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狀肌症候群 & 坐骨神經痛】
你是否曾經有坐越久腰越痛的狀況呢?
不管是腰部的僵硬感
或是從屁股深處的疼痛
有時甚至會往下、往後
延伸到膝蓋外側或大腿後方
而以上這些症狀
正是「梨狀肌候群」的經典展現
梨狀肌症候群顧名思義
就是位於屁股深層的梨狀肌
過於緊繃而壓迫旁邊的「坐骨神經」
導致的疼痛與不舒服
#為什麼梨狀肌會那麼容易緊繃呢?
「梨狀肌」的主要動作為髖關節的
1. 外轉- 當髖關節伸直時
2. 外展- 當髖關節屈曲時
同時也兼具穩定髖關節的重責大任
然而由於現代人的工作型態
常常是久坐固定不動的關係
臀部周圍表層的臀大肌、
二旁的臀中肌抑或是
深層的核心肌群
通常都是沒力且沒有彈性的
當大部分的髖關節深層穩定肌都無力時
梨狀肌就常常跳出來努力的收縮
來穩定不穩的髖關節
過度用力又緊繃的梨狀肌
會讓旁邊的坐骨神經壓得喘不過氣
進而造成所謂的【梨狀肌症候群】
#該如何區辨我是否有梨狀肌症候群呢?
根據2018年的這篇系統性回顧文獻《Four symptoms define the piriformis syndrome: 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of its clinical features》他們統計了眾多文獻後發現
梨狀肌症候群會有明顯的四大症狀
不僅具有指標性也非常好區辨喔!
這四大症狀分別為:
1. 臀部疼痛
2. 坐著會比其他姿勢更痛
坐越久會越疼痛,甚至沒辦法坐超過30分鐘
3. 坐骨大切跡(薦椎和髖關節的中間)附近有明顯壓痛點
手去按壓臀部的正中間會有明顯的壓痛點
4. 任何梨狀肌症候群的徵象:增加梨狀肌的壓力就會導致相關疼痛
舉例來說,按壓梨狀肌,或是使用Pace 測試 與Freiberg測試都是很好的方式
#該如何改善?
惱人的梨狀肌症候群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
髖關節核心肌群無力
導致梨狀肌太緊產生的症狀
因此可以藉由簡單的
拉筋按摩放鬆去改善症狀
藉由訓練去預防復發
放鬆梨狀肌主要有二種方式
分別為:拉筋與按摩這二種
(1)拉筋:
坐在可以輕鬆踩地的椅子上
疼痛的那腳跨在對側腳上
同時患側腳小腿盡量與地面平行
接下來身體向前彎
使髖關節成彎曲狀態
停15秒,做3~5次
(2)按摩:
我們可以一手放到
大腿外側約略是褲頭口袋的位置
會摸到凸凸硬硬的骨頭
這是我們的股骨大轉子
另一手往後摸到屁股後方
會摸到一大片硬硬的骨頭
這是我們的薦椎
介在薦椎與股骨大轉子中間的區塊
就是我們梨狀肌約略的位置
我們可以使用筋膜球
或是花生球去按壓他即可
此外,切記在過程中
不需要到太痛
以可以忍受的範圍為主
過程中也不能按壓到骨頭
或許有人會問
#如果不確定有沒有按壓到梨狀肌
這是沒關係的嗎?
