說《安娜.卡列尼娜》的開場白寫道:「幸福的家庭無不相似,不幸的家庭則各有不幸。」珍妮佛則透過無數的訪談與分析,歸納出雙薪伴侶在一生中會歷經的「三次轉變」,讓我們得以窺見幸福伴侶的相似之處,也會讀到不幸伴侶的各種境遇。
【雙薪夫妻必經的三次轉變】
Facebook營運長雪柔.桑德柏格(Sheryl Sandberg)在《挺身而進》這本書說道:「你做出最重大的職涯選擇,就是決定自己的結婚對象。」這個說法或許已經贏得許多掌聲與認同,但珍妮佛將進一步探討,做出這個抉擇之後將面臨的各種狀況。
珍妮佛的研究發現,雙薪夫妻從開始交往到退休,總共會歷經三次轉變,每次轉變都會歷經新的問題與挑戰,帶來不同的憂慮,以及嶄新的相處模式。以下是三種轉變的起因:
第一次轉變通常發生在蜜月期過後:來自於工作或個人生活中的大事,例如搬到其他地方居住、被升職或解僱、孩子剛出生、必須照顧年邁的父母親,或是家人的健康問題等。讓原本獨立的兩個人,必須彼此互相依賴。
第二次轉變通常發生在中年的危機:來自於我們的內心世界,它們以「存在問題」的形式呈現,使我們懷疑,自己過的究竟是誰的人生。夫妻不再迎合他人的要求與期待,必須思考他們想從工作、親密關係中獲得什麼。
第三次轉變通常發生在老年空巢期:來自於孩子終於離巢去求學、工作後,夫妻在家庭的角色發生轉換,這樣的角色轉換導致自我認同喪失,進而產生空虛感;這時候我們會思考,該如何運用剩下的時間和精力。
這些可預期的轉變,夫妻必須共同面對,透過坦率的溝通、相互的支持,去回答這些轉變產生的三個人生課題:「我們該怎麼解決這個難題?」、「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現在我們是怎樣的人?」
【課題1.蜜月期過後:我們該怎麼解決這個難題?】
首先,珍妮佛提出最重要的溝通方法「共同協商」,她發現:「能成就彼此的夫妻會慎重地做出決定——他們彼此坦誠、相互溝通,而不是其中一方含蓄地給予暗示。」真正的夫妻生活都是從分享彼此的價值觀、底限與恐懼時才開始。
其次,是夫妻雙方怎麼分擔傳統「妻子」的角色。研究顯示,男性與女性都高估自己負擔家務的比例。女性認為她們包辦了大部分的家務,男性則認為,家務是由兩人平均分攤。實際上,一般男性每週做16小時的家事,女性則是26小時。
兩人的關係之所以變得緊張,幾乎都是因為分工不明確,而不是不均。對於如何分擔家務的討論,有五個具體步驟:(1) 列出所有的家務工作、(2) 我們可以不用做哪些事?(3) 我想負責什麼工作?(4) 我們可以外包哪些事?(5) 我們要如何分攤其餘的工作?
