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彰中學生捐出20萬口罩給醫護 幕後推手是他
天下雜誌 文. 蔡立勳 2020-02-20
2月14日,一則轉贈20萬口罩給醫護人員,協助新冠肺炎防疫的新聞,讓彰化高中迅速成為社群平台上的焦點。背後推手,是在彰中任教近30年,去年拿到師鐸獎的圖書館主任呂興忠。從推廣台灣文學,到連續12年帶學生赴非洲當志工、到日本拜訪國會議員,他如何改變彰中學生?
八卦山下,還沒開學的彰化高中,少了高中生喧鬧的校園,顯得寧靜。不到一週前,這所學校才剛吸引了全台灣人的目光。
2月14日,總統蔡英文的臉書專頁,貼出一張彰化高中學生捐贈20萬個口罩給國內醫療人員的照片,5天內有11萬人點讚,超過2千人分享。不少人的臉書塗鴉牆,都被這則新聞洗版。
多數稱許這群高中生的善心,但也有人好奇,在如今每人每7天只能買兩片口罩的時機,他們哪裡找來20萬個口罩?
其實,這批口罩早已於去年11月募集完畢;幕後推手是彰化高中圖書館主任呂興忠。
呂興忠原本要在寒假過後,帶著高一學生與20萬個口罩到約旦的敘利亞難民營,協助難民因應當地嚴峻的沙塵暴。
沒想到,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口罩成為搶手物資,醫療院所面臨口罩短缺,呂興忠因而決定將募集的20萬個口罩先轉贈國內第一線醫護人員。
飛越8,000公里,送愛心給約旦敘利亞難民
《天下》記者到訪彰中的這天,堆放在圖書館,準備分送至各地的口罩紙箱上還貼著中華民國與約旦國旗。「我們昨天才送了好幾箱出去,」身形瘦高的呂興忠指著紙箱說。
在彰中任教近30年,呂興忠在校內相當特立獨行。「他很愛台灣,想法很多,行動力高,」一位彰中校友回想;這3點觀察,完整詮釋他在彰中的教學生涯。
去年,他發起約旦敘利亞難民營計劃,與國際非營利性組織合作,募集電腦、運動器材等物資,讓與家人離散,住在約旦的敘利亞兒童、少年能在難民營上課。
坐在輪椅上,現就讀高一的吳泓誼也是這項計劃的成員之一,「雖然我行動不自由,但是他們(難民營的兒童和少年)還能走路。我希望透過飛越8,000公里,幫助、鼓勵他們不要放棄希望,」吳泓誼解釋自己的想法。
呂興忠的教學生涯都圍繞在關懷台灣這片土地,以及協助弱勢族群。
早在政治氛圍仍較保守的90年代初期,呂興忠在校內成立「台灣文學研究社」;2006年起,他每年邀請6國10校的高中生,到彰中舉行國際論壇;同時對外募款,帶學生赴非洲當國際志工,到日本拜訪國會、諾貝爾獎得主。今年首度前進約旦,幫助敘利亞難民。
在台文社中,呂興忠領著學生讀原住民文學、日治時期的反殖民文學等不會在國文課本出現的文章。他的初衷是希望學生知道,自己居住的這塊土地,有更多不同的聲音值得認識、關心。
為學生開一扇窗,了解外面的世界需要他們的關心
去年憑著《我們與惡的距離》拿下金鐘獎的導演林君陽、2018年金鐘最大贏家《台北歌手》的製作人陳南宏,以及知名主持團體「浩角翔起」的浩子(謝炘昊),都曾是彰中台文社社員。
“「在學生只要把書讀好的年代,他為我們開一扇窗,了解外面的世界需要我們關心,這是社團存在的意義,」林君陽說。”
那段經歷也讓林君陽逐漸了解,一項議題絕不只有單一面向,愈是複雜的議題愈需要納入不同思考,以《與惡》為例,「討論這些有爭議的題目,就會蠻小心,」他說。
不僅止台文社,呂興忠進一步擴大彰中人的視野。2004年,呂興忠在時任彰中校長杜貴欉指派下,接手圖書館主任,開啟他在彰中任教的新篇章,「這個平台太棒了,有機會可以接觸到全校學生,」他回憶當時的滿懷欣喜。
熱愛文學的他,接手後才知道圖書館一年僅有10萬元的業務費,他寫了募款信給2位彰中校友,一位是時任宏碁集團董事長的施振榮,一位是華碩集團總裁施崇棠。
不把經費不足當藉口,自己寫信給校友募款
給施振榮的那一封,遲遲沒有下文,但呂興忠不氣餒。有天他獲知準備退休的施振榮要回母校參加同學會,於是想方設法聯絡秘書,不但和施振榮在鹿港的洛津國小校長室見了面,還讓施振榮同意以「實驗與創作」為題,捐助彰中2000萬。但有個前提是僅能花在「軟體」,每場活動的上限是50萬元。
