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的。寫在新書出版之前。關於離開與回來。
〈成為一棵樹〉
有很長一段時間能放在我腦袋裡的東西,大概只有旅行。工作沒多久,存錢買了一台說不上輕巧卻堅固的單車,打算把台灣好好踏一圈。
就在那趟旅程的某天,我一早從礁溪出發,中午過後進入蘇花公路,險峻的山路,就算把變速器推到最鬆,踩下的每一步也要費盡千辛萬苦,並且要承受那些卡車一輛輛飛過的壓力,我知道風景很美,但有那麼點無心欣賞。十一月,東北季風開始吹起,晝短夜長,來到武塔的時間很尷尬,還要幾小時才會天黑,卻不夠前往下個村落,就算留在這裡,也找不到民宿旅館。試圖問問麵店老闆娘,這裡是不是有提供給旅人過夜的教堂或學校,得到的答案是爽快的否定。我一邊扒著麵,一邊努力抓準地圖上的比例尺,試圖想把真實的距離縮短。難道我該回頭到上個城鎮嗎?在這種路段,我深知必須在天黑之前找到棲身之處,卻也無計可施。這時,老闆娘也許認為我不是個壞胚子,也感受到我為難的樣子,「不然你睡我家好了,我小叔去台北,房間剛好是空的。」我就這樣把腳踏車牽進室內,被領到二樓向外有陽台的房間,她介紹哪裡有澡間,哪裡是廁所,燈光怎麼切,餓了向她說⋯⋯
受到阿姨幫助之前,我還睡過國小的儲物間,某個夜晚在公車亭邊被雨水打醒,被路過的警察領回派出所照顧,但睡到陌生人家裡,還是第一次。隔天早上,我睡醒下樓,阿姨早已準備了早餐,說要趁熱吃,吃飽才有力氣繼續走。那碗湯麵,暖得我沒忘過。
多年以後,我再次來到這裡,依舊是那個宜蘭尾花蓮頭的部落,兩旁平坦的農地,先會經過警察局,接著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小學,筆直清幽的小路通往聚落,如果爬上堤防就能看到南澳南溪。我繞了一圈出來,停腳在入口不遠處,眼前的這家麵店,跟我記憶裡很像卻又不一樣。兩層樓的平房,主建築與馬路距離十公尺,我看了一眼二樓向外的房間,是我當年過夜的房間,腦子裡還映有床舖的位置,棉被的花色。但是大樹、延伸到馬路的營業場所,都是以前沒有的。一旁還增建了一間冷氣房,但裡面空無一物,只堆放了打直的桌椅,牆壁上寫著營業時間從早上十一點到晚上二十三點,以及各式餐點飲料的名稱與價錢,還有一台大型冰箱,透過玻璃門看見裡面也沒有任何東西。看得出來,在我來訪的前後兩次之間,這裡曾有過盛世,只是現在荒廢了。這些痕跡讓我懷疑這裡是不是我要找的地方。我只能不放棄地找尋與記憶連接的地方,但最陌生的,是阿姨的模樣。
她的外形不同以往,向我介紹她的炒麵最好吃的開朗神情不同以往,這是兩個不同的人吧。我向她說明我再次來訪道謝的緣由,她說,她不記得了,但她正是我要找的人,這裡從來只有一家麵店、一位阿姨,就是她。原來,當年那位清麗、表情略顯嚴肅的少婦,已成了慈祥的奶奶。
那段被幫助的際遇雖然只有我記得,但我們有很好的開場白。她講起這幾年的流轉,過去十年她在別的城市開卡拉OK,不知為何,生意再好也想回來老家,一週前才安頓下來並重新開張,那麼巧,如果我早點來,肯定不會遇上她。
後來我在旅行中也累積了幾次寄宿好心陌生人家中的經驗,我大抵是接受著世界的善意,才能走過很多地方的,也因此無法停止。
在我不到十歲的時候,就能獨自走上一個多小時到來來百貨,過沒幾年,就孤身搭車到台北,來回安靜得像是沒有發生過,從來沒人知道我經歷過什麼,但我經歷的,不過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九○年代電視上出現很多旅遊外景節目,我一集不漏地看,直到後來單車環島都無法滿足我內心的躁動,乾脆辭職出國旅行了。
