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多年台灣的「88節」,都快忘了馬來西亞過的父親節是六月的第三個禮拜天。
今年父親節以前,家裡發生了很多因「父親」引起的風暴。隨著疫情升溫,台灣進入三級緊戒。而在三千公里外的馬來西亞,則是更為水深火熱。前陣子每日新增的確診人數上萬人,政府更決定全面封鎖。
而就在沒人敢出門的情況下,父親卻發生了幾次的車禍。沒錯,是好幾次。最初是撞壞了車子,再來還撞傷了別人。最嚴重的一次是自己撞斷了肋骨,必須緊急送往醫院急救…
在這種非常時期,沒有人會想要踏進醫院一步。但偏偏因為父親的固執,頑強…我實在無法找到什麼合適的形容詞形容他…讓家人在疫情大爆發的此時,持續為他擔憂,更得冒著確診的風險勤跑醫院。
目前只有我一人在國外,但定居在吉隆坡的姊姊,狀況跟我是一樣的。她既不能跨區回去看父親,卻又得承受父親一次又一次任性造成自身傷害的消息。當我姊傳來父親躺在病床上的照片時,我是非常無能為力的。看著插著管子臉部滿是紅腫傷口的父親,我幾乎快認不出這個人是誰了…
我媽說,父親已經神智不清了。剛出車禍卻硬是要開車出門,結果又出車禍。在醫院不願換上成人尿布,撞斷肋骨還堅持要下床尿尿,沒人攔得住他的固執…
有天天還沒亮,在半夢半醒之間,我突然聽到父親在叫我。然後我睜開睡眼惺忪的雙眼,父親示意要我坐上摩哆車後座。我沒有想太多,上了車,跟著父親一起走了。
沿路上我們一貫地不說話,就這樣安靜地坐在父親身後,經過兒時熟悉的崎嶇山路,慢慢地我們開到了父親的橡膠園。
父親那天沒有工作,我們就只是走著。我已經快忘記這樣的景象了。沿途步行的路上,樹幹縫隙透出微光,踩在乾枯樹葉的林地上,走著走著,我已經看不到父親的身影。然後一個轉身,我的雙腳踩空,我下意識抓著樹幹。父親走來,看著發出求助信號的我,然後他卻轉身離開了。
我驚醒,全身是汗,心跳很快。我依稀記得父親最後望著我的樣子,亦無奈他在那個時空怎麼都不伸手把我救起。我氣憤,但更多的是難過,撕心裂肺的那種難過。同時間,我又害怕這場惡夢究竟要帶給我什麼關於父親的壞消息…
我曾經憎恨父親,恨之入骨那種,少年時想過要把他殺了。但回頭想想他的遭遇,我心疼他,但同時又想起他做了很多傷害我們的事,我又開始覺得憤恨。
這種對於父親矛盾的心理狀態嚴重地影響了我的成長,我感覺自己像是不完整的個體,永遠有一些碎片沒辦法將自己拼湊完整…
前幾天,父親又出事了⋯家人沒收了所有摩哆車和車子的鑰匙,撞壞的也不去修理,但始終管不住他非得出門不可的意志…
有時走在路上看著沒戴口罩的阿伯,心中便會立刻有鄙意,甚至厭惡。後來仔細想想,我並不是討厭他們,而是只要從他們身上看見一點父親的影子,便會讓我充滿厭惡。
父親生病了,然而,我也生病了。這幾年來,因為離開家更遠了,我有可以好好地去檢視這些因果關係。而往往總是讓我難受的是,最終的結論我意識到,父親曾經愛過我,疼過我。只是那些記憶非常模糊,模糊到我一直捨不得忘記,再努力都想要好好拼湊起來的記憶碎片…
親愛的父親,此刻的你,正在想些什麼呢…
樹幹形容詞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南寮古道的手作工法 ◎曾元耀
文明走到水泥道路的盡頭
就是荒野的起點
為了一座古道,我們化為風、變成雨
在大肚山的日常,種一棵相思樹
用來觀察時間的腳步
一棵樹幹倒下,仆在步道的邊坡
步道就有了肋骨
一塊砌石的嵌入,手作決定它的身世
芒草搖擺地說
我們會在土石上生兒育女
砌石的陰刻印模,藏著大肚山神的諭示