最後,討論並選定一種工作順位模式:(1) 主要、次要模式,(2) 輪流模式,(3) 雙重主要模式。三種模式都能造就圓滿的伴侶關係,前提是彼此坦率、明確地溝通,並根據真正的感受、需求、渴望與恐懼,一起做出決定。
【課題2.中年的危機: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為了解決中年危機碰到的「存在問題」,夫妻必須建立兩個重要的心態。第一個是「成長心態」,意即:(1) 捨棄「對的人」這樣的觀念、(2) 對另一伴的努力表示感謝、(3) 不要把挑戰都當成壞事、(4) 重視過程勝過結果、(5) 一起慶祝你們的成長。
第二個是「安全堡壘心態」,鼓勵對方勇於探索與冒險,同時在挑戰的過程中,提供對方一個安全的避風港,彼此才能發展成完整的個體。具體做法是:(1) 鼓勵對方進行探索、(2) 避免過度干涉、(3) 給予情感支持。
珍妮佛發現,那些順利度過第二次轉變的夫妻,從一開始就讓彼此參與思考的過程。這不代表他們都一起思考,也不代表沒有其他人參與,或者他們沒有留時間給自己。
這意味著他們會分享彼此的想法與感受,而不是直接展開新的生涯。他們也許會捨棄舊有的生活方式,但他們會一起找出新的模式。
【課題3.老年空巢期:現在我們是怎樣的人?】
此時的夫妻,進入職涯高原期、身體狀況不若以往、孩子(如果有的話)也離開了這個家。早上醒來,發現最初愛上的那個人已經變得截然不同。這種境況,會刺激彼此開始思考:「現在我是誰?」、「我想在有生之年變成什麼樣的人?」
珍妮佛認為最好的做法是,夫妻倆再次成為「探索者」。就像孩子一樣,他們對自己、對周遭的人,以及對這個世界都充滿好奇。他們很少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總是會問「為什麼?」無論身處任何年紀都能成為探索者,但隨著年紀漸長、責任日漸加重,多數人反而會壓抑自己的好奇心。
當夫妻倆一起成為探索者時,效果更好。當彼此不僅對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感到好奇,對另一伴的工作與生活感到好奇時,將開啟強大的能力,一起重獲新生。珍妮佛遇過許多,在此時規劃出新道路的夫妻,這通常都和一起工作或追尋共同興趣有關。
【我最喜歡的婚姻故事:希爾克和謝爾蓋】
希爾克(女)是一位戰地記者,自年輕走遍各地戰區,只有過短暫的戀情,卻一直無法與任何人長久。謝爾蓋(男)是個汙水工程師,有家庭但喜歡前往世界各地解決問題,最後與求安穩固定的前妻分道揚鑣,對工作的熱情也開始消退。
兩人偶然在盧安達相遇後決定廝守終身,定居在雅典郊區的海邊。希爾克說這段感情讓她「開啟心靈的覺知」,開始以更人性的角度撰寫戰區報導。謝爾蓋則重拾工作的活力,說另一半讓他「工作表現變得更好」,他更投入、也更抽離,興趣變得更加廣泛。
珍妮佛分析道:「正因為有了這段感情,他們才能在工作上有所成就;他們並非獨自打拼,而是和另一半一起努力,才能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他們之所以變得更成功,不是因為犧牲了兩人之間的感情,而正是因為這段感情使然。」
一般人都認為,雙薪夫妻能期待的頂多是經由協商與妥協,把對彼此工作的傷害降到最低,並維繫兩人之間的關係。今日雙薪夫妻之所以面臨困境,就是因為我們既想擁有成功的事業,也想擁有圓滿的愛情。然而,我們往往太重視工作,卻忽略對愛情付出的重要性。
【後記】
讀《雙薪家庭進化論》的過程中,這句話尤其觸動我心頭:「多數夫妻之所以在第一次轉變期間辛苦掙扎、極度焦慮,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即便成為伴侶,他們還是獨立看待自己的工作、人生,以及應負的責任。然而,真正的人生伴侶並非各自獨立,而是相互依賴。」
回想自己前年擅自決定轉職,在去年分享子彈筆記一文的時候提到:「我跟另一半累積已久的職涯和感情的抉擇問題、疏於溝通與迴避的態度,迎來了感情的最低谷,兩人吵到幾乎要分手。」所幸後來以「我們」的方式重新思考與溝通,才得以順利度過那次的轉變。
珍妮佛在書尾的致謝辭寫下這一段:「我的老公吉安皮耶羅使我深受啟發,開始著手撰寫這本書。他一直支持我、給我建議,也是我的靈感來源。他在我沮喪的時候鼓勵我,在我開心時和我一起慶祝;他晚上經常讀書中的內容讀到很晚,並提供我寶貴的意見。」
最後,她用羨煞眾人的語氣感性地說道:「這本書可能是我寫過最長的一封情書,但它將不會是最後一封。」我認為這本書中的智慧與洞見,值得所有在工作、感情投注大量心力的伴侶好好讀一讀,這是一封寫給所有夫妻文情並茂的真摯情書。
【抽獎辦法】感謝 遠流粉絲團
