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醫院量能之一:遠距醫療怎麼做?】
近日確診案例初期呈現指數成長,潛在感染者會陸續發病,醫療院所負擔勢必大增。特別是目前疫情有明顯的地域集中性,接近疫區醫療院所恐怕負擔幾近飽和,此時若任何院內出現感染狀況,開始匡列隔離,都可能造成第一線醫護人力的潰堤。
目前衛福部已宣布「#門診降載」,陳時中部長也表示門診可善用遠距醫療,那我們來看一下遠距醫療目前進行的現況與碰到的問題。
一、#看診模式與健保給付限制仍多
根據今年實施的「全民健康保險遠距醫療給付計劃」,僅初步開放全台50個左右偏遠鄉鎮的醫療院所提出申請,今年度給付每鄉鎮1院所。民眾仍須赴在地院所就醫,再連線遠端的合作醫院,且遠距會診專科科別只限3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給付今年編列僅1億元,恐不敷使用。 而居家、長照醫療雖有規劃,但如何執行與申報還不清楚實際狀況。
目前衛福部推動的是「區域聯防+後線專科會診」制度,主要較偏向並針對偏鄉設計,但對於眼前急迫的「降低門診量負擔,減少人流」的疫情模式,尚無具體的答案。
二、#缺乏軟硬體標準模式
以遠距醫療來說,各科看診所需的支援、需要建置哪些不同的軟硬體?以及各科如何看診?老實說臨床醫師恐怕自己也不太能實際掌握。
若以實務來說,目前台北榮總針對居檢或隔離病人開發了看診App,並以簡訊發送一次性看診連結,以兼顧便利與隱私性,而類似的做法能否用於未被隔離,只是定期回診的穩定門診個案身上,並透過遠距看診後至藥局領藥,這個App或許可以是一個研發的參考方向。
然而,各院所作法與通訊基礎建設並不一定完備,醫院資訊系統亦不一定支援。
目前國內大廠針對5G商機均積極發展遠距醫療設備,可雖有技術,法令並未跟上,到底怎樣的設備能使用?醫療院所應該要準備什麼?對於病患個資的保護與設計又該怎麼規劃?都還在起步的混屯階段。
三、#疫情期間緊急服務
除了上述已開放的專科外,目前已累積相當多遠距看診與心理治療實證的精神科,也是一個可立即適用的科別,特別是管制區域,或是大量匡列隔離個案的心理支持等問題所需要之遠端服務,就可能有相當多的需求與門診量。
而在其他科別方面, 對於受隔離醫護、或出現確診案例院所而作業能量下降造成的醫療資源短缺問題,或許透過遠距醫療門診,降低院所實際到診人數,同時也便於實施醫師分艙分流之保護措施。
可是問題在於,沒有經驗的院所對於實際進行概念模糊,極需要作業指引。這部分衛福部與地方政府需各施其職,加緊溝通協調並推動。此外,在疫情尚不嚴重的縣市,也須超前部署,節約使用寶貴的醫療資源,方為珍惜台灣醫療量能的急切措施。
當然,實務上可能會面臨醫療糾紛時爭議等疑慮,因此若要緊急暫時擴大實施,除明示看診資格規範(例如病情穩定之慢性個案),也應考慮結合一部分的免責賠償機制,但對比醫療系統崩潰之風險,還是應該考量其推動的可能性。
實踐遠距醫療,雖然是現下疫情產生的問題,但台灣邁向高齡化,能精簡交通、人力負擔的遠距醫療,是長遠來看遲早要進行的措施,而若能建立起一套成熟的系統,也將嘉惠台灣資訊產業與醫療量能,我建議現在即刻開始著手!
另外,這幾天各大醫院壓力較大,請大家盡可能降低一般門診的負擔,讓醫院可以空出人力,把資源集中在急診與重症病患!
⚠️請大家幫忙呼籲身邊的親朋好友⚠️
近期內如果非必要,盡量減少使用醫療資源, 讓第一線醫護人員能夠集中力量渡過危機!
防疫視同作戰,這個時刻特別需要社會的團結。#人心絕不能亂,展現台灣的團結與秩序。醫療前線少一份負擔,防疫就多一份力量!
#同島一命 #團結抗疫
榮總眼科門診 在 柯耀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媽媽說:耀宗!你手腳伶俐、走路好快...)
