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的公開演講與心理治療內容的保密】 萊恩黃
'
本來應該發最近的時事文的,但近日又遇到這樣的狀況,覺得這件事這很重要,因此用急件的方式處理。
'
心理師法第17條(保密義務 ) 心理師或其執業機構之人員,對於因業務而知悉或持有個案當事人之秘密,不得無故洩漏。如果法律是最低限度的保障,我們要談倫理,必然先談到法律,然後再進一步談實務上細節的部份,「個案的秘密」為何,以及怎樣算洩漏,我不諱言,這法條如何在實務工作中落實,這中間不是沒有彈性的,每個人的界線與做法不同,這某種程度也反映了心理師、身心科醫師本身的道德操守,本篇文章重點在於分享我所看到的現況,以及我認為需要注意的事項。自然也是我主觀的意見。
'
心理師、身心科醫師,工作上難免會接工作坊、演講、研習、讀書會,對於心理治療及各種抽象的概念,往往需要具體的舉例,才能讓聽眾了解到底講者在表達的是什麼,透過具體化的譬喻與案例分享,可以更貼近聽眾的生活,又可以彰顯自己充實的臨床工作經驗,因此「分享案例」似乎是種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那要怎麼能夠一方面遵守保密原則,另一方面可以順利而有效地表達自己說的概念,是很重要的事情。
'
【1. 我所述的案例均為變造、偽飾、合成】
'
講者可以在講述案例之前,先告知聽眾我等一下所說的案例都會是經過扭曲、編纂的、現實案例與虛構事實交織而成、或是好幾個案例合成的,因此如果有人覺得等一下的故事是在說他或哪位認識的人,那一定是巧合,不需要自己對號入座。也曾經有資深的心理師很有自信的說,他相信即便她的個案坐在台下,也不會發現我正在講他。我認為如果做到這樣,就算成功了。
'
當然一定會有人說,為何不可以講案例,我講這個案例有利於心理衛生推廣啊,能幫助台下聽眾更了解我想表達的概念啊。嗯,我覺得心理工作者需要知道一件事,當你收了治療費,這個治療費當中就包含了你需要遵守的義務與責任。你如果一手收案主的治療費,另一手還把治療內容當案例去分享,賺第二次的錢,就是可議的,你的案主沒有義務去當你的素材,讓你去賺更多的錢、去讓你贏得好的風評,不要拿心衛推廣或是心理諮商訓練當成是合理化這樣行為的藉口。除非你已經和你的案主溝通過,他願意讓你分享。但怎麼溝通這又是另一個需要討論的議題,我在此不贅述。
'
心理治療的督導也需要知道,督生的個案資料與晤談內容沒有義務要讓你拿去當課堂教材。心理治療內容理應留在治療室當中,它就是案主獨特的生命經驗,不應被利用,無論有沒有公布姓名。
'
【2. 宜分享重點片段,而非整體細節】
'
友人近日分享他到了某單位聽某兩位知名心理師的演講,其中一位分享了一個案例片段,一個孩子在晤談室中拿玩具車攻擊他,他演出整個情境,重點放在他如何回應孩子的攻擊行為。讓現場聽演講的人了解當他們遇到類似的孩子,怎麼回應才是專業的,這樣的孩子為什麼會有攻擊行為,他怎麼去理解孩子。短短的五分鐘讓台下聽中了解甚多。另一位心理師分享了他做夫妻治療的案例,從吵架、離婚、贍養費拿多少,他們爭執的點為何,小三的職業與家庭,鉅細靡遺,台下的聽眾目不轉睛,我這位朋友聽到一半突然有種強烈的不舒服感,我問他是什麼讓你不舒服?他說,我是來參加研習的,是來學習的,但為什麼感覺到自己好像在聽一場八點檔連續劇?所有注意力都被這灑狗血的劇情給吸引了,但這真的是好的嗎?如果他的案主在台下,這會是什麼感覺?這兩位講者都沒有在演講前事先說「說我所述的案例均為變造、編纂、合成」這類的話,但主要有問題的會是第二位,他過度的陳述細節,一方面會讓聽眾有種偷窺他人隱私的快感,但另一方面他也根本就忘了,你真正想要凸顯的重點是什麼。
'
【3. 自己的倫理自己顧,別人沒義務保密】
'
專業訓練的場合容易有這樣的狀況,台上的資深醫師、資深心理師講案例講得很高興,話鋒一轉,一臉曖昧不安地說,我們這是專業訓練的場合喔,我剛剛說的案例你們都要保密喔。嗯?所以您剛剛所說的案例是完全沒有經過扭曲、偽飾、合成的。然後講了再要求台下的其他專業心理工作者,秉持著心理工作專業倫理的維護,幫你保密。我想,這叫做倫理責任的轉嫁。為了避免內心的罪咎感與不安,要求台下的專業工作者、聽眾來幫你保密,我想回一句「你憑什麼?」心理治療的案例需要經過修改、偽飾才可以被公開說出來,這是心理工作者、心理師、精神科醫師的基本倫理道德,然後你出來賺錢開工作坊,卻要求台下付你錢的聽眾要幫你保密,我不認為有誰有這樣的義務。我必須說,無論多資深、多大師,自己的倫理自己顧。
'
我認為心裡專業工作的品質是需要大家的努力維持,要成就民眾對於專業的信任需要許多專業工作者花時間經營與努力,但是要毀壞他卻很容易。許多心理工作者重視人際關係與人脈的經營與維持,展現出表象的「你好我也好」的樣貌,意思好聽點是圓融,難聽點叫鄉愿。也因為如此,我們需要對彼此善意的監督與提醒,讓案主來到晤談室是可以放心信任我們,而我們也有能力在傾聽他的困擾與苦難之餘,把這些留在晤談室中。
同時也有8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家庭兄弟 Familybro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雖然說是近期但是也已經買一陣子了XD 這部片只有背心是當時剛買的沒錯, 在剪七款背心推薦的時候忍不住就下手了哈哈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cbte4xLpag ) 這次在室內拍攝真的是搞了蠻久的, 最後整個弄起來我認為還是卡在室內空間跟鏡頭夠不夠力, ...