答案是...沒關係的
因為梨狀肌症候群只是一個統稱
壓迫坐骨神經的肌肉
不一定總是梨狀肌
而且梨狀肌的解剖
與坐骨神經相關的位置也可能不同
對於某些人來說
坐骨神經甚至沒有通過梨狀肌
詳見底下【備註】說明
因此對於一般民眾而言
只要有按壓到相關區域
確保周圍肌肉有放鬆到即可
除了一般的筋膜球、滾筒以外
震動滾輪花生球
也是不錯的放鬆工具喔
這次很榮幸與知名家電代理商
『 恆隆行 』代理的『 medisana』合作
他們提供阿舟粉絲專屬優惠價格
比任何電商通路還便宜
優惠只到今天為止
立馬手刀購入:
https://lihi1.com/Mc8NK
【備註】
依據Beaton and Anson’的分類系統
梨狀肌解剖的相關分類總共有六種
分別如下:
種類A :坐骨神經在梨狀肌下方(最常見)
種類B :一部分的坐骨神經在梨狀肌下方,另一部分坐骨神經的分支穿過梨狀肌。
種類C :一部分的坐骨神經在梨狀肌上方,另一部分坐骨神經的分支在梨狀肌下方。
種類D :坐骨神經穿過梨狀肌
種類E :坐骨神經的分支往上穿過梨狀肌
種類F :坐骨神經沒有分支並在梨狀肌上方
因此也有研究學者建議
梨狀肌症候群應該稱為
「深臀症候群/ deep gluteal syndrome」
或許更加適當些
不過為了大家方便理解
這裡依然稱為梨狀肌症候群
#阿舟物理治療小教室
#梨狀肌症候群
#坐骨神經
椅子的種類與型態 在 郭大維中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年已經過了一大半,24節氣也即將進入「白露時節(9月上旬)」,這代表原來酷熱的夏天將有了不同的轉變。清晨和晚上的暑氣開始逐漸消退,隨即感受到的是秋天的涼意。尤其是在這個時候有痠痛老毛病的人也特別有感,就像氣象台一樣的關節不僅疼痛,活動範圍也受到限制,常常舉不起手來、膝蓋變得酸軟無力、每個關節都不聽使喚,嚴重者甚至影響到日常的生活品質而造成困擾。
中醫上,利用「小針刀」治療媽媽手(腱鞘炎)、五十肩、腱鞘囊腫、滑鼠手、退化性膝關節炎、及過去有受傷開刀病史,繼而產生沾黏不適等等疼痛的情況已經是相當普遍,但仍有許多患者對小針刀治療疼痛的方法一知半解、甚至又愛又怕,患者經常在治療的過程中提出許多疑問。在這篇文章當中,一一為大家解開對小刀針治療的疑惑。
#小針刀,是「刀」還是「針」?
小針刀是由朱漢章教授經過長期臨床實踐中,不斷設計改良出的治療器具,因它的外形跟針灸針相似,差別在於,針灸的「針」其尖端為圓尖形狀,而小針刀的尖端為扁平狹窄的小刃,所以才稱之為「針刀」。也因為這個特性,它可發揮「針刺」跟「鏟、切、撥、搖」的多重功能。
特別的是,小針刀是中醫傳統針灸上結合西醫的解剖學來達成治療。與針刺治療不同的是,小針刀是以「針」的型式進入人體內,再以「刀」的型式進行治療,而它的疼痛感是一般針刺治療的30多倍,也時也會伴有強烈的酸痛感。
#小針刀的治療作用
不少患者因腰椎受傷開刀,開刀後腰部舊傷處時常覺得緊繃僵硬,若是再上長時間固定姿勢久站久坐,也容易誘發舊傷處痠痛。主要是因為開刀後,身體內部組織成分會在癒合過程中聚集,幫助傷口癒合,就像表皮受傷後會慢慢癒合結痂,形成疤痕一樣,身體內部的疤痕就容易造成組織之間的沾黏。
而小針刀的治療即是透過「針」和「刀」的結合,除了疏通經絡氣血,也能鬆解病灶周圍組織的沾黏、黏連、攣縮,並且讓周圍軟組織壓力降低、彈性增加,達到患部減壓的作用,同時引入更多血流灌溉,代謝異常的阻滯血瘀。
#小針刀治療的治療範圍
「小針刀」主要是治療各種慢性軟組織損傷,包括頸椎病、肩頸疼痛的五十肩、腰腿痛,包括像是腰肌勞損、腰部開刀後沾黏疼痛不適,及腰、髖、膝關節輕中度的勞損退化、網球肘、腱鞘囊腫、媽媽手…等等關節問題。
#小針刀治療會不會傷及神經血管造成危險?
