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糕疫情期間一人音樂部門大會報告 )))))) )))
文章被我心中最棒的音樂人伍佰老師還有一路走來幫忙白目的林哲儀大大分享,超開心的!
希望白粉們也喜歡這篇文章))))))))
-------------
❏ 貳零貳零 / 五月 單曲推薦
伍佰 X DJ Mykal a.k.a.林哲儀 這是一場孤注一擲沒有後路的 《 重生 Reborn 》
撰文 | 高小糕 Gao Xiao Gao
疫情讓全世界的人們活在無以名狀的恐懼中,兩位前輩在這樣的時刻,釋出這首搖滾與電音跨界合作的單曲《 重生 Reborn 》,DJ Mykal 以 Melodic Dubstep 的編曲,搭配著伍佰老師的如詩般廣闊容納萬物的詞曲,營造出一首充滿電影感氣勢滂礡的電子搖滾史詩之作,宣示著人類就算面對著生命極度惡劣的狀況,也擁有著孤注一擲沒有後路,再次重生的勇氣與機會。
❏搖滾與電子的跨界結合、開啟台灣樂團壇一個重要的階段
《 重生 Reborn 》是一首搖滾曲式的電子音樂,雖說,搖滾與電音的結合,在西洋樂壇很常見, DJ Mykal 喜歡的 The Prodigy 、The Chemical Brothers ,就屬於搖滾與電音結合的音樂類型,但那終究是從西方音樂文化脈絡演變而來,聽眾要非常喜愛西洋舞曲音樂場景文化,聆聽時還必須經過一層語言上的轉化,才容易進入那樣的氛圍。因此兩位音樂前輩跨界合作的作品,對我來說這開啟台灣樂壇一個重要階段,對於往後音樂圈的發展,或許會有更多有趣的跨界誕生。
❏從《 愛情的盡頭 》、《 樹枝孤鳥 》到《 一朵金花 》談起
對伍佰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跟爸媽一起在客廳,看著伍佰帶著電視機頭的演唱會造型,搖滾樂舞台震撼的張力,應該就從那場演唱會轉播啟蒙,對照起《 愛情的盡頭 》( 魔岩,1996 )發行年代,當時我的年紀才10歲,很愛專輯中帶點龐克搖滾感的 < 親愛的,你喝醉了 >(那會不會是我最早聽得一首龐克搖滾呢?),到後來 《 樹枝孤鳥 》( 魔岩,1998 )發行,懞懂的受合成器與節奏製造的刺激,感受著搖滾樂在體內興奮的撞擊,常常在家裡客廳用音響放很大聲,跟著一起鬼吼鬼叫,現在想起來實在很像美國YA電影的片段。
大概在國中時 ,伍佰老師為莫文蔚打造了《 一朵金花 》(滾石唱片,2001) ,一聽到又電又搖的主打歌 < 扇子舞 > 馬上愛上,整張專輯的派對氣味非常濃,雖然當時年紀還小,只是國中生的我還不懂派對是什麼,但隱藏在身體內,對於純正舞曲節奏的DNA開關,就這樣被打開。這張專輯我在幾次搬家過程中遺失,到前幾年真的很想很想再聽一次這張專輯 ( 那時Youtube \ Spotify 都還沒有這張專輯 ),因此我又在網拍上買回《 一朵金花 》,收到後滿足地放進CD隨身聽內,聽起來依舊十分另類而且現代又時尚,經過這幾年創作音樂的磨練,對音樂有更多的想法,對這張專輯的敬意又更高了。
❏ DJ Mykal a.k.a.林哲儀 : 「 重新找回對音樂的初衷跟感動,一張一張親自挑選喜歡的專輯作品放在店內,推薦給樂迷的這份心情 。」
我第一次看 DJ Mykal a.k.a.林哲儀放歌, 是在 2006 年 The Prodigy 於中山足球場來台演唱會,那次 Mykal 擔任開場嘉賓,當天太嗨加上年代久遠,歌單的內容我已忘光,但Mykal獨有的混音技巧、那天草地上大家狂舞的姿態 ,還停留在我腦海內。Mykal 是我第一個認識以 DJ 身份聞名的人,最近跟 Myka l在他那間座落於東區大廈內的獨立唱片行 M&M Record 聊天,好像才算是這麼多年來第一次認識他,那天聽他說他重開這間唱片行的原因,是為了找回對音樂的初衷跟感動,一張一張親自挑選喜歡的專輯作品放在店內,推薦給樂迷的這份心情,當下聽了內心相當衝擊,在這個串流音樂當道的時代,堅持著這樣的浪漫,是不是有點寂寞呢,但也因為對音樂的熱愛就這樣走了20年。
一首《 重生 Reborn 》把我與兩位音樂前輩的關係重新梳理一回,想起自己初接觸獨立音樂到開始創作的這一條路,就如同伍佰與 Mykal 對談中提到,『 跟自己Fight 』,人類孤單得自母體脫離,一次一次從谷底逆境中,戰勝自己,我們就是自己生命的巨人,從重生中聽見自己內心對於勝利與生存的渴望。
❏ 榕民誌官網好讀版: https://ppt.cc/fhw1Vx
❏ 榕樂季 IG 追蹤追起來 @_ronfest_
❏ M@M Records 四樓唱片行 IG: @mmrecords_taipei
DJ Mykal a.k.a.林哲儀 伍佰 Wu Bai
❏ 高小糕 IG : @goopigaogao
#伍佰林哲儀重生
#榕民誌
#高小糕
#榕樂季