歐洲的火車結構樣貌很多,有些一直保留著老傳統、六座一室的格局,我常是整台車子唯一的東方人,路過海關會因為檢查我的護照而停滯數十分鐘,那時都會在心裡對其他乘客感到抱歉。記得在某段夜車上,隔壁坐著一位從捷克邊境上車的波蘭大叔,即便各自操著同個語種卻無法溝通的兩個語言,他還是不斷找我聊天,我常為了節省住宿費搭乘夜車,所以在車上獲得充分的睡眠非常重要,第二天才有體力奔走景點。我只好藉著尿遁暫時逃離他的疲勞轟炸,不知道為何,在台灣鮮少路人會向我搭話,到了國外卻成了聊天吸引機。我找到幾節空包廂,於是我回去把我的背包從行李架上取下,那位大叔含情脈脈地目送我離開。
我到另一個包廂,把門關好,拿背包當枕頭,很快地睡著了,迷迷糊糊之際,我隱約感覺眼皮外的走廊燈被遮住了,但零點一秒之後我又睡著,那刻,我為暖氣造成的乾燥努力吞嚥口水。接著有個不好的訊息襲來――有人進來了。我趕緊睜開眼睛,果然,是一張帶有病容的臉,正在俯瞰著我,我也睜睜地看著他,他看我醒來,嚇了一跳,身體往後彈了一下,這時他那張逆著藍光的臉、樹枝般凌亂的髮,顯得十分詭異。但微笑滿點,指了指旁邊一排椅子,這裡有人睡嗎?我說沒人,你可以使用。他揮了揮手退出包廂,或許也是個要回去拿背包的人吧。他離開前還不忘把門關好。
被他這麼一嚇,心裡並沒有震盪,卻也睡不著了,想著好險不是那位大叔,如果是他追到這裡來聊天,我該怎麼直接拒絕,畢竟他最後邀請我回他家了。並非每個陌生人邀請我,我就跟他們回家,尤其隻身在外。想著想著,不經意發現我褲子口袋外破了一個洞,形狀像是剪子的刀口,俐落直接,原來剛剛那個人是來偷錢包的。
這世界有善意,也有惡意。我就這樣在外晃晃蕩蕩,經歷許多意念,身體深處積累久久不癒的疲憊,再次回家時已有幾個年頭。但,這一回,我的體質早已開始改變了。
回家後見到媽媽,她說不要再出去了,她緊緊地抱著我,顫抖卻無力。不知道這一抱是不是把我抱回她的子宮,我開始生病,一連發燒好幾天,還拿了衣服去宮廟收驚。
或許覺得出門在外太久,心裡有愧,每天下午四點,我會陪我媽看重播的楊麗花歌仔戲,最後竟也看入了神。《新洛神》裡的馮寶寶,雖不諳台語,卻也下足功夫,欣賞起練得有模有樣的身段。《狸貓換太子》裡成為鬼魂的潘麗麗,還陽為自己申冤,捻起碎步揮灑長袖的舞姿,淒美動人,情感真摯,像是一朵在空中翻轉的百合,輕薄的花瓣看得到血脈。也因為歌仔戲在重複的音律中填上不同的歌詞,七字調、都馬調、鑼鼓調、雜念調,聽久了也就會跟著唱了。台語,我與母親唯一用來交流的語言,有著讓大腦裡管理語言的左半腦額葉旺盛活動、直擊靈魂深處的音調,那裡是我的原鄉,讓心神安頓的地方。
拿回發燒時收驚的衣服,道士說我被樹精嚇到。大概吧,不然我怎麼會這樣,體質變得自己都不認得。從不到十歲不斷逃離家門,這時的我才真正感覺到,我可以有家,我回家了,竟然不想再出門,那份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欲望一點不剩地消失了,我想安定下來,穩當地生活,不再漂流。
也許那棵樹的種子掉在我的心裡,我把種子帶回來,家鄉的土壤肥沃,雨水滋潤,足以讓新芽撐開種皮,慢慢地把根扎下,慢慢長出第一片葉子,慢慢開花,之後結下果子,掉下來滋養自己,續留氣鬚。不知不覺,我成為一棵樹,走不了,也不想走了。
