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5分鐘快速添補AI知識與技能
回歸是一種解題方法,或者說「學習」方法,
也是機器學習、資料探勘中一塊比較重要的概念。
⠀⠀
線性回歸對於機器學習/資料科學的初學者來說,
是知名度最廣的建模方式之一。
它為市場研究員、資料分析師、資料科學家,
構建預測模型提供各種重要變數。
⠀⠀
快速帶你了解線性回歸分析👇
https://blog.tibame.com/?p=17918
⠀⠀
#AI60問 #回歸分析 #線性回歸分析
由TibaMe彙整
【AI/資料科學不可不知的60道問題】
每週4篇AI新知識,一次只要5分鐘,
具備AI跨域知識,為職場技能加分💪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孫在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數據科學與雲端運算- Advanced visualization-機器學習 大數據利用時間的特性,以統計圖表呈現分析結果,以然成為一種企業尋找管理策略的方法。商業智慧的成功,當然也可以促成醫學智慧的成功。 孫在陽老師主講,[email protected] 範例、...
機器學習 回歸分析 在 紀老師程式教學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系列文章] 想要學人工智慧,你必須先懂些統計學(繁中)
大家好!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是我在網路上找到的一系列文章:「想要學人工智慧,你必須先懂些統計學」。
這個系列目前出了十四篇,每一篇的連結如下所示:
(01)統計學導論和數據收集: https://is.gd/v7foEL
(02)數據的描述與概括性度量: https://is.gd/5AsDLi
(03)機率與機率分布: https://is.gd/Qj7L6J
(04)方差分析概述: https://is.gd/w9A8Jy
(05)單因素方差分析: https://is.gd/uhy9lF
(06)統計學中的顯著性水平、統計量和P值之間什麼關係?: https://is.gd/f1p9zI
(07)雙因素方差分析: https://is.gd/zfzngJ
(08)相關分析概述: https://is.gd/lJKkf5
(09)相關分析及顯著性檢驗: https://is.gd/jG7CDA
(10)回歸分析概述: https://is.gd/J8TIKA
(11)一元線性回歸: https://is.gd/0ACXDn
(12)回歸方程的顯著性檢驗: https://is.gd/ppAFkf
(13)回歸係數的顯著性檢驗: https://is.gd/PL66lM
(14)利用回歸模型進行預測: https://is.gd/0vMQoj
會找到這一系列文章,是因為我在台大計算機中心的機器學習新班昨天開班了( https://is.gd/lTOecq 耶~~)!課後大家的問題很踴躍!我也從晚間九點下課,回答大家的問題到九點四十分才離開。其中有一位同學問到,他聽了我第一堂課後,知道機器學習很吃統計概念。但他的統計基礎不太好,所以想知道有沒有什麼書籍或文章,可以快速惡補一下統計學的?
於是昨晚回到家後,找了一下資料,發現這一系列的文章寫得不錯,就把這十四篇文章,提供給該位同學,也順便分享給大家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如果你想要一本比較正式的統計書籍,我推薦「程大器」老師的書籍!寫得很好!我自己有買,而且已經很愉快的看完了!您可以在博客來書店找到程老師那兩本統計學的著作:
統計學(上): https://is.gd/Zh63mG
統計學(下): https://is.gd/5uliI9
希望今天的資訊,能夠幫助到想在學機器學習之前,加強統計背景的朋友!如果您有統計學該怎麼學?或者機器學習用到哪些統計學?以及這些統計學該怎麼應用到機器學習...等疑問的話,歡迎在底下留言給我。我會儘快回答您的問題的。
PS: 本文歡迎轉發、按讚、留言鼓勵我一下!您的隻字片語,都是讓我繼續提供好物的動力喔!
--------
看更多的紀老師,學更多的程式語言:
● YOTTA Python 課程購買: https://bit.ly/2k0zwCy
● Facebook 粉絲頁: https://goo.gl/N1z9JB
● YouTube 頻道: https://goo.gl/pQsdCt
● Instagram 日常生活: https://goo.gl/nBHzXC
● Twitter 碎碎念: https://is.