樣貌意思 在 家庭兄弟 Familybro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雖然說是近期但是也已經買一陣子了XD
這部片只有背心是當時剛買的沒錯,
在剪七款背心推薦的時候忍不住就下手了哈哈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cbte4xLpag )
這次在室內拍攝真的是搞了蠻久的,
最後整個弄起來我認為還是卡在室內空間跟鏡頭夠不夠力,
真的想要有個空房間可以架設這些東西啊囧
影片中介紹的單品我再多補充一些
1. SYNDRO HEART OF FREEDOM Smock
實際上這件真的很寬,
算是我上衣中數一數二寬的了,
影片中呈現的是比較偏春夏的穿搭,
冬天搭這件還可以內搭襯衫或其他上衣,
會更還原原始的罩衫的穿法,
而且在頸部也會有其他層次喔!
就跟影片中所提到的,
這季還是有出幾乎一樣的款式,
主要是布料、顏色、口袋內裡有一點不同,
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https://www.syndro.house/products/s21-0411-blend
2. GU x Undercover Piping Shirts
這件有興趣的朋友可能就真的不太容易買到了囧
我想大概只剩日拍找二手機會才比較大,
不過這件其實如果只是要他的輪廓的話,
GU出的開領寬版短袖襯衫其實不會差太多,
所以影片中的穿法也用它來替換掉喔!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買過GILAPPLE呢?
我記得以前只有那個蘋果燈的時候,
非常難搶而且價錢也被炒高,
現在GILAPPLE有應用在其他東西,
而且要買蘋果燈好像也沒那麼難,
雖然在跟SUPREME聯名出蘋果燈時又紅了一陣子,
但是現在也沒那麼紅,
我看zozo還買得到,或許有天我就入手了吧XD
https://zozo.jp/shop/undercover/goods/23955570/?did=44359731
3. WL/OF/SD x ZAMECHACER Zibot Life Vest
在七款背心推薦那部片後,
我私訊和ZAMECHACER官方問了許多問題,
非常感謝他們很熱心的回答我,
也讓我對於他們設計理念有更多的理解!
在這邊我補充影片中還未講完的~
ZAMECHACER品牌名稱的由來:
名稱是由Zen、Samurai、Mechanical、Space、R(代表輪迴.重製等),由這五個英文拆解所組成,每個英文都它代表的延伸意思,可以直接音譯成 zame神/cha竊/cer社,中文意思中的”神”跟”竊”剛好是對立的表現,”社”代表領域/空間,猶如用錯誤觀念做對事情,逆著走正確的道路等含義,品牌本身也有想表達混沌空間之意。
wl/of/sd x ZAMECHACER 「殊途同歸」系列背景故事:
二戰後曾經流傳一則怪奇傳言,傳說當時納粹德國在南極擁有秘密基地,遲遲未被尋獲。「殊途同歸」以此為開端寫道,二戰的納粹德國,與日本合作開發了電波技術,意外聯繫到不知名的宇宙惑星生物「KINGENA」,相信找到絕對統治力量的納粹,因而持續發送信號吸引其降落至南極,崇尚絕對統治與和平的「KINGENA」來到地球後,認知到人類的平庸思維只會招來手足殘殺,因此吸收了納粹、日本部分軍力,招來了機械怪獸「ZIBOT」,部署了百年侵略計畫,要為地球帶來絕對的和平,因而隱身於南極基地至今。
其中兩只怪獸背後故事:
KINGENA來自惑星KINGENA,可以自由變化身體大小,最大體長40公尺,接受到人類信號後從南極登陸,製作地下巢穴,並部署了100年後的侵略計畫,喜愛看到文明在發展的頂點時被毀滅。受到地球的獨裁者崇拜,甚至將軍服設計成KINGENA的外觀樣貌,胸口的水晶可以發射雷射。
ZIBOT是由KINGENA製作的人工智慧生命體,身體包覆著堅硬的甲殼,為了幫助侵略地球而一同與KINGENA於南極登陸,ZIBOT配備的超級電腦擅長分析文明以及科技,也負責建造地下巢穴。被KINGENA的鐳射照射到身上的水晶體後,能夠改變身體大小。
現在這件背心線上還是買得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喔!