每條步道都有許多腳程
用來測試小徑的身世
從石頭的排列與安置
可以觀察先民手腳的進與退
石工與體力是步道流淌的血
山頂人用手撥開龍肚的毛髮
以卵石鋪出新生的小血管
讓步道緩緩路過三合院的古老
路過土角厝身上的泥濘
以西河移民手上的繭,新生土地的堂號
我們手中的鐵鍬,是步道歷史的基因
閃著雄性光澤,繼續在紅礫石的間隙
崁入風聲、雨聲的秘密
在大肚山斷層挖掘出
先民在砂岩的印模
有夯壓的手作內隱知識,以及
深埋在地底下的築路傳承
在殘存的保安相思林裡
可以看到時間的影子與線條
百年緬梔花倚在土地公廟的身上
以一種療癒的姿勢觀賞旅人
時間之能輕易穿越茂密小徑
從來不是理所當然
(本詩獲2019年第八屆臺中文學獎新詩首獎)
--
◎作者簡介
70 歲。中山醫大醫學系畢。內科精神科醫師。鳳山信元診所執業。曾獲林榮三、鍾肇政、吳濁流、星雲等文學獎。(出自《第八屆臺中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
◎小編蕭宇翔賞析
「一位偉大的作家是一個能夠延長人類感受力之視角的人,能夠在一個人智窮計盡時為他指出一個好機會,一個可以追隨的模式。」——約瑟夫‧布羅茨基
我想將這首詩放置在藝術史的地基上審視。我想了解,在一個人智窮計盡時,它能夠或不能提供什麼;開通或者躲避了什麼。換言之,我也願意將自己置入文明史中自審,一個智窮計盡的人類所面對的困境。
「文明走到水泥道路的盡頭
就是荒野的起點」
這兩句詩讀起來頗為順理成章。「文明──盡頭」的句勢帶來一種悲劇的完結感,而「荒野──起點」則帶來創世紀的啟發。對比的淨結果就是,發出對古老、對自然的昇華與追崇,面向土地、反璞歸真,這是千古不變的道德傳統。但這直接無視了古道也是文明一部分這一歷史事實。這是抒情語氣的常見缺陷──無可自拔的概括。在接下來的三句中更為明顯。
「為了一座古道,我們化為風、變成雨
在大肚山的日常,種一棵相思樹
用來觀察時間的腳步」
「為了」──這個句式飽富抒情野心。穿越到巫覡年代,賦形於萬物,呼風、喚雨、種樹──「用來觀察時間的腳步」。隱喻雖誇張,卻足夠明確。基於樹的生長的確就是時間的標記,在植物學上我們可以參照年輪;在過往文學中,〈項脊軒志〉曾寫過:「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但歸有光的文字之所以動人,因他提取的是「現實的質量」──妻子的死亡,她死前真的手植了一顆樹──而非提取抒情的氾濫。
至此,第一段至少揭示了一個形而上的主題,那就是對時間的觀察。
第二段,有趣而飽富創造性的意象出現了:肋骨。從作者論上,我可以輕易推斷這是因為其職業背景,但我不願這樣做,因為我相信任何創造性的東西,或許只是「物質」在試圖表達自己。因此我蹲下、細看,並有一些發現。
比起「倒下的樹幹」,芒草與「肋骨」還更加相稱。因為肋骨是骨骼的自然生長而非「破壞後」「倒下」的遺存;因為,為了保護臟器,人類的前三根肋骨在斷裂前能承受一百八十公斤,而相較倒下的樹幹之腐爛、脆化,芒草的繁茂與肋骨更加神似,況且,如果你拔折過芒草,會發現它強韌得不可思議。
還因為希伯來創世紀神話告訴我這樣一個故事:那時宇宙比現在輕盈八十億個靈魂,而一男一女將被放逐到大地上「生兒育女」。那男的叫做亞當,女的叫做夏娃,後者來自前者的肋骨。
或許正因受到「物質」的吸引,或者繆斯向他口述詩句的緣故,作者才會從樹幹寫到肋骨,再寫到芒草、生兒育女。無論如何,我感覺作者來到了一個強大象徵的邊緣,相當迫近了。
