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考日記】
-
昨天是文當要去考資格考試的日子,因為除了日檢之外還沒有在日本參加過這種考試,很好奇是怎麼樣的氛圍,一聽到就馬上說我也要去陪考🤣
-
考試的地點是一所高中,考試時間是早上一路考到晚上,所以我們很早就到考場,而雖然是週末,學校卻滿滿都是在練習社團活動的高中學生!(特別是體育系)有穿著日劇那種整套白色衣服的高中球児、日本本來就是主流之一的足球、還有最近很流行的橄欖球🏈有在慢跑的、有在球場練習的、有在做伸展的(全部都在大雨中做!教練、裁判、學生都沒人撐傘!真的很熱血,難怪日劇都要在雨中奔跑🤣)
-
大家都是不同社團,但每個人經過我們時都會很大聲的說「こんにちは!」加上敬禮,有戴帽子的高中棒球球児還會特地摘下帽子!我一開始有點驚恐,想說我們不是老師,只是普通的外人,為什麼這些孩子這麼有禮貌?
-
後來跟 @ellynihonnow 講電話又和文當聊天講到我的疑問,她們都說所以日本企業徵人時都喜歡找參加過體育系社團的學生👩🏻🎓體育系社團學生有團隊精神、上下階級關係清楚分明、學生時代就受集體訓練、克己,是日本企業新卒就活時最愛的白紙。真的覺得這種文化差異的地方很有趣,在台灣求職應該不會特別詢問有沒有參加過體育社團,比較偏向資格證照吧!
-
另外,在文當考試期間我一直在咖啡廳剪片,在文當好不容易要考完時,我回到考試大樓外等他,坐著坐著突然想起以前考學測、指考時我爸爸也是這樣坐在外面等我的。我現在可以剪片打發時間,爸爸當時就只是喝著水,很緊張的一個一個小時在等待區等我。
-
文當出來時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只說了句「どうだった?(怎麼樣呢)」說完才發現應該考生都不想被問這問題,回想以前我爸爸也沒有在我任何一次考完出來時問我考的怎麼樣,不知道爸爸當時是不是也是很努力的想找話題跟我說呢?雖然今天是陪文當考試,但我一直想起在我面對人生重要分水嶺的每個日子,爸爸好像都在,永遠坐在我看的到的地方等我、守護我。好想回家啊~
-
照片📷第一張是考完試我們去吃文當公司職人推薦的迴轉壽司。第二張是下雨濕氣重頭髮亂翹的我。
棒球裁判考試 在 國立臺北大學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臺北大學於108年10月25日晚間舉辦70周年校慶晚會,公開表揚15位19屆傑出校友,校長李承嘉肯定,有偉大的校友,才能成就偉大的學校,獲獎校友們則感念母校的教導。
<傑出校友簡介> (依畢業年序排列)
(卓越貢獻獎)
張平沼:法律學系1967年畢業,現任燿華企業集團總裁、臺灣商業聯合總會理事長。張學長橫跨法、商、政界,對於國家經濟發展、國際交流均有重大貢獻,曾獲第一屆傑出校友。長期奉獻母校,先協助推動法商改制臺北大學並取得三峽校區校地、近年又大手筆捐贈建置心湖櫻花步道,對臺北大學發展與建設貢獻卓著。
(學術成就獎)
陳君厚:統計系1984年畢業,現任中研院統計科學研究所長。陳學長投入開發矩陣視覺化相關研究,應用於大數據、人工智慧領域,也積極推動統計學術國際交流,促進我國與日本、韓國等國合作。工作之外,陳學長多年參與統計系友會,協助系友會發展,連結在校生與畢業學生,對於促進校友與母校向心力不遺餘力。
邱建良:經濟系碩士班1985年畢業,現任淡江大學財金所教授兼成人教育部執行長。邱學長長期深耕學術與教育,近年更將所學導入淡江大學推廣教育處,導入企業經營,藉以提高推廣教育創收。獲選傑出校友,他特別感謝過去母校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師生感情融洽,提供自己後續為人師表的典範。
(企業經營獎)
卓隆燁:會計系夜間部1983年畢業,現任潤泰集團總裁特別助理。卓學長從學生時期即半工半讀,先後從事貿易業務、公務機關金融、稅務工作,也曾擔任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多元的工作經歷,累積他更豐富的專業能力和特色,更從不同客戶的肯定中,持續維持對工作不滅的熱忱。