「楊麗花歌仔戲狸貓換太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楊麗花歌仔戲狸貓換太子 在 阿尼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楊麗花歌仔戲狸貓換太子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楊麗花歌仔戲狸貓換太子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楊麗花歌仔戲狸貓換太子 在 楊麗花歌仔戲-狸貓換太子第01 集-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楊麗花歌仔戲狸貓換太子 在 楊麗花歌仔戲-狸貓換太子第02 集-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楊麗花歌仔戲狸貓換太子 在 楊麗花歌仔戲-狸貓換太子第08 集-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楊麗花歌仔戲狸貓換太子 在 楊麗花歌仔戲-狸貓換太子第14 集-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楊麗花歌仔戲狸貓換太子 在 楊麗花歌仔戲-狸貓換太子第13 集-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楊麗花歌仔戲狸貓換太子 在 1984年楊麗花歌仔戲狸貓換太子- 相依為命 的評價
楊麗花歌仔戲狸貓換太子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是30年前的楊麗花歌仔戲,懷念那段和阿祖、阿嬤一起在客廳看楊麗花的歲月。
這是台視在1988年播出的歌仔戲《薛丁山與樊梨花》第一集的片段,此劇由楊麗花製作、楊麗花歌仔戲團演出,共38集(每集30分鐘),劇中主角薛丁山與樊梨花分別由楊麗花與許秀年飾演,片頭曲亦是由他們二人所演唱。
薛丁山為中國民間故事裡唐代大將薛仁貴之子,並非史實人物。薛丁山與雙胞胎妹妹薛金蓮為薛仁貴與元配柳金花所生,因生於「丁公峯」而得明名。薛丁山有三個妻子:竇仙童、陳金定、樊梨花;師承驪山老母的樊梨花擁有強大的法力,能夠移山倒海,因而成功協助夫婿薛丁山擊退了入侵中原的西涼軍隊。
製作人:楊麗花
策劃:徐斌揚
編劇:蔡天送、桂海鵬、高興
戲劇指導:小鳳仙
外景導演:許聖雨
執行製作:林明正
製作助理:陳小明、黃國卿、劉奇
武術指導:孫榮吉
文武場:蔡育仁、李國治
服裝:朱文芳、李鳳珠
梳頭:江月嬌
化妝:康海倫、趙貴珠、陳小玲
外景成音:黃穎華
外景視訊:王振崇
外景攝影:徐國棟
外景剪輯:薛瑯
成音:陳忠雄、陳益銘
燈光:鄭紫祥、方敏雄
攝影:張炳欽、劉家漢、林獻舜、王燕冲
技術指導:黃熙
美術指導:吳進成
助理導播:林愛珍
副導播:許立明
導播:劉錦旺
主要演員:
楊麗花 飾 薛丁山(薛仁貴之子)
許秀年 飾 樊梨花(薛丁山的三老婆)
青蓉 飾 薛金蓮(薛丁山之妹)
小鳳仙 飾 程咬金(薛仁貴的好友)
許先姬 飾 竇仙童(薛丁山的大老婆)
高玉珊 飾 陳金定(薛丁山的二老婆)
紀麗如 飾 竇一虎(棋盤山寨主、竇仙童之兄)
葉麗娜 飾 秦漢(駙馬秦懷玉之子、竇一虎的師弟)
陳亞蘭 飾 薛應龍(玉峰山寨主,因敗於樊梨花手下而拜她為義母)
潘麗麗 飾 樊秋娟(樊梨花的師妹)
《認識楊麗花》
1944年10月26日,楊麗花生於宜蘭縣員山鄉,在家中排行第二,有一個哥哥、兩個弟弟與一個妹妹。