這是在臨床上最常被患者提出的疑問。小針刀治療是需要經由專業合格醫師,並且熟悉人體的精細解剖基礎,同時能科學定位,加上中醫經絡理論,才能正確診斷病灶及準確下刀治療,如此才能降低傷到血管神經的危險,提高成功治療的安全性。
小針刀治療後的日常保養
如同上面所提到的,小針刀主要是在治療各種慢性軟組織損傷所造成的不適,所謂「慢性」指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姿勢與工作型態,長久累積造成的酸痛,因此這類酸痛的治療,仍需要搭配勞損源頭作方法改善,例如日常需久坐者應注意椅子種類,若需搬重物或反覆固定動作時,是否應搭配輔具等等,如此加上規律的治療,便能讓不適症狀改善且穩定。
而在其他日常保養上,由於時節進入多變的秋天,應避免淋雨吹風著涼。此外,長期待在冷氣房或是習慣直吹電風扇的人,或許當下自我感受上身體不覺得冷,但在中醫觀點上,「風」、「寒」、「濕」對關節都是不好的。
也要提醒,平時養成適度的運動與活動的習慣,也能讓關節周圍的軟組織保持活絡順暢。倘若關節已經受損或不適的人,則可以選擇在平地上散步、游泳等較不劇烈的運動,對關節的活絡都是有幫助的。
充足的睡眠跟均衡的飲食也是必須的,特別是體重過重的人,膝關節若長期都在負重的壓迫下,時間久了,都是會對軟骨造成嚴重的破壞與磨耗,因此體重控制不是只是為了外觀,更重要的是為了自身的健康著想,才讓自己的生活不被酸痛所限制住。
#扶原中醫關心您的健康,也為您的健康做把關
椅子的種類與型態 在 放棄22k,蹦跳新加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艾兒莎每天幾乎都是被工作排滿,今天下午忙完後終於可以去上我的第二次唱歌課哈哈哈,然後可以去拜月老了(但我剛剛坐在電腦前一直想,到底要不要再重看完劉茫的拜月老影片再去,可整天找不到時間再重看嗚嗚要改期嗎)
除此之外,晚上終於要跟 Ancajaier 章潔 見面了。她上個月從紐約回來後隔離很久,終於出關,一起相約吃完晚餐,我就要趕回家在 wave 直播分享海外職場秘辛(還沒下載這app的趕快去呦 https://wavelive.onelink.me/tEt5/29e42354 )
然後我就在想,每次別人都說,再忙再累,都沒關係只要叫醒自己的是夢想就好。
這句話我在各種詭異團體或一些怪怪課程中,都會聽到講師一直說。有次在某一個疑似老鼠會然後買一堂課要10萬,但是拉2個人就可以免費的課程中,那個老師一直狂說沒錢就去借來上課,不然你永遠不會財富自由。他還說,不來上課,往後叫醒你的也不會是夢想,是鬧鐘調10個一直響...
然後我就舉手問他說,請問老師如果我的夢想是一直睡的話早上是怎麼起床,老師大怒= =但我只是講實話(就像我至今打去 @站著吃韓牛台北 三次問我可不可以帶椅子,都被掛電話,但我真的真的想吃可是不想站著啊,大家如今都很容易生氣那樣QQ)
反正後來有個課程專員就走向我,跟我說我這樣是擾亂課程,請我先離開...
後來我就在想,或許我問的方法不對,或大家都太喜歡把夢想當口號,所以只在意吶喊起來時,浪不浪漫。
但其實我每天到家都累到快掉淚,看著隔天滿檔的行程時,還能繼續有動力、還是讓我能爬得起來,真的只是靠對更好自己的想像。
我是愛作夢的人,我是有巨大夢想也鼓勵大家擁有夢想的人,但同時我是精實在創業,努力在活口和掙扎中,持續創造自己做夢資格的人。所以我太能知道,人生大的方向靠夢想,小的日常靠幻想,其實才是對的。
那種回不出日常怎麼撐下去的人,是沒資格去跟我談論夢想的。
大娛樂家電影還有我很喜歡的一些創業家,常常都把想像力、創造力放在嘴邊,然後很多人看了會覺得跟自己沒關係,因為覺得也沒有要新創什麼,也不是在創意產業中。但其實我完全不是這樣看,對我來說能有巨大的創意想像力,是可以應用在你面對失敗時,怎麼對抗它,也可以運用在你撐不下去時,想像自己撐下去後可以長得多漂亮、活得多美好,坐在哪間餐廳,穿上哪件衣服,身旁坐著哪種類型的人。
於是我只想講,我不太確定我是不是動力很夠、自律很強的人,也無法確定我是不是正向與樂觀的人,但我每一天張開眼睛,期待的是忙完好幾個一整天後,一陣子過後我又能變成怎樣的人,多麼有成就感的人,過上多自由的生活的人。
至少我可以在忙碌工作之於,保有跟閨蜜見面的時間,保有培養興趣的片刻,然後還可以讓工作很有進度,那這樣活得自由自在的人,就算很忙,不也很美好嗎。然而這美好根本也沒那麼難,畢竟在我領22k時,就對這樣的生活型態有所憧憬,然後很勇敢的一直把想像中未來的自己放到那憧憬裡罷了。
很希望每天一直過著一陳不變的生活,覺得每天很抗拒自己過出的生活的人,都能有這種想像力,讓自己擁有達成最後夢想的能力。
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