賴冠仲:企管系1984年畢業,現任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總裁。賴學長擔任審計執業會計師多年,輔導多家廠商集團上市櫃,協助臺灣企業永續經營;同時積極參與會計業界專業團體運作,促進會計、審計與評價準則發展,建立健全會計制度。傳承多年專業工作經歷,他也熱心投入審計會計教學研究,貢獻所學並協助年輕學子職涯發展。
黃宗仁:統計系1989年畢業,現任城市綠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學長1991年創立公司,多年來穩健經營,除了代理國際品牌,也以在地元素創造自有品牌並外銷亞洲。獲選傑出校友,黃學長感謝師長與評審的厚愛,回憶在校時期參與登山社,到畢業後因為面試不順因而創辦戶外產業公司,感謝母校教育,也期待自己未來能對學校盡更大心力。
郭書齊:企管系1997年畢業,現任創業家兄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學長看準網路產業發展,與家人共同創業,屢獲經濟部頒發各項大獎,也獲選雜誌頒發MVP經理人、美國艾森豪全球學人獎,為電子商務產業第一人。獲得傑出校友表揚,他感謝母校教育與家人的支持,更鼓勵所有學弟妹不要對世界失去信心,努力從課堂和社團學習,所有知識經驗都會成為一生養分。
(公共服務獎)
王靚琇:地政系1979年畢業,現任內政部地政司長。王學長畢業後即投入公職,持續堅守地政專業,也因工作職務,經常關心母校發展並協助土地徵收業務。任職地政司副司長期間,負責推動實價登錄制度,提升我國在國際經商與房市透明上的國際排名,升任司長後再持續精進制度,領導單位獲得行政院服務品質獎,個人也曾兩度當選內政部模範公務人員。
江朝國:法律系1980年畢業,現任元大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江學長為我國首位以公費留學奧地利與德國研究保險法,回國後應邀返回母校任教,並擔任法律學院院長。學術研究之外,江學長也投身保險產官界,陸續擔任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保險犯罪防制中心、保險安定基金董事長,後轉任元大集團,運用所學帶領企業穩健發展。
謝鈴媛:財稅系(今財政系)1985年畢業,現任財政部關務署長。謝學長畢業後即通過高等考試,一路在財政部關政司服務,奉獻公職餘卅年,無論納稅者權利保護、防疫、毒品查緝等邊境安全維護,或促進各國海關合作網絡等方面工作,均展現卓越的領導與執行能力,兩度獲頒財政部模範公務人員,優異表現有目共睹。
莊瑞雄:企管系碩士班(EMBA)2005年畢業,現任立法委員。莊學長曾獲公民監督國會聯盟評選為最優秀立法委員,單於第本屆(第九屆)任內即提案311案,三讀通過56案,其中多項法案與各級教育相關。獲選傑出校友,他特別感謝指導教授黃營杉老師,期待自己未來無論身在任何崗位,都不忘母校「追求真理、服務人群」的精神,為故鄉和人群服務。
邱豐光:犯罪學研究所碩士班2008年畢業,現任內政部移民署長。邱學長出身警界,歷任各縣市警察局長,指揮偵辦多件重要案件,維護我國社會治安與秩序。2018年轉任移民署長後,不僅持續致力保衛國家安全,更積極在兼顧人權與便民原則下,推動多項改革方案。多年實務工作後再入學校進修並獲傑出校友,他特別感謝所有犯研所師長教導,開創不一樣的視野。
(藝文體育獎)
劉柏君:社工系2001年畢業,現任臺灣女子棒球運動推廣協會公關長。劉學長自幼在民間信仰宮廟中成長,但不因身為既得利益者而對不合理現象保持沉默,除了社工專業外,也結合自身經驗投入宗教研究。學術之外,他更不畏性別刻板印象,致力參與女子棒球運動,成為我國首位女性國際棒球裁判,今年當選十大傑出青年,更獲聯合國與國際奧會合頒女性與運動獎世界獎座。
(紀念獎)
謝高橋:社會系1955年畢業,曾任中興法商社會系講師、政大社會系主任。謝學長一生奉獻教育,生前與學生互動良好,曾名列校友印象最深刻的恩師名單。謝學長曾說:師生相處必須「聊同學愛聊的,而不是老師愛聊的。」用心經營師生感情外,他也特別重視學生學習成效,教學特別鼓勵學生「思考」,作育英才無數,令人懷念不已。
棒球裁判考試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台灣要發展真正前瞻的運動】
1.