「呂主任提出的構想是,要為學生增添許多能增加視野的活動。他做的事情對高中生的成長,應該有很大的幫忙,」施振榮告訴《天下》記者。因為呂興忠認為,與其砸大錢蓋出氣勢恢宏的圖書館、添購新穎設備,不如透過實際的活動改變學生。
彰中圖書館裡,《經濟學人》、《時代雜誌》等近50種外文雜誌,井然有序地陳列在書櫃上。呂興忠還邀請各領域專家到校演講,不只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研究水稻基因聞名的「水稻教母」余淑美等中研院院士,也邀請油漆工分享人生故事。
「彰中的學生都是知識分子,一定要為中下階層發聲、關懷弱勢,」也是彰中校友的呂興忠再三強調。
但光是閱讀還不夠,行動才是一切的根本。「主任常說,沒有行動,閱讀是無效的,」今年24歲,高一曾任彰中非洲志工團總召的校友楊子賢一直謹記在心。
親自帶學生動手做,教「心」比教「書」更重要
2008年,呂興忠得知台灣友邦史瓦濟蘭(現為史瓦帝尼)需要志工協助,還有人發起「多背一公斤」公益活動,徵求每人多帶一公斤救援物資,援助偏遠的貧困國家,他決定利用暑假帶學生前往非洲擔任志工。
在準備期間,除了向企業募款,學生也得上街義賣書籍募款,「對16歲的高中生來說,其實滿困難,但也滿突破自我的,」楊子賢回想。
長達十多天的旅程中,每個學生的行李只能裝進背包隨身攜帶,托運的行李全數放援助物資。到了史瓦帝尼後,學生得隨著牧師步行,將物資送進偏遠村落,並住在當地孤兒院,學習照顧孩童。
自2011年起,彰中更是每年舉行徒步100公里的「Walk for Water」活動募款,以協助史瓦帝尼興建蓄水量約3億公升的飲水灌溉水庫,讓當地民眾有充足且乾淨的水源使用。
「我看見他們為孤兒院的醫療診所油漆,指導學生使用電腦,為貧民種下新鮮蔬菜⋯⋯或許,他們不知道自己已經深深地改變需要幫助的人,」國際非營利性組織「非洲之心」(Heart for Africa)創辦人麥斯威爾(Janine Maxwell)在著作《你OK嗎?》中,如此描述彰中志工在史瓦帝尼的日子。
“林君陽形容呂興忠擁有獨特的人格魅力,「他的狂熱、積極,在他想要推廣的理念上的熱度,會想讓你親近這個人,跟著他一起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高中參加台文社結識呂興忠,現為彰中國文教師的陳育萱觀察,從非洲志工、日本踏查團,再到彰化在地的環境保育等活動,「他都親自帶著學生動手做。我想,親身實踐這件事情對他很重要。」
去年7月,呂興忠獲頒師鐸獎時,在臉書上寫道,「我的獲獎,是否可以讓更多人知道,在第一志願的高中任教,最讓我驕傲的,不是有多少孩子考上醫學系,而是有多少孩子願意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忍受沒有掌聲,還會迎來噓聲的過程。」
教了一輩子的書,他深知教「心」比教「書」更重要。(責任編輯:吳凱琳)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9065
楊道諾牧師英文 在 無限期支持陳水扁總統,台灣加油!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蔡英文條款——用金錢、權力壟斷民主
作者: 王愛蘭醫師
蔡英文條款是什麼?為了人民的福利?為了黨的利益?還是為了國家的利益?都不是,是為了她自己的利益所定的條款。2015年在民進黨總統侯選人初選時忽然間定的,然後比其他黨早幾個月就舉行初選。這條款就是蔡英文條款。就是任何人要參選都得交五百萬給民進黨。這明顯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谁能在幾天內籌款五百萬?她憑著有錢,有民進黨主席的權力定這個條款,壟斷有才能的人的機會,結果初選只有一人,她就順理成章地成為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
她定這個條款,是Conflict of interest(利益相衝突),圖謀自己的利益,裁判帶球跑。她是總統初選侯選人,應該迴避才對。然而,她用金錢、權力壟斷民主。民進黨以前從來沒要求過交這麼多錢,美國總統初選根本不用交錢。難道民進黨也學國民黨要收那麼多錢?這就是當今的選舉文化嗎?
