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預告
本集主題:「我的荒糖進行式:一個文化恐怖份子的深情自白」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蔣耀賢
播出時間:
2018-03-01(四)13:00-14:00
出版社粉絲頁: 遠足文化
錯過節目一樣可以隨時再次收看
主持人節目影音頻道:https://goo.gl/IQXvzd
#李基銘 #fb新鮮事
#漢聲廣播電台 #voiceofhan
#廣播 #radio #遠足文化
#我的荒糖進行 #文化恐怖份子
#橋頭糖廠 #白屋 #涌翠閣
#新台灣壁畫隊 #金甘蔗影展
#文化資產 #文資法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我的荒糖進行式:一個文化恐怖份子的深情自白」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蔣耀賢 內容簡介: 甚麼是文化資產?是誰的文化?又是誰的資產? 當文化資產遇上經濟發展,孰重孰輕? 所謂「文化資產」,是指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等價值,並經指定或登錄的古蹟、歷史建築與聚落等。理論...
橋頭糖廠白甘蔗 在 高閔琳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橋頭】第十三屆金甘蔗影展,正式開鏡!
金甘蔗影展-甘蔗共和國
「金甘蔗影展」邁入第十三個年頭,自台港等各大城市的參賽劇組一同在高雄橋頭糖廠;現地拍攝、現地剪輯、現地放映,用獨特的觀點和影像,述說土地的故事。
本屆影展主題為《雞蛋高》,出自於村上春樹2009年在以色列領取「耶路撒冷文學獎」演講辭──「我永遠站在雞蛋的那方」,指出人應有的道德勇氣與對體制霸權的反省與批判。
如同往年,我也在昨(02/04)下午出席第十三屆金甘蔗影展開鏡典禮。透過與創作人、藝術家友人的閒談當中,更加深刻感受到北高雄文化藝術資源之不足。
我在議會,不斷談到城鄉資源落差等問題、要求市府重視;甚至嚴厲批評市府文化局文化資源偏重南高雄如駁二級亞洲新灣區地帶,質疑「難道北高雄不需要藝術、沒文化?」(詳見《自由時報》報導:https://goo.gl/J2rHjx),也陸陸續續針對文化局預算配置、並以「文化高雄」為主軸提出質詢(詳見:https://goo.gl/6tpYiE)。
我必定持續針對北高雄文化資源匱乏問題提出監督;努力要求市政府重視,也讓高雄在地的創作人,甚至來自各地各大城市對電影、藝術、文化有所熱情的青年朋友和藝術家,能在高雄落腳,為高雄寫下更多土地的故事。
—————
第十三屆「金甘蔗影展」
影展日期:2018/02/04~02/11
影展地點:高雄橋頭糖廠 & 白屋
橋頭糖廠白甘蔗 在 游智維的說書傳道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推薦新書:我的荒糖進行式,一個文化恐怖份子的深情自白。”
「蔣公的荒糖過去與未來」
好久好久以前,我在台南才剛剛創業,幻想著旅行能夠改變一些事情,比如說那些不斷被拆除的街屋老房子與眷村宿舍,或者是開始填地闢土的農地工業區等。自己活得仍算辛苦,但總想著怎樣可以多做一些事,去推動改變某些可能。
聽聞,鄰近的橋頭糖廠有奇人?!東海中文系成大藝研所的蔣耀賢,投入了高雄橋頭糖廠的保存運動,為了更多人能理解並參與地方,所以創造了媲美金馬獎的“金甘蔗影展”,每一個參展作品的拍攝團隊,都需要以進到橋頭的「在地創作與拍攝」,才能有機會爭取那佈滿金色噴漆的甘蔗一大把。
沒有預算,沒有資源,卻創造了許多朋友的參與及支持...那對我來說,是第一次知道台灣原來也能有瘋狂的創意,去改變並真實的創造了期待的可能。那些年,每年都期待著金甘蔗影展的登場與作品,比起金馬獎更讓我驚喜。
想知道蔣公的那段過去,這本新書就是他的故事集。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4321
橋頭糖廠白甘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我的荒糖進行式:一個文化恐怖份子的深情自白」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蔣耀賢
內容簡介:
甚麼是文化資產?是誰的文化?又是誰的資產?
當文化資產遇上經濟發展,孰重孰輕?
所謂「文化資產」,是指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等價值,並經指定或登錄的古蹟、歷史建築與聚落等。理論上,這是全民所共享也共有的資產。但在戰後,國民黨政府來台初期,大多數建物的移交並未清楚記載,幾經轉手後,即使有法條保護這些文化資產,卻因不符使用需求而被陸續拆除改建,許多珍貴歷史建築就此消失。而後為了經濟發展、都市更新、提升市容,更加速老屋拆除。
多年來,台灣一方面高喊文資保存的口號,另方面,文化資產卻總是被既定模式、既得利益者視為經濟發展絆腳石,於是造就了「文化恐怖份子」一詞。
自嘲「文化恐怖份子」的蔣耀賢,投入橋仔頭糖廠文化資產保存廿多年,每天生活在百年大樹環繞的萬頃公園,將老舊的製糖工廠、遭遺棄的宿舍改成藝術村,創辦金甘蔗影展,發行「新台壁」(新台灣壁畫隊)向世界流通(受邀到世界各地進行藝術展演、交流)。
本書是這廿幾年來,從橋仔頭糖廠到白屋到涌翠閣,作者與夥伴們在活化歷史建物的行動紀錄與思考;這書也是在傳達一種大聲朗誦踏實生活在土地上寫的詩的美學生活態度,並且號召大家一起來有效活化古蹟與歷史建築,實踐青年返鄉與文創產業的轉型任務,以行動學習如何當自己的主人,以創造力建立自己的家園。
作者簡介:蔣耀賢
高雄橋仔頭糖廠藝術村的幕後推手,長期在橋頭糖廠,從文史、社造、藝術村到現在的白屋,以民間的力量,創造了全台少見的藝術村成就。
出生在橋仔頭白樹村,東海大學中文系、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畢業,曾獲台灣文學獎、高雄文藝獎等。之後返鄉投入橋仔頭糖廠保存運動迄今,一邊運動,一邊寫作。2001年催生橋仔頭糖廠藝術村,也創辦金甘蔗影展,策展新台灣壁畫隊,以創作的心情面對土地與人生,曾經與商毓芳策劃自力修復橋仔頭糖廠招待所「白屋」。
2017年營運虎尾郡招待所「涌翠閣」,目前在橋頭與虎尾二地從事文化資產再利用「有頭有尾」的人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ZFmZgvODt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