緊湊行程中,專程回故鄉,陪媽媽到高雄榮總就診, 清晨六點半抵達,車停門診大樓前,我快速下車幫媽媽開門,小心扶著,讓媽媽坐好!停車過來後,媽媽說道「耀宗!你手腳很伶俐、走路好快...」
媽媽不知,我20幾歲時,當過幾千億集團董事長機要秘書,工作之一,就是下車開門關門、電梯服務...這種基層活,我早就是專業熟練手!
先一早抽血,早餐後,看眼科...檢查時,醫師說要清洗淚管,媽媽嚇到了...我說道「媽媽,看您自己喔!不用特別勉強...」
醫師說,媽媽「是100位病人中,緊張度第一名的,而且遙遙領先第二名」...結果是「不清洗,點藥水就好!」媽媽80幾歲了,一切都不勉強!媽媽開心就好!
上車後,媽媽問我「耀宗!我們怎麼會提前那麼多號?!」「媽媽...」我是稱職機要秘書,能開車、能打點關係、能英文翻譯、能快跑穿梭...
回旗山路上,我說道「媽媽,身體健康最重要...」100多國旅程,公務之後,常像畫面,揹重裝備,上下跑跳,健康就是最大財富...而且,有媽媽可以守護,無比珍貴的福份!
榮總眼科門診 在 罕病歌手Seven-向麻煩say"YE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時候住中南部,每次北上來台大就醫,有時結束就去萬華大舅舅家坐坐。
我很喜歡大舅舅,他以前是畫電影招牌的,斯文有禮,寫了一手好字。
大舅舅的眼睛總是烔烔有神,清徹明亮。
這幾個月身體狀況不好,有時醫院回診檢查,都要麻煩家中的小輩們陪同我前去。
今天,換我擔任護航大使,陪八十歲的大舅舅去醫院。
大舅舅幾個月前檢查出有輕微白內障,遠視,看東西複視讓他走路常頭暈,
我幫他掛了一位信任的眼科醫師,但因舅舅沒來過這家醫院,眼睛又有點狀況,於是我便主動提出我可以陪同就醫。
阿母聽到我要陪大舅舅去看眼科,憂心忡忡地說著:"你們兩個眼睛都不好,突竟是誰要帶誰走路啊?"我說沒關係,榮總我熟門熟路,我陪去比較放心/
因為今天大家都要上班,有人陪著總是好的。
和大舅舅相處的時間非常的少。今天大概是我們這輩子相處最長的一天。
從早上九點兩個捷運站會合,從上午門診報到檢查,又轉診到下午門診看診查。結束已經下午三點半多了。
大舅舅初中畢業就進入畫電影招牌的行業當學徒。從洗筆刷開始做起,
民國四十幾年的台灣,當紅的電影明星我都不認識。
林黛,林翠,葛蘭,嚴俊,陳厚,雷震,趙雷…
當年大舅舅可以自由進出各大戲院,看遍所有的首輪國內外院線片。
電影招牌是由拼圖方式手繪而成。
6尺*4尺為一單位,一個電影看板都有好幾層樓高。
電影公司會寄來電影照片兩張,一張貼在電影院的公告欄上宣傳,繪製海報看板都由老闆打草稿,因為老闆功力最強,再由二手三手學徒來完成彩繪。手藝比較好的學徒才有機會畫男女主角的臉,功夫還不到位的只能分配畫背景。
一塊布繃在木框上,每一檔電影下檔,再塗上一層白漆,繼續畫下一檔的電影。
我興奮地問大舅舅,您有畫過奧黛麗赫本嗎?那是我最愛的外國影星。
答案當然是有滴呀!好厲害喲~
後來大舅改做招牌,兒時我常蹲在地上看他拿大筆揮毫,嘖嘖讚嘆大舅寫字好美呀!
聽大舅舅回憶年少打拼路程,彷彿也在看一部台灣電影發展史的演進。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本書。大舅是很有智慧和內涵的長者,跟他聊天實在好愉快!下次檢查,我一定也要陪!
雖然回家又是疲累至極,可是能把握難得的機會,陪家人就醫,
我這個病人也算是很有成就感了。
舅舅退休後,畫筆仍然沒有放下。
請大家欣賞一下他的國畫作品吧!
真希望有天能和大舅舅,阿母,姪女和我,一起辦一場畫作聯展!
榮總眼科門診 在 台北榮總眼科部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2. 凡經由急診入院者,已實施須核酸檢測陰性才收住院,經門診住院者,若屬高風險者,應先前往急診前防疫篩檢站核酸檢測(PCR)陰性才簽床住院。 目前疫情嚴峻,還請各位多多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