楊麗花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初父親從小跟著外公學戲,因此和母親近水樓臺談起戀愛,但兩人戀情遭外公反對,所以上演私奔戲碼,到外地戲院跑碼頭營生。父母親因為忙著討生活,所以沒辦結婚登記,於是孩子們就都跟著母親姓楊。在我19歲之前,身分證上的名字都是楊麗花。」
楊麗花在19歲時認祖歸宗,將身分證改為林麗花後,曾想用這名字在演藝圈闖盪,但是會算命的舅舅告訴她:「林麗花比較適合當家庭主婦,楊麗花則能大紅大紫,越老越值錢!」因此,她便繼續使用楊麗花當藝名。
1947年,3歲的楊麗花加入母親楊好(藝名:筱常守)所在的宜蘭知名歌仔戲劇團「宜春園」。
1950年,她與母親於戲院裡和外臺演出「宜春園」所製作的《安安趕雞》,此為楊麗花首次擔綱演出,並因演技精湛而廣獲好評;當時歌仔戲是台灣最受歡迎的戲劇種類,所以楊麗花開始以劇中角色名字「小安安」(台語為「翁安落」)走紅。
1957年,13歲的楊麗花成為宜春園的正式成員,每次演出均是扮男裝以「小生」之姿上場;由於扮相俊美,很快地便成為宜春園的台柱。
1961年,楊麗花以《陸文龍》一劇走紅全台,這齣戲為她奠定了「台灣歌仔戲第一小生」的地位。
1962年,楊麗花被「賽金寶歌劇團」挖角,除了繼續以小生扮相在歌仔戲界受到觀眾歡迎外,也隨著該劇團於當時流行的台語電影風潮下,在60年代演出了十幾部台語歌仔戲電影。
1965年,楊麗花加入台北「正聲天馬歌劇團」,該劇團當時是正聲廣播公司的子劇團。楊麗花在電台演出歌仔戲,雖非歌仔戲界的創舉,但她以《倍思調》、《慢頭》、《慢尾》、《大哭》等等傳統老曲調獲得各界的矚目。
1965年5月,開播不久的台灣電視公司(1962年10月10日正式開播)看中楊麗花可以帶來的廣告收益,特地邀請她在電視上演出歌仔戲,第一齣戲碼是《精忠岳飛》,楊麗花反串岳飛,獲得電視觀眾的喜愛,不但使《精忠岳飛》成為台灣無線電視史上第二齣轟動的電視歌仔戲(第一齣是1962年10月台視製播的《雷峰塔》,廖瓊枝、何鳳珠主演),也使楊麗花成為繼廖瓊枝與何鳳珠之後的第三位電視歌仔戲藝人,而且是這三位之中最為活躍者。
1969年,累積數十檔電視歌仔戲主角與製作經驗的楊麗花,出任「台視歌仔戲團」團長,正式將演出重心轉移到無線電視。
之後,楊麗花曾以「女裝」扮相演出多部非歌仔戲的電影,例如1969年與秀場天王張帝合演的台語愛情喜劇片《張帝找阿珠》、1972年在台語電影《回來安平港》裡分飾母女二角、1978年擔綱國語政令電影《望春風》的女主角,是楊麗花演藝生涯裡罕見的女性角色演出。
1971年,台灣的無線電視台播出內容從黑白邁入彩色,第一齣彩色的電視歌仔戲《相思曲》,正是由楊麗花與小艷秋主演。
1972年,台灣電視公司為振興民間藝術歌仔戲,吸收了台視、中視、金龍、華夏四大歌劇團的精英,組成了「台灣電視聯合歌劇團」,被網羅的歌仔戲名伶除了「台視團」的楊麗花、青蓉、許秀年、吳翠娥、吳梅芳、葉文瓊、許仙姬、李如麟、尤添義、柯美惠等人外,還有原屬「中視團」的王金櫻、黃香蓮、高玉珊,以及在中視演出的「金龍團」葉青、任蓉等人。
這個以楊麗花為中心的台視歌仔戲團,連同知名歌仔戲編劇狄珊,以新穎的服裝,緊湊的劇情,加上廢除武場現場演出與加強音效等因素,納入了新生代的歌仔戲戲迷,同時也網羅有歌仔戲基礎的演員加入助陣;例如在1979年拍攝《蓮花鐵三郎》時,便網羅了早期曾經參加過王明山歌仔戲團,然後靠演出連續劇在電視圈走紅的司馬玉嬌。