同時也有1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豐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人:陳鳳馨 來賓:《天下雜誌》總主筆 陳良榕 主題:台積電翻轉鐵鏽之城|12 吋晶圓廠,進駐高雄五輕舊址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7:00-9:00am 本集播出日期:2021.09.13 #陳鳳馨 #台積電翻轉鐵鏽之城 #護國神山高雄設廠 💡 延伸閱讀 https://www.cw.c...
「榕民誌」的推薦目錄:
- 關於榕民誌 在 白目樂隊 The White Eye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榕民誌 在 白目樂隊 The White Eye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榕民誌 在 白目樂隊 The White Eye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榕民誌 在 豐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榕民誌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榕民誌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榕民誌 在 榕RON Xinyi - 從四月開始的榕民誌,一路從採訪特輯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榕民誌 在 榕民誌RON TIME AGO - Vol.9 番外篇「今天來水什麼」 的評價
- 關於榕民誌 在 榕菜單2021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榕民誌 在 榕菜單2021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榕民誌 在 榕菜單2021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榕民誌 在 今-朕難容南榕之志,昔 的評價
榕民誌 在 白目樂隊 The White Eye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高小糕的一人音樂部門,防疫不能表演期間最棒兼職!
▷ 榕樂季 Ron Fest 貳零貳零 五月 立夏歌單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標誌著夏天的到來,不過距離真正酷熱的夏天還有一段時間。』
選曲、撰文 | 高小糕
◉ 活著所需要紓壓解悶行程都以全新的樣貌誕生,音樂宇宙的先鋒者相繼逝世 ◉
時節立夏,心情開始隨著氣溫升高逐漸浮燥,加上 Covid-19 疫苗研發還需要一年才問世,全世界的隔離還未完全解禁,人們似乎對於這樣不便的生活已逐漸習慣,派對的方式、運動健身,活著所需要舒壓解悶行程都以全新的樣貌誕生。除了全球依舊陷入疫情蔓延的恐懼之外,也有很多很棒的音樂家在今年五月逝世,包括開創 Afrobeat 的大師級鼓手Tony Allen、德國七十年代電子傳奇樂團 Kraftwerk 的創始團員 Florian Schneider 。
◉音樂是人類偉大的救贖,居家隔離期間不能沒有音樂◉
五月榕樂季立夏選曲的開場,選了來自英國曼徹斯特的龐克搖滾女子樂團「 PINS 」,於居家隔離期間創作的歌曲
< Isolation > ,來呼應疫情期間人們隔離的生活方式,我想人類如果連聽音樂或是創作的權利都被剝奪的話,真的很難熬過這樣無法出門呼吸新鮮空氣、與人社交的每一天。
◉音樂宇宙的先鋒者 — 開創 Afrobeat 的大師級鼓手 Tony Allen 以及德國七十年代電子傳奇樂團 Kraftwerk 的創始團員 Florian Schneider ◉
除了適合立夏輕鬆擺動的曲目,也收錄由 Blur 主唱之一 Damon Albarn 所組成的虛擬樂團 Gorillaz (街頭霸王)向 Tony Allen 致敬的最新單曲 < How Far > ,以及 Kraftwerk 的 < Airwave > 來緬懷這些音樂宇宙的先鋒者,謝謝他們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時光。
最後一首要特別介紹的曲目是,
Childish Gambino < Feels Like Summer >
「You can feel it in the streets
On a day like this, the heat
It feel like summer
I feel like summer 」
非常喜歡這首歌的編曲,鼓聲一拍一拍穩定的節奏,就像走在夏日的午後夕陽餘暉映照的街道上,戴著耳機聽著音樂,手上拿著一根冰棒悠閒的步伐。希望大家能從這份三小時長一首一首人工挑選的歌單,找到一首歌曲詮釋屬於你自己立夏的心境吧!