如果台灣真想做些前瞻的事,那麼應該發展足球,定下踢贏對岸的目標。
2.
如果棒球比的是堅持力,籃球比的是進攻力,那麼足球比的就是想像力。
足球場的面積很大,不論是場上的球員還是場邊的教練,都不像籃球那麼好掌握情況。
時間,比籃球長得多,卻又沒有暫停。因此,教練沒法在半途面授機宜,他只能靠三次更換球員的機會(和籃球比起來多麼少!),傳達他調整策略的訊息,改變整個球隊的進攻或防守策略。
在這麼多限制的條件下,足球比的是想像力。不論教練還是場上的球員,固然要和其他運動一樣,要拚體力、拚鬥志、拚個人技術、拚團隊作戰,更要拚想像力。
足球的想像力是什麼?二○○六年世界盃阿根廷對塞黑之戰,經過二十六次傳球(日本NHK計算)之後踢進的那美妙的一球,是球員在場上想像力的一個代表;澳洲對日本之戰,最後八分鐘希丁克的換將,那是教練在場外想像力的一個代表。
最近中華隊在國慶日逆轉勝巴林的那一役,最後傷停時間前後進的兩球,也是足球發揮想像力的例子。
正因為這種想像力在電光石火間突然成真的那一刻經常十分「超現實」,所以足球迷的激動和瘋狂也和其他運動不同。
3.
台灣的國球是棒球的話,對岸的國球就是足球。
中國的「國足」(國家隊),如同天之驕子。他們不但國內的職業賽打得火熱,中國人有錢了就去買歐洲的球隊,可見大家對足球的熱情有多高。
高歸高,中國的足球卻有一直走不出亞洲之嘆。
入圍世界盃只有2002年那一次不說,亞洲盃也只有兩次踢進決賽,兩次都輸。和他們籃球在亞洲的情況完全沒法相提並論。
中國的國足有恐韓症,遇上韓國留下兩勝三十負的戰績,固然不必說,有趣的是他們連香港也踢不贏。十三億人口和彈丸之地六百萬人出來的足球隊相比,1980年代在北京輸給香港那一場,固然令人難忘;前兩年的世界盃資格賽又和香港踢平,也是令人印象深刻。
幾年前,我問一位對足球深有研究的北京朋友,這是為什麼。
他除了分析中國的足球員集三千寵愛於一身都被慣壞、國內吹黑哨踢假球把風氣都搞壞,所以只能在家裡唬人之外,指出一點:中國的高壓、權威的政治社會體制的本身,就容不了需要個人創意和團隊作戰並行的足球正常發展。
我記得習近平剛上台不久,推動改革,說要抓足球,所以問他推動得如何。
他不看好。一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底下的人都搞虛的;二就是,威權體制本身就沒法讓這種需要想像力的運動真正好好發展。
4.