1980年代是楊麗花與電視歌仔戲的黃金時期,這時期讓楊麗花成為台灣歌仔戲的同義詞;而此時楊麗花歌仔戲團的代表作有《七俠五義》、《碧血青天》、《萬花樓》、《隋唐演義》、《楊家將》、《俠影秋霜》、《蓮花鐵三郎》、《青山綠水情》、《龍鳳再生緣》、《薛平貴》、《鐵扇留香》、《情海斷腸花》、《傳奇故事》、《鐵漢金鷹》、《薛丁山》、《西江月》、《恩怨情天》、《虎膽義魄》、《薛仁貴征東》、《薛丁山與樊梨花》、《白衣童子》、《梁山伯與祝英台》、《洛神》、《狸貓換太子》、《風流才子唐伯虎》、《年羹堯新傳》、《花月正春風》、《朱洪武》與《孫臏下山》等戲碼,總稱《楊麗花歌仔戲》。
1994年8月27日,楊麗花正式宣布結束與台視的合作關係,當時她強調「與台視合作30年來,自己從無二心!」;但台視發函說往後要收回著作權,楊麗花表示「我是個創作者,一向最重視版權」,她與台視雙方針對著作權的問題溝通無效,所以決定脫離台視。在結束與台視的合作關係後,楊麗花擔任麗花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掌握了一部份《楊麗花歌仔戲》的版權。
電視歌仔戲原本就是藝術包裝的商品,它和所有的電視節目一樣是靠著廣告的支持而生存的,商業與本土藝術的結合或多或少會產生一些令人詬病的問題,但是楊麗花藉由科技之利與傳播之便,讓傳統歌仔戲得以在台灣政府不重視的情況下留存,讓歌仔戲脫離「外台」與「內台」的侷限,這是楊麗花對台灣歌仔戲的重大貢獻。
1990年代,解嚴後的台灣允許世界各國的影視娛樂作品進入,加上有線電視興起,依賴台灣無線電視產業生存的楊麗花電視歌仔戲日漸沒落,於是在楊麗花之後的小生接班人,無人可接續楊麗花的氣勢。雖然如此,楊麗花仍持續培養新人,並將表演觸角延伸至大型舞台,其中以1991年、1995年、2000年與2007年於國家戲劇院推出《呂布與貂蟬》、《雙槍陸文龍》、《梁祝》與《丹心救主》為代表作。
2012年,楊麗花與愛徒陳亞蘭在台北小巨蛋合作演出《楊麗花終極大戲:薛丁山與樊梨花》,結合電腦投影特效,將傳統歌仔戲帶入嶄新的境界。
楊麗花歌仔戲狸貓換太子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是台視在1988年播出的歌仔戲《薛丁山與樊梨花》第一集的片段,此劇由楊麗花製作、楊麗花歌仔戲團演出,共38集(每集30分鐘),劇中主角薛丁山與樊梨花分別由楊麗花與許秀年飾演,片頭曲亦是由他們二人所演唱。
薛丁山為中國民間故事裡唐代大將薛仁貴之子,並非史實人物。薛丁山與雙胞胎妹妹薛金蓮為薛仁貴與元配柳金花所生,因生於「丁公峯」而得明名。薛丁山有三個妻子:竇仙童、陳金定、樊梨花;師承驪山老母的樊梨花擁有強大的法力,能夠移山倒海,因而成功協助夫婿薛丁山擊退了入侵中原的西涼軍隊。
製作人:楊麗花
策劃:徐斌揚
編劇:蔡天送、桂海鵬、高興
戲劇指導:小鳳仙
外景導演:許聖雨
執行製作:林明正
製作助理:陳小明、黃國卿、劉奇
武術指導:孫榮吉
文武場:蔡育仁、李國治
服裝:朱文芳、李鳳珠
梳頭:江月嬌
化妝:康海倫、趙貴珠、陳小玲
外景成音:黃穎華
外景視訊:王振崇
外景攝影:徐國棟
外景剪輯:薛瑯
成音:陳忠雄、陳益銘
燈光:鄭紫祥、方敏雄
攝影:張炳欽、劉家漢、林獻舜、王燕冲
技術指導:黃熙
美術指導:吳進成
助理導播:林愛珍
副導播:許立明
導播:劉錦旺
主要演員:
楊麗花 飾 薛丁山(薛仁貴之子)
許秀年 飾 樊梨花(薛丁山的三老婆)
青蓉 飾 薛金蓮(薛丁山之妹)
小鳳仙 飾 程咬金(薛仁貴的好友)
許先姬 飾 竇仙童(薛丁山的大老婆)
高玉珊 飾 陳金定(薛丁山的二老婆)
紀麗如 飾 竇一虎(棋盤山寨主、竇仙童之兄)
葉麗娜 飾 秦漢(駙馬秦懷玉之子、竇一虎的師弟)