Spotify 連結點聽 : https://reurl.cc/exGEWm
#榕樂季
#榕民誌
#立夏歌單
榕民誌 在 白目樂隊 The White Eye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糕の近況報告」
除了寫歌、瑜珈之外,偶往後會定期在榕民誌撰寫音樂相關的文章喔!我現在兼職的一人音樂部門😜
———
榕民誌 ❏ 貳零貳零 / 肆月 專輯推薦 ❏ 本日更新
正港瘋婆 Fiona Apple 第五張專輯《Fetch the Bolt Cutters 》
撰文 | 高小糕
美國90年代發跡的創作歌手Fiona Apple 的第五張專輯 《Fetch the Bolt Cutters 》,在今年四月發行,距離上一張專輯 《 The Idler Wheel Is... 》發行已間隔了八年,並且得到 Pitchfork 滿分10分,稱之為傑作的評價!
Fiona Apple 曾經說過 :「 John Lennon 是她的音樂之神。」,但 《Fetch the Bolt Cutters 》 這張專輯的核心概念似乎可以從 Yoko Ono ( 小野洋子 ) 說過的一句話去延伸
「 我喜歡用脫離既有形式的思想,去對抗既有的形式,讓他們無從反擊。 」
專輯第一首歌 < I Want You To Love Me > 以誇張得抖音方式結束,這樣的唱腔也另我聯想到 Yoko Ono 那充滿個人特色的女巫儀式系唱法 ; < For Her > 這首歌延續著上一張專輯 < Hot Knife > 的編曲,只有Fiona Apple的人聲跟鼓聲,轉折處畫面感非常的強烈,撞擊著生活敏感的脆弱處,甚至可以看到她一個人跟自己錄下的音軌Jam的過程。
< On I Go > 重複的歌詞反覆的唱著
" On I go, not toward or away
Up until now it was day, next day
Up until now in a rush to prove
But now I only move to move "
過去急於證明的事物,現在看起來都顯得不重要,作為專輯的最後一首歌,以簡單充滿張力的編曲,完美收住這張專輯所建構出充滿想像力無限浩瀚的宇宙。
《Fetch the Bolt Cutters 》 依舊保持 Fiona Apple 那不羈叛逆的能量,豐富飽滿的生命力,與年輕的她的作品相比,創作能量沒有絲毫減弱,唱腔狂野瘋癲依舊,低音渾厚、高音和聲處如同宗教儀式給人一種肅然起敬的體驗,編曲架構充滿冒險性,完整地表現出 Fiona Apple 在音樂創作上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心境。
全文連結 : https://www.roncafebar.com/new-blog
進去給個愛心 ❤︎ 起來
#榕樂季
#RonFest
#榕民誌
#高小糕
IG : @goopigaogao
榕民誌 在 豐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主持人:陳鳳馨
來賓:《天下雜誌》總主筆 陳良榕
主題:台積電翻轉鐵鏽之城|12 吋晶圓廠,進駐高雄五輕舊址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7:00-9:00am
本集播出日期:2021.09.13
#陳鳳馨 #台積電翻轉鐵鏽之城 #護國神山高雄設廠
💡 延伸閱讀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8004 獨家揭密設廠時程:台積電進駐高雄五輕舊址,幕後急轉彎四原因
💡 延伸閱讀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7992 為了台積,十倍速極限趕工。整治史上最大污染場址,魔王關卡是?