https://www.wlofsd.com/products/zw04o
以上感謝大家收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acebook ► https://www.fb.com/wwwfamilybroscom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fmbs.wear/
https://www.instagram.com/onuswc/
https://www.instagram.com/katyaloha/
Email ► Familybros@hotmail.com
#男生穿搭 #開箱 #日系穿搭
樣貌意思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邀請觀者(讀者)在「時間、空間、身體」三者互為主體的運動中與觀念相遇,遂使攝影書與繪畫、雕塑、戲劇以及電影⼀樣成為獨⽴⾃主(autonome)的藝術創作格式;⽽此概念與源⾃1960年代的藝術家書籍(Artists’ books)的源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此系列分享主題將透過後者的系譜考究與前者參照,規劃了不同創作「類型」與「國別」代表共⼗⼆講,試圖加以釐清攝影書的實踐範疇與當代輪廓。
本集提出兩本作品 :
①「UFO Presences」, Javier Arcenillas, 2018(RM)
※ https://www.editorialrm.com/libros/ufo-presences/
②「Negative Publicity: Artefacts of Extraordinary Rendition」, Edmund Clark & Crofton Black,
2016(Aperture)
※ https://reurl.cc/VXG8lN
書籍本來就是做為一個蒐集,或者是歸納、歸檔的重要物件,攝影書跟檔案的結合我們不難理解,但有意思的是檔案通常是不被公開的,而攝影書則是一個邁向公眾的出版物,因此這兩者的結合就會產生出一種矛盾的張力,這就是攝影師與合作夥伴一起要來揭露或呈現的重要觀點。這類型的攝影書通常文字量會遠超過一般攝影書的想像,因此這些攝影書也會有「Photo-Text Book」的名稱。檔案常使用的厚殼封面、封底及內頁模造紙、環狀裝幀都是檔案典型的樣貌,而攝影作品則會印刷在異於檔案用紙的塗佈紙材,來突顯照片的精細與層次。
主講/蔡胤勤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影像講堂
樣貌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偶然人間」創作展
訪問藝術家:吳宗彥
人類最初的生活發展取之於自然,蒐食、耕作、形成聚落,精神意識與文化同時於自然中建構,經歷時代的演變及工業發展後,自然環境受到破壞,產生溫室效應、海洋汙染、糧食短缺、土地沙漠化等各種環境問題。
面對環境的變動及突發事件,人類改變心靈思考的方式,仍努力面對挑戰並省思過往,期待風雨過後,能回歸熟悉的日常。
「偶然人間」展覽以人生旅行的角度,以陶偶創作帶領觀者感受在變動的時代之下,體會人與環境的密不可分,相信我們所經歷的人生風景,都會帶領我們,往微笑以對的日常邁進。
(一)與土共生
在臺灣這座島嶼上,山林與海是島民賴以維生的寶庫,人們在島嶼上熱切地交談、生活、工作、書寫,感受土地與人帶來的溫暖,在臺灣豐饒的自然環境中,每個人用不同的方式回應環境與社會。
隨著人類發展,環境被破壞,產生各種廢棄物及汙染,生物種類的減少及滅絕,人們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變數,偶爾也不免挫敗於調整及適應環境之間。藝術家利用源於自然的陶土,創作傳遞環境關懷的陶偶作品,營造藝術、人性與自然的完美對話。
(二)偶發人生
面對生命中的偶發事件,以及對社會事件的反應,產生各種驚訝、恐懼及焦慮的情緒,也同時在歷程中獲得重新審視生命的機會,對人生現況有更多選擇、彈性。
本區藝術家之陶偶創作,表現出探索自身對生命面臨巨大挑戰的解讀與思索,同時充滿對人性的思辨。
同時回應一年多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我們的消費習慣與工作模式改變。面對全球動盪的狀態,以及未知的將來,人類努力戰勝恐懼、焦慮的社會氛圍。
(三)回應當下
為了應對偶發事件帶來的困難與挑戰,人們在不同的情境中調整計畫、適應環境,同時進行各種探索與嘗試,偶發事件同時是人生的轉機,意識到生命其實有無限可能,嘗試不同的道路也可能遇見美好風景。
藝術家透過形塑陶偶找尋自我及嘗試安放自身的位置,透過創作與自我對話,同時將情緒挹注於作品中。
(四)重返日常
在經歷人生變動及創傷後,我們期盼的環境與生活,是什麼樣貌呢?回顧生命,偶發事件像是一個觸發點,把過往的點滴串起,推動後面的旅程。本區藝術家作品充滿療傷的巨大力量,在赤裸的自我樣貌中,與生命中歷歷在目的創傷和解。直到能夠欣賞生命的各種樣貌,了解生命中所經歷的,都將成為養份,帶領我們往美好的日常邁進。
粉絲頁: 吳宗彥Link-yen
粉絲頁: 心藝十三生活創藝/手作陶製 木頭雕刻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