陳亞蘭 飾 薛應龍(玉峰山寨主,因敗於樊梨花手下而拜她為義母)
潘麗麗 飾 樊秋娟(樊梨花的師妹)
《認識楊麗花》
1944年10月26日,楊麗花生於宜蘭縣員山鄉,在家中排行第二,有一個哥哥、兩個弟弟與一個妹妹。
楊麗花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初父親從小跟著外公學戲,因此和母親近水樓臺談起戀愛,但兩人戀情遭外公反對,所以上演私奔戲碼,到外地戲院跑碼頭營生。父母親因為忙著討生活,所以沒辦結婚登記,於是孩子們就都跟著母親姓楊。在我19歲之前,身分證上的名字都是楊麗花。」
楊麗花在19歲時認祖歸宗,將身分證改為林麗花後,曾想用這名字在演藝圈闖盪,但是會算命的舅舅告訴她:「林麗花比較適合當家庭主婦,楊麗花則能大紅大紫,越老越值錢!」因此,她便繼續使用楊麗花當藝名。
1947年,3歲的楊麗花加入母親楊好(藝名:筱常守)所在的宜蘭知名歌仔戲劇團「宜春園」。
1950年,她與母親於戲院裡和外臺演出「宜春園」所製作的《安安趕雞》,此為楊麗花首次擔綱演出,並因演技精湛而廣獲好評;當時歌仔戲是台灣最受歡迎的戲劇種類,所以楊麗花開始以劇中角色名字「小安安」(台語為「翁安落」)走紅。
1957年,13歲的楊麗花成為宜春園的正式成員,每次演出均是扮男裝以「小生」之姿上場;由於扮相俊美,很快地便成為宜春園的台柱。
1961年,楊麗花以《陸文龍》一劇走紅全台,這齣戲為她奠定了「台灣歌仔戲第一小生」的地位。
1962年,楊麗花被「賽金寶歌劇團」挖角,除了繼續以小生扮相在歌仔戲界受到觀眾歡迎外,也隨著該劇團於當時流行的台語電影風潮下,在60年代演出了十幾部台語歌仔戲電影。
1965年,楊麗花加入台北「正聲天馬歌劇團」,該劇團當時是正聲廣播公司的子劇團。楊麗花在電台演出歌仔戲,雖非歌仔戲界的創舉,但她以《倍思調》、《慢頭》、《慢尾》、《大哭》等等傳統老曲調獲得各界的矚目。
1965年5月,開播不久的台灣電視公司(1962年10月10日正式開播)看中楊麗花可以帶來的廣告收益,特地邀請她在電視上演出歌仔戲,第一齣戲碼是《精忠岳飛》,楊麗花反串岳飛,獲得電視觀眾的喜愛,不但使《精忠岳飛》成為台灣無線電視史上第二齣轟動的電視歌仔戲(第一齣是1962年10月台視製播的《雷峰塔》,廖瓊枝、何鳳珠主演),也使楊麗花成為繼廖瓊枝與何鳳珠之後的第三位電視歌仔戲藝人,而且是這三位之中最為活躍者。
1969年,累積數十檔電視歌仔戲主角與製作經驗的楊麗花,出任「台視歌仔戲團」團長,正式將演出重心轉移到無線電視。
之後,楊麗花曾以「女裝」扮相演出多部非歌仔戲的電影,例如1969年與秀場天王張帝合演的台語愛情喜劇片《張帝找阿珠》、1972年在台語電影《回來安平港》裡分飾母女二角、1978年擔綱國語政令電影《望春風》的女主角,是楊麗花演藝生涯裡罕見的女性角色演出。
1971年,台灣的無線電視台播出內容從黑白邁入彩色,第一齣彩色的電視歌仔戲《相思曲》,正是由楊麗花與小艷秋主演。
1972年,台灣電視公司為振興民間藝術歌仔戲,吸收了台視、中視、金龍、華夏四大歌劇團的精英,組成了「台灣電視聯合歌劇團」,被網羅的歌仔戲名伶除了「台視團」的楊麗花、青蓉、許秀年、吳翠娥、吳梅芳、葉文瓊、許仙姬、李如麟、尤添義、柯美惠等人外,還有原屬「中視團」的王金櫻、黃香蓮、高玉珊,以及在中視演出的「金龍團」葉青、任蓉等人。
這個以楊麗花為中心的台視歌仔戲團,連同知名歌仔戲編劇狄珊,以新穎的服裝,緊湊的劇情,加上廢除武場現場演出與加強音效等因素,納入了新生代的歌仔戲戲迷,同時也網羅有歌仔戲基礎的演員加入助陣;例如在1979年拍攝《蓮花鐵三郎》時,便網羅了早期曾經參加過王明山歌仔戲團,然後靠演出連續劇在電視圈走紅的司馬玉嬌。