天下雜誌官網 https://www.cw.com.tw/
天下雜誌 FB https://www.facebook.com/cwgroup/
📣 更多 #財經起床號 專題影音:https://bit.ly/2QvBR55
🔍 馨天地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uVbXdQ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O0VrrA
KKBOX:https://bit.ly/3bezcYP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
▍九八新聞台@大台北地區 FM98.1
▍官網:http://www.news98.com.tw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ews98
▍線上收聽:https://pse.is/R5W29
▍APP下載
• APP Store:https://news98.page.link/apps
• Google Play:https://news98.page.link/play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News98radio
▍Podcast
• Himalaya:https://www.himalaya.com/news98channel
• Apple Podcast:https://goo.gl/Y8dd5F
• 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com/news9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z2g5BxZbvo/hqdefault.jpg)
榕民誌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去年,美國Google熱門關鍵字「必要工作者」,是一群在封城時照常外出工作,讓國家得以運作的小人物;如今,這些人也是台灣在疫情危機下,最重要的主角,他們是誰?
你心中的平民防疫英雄是誰?歡迎投稿:https://bit.ly/3fyYVx7
精彩封面故事:https://bit.ly/2SFxKb0
天下雜誌video製作 製作人/李洛梅 採訪/陳良榕、林佳誼 企劃/蔣岑苹 視覺統籌、剪接/何綺
#平民抗疫英雄 #新冠肺炎 #疫情 #天下雜誌 #醫護加油 #好家在我在家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bJ9u8gBHmo/hqdefault.jpg)
榕民誌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因為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感受、觀察、探索、分析新竹動物園,從城市政策、動物園文化史、空間與建築變遷面向,來認真逛玩動物園。
.
▓ #新竹之森的政策論述
.
從2017年開始,新竹市政府開始提出他們的城市願景,以「#新竹之森」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軸論述,展開一系列圍繞著「水」與「森」的都市規劃,試著從啓蒙市府與市民美感的思維力,推動美感教育,讓新竹市邁向更雋永的城市,創造城市品牌。可以見到「美感」是「新竹之森」論述所強調的關鍵面向。而這個視覺性、感受性便實踐推展於各種的實際規劃上,新竹動物園當然也是。
.
▓ #日治時代的新竹兒童遊園地
.
重整了三年,新竹動物園於2019年底重新開園,因令人驚艷的美學設計,吸引大量參觀人潮。新竹市立動物園,是目前臺灣原址現存最老的動物園,1935年,為慶祝新竹街改為新竹市五週年,由市民捐款興建「#新竹市兒童遊園地」。1936年8月,日治時期新竹州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正式開園,園內附設動物園區。對照今昔園區規畫,基本格局與範圍變化不大,遊逛園區可以清楚體驗到時間流變下的空間更迭。
.
▓ #近代動物園的發生
.
要談動物園之前,要先稍微認識一下日本「遊園地」的發生。研究者若生謙二(1984)羅列了日本動物園的發展史:
.
1. 見世物園地時代(江戶時期中末)
2. 山下町博物館時代(明治6年頃~明15年)
3. 上野動物園開設與展開時代(明15年~明治42年頃)
4. 京都、大阪、名古屋動物園開設時代(明治30年代~大正末期)
5. 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初年~昭和17年頃)
6. 戰時體制時代(昭和18年~昭和22年)
7. 地方自治體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23年~昭和30年頃)
8. 昭和30年代以降的動物園
.
最初的動物園,起於江戶時代賞玩「見世物」的奇觀娛樂,有點像是台灣觀光區會出現的「搜奇博物館」,讓人觀看一些稀有的(動)物,例如「大阪孔雀茶屋」(中藤保則,1984)。這樣的遊園地展開,興於日本大眾城市發展初期,提供都市娛樂空間。這股風潮在「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時期最為高漲,也是日本近代動物園典型,北海道知名的旭山動物園是代表之一,強調「休閒」與「娛樂」,讓大眾可以「#愉快地觀賞動物」。(若生謙二,2010)
.
▓ #動物與戰爭
.
台灣的動物園始於日治時代,如圓山動物園、新竹動物園等。除前述電鐵公司出資建立的動物園,所帶著的大眾娛樂功能,動物園的設置,也說明著日本強化民族國家與殖民治理的特質,透過動物展示、自然知識的掌握,展演與宣傳國家權力。新竹兒童遊園地裡的附設動物園,在戰爭時期,被遷移到台北圓山動物園寄養。
.