台灣的足球,不像是棒球,不是國家運動。長期以來,連籃球也比不上。
但之前的女足踢得好,近年來男足也越來越精彩。
不過,最大的意義,還是和中國相比起來,台灣推動足球是由下而上,在民間生根。
音樂界的大咖,前台北市文化局長倪重華就是個例子。
過去幾年,我先是聽他講他孩子參加的實驗教育,接著就是陪孩子踢足球。見面聊起天來,總是聽他講陪小孩踢足球,在台灣踢,出國踢。最頻繁的時候,一個星期踢三個俱樂部。
他認為父母帶小孩踢足球是一種新的生活風格。幸好我因為體認到足球和想像力的關係,所以比較容易知道他在說什麼。
5.
後來,倪重華說他乾脆推動起一個足球實驗學校。他的說法是:「若以十年來看,一個愛踢球的孩子,從八歲到十八歲,必須經歷升學導向的體制內教育,很容易在國小升國中或國中升高中時便中止踢球。因此,體制外的足球實驗教育確實有必要。」倪重華說他這是自己想喝牛奶,而養了一頭牛,現在還想蓋牧場。
6.
這些事情的發生,有一個關鍵人物就是陳信安教練。
第一次聽到「陳信安」這個名字,我還以為是那位籃球明星,後來才知道另有其人。陳信安是足球國腳,也擔任過是中華男足的教練,溫文儒雅,講起話來聲音也十分柔和。
倪重華說,當初就是因為陳信安教練說「讓孩子踢球是為了喜歡踢球、享受比賽,進而到18歲時能在球場發光發亮。」所以讓兩個年幼的兒子加入了陳信安的小孔雀足球俱樂部,一路踢到現在他們都念國中了仍然在踢。並且倪重華推動的足球學校就叫「陳信安足球學校」。
7.
《足球家庭指南》就是陳信安教練的著作,我們很榮幸有機會出版。
這本書會取名「家庭指南」,首先就是陳教練把足球當作啟迪孩子成長的一個途徑,並且是可以透過整個家庭一起來參與的。兒童在喜歡踢球、享受比賽,不把勝負放在心上的足球運動及生活中成長,和台灣現在考試教育制度的價值觀大相逕庭。
這是很冷門的運動,很冷門的生活風格嗎?不。在書末,陳信安列有遍布全台灣,大大小小五、六十家不同的足球俱樂部。
陳信安教練和這所有參與的人所共同相信的事,就是「踢足球的小孩更快樂也更聰明」。
他們相信的不只如此。倪重華還在推薦序裡寫:「陳教練看的是未來十年,這本書通過陳教練的眼、手與心,試圖建立台灣足球教育的圖景。那將是包含運動員、裁判、教練等專業訓練團隊,以及行銷管理、場地等產業,由家庭擴散到社群,由體育發展至文化與觀光。」
是啊。不說別的,以亞洲人的身材來說,光是優秀的球員要走上國際市場,足球的可能就遠大於其他的運動。
8.
我自己另有期待。
第一,是我希望在台灣這種發源於許多家庭而日益蓬勃的足球文化中踢球成長的孩子,等到將來他們真的選擇走上職業球員的路途時,會有完全不同於我們許多揠苗助長的運動的面貎。
第二,就是我很期待台灣的足球選手在這種自由開放的文化中成長起來,有一天可以不只踢贏巴林,也踢贏許多人口遠大於我們的國家。
香港都可以踢贏中國,台灣當然也應該有為者亦若是。
前兩天我看遠在北歐的 陳文芬 回應我一則貼文,說:「(在國慶日中華隊踢贏巴林的)同一天冰島足球隊打敗土耳其3:0,瑞典打了盧森堡8:0,隨後因為這個比數,荷蘭被瑞典踢出世外,去年他們被冰島 踢出歐國盃,加上中華隊的新聞,看來是小國足球發跡的年代.....」
台灣如果也能以小國足球踢破別人的眼鏡,我們國家的實力,以及社會制度的價值,也就不言自明。
9.
請大家看《足球家庭指南》。一起享受新世紀的生活風格,以及成長可能吧!:)
@博客來 http://bit.ly/2gUQAVn
@誠品 http://bit.ly/2in28kL
@金石堂 http://bit.ly/2gWGzHb
@讀冊 http://bit.ly/2lHQDcx
@大塊 http://bit.ly/2h5WS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