1980年代是楊麗花與電視歌仔戲的黃金時期,這時期讓楊麗花成為台灣歌仔戲的同義詞;而此時楊麗花歌仔戲團的代表作有《七俠五義》、《碧血青天》、《萬花樓》、《隋唐演義》、《楊家將》、《俠影秋霜》、《蓮花鐵三郎》、《青山綠水情》、《龍鳳再生緣》、《薛平貴》、《鐵扇留香》、《情海斷腸花》、《傳奇故事》、《鐵漢金鷹》、《薛丁山》、《西江月》、《恩怨情天》、《虎膽義魄》、《薛仁貴征東》、《薛丁山與樊梨花》、《白衣童子》、《梁山伯與祝英台》、《洛神》、《狸貓換太子》、《風流才子唐伯虎》、《年羹堯新傳》、《花月正春風》、《朱洪武》與《孫臏下山》等戲碼,總稱《楊麗花歌仔戲》。
1994年8月27日,楊麗花正式宣布結束與台視的合作關係,當時她強調「與台視合作30年來,自己從無二心!」;但台視發函說往後要收回著作權,楊麗花表示「我是個創作者,一向最重視版權」,她與台視雙方針對著作權的問題溝通無效,所以決定脫離台視。在結束與台視的合作關係後,楊麗花擔任麗花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掌握了一部份《楊麗花歌仔戲》的版權。
電視歌仔戲原本就是藝術包裝的商品,它和所有的電視節目一樣是靠著廣告的支持而生存的,商業與本土藝術的結合或多或少會產生一些令人詬病的問題,但是楊麗花藉由科技之利與傳播之便,讓傳統歌仔戲得以在台灣政府不重視的情況下留存,讓歌仔戲脫離「外台」與「內台」的侷限,這是楊麗花對台灣歌仔戲的重大貢獻。
1990年代,解嚴後的台灣允許世界各國的影視娛樂作品進入,加上有線電視興起,依賴台灣無線電視產業生存的楊麗花電視歌仔戲日漸沒落,於是在楊麗花之後的小生接班人,無人可接續楊麗花的氣勢。雖然如此,楊麗花仍持續培養新人,並將表演觸角延伸至大型舞台,其中以1991年、1995年、2000年與2007年於國家戲劇院推出《呂布與貂蟬》、《雙槍陸文龍》、《梁祝》與《丹心救主》為代表作。
2012年,楊麗花與愛徒陳亞蘭在台北小巨蛋合作演出《楊麗花終極大戲:薛丁山與樊梨花》,結合電腦投影特效,將傳統歌仔戲帶入嶄新的境界。
楊麗花歌仔戲狸貓換太子 在 楊麗花歌仔戲-狸貓換太子第02 集-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狸貓換太子 》宋真宗一朝,李宸妃誕下皇子,但被劉妃與太監郭槐以金絲 狸貓換太子 ,李妃因此被困冷宮。劉妃命宮女寇珠殺太子,幸宮女寇珠不忍大宋皇脈 ... ... <看更多>
楊麗花歌仔戲狸貓換太子 在 楊麗花歌仔戲-狸貓換太子第08 集-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狸貓換太子 》宋真宗一朝,李宸妃誕下皇子,但被劉妃與太監郭槐以金絲 狸貓換太子 ,李妃因此被困冷宮。劉妃命宮女寇珠殺太子,幸宮女寇珠不忍大宋皇脈 ... ... <看更多>
楊麗花歌仔戲狸貓換太子 在 楊麗花歌仔戲-狸貓換太子第01 集-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狸貓換太子 》宋真宗一朝,李宸妃誕下皇子,但被劉妃與太監郭槐以金絲 狸貓換太子 ,李妃因此被困冷宮。劉妃命宮女寇珠殺太子,幸宮女寇珠不忍大宋皇脈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