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跨政府氣候專家小組(IPCC)在前陣子公布了第六次評估報告,報告顯示人為氣候變遷所導致的種種危機已經是殆無疑義的現在進行式,包括越來越熱、越來越長的夏日,且高溫、暴雨、颶風等極端天氣事件,都正以更高的頻率發生。
.
在這種情況下,首當其衝、深受影響的,往往是廣大的上班族、勞工階級。早在2016年時,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便曾發布報告指出,全球約有十億名勞工會暴露在超過35度以上的高溫之下,近年來在許多新聞報導上皆可看到有勞工朋友因為難耐工作環境的高溫而「熱衰竭」送醫,我們亟需重視氣候變遷下極端高溫對室外工作者所帶來的職業傷害。
.
除了日益炎熱的夏天,日前包含中國鄭州、美國紐約的豪大雨新聞中,也可看到公路、地鐵等交通系統因淹水而遭到癱瘓,導致通勤者生命受到威脅。當夏日天氣越來越熱,或是當災難性的豪大雨瞬間淹沒城市街道,需每天通勤的上班族,或是在缺乏遮陰、通風的工作場所工作的勞工,該怎麼面對越來越險峻的工作環境?當天氣狀態惡劣到難以通勤或工作傷害風險大幅提高的程度時,我們有哪些政策、法規可以保障勞工的安全與生計,避免勞工暴露在風險之下?
.
本場講座請來國會助理、工會幹部以及法學專家,從氣候變遷調適政策與勞工權益的角度,探討上述問題,歡迎各位關注氣候議題、勞動議題的朋友踴躍參加。
同時也有2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可能大家不太了解三天3000毫米是什麼概念,南台灣一年的降水量是1500毫米,我們把兩年的雨量在三天下完了,這就是那個概念。」 2009年8月8日,中度颱風莫拉克挾帶近一年的雨量肆虐南台灣,造成681人死亡,其中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滅村,活埋474人,也讓行政院長劉兆玄因此辭職下台。而就在這半世紀...
極端天氣極端氣候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要留給下一代怎麼樣的未來,取決於我們現在的各種行動!
昨天下午,頂著烈陽的好天氣,我到西門町參加由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WYCC(Taiwan Youth Climate Coalition) 及各環團,共同籌辦的 減少碳排 世代攏來|青年抗暖大遊行之畢業典禮抗疫中!
活動現場,年輕的主辦單位們不僅設置了黑板讓大家留言,還設立了相當「特別」的畢業花圈,來恭送高碳排產業畢業快樂!
這幾年,在全球疫情籠罩之下,各國青年因此無法如期舉行氣候遊行運動來表達訴求,甚至每年固定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也延至今年 11 月才得以舉辦。
但,台灣很幸運地,在去年這個時候,有一群青年朋友們在大雨滂沱中,站出來為氣候發聲,而且,今年他們一樣沒有缺席!
#氣候變遷 的議題,不會因為疫情而跟著延緩,全世界的 #極端天氣現象 甚至在近期變得更加嚴峻,像是台灣遇到了百年大旱、澳洲雪梨、美國紐約、中國鄭州、北京遭遇極端降雨,造成多人傷亡,以及前所未有的森林野火與熱浪,飆出許多未見的新高溫紀錄等,面對氣候變遷議題,絕對刻不容緩。
時代力量全力支持此次活動的訴求,尤其,過去我們特別關注《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所設定的減量目標,除了應該符合國際 2050 淨零排放目標外,更應積極擬定出具體的短、中、長期目標,此外,我們也提出《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期待能在這個會期順利通過,讓台灣 #低碳轉型 得以加速前進。
除此之外,我們也相當關注 #廢棄物處理 以及 #塑膠回收 等議題,這兩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外送平台興盛,加上大量的醫療用品廢棄物,導致一次性廢棄物量大增。
不過,隨著進入後疫情時代,可以預見未來各國將積極提出經濟復甦的規劃,而在高強度的經濟活動下,將可能帶來更多的碳排放與環境汙染。
因此,政府單位就必須更積極的來落實廢棄物處理,並加強 #不塑政策 的期程與落實,以及 #循環經濟 層面的規劃;並且,我們也期待中央及地方政府,可以更積極地投入 #綠色振興規劃,將資金投入相關的能源轉型或是數位轉型產業,以邁向 #2050淨零排放 目標!