民進黨是民主進步黨的簡稱。31年前多少人冒生命的危險,組反對黨,為的是台灣獨立,爭取人權,自由,民主,平等,公義,出頭天,反抗國民黨的黑金,白色恐怖,壓榨,屠殺,欺騙老百姓。人民生活在煉獄裡。現在雖然時空不一樣,但民進黨的精神,價值,目標應該是一樣。
蔡英文總攬一切的權力,總統,黨主席;立法院綠營過半,甚至司法院長,行政院長,甚至大小政務官,都是她自己派。2009年馬英九兼任國民黨黨主席,當時蔡英文表示兼任黨主席將會產生憲政體制上非常大的風險。憲制體制喪失制衡機制。2011年蔡英文接受訪問時承諾當選總統且國會拿下過半席次,她不會當兼任黨主席。蔡英文對此表示我說過的話,我當然自己要承擔。那麼她承擔對民主有幫忙嗎?她一旦抓住了權力,就濫權了。
蔡英文的民調直直下滑,說一套,做一套。最令人驚訝的是,絕大選民投給她,以為特赦陳水扁總統一定沒問題,結果她不但沒特赦阿扁,反而壓迫限制阿扁更利害。這種民怨已漸漸擴大。總有一天會導致天怒。
去年(2016)八月三日對八月一日的原住民族紀念日蔡英文向原住民道歉,但沒實質內容,只是口頭說說而已。原住民已相當不滿了。今年竟然將原有180萬公頃,將近台灣4分之1的傳統領域變成80萬公頃。難道拿去給財團開發嗎?最嚴重的是蘭嶼,達悟族的廢核囤積,傷害多年了,她有想辦法嗎?
一例一休條款,不分藍綠,雇主或雇員,都深受其害,怨聲載道。但她高高在上,卻知錯不改正。她叫人謙卑、謙卑再謙卑,自已卻傲慢、傲慢再傲慢。
其他還有許多問題,如選擇性的轉型正義,服貿監督條款未定,台灣不正名,不申請加入聯合國,不查兆豐案,採用大多數藍色官員,國家定位模糊。她的理念,想法,道德,行為和做法已離人民越來越遠。
既將到來九月十八日的民進黨大會,應該廢除蔡英文條款,讓任何黨員都有機會參選總統侯選人的初選,恢復民進黨的民主精神。
王愛蘭 / 2017年8月14日於美國紐澤西
編者註:在紐約和新澤西兩地開診所的王愛蘭醫師,是台灣人社區知名的愛台深綠人士,擔任「海外台灣人基督教協會」世界教育委員會的主委(也是長老)。她一直熱心推動台灣加入聯合國。早在1999年,王愛蘭醫師就與黃宗樂教授(台灣教授協會會長)、羅榮光牧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楊基銓先生(財團法人國際文化基金會) 以及陳儀深教授(中研院近史所)等12人共同發表《海內外台灣人國是會議宣言》,提出推動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化的獨立國家。(詳見: http://taup.yam.org.tw/announce/9911/991114-a.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