但它掉進了術語惰性的漩渦。若非如此,其後的「血」、「毛髮」、「小血管」、「基因」就不會蕈狀雲似地井噴。
它們都有同一傾向,那就是將物質一律等同為生物,並將自然現實完全客體化、外部化,為了描述、形容之用。此作詩法與解剖學無異。在此,作者幾乎不用形容詞,我們知道形容詞一向使人起疑,而當事人知其風險。他改以象徵體系的架構來規避其風險,同時增加了權威性、可信度、新鮮感──以生物學辭彙為素材。不用形容詞,但所作所為仍只為了「形容」這一效能。哪怕實際上,生物學與南寮古道一點干係也沒有。這僅僅因為作者的選擇:將自己的修辭凌駕一切,使自然現實變成客體,乃至附屬品。而這在邏輯上,與此詩開頭所展現的初衷相互違背。
正如我們不會為了找到鳥類歌聲的源頭而解剖一隻鳥:該解剖的是我們的耳朵。
如果讀過布羅茨基的名詩〈黑馬〉(Был черный небосвод светлей тех ног…),就會明白我為何反對這種姿態。如果自然真正昇華,真應受推崇,那麼也是因為它的吞噬與人的渺小。〈黑馬〉驚人的結尾正如馬奎斯《百年孤寂》的開篇:「世界太新,很多事物還沒有名字,必須用手指頭伸手去指。」這首奇蹟之詩,其震懾力或許只有里爾克的〈無頭的阿波羅像〉(Archaïscher Torso Apollos)能匹敵。因為它們做到了同一件事:提醒人類的被動地位。當我們以為是我們是主格,是觀察者,是生活的主宰,並因此可以置身事外。實際上,某種東西正在高處端詳、物色,手伸向我們。
同樣的術語漩渦存在於另一條路線,即「南寮古道的建成」作為一組套語。諸如:「一塊砌石的嵌入,手作決定它的身世」、「砌石的陰刻印模,藏著大肚山神的諭示」、「每條步道都有許多腳程/用來測試小徑的身世」、「夯壓的手作內隱知識」。它們的共同點即賦予這座先民的工程一種宗教的玄密、文明性,並融合自然。這種千古不變的道德傳統無法延展我的感受力,沒有將思想帶到所希求的更遠,但我也絕非期待它傲慢或絕望。情緒固可轉為空間與情境,但它仍指涉一個人的心靈。
最後一段投射了這心靈。
它最終回到了對時間的觀察,也是一開始所拋出的主題。這完全是意料中事,「時間──空間──時間」的夾心結構,肇因於對空間失去了耐心,或者智窮技盡。當我們窮盡空間,就只能走進純粹的時間,譬如天堂就是空間的盡頭,故而天堂順理成章「永恆」。此詩的開頭就已預示了這宿命的困境,直到詩的中段再也無法從空間(古道)中開挖出更多質量,就必然要面對:時間,作為一個觀察物的抽象龐然,探討的乏力感。最後寫:
「時間之能輕易穿越茂密小徑
從來不是理所當然」
它的結論是:時間並非理所當然。
我確信自己看見了一股不對勁。這形上學的抽高、迴避、虛擬、簡化、懸空──這面對「時間」的困窘、試圖但以失敗告終的概括、面對絕望的荒誕感。
「從來不是理所當然」這一格言式的句子,將自己趕入因和果之間的均勢──簡化,無疑是對「無限」的恐懼,但它給人一種太平盛世、自信、智慧的口氣。這句話暗含的潛臺詞是:「難道你以為時間是理所當然的嗎?」無形間凸顯自己在觀察層面上的高度。這距離「自詡掌握了時間奧秘」只有一步之遙──但仍讓你感覺在對時間謙恭。相比之下,布羅茨基在〈世紀末〉所寫的絕望,誠懇得多:
「誰能預見時間的獰笑
橡皮擦般抹拭掉一切
彷彿它們只是筆記本裡的
膽小塗鴉。不存在人,或靈魂
到那時,時間陰險的步伐
已走完了。」
同樣是登走古道,讓我們看看楊牧所譯的W.B.葉慈是怎麼寫的:
「每一個偶現的罅隙或凹痕,
依稀就是水流或雪崩紛杳,
或是仍然飄著白雪的高岡。
雖則無疑那梅花和櫻枝
正把小小的半山屋渲染薰香
那幾個中國人朝它登臨,而我
欣然想像他們終於就深坐其中:
從那裡,對高山與遠天
對著全部悲劇景觀,他們逼視。
一個點明要求些悲愴之曲;
精湛的十指於是乎開始調理。
他們的眼睛夾在皺紋里,眼睛,
他們古老發亮的眼睛精神奕奕。」──〈青金石雕〉(Lapis Lazuli)
其實這並非一首描寫登走古道的詩,青金石雕是葉慈七十歲所收到的生日禮物。這首詩的前三節全然不提石雕,寫的是彼時西方文明所面對的危機:二戰。而引文是詩的最後一節,是藝術史那滾動的捲軸所奔往之處,同時也是文明史所奔往。它試圖揭示:縱然腳下的現實痛苦無比,獨裁者、集中營、炮火重擊──仍然深信:純粹的物質能帶給我們慰藉的實感。
這與中國詩歌傳統「因物起情」完全不同,楊牧認為,它突破了「傳統的詠物詩」。「因物起情」並無不好,但一位偉大的詩人最終能使情「超越」物,發揮物質本身的極限,乃至加速度突破,帶來穎悟的震盪與實感。在真實世界的質量中提取出超現實,發現一個彷彿不屬於這個世界的回憶──發動抒情。最終,我們會感到自己的一種殊異性,一種自我專注,一種要完成自己、完美自己的努力。如同黑暗中的燈盞,如同沙漠中的珊瑚。
或者,在台灣,如果真的到了高山,我們會在大甲溪上游的河床上發現一截鯨魚肋骨的化石。如果你也渴望看它一眼,你就會明白我多麼渴望見識一首詩的誕生。這種殊異性就是文明的基礎。因此,不如讓我們推翻這首詩的開頭,那過於順理成章的對比句構,不如將悲劇與創世紀顛倒因果,張開精神奕奕的眼睛,推進步伐,並看到──當荒野來到盡頭,就是文明的起點。
--
美編、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2020臺北文學獎沒有多重身份的職業爸爸,但得獎四個有三個是東西南北飄飄飄飄到臺北的異鄉遊子,最好來一點城鄉差距。
——By 小編Y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文學獎 #地方文學獎 #臺中文學獎 #曾元耀 #南寮古道的手作工法 #楊牧 #布羅茨基 #葉慈 #里爾克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20210305.html
樹幹形容詞 在 熱情寶島旅行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暖暖春光中的春日風情畫,依附在茄苳樹幹的天宮石斛蘭,千朵萬朵花齊放,在茄苳綠葉的護蔭陪襯下更顯嬌柔美麗。花牆、花海、花瀑,都是適合的形容詞,又像千隻蝶、萬隻蝶聚集在一起,又是相遇最美時..
^^文末有附近景點一日遊^^
愛作夢的貓 joci
樹幹形容詞 在 花藝師心中的私房,數樹也是一種美景 數樹.私房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Aug 17, 2016 - >私房,顧名思義是私人的空間,形容詞則指私下隱藏、有那麼幾分不願輕易分享的意味。無論是哪種解釋,用來形容隱蔽在九份山間的「數樹」都很貼切。 ... <看更多>
樹幹形容詞 在 珍珠樹Pearltree - 如果要用一個形容詞來形容甜點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要用一個形容詞來形容甜點,應該就是幸福吧! ... 美味的甜點更成了撫慰人心的最佳良藥, 早已不是什麼秘密的私藏小店翻轉Flip 現在已經吃的到珍珠樹的即食珍珠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