最後,呼應活動的主題「青年抗暖大遊行之畢業典禮抗疫中」,我們要祝福高碳排產業能夠順利畢業,共同邁向低碳轉型的新未來!
家長們也不妨帶著孩子們一起響應與關注氣候變遷的議題,為我們的未來開始作出改變。
要留給下一代怎麼樣的未來,取決於我們現在的各種行動!
極端天氣極端氣候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氣候變化影響下,極端天氣威力倍增,環境災難已敲響喪鐘。有研究警告,地球第六次大滅絕正發生,過去 100 年多達 543 種物種消失,與以往 1 萬年相比,速度極快。有遺傳學家就計劃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復活 4,000 年前絕種的 #長毛象,希望可使其成為「生態工程師」,令冰原地帶重現 1 萬年前的草原風光。惟「#起死回生」的複製品,到底能否保護 #生態系統?
詳細全文:
https://bit.ly/3i27L7g
延伸專題:
【變形記:氣候變化加劇,動物快速進化求存?】
https://bit.ly/2XhvKb3
【為何過千條束帶蛇要落戶三藩市機場?】
https://bit.ly/3D4JtTn
【北非白犀牛之死 —— 情願絕種,也不成全人類的偽善】
https://goo.gl/HuavvC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CUPodcast 👉 https://bit.ly/35HZaBp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
極端天氣極端氣候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可能大家不太了解三天3000毫米是什麼概念,南台灣一年的降水量是1500毫米,我們把兩年的雨量在三天下完了,這就是那個概念。」
2009年8月8日,中度颱風莫拉克挾帶近一年的雨量肆虐南台灣,造成681人死亡,其中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滅村,活埋474人,也讓行政院長劉兆玄因此辭職下台。而就在這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水患之前,台灣才剛經歷七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危機。這種劇烈、迅速翻臉的天氣,幾乎已經成了台灣人生活中的「新常態」。
台灣每年平均降雨量,是世界平均值兩倍半,老天一年降給台灣9百億噸雨水,可以把40幾座大小水庫灌飽45次,但為什麼台灣還不時會缺水?有時一場大雨又讓市區街道成了河道?當氣候變化愈來愈極端劇烈,台灣該如何與水共處?
前內政部長,也是台灣知名水利專家李鴻源教授認為,受氣候變遷影響,未來我們勢必會遭遇更極端的天氣,人類面對大自然應該更謙卑,沒有「人定勝天」,也必須付出更多行動善待地球。
這集節目,李鴻源教授也分享他在荷蘭、越南與台灣的公職經驗,為台灣水利問題提供一個完整的思考。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前內政部長 李鴻源
#李鴻源 #八八風災 #颱風 #莫拉克 #小林村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極端天氣極端氣候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西班牙最近暴雨成災,東北部城鎮阿爾卡納爾傳出嚴重洪災,當地街道被淹沒,還有數十輛汽車被沖進地中海;建築也因為洪水入侵,滿布泥濘和瓦礫碎片。紐約也在短時間降下暴雨,引發致命洪災。氣候學家就指出,近期的極端天氣,共通點都是因為氣候暖化引起,必須馬上開始減少碳排放。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304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極端天氣極端氣候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西班牙最近暴雨成災,東北部城鎮阿爾卡納爾傳出嚴重洪災,當地街道被淹沒,還有數十輛汽車被沖進地中海;建築也因為洪水入侵,滿布泥濘和瓦礫碎片。紐約也在短時間降下暴雨,引發致命洪災。氣候學家就指出,近期的極端天氣,共通點都是因為氣候暖化引起,必須馬上開始減少碳排放。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304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