新竹兒童遊園地一方面顯示了日治時代末期專業化、大型化樂園休閒機制的誕生,園區內以「#散步」、「#觀賞」、「#參與」的空間設計與裝置,形成了台灣民眾現代休閒生活的經驗與方式。但也還是可見到日治政府將公共休閒視為社會教育的一種方式,官方制定的休閒娛樂和公共設施,成為執政者推行其教養和教化工作的工具(徐聖凱,2019)。而被遷移到圓山動物園的動物們,也化身為提升戰爭道德(war moral)的代言人,以「大象」為例,大象同時被作為是「觀賞動物」與「戰場駝獸」,連結了後方與前線的戰爭心靈(鄭麗榕,2013)。
.
直至戰後才又重新開放,逐步成為後來的新竹動物園。因此我們可以在新竹動物園裡,看見舊大門、噴水池、黃魚鴞欄舍等歷史建築,其保有日治時期到現在的空間軌跡。
.
▓ #沒有籠子的動物園
.
跟著動物園的發展觀點一路走來,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這類「園區」對大眾集體休閒生活的形構。同樣地,在「新竹之森」的美感論述下,建築師邱文傑延續新竹城市願景,打造了一個設計感、美感十足的動物園空間。建築師強調,新竹動物園是一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以「動物」為中心的園區設計,讓大眾可以更親近地參與到動物的生活中。
.
新竹動物園的空間設計十分有層次感,在視野上,創造了一個具體而微,又開闊流暢的空間,從大門進入開始,高起的平台俯視動物園整體,旋即進入的地底親近動物的生活,小河水岸不時出現在散步的路線上,樹木與丘陵所構成的層次感讓規模不大的園區有豐富的身體參與。各時代的舊有建築物有意識、有意義地被保存下來,例如日治時代的豪華大門、大象綾子的故事屋、開放給人類使用的大鳥籠,整體而言,對人類的美感而言,是很好的「公園裡的動物園」。
.
▓ #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
.
對於動物而言,棲息空間或許還是稍嫌狹小或規畫不妥,這方面我並非專家,可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圓了誰的夢?從改建後的新竹動物園談起》(https://wuo-wuo.com/report/57-comment/1106-hsinchu-zoo-opinion)。不過,在遊歷新竹動物園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動物與人的距離被拉近成一種參與關係,像是走進公園碰見動物,這與現代動物園科普式的知識展示不太一樣。究竟「#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哪一個更好呢?值得大家去動物園拜訪時感受一下、思考一下。
.
🗂 #參考文獻
.
1. 若生謙二(1982)。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動物園の発展過程に関する研究。造園雑誌,46(1),1-12。
2. 若生謙二(2010)。動物園革命。岩波書店。
3. 中藤保則(1984)。遊園地の文化史。自由現代社。
4. 鄭麗榕(2013)。戰爭與動物: 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師大台灣史學報。
5. 徐聖凱。(2019)。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休閒與休閒近代化。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位論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Vled5y8TMc/hqdefault.jpg)
榕民誌 在 榕民誌RON TIME AGO - Vol.9 番外篇「今天來水什麼」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榕民誌 RON TIME AGO - Vol.9 番外篇「今天來水什麼」 - JOSH 教你做Arnold Palmer▶︎ 榕民誌 RON TIME AGO VOL.9 專訪「幹話指數自評88分的句點王子--- ... ... <看更多>
榕民誌 在 今-朕難容南榕之志,昔 的推薦與評價
今-朕難容南榕之志,昔-難容南榕廣場難容 ... 中介法最好笑的地方以前台灣鄉民都笑中共阿六仔要翻牆到台灣才能罵中共中介法要是通過,台灣鄉民也得翻牆 ... ... <看更多>
榕民誌 在 榕RON Xinyi - 從四月開始的榕民誌,一路從採訪特輯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從四月開始的榕民誌,一路從採訪特輯、每月歌單、音樂推薦,再到榕民大戲院~~ 從榕民們花溜溜的傳說故事,到店內春夏秋冬的音樂曲目。 從匿名孤僻貓到化學奶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