1、抽出「3本」《雙薪家庭進化論》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對雙薪家庭的看法,例如:「我喜歡一主外、一主內的模式」或「兩人同時打拼事業也能有精彩人生」…等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3/1(日)晚上十二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三名,兩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3/3(二)晚上十二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雙薪家庭進化論
桑柏格名言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壬溢嘉:關於咖啡的浮生短歌》分享
*衣索匹亞的奧羅墨戰士出發打戰時,會隨身攜帶咖啡豆,靠著咀嚼咖啡豆,保持警覺,增加戰鬥力。
*衣索匹亞附近的一位回教修道士,因弟子們在做夜間祈禱時都昏昏欲睡,於是要他們咀嚼咖啡豆來保持清醒,發現效果很好,咖啡也因此成為回教修行者的聖品。
*土耳其有句諺語:「咖啡應該像地獄般黝黑、死亡般強烈、愛情般甜美。」
*從回教、傳入天主教、基督教⋯⋯從古老的非洲獵人到文人雅士,到所有不同行業的品嚐者,咖啡是所有宗教的共同信仰。
*小說家巴爾札克每天要喝六到七杯咖啡,歷時二十年,一生大概喝了五萬杯咖啡,而且喝的是不加牛奶,也不加糖、苦到會讓胃麻痺的又黑又濃的咖啡。他習慣自行選購幾種咖啡豆,自己混合沖泡。咖啡是支撐他寫作和生命的引擎:「一旦咖啡進入腸胃,全身就開始沸騰起來,思維也擺好陣勢,彷彿一支偉大的軍隊,在戰場上開始投入戰鬥。」但咖啡似乎也要了他的命,他的健康在四十歲時即亮起紅燈,五十一歲就與世長辭。
咖啡可能殺死了巴爾札克, 他的名言:「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淚灌溉的。」應該改成:天才的作品是眼淚和著咖啡灌溉的。
*梵谷畫了《夜間咖啡館》,南法亞爾廣場上一間咖啡館,他和高更經常在這裡喝咖啡、喝酒、聊天、撞球。咖啡館有著黃色燈光,在夜間藍色星空下,散發淒涼而卻溫暖的氛圍。梵谷說那是一個「讓人瘋狂、讓人毀滅、讓人犯罪的地方。」據說他曾經在這裡和高更翻臉,而把苦艾酒的杯子砸向高更。為廣招徠。如今這間咖啡館如今已更名為「梵谷咖啡館」,供全球慕名者來此憑弔。
*咖啡館,是梵谷漂泊人生的停靠處。他在給弟弟的遺囑中說:「我相信在我死後,會在咖啡館舉辦我的畫展。」一九九六年,據說他舉槍自殺的拉武咖啡館(梵谷自殺地點眾說紛紜),曾舉辦了為期兩個月的梵谷畫展。
*巴黎的皮卡佩咖啡館是歐洲第一家真正的城市咖啡館,也是後世咖啡館文化的奠基者。歐洲啟蒙運動的思想家伏爾泰、盧梭、狄德羅,法國大革命三雄,還有後來的雨果、巴爾札克、喬治桑、左拉等都是這裡的常客,文人雅士匯聚於此。
*位於巴黎左岸的花神咖啡館,則是二十世紀法國知識分子新的聚會場所。據說,畢卡索曾在花神的窗玻璃上作畫。一九四一年,西蒙.波娃帶著沙特前來光顧,此後,兩人就成了花神的常客。沙特經常在這裡寫作,存在主義的經典作品《存在與虛無》,就是在這裡完成的。
*咖啡館文化,並非單純在咖啡館品嘗香醇濃郁的咖啡,而是看到因咖啡與理想燃燒的熾熱眼神,那些被咖啡與夢想激昂的高貴言談,讓人們心海澎湃,揚起千堆夢。
*「如果我不在咖啡館,就是在前往咖啡館的路上。」這句名言來自奧地利詩人艾頓柏格,他的人偶如今坐在維也納中央咖啡館的進門處,據說他每天都要來這裡消磨時光。
桑柏格名言 在 經理人月刊MANAGERtoday 的相片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桑柏格 ( Sheryl Sandberg ), Facebook 首席營運長"Fortune does favor the bold and you'll never know what you're capable of if you don't try.” ☆ 把名言帶回 ... ... <看更多>
桑柏格名言 在 先登上去就好。”来自Facebook的COO 雪莉·桑德伯格(Shery...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你被告知要登火箭,不要去问应该坐哪个位置,先登上去就好。”来自Facebook的COO 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的这句名言,成为她多次面临 ... ... <看更多>
桑柏格名言 在 桑柏格名言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2022年12月 的推薦與評價
桑柏格名言 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提供桑柏格名言相關Youtube影片,找桑柏格名言就在網路品牌潮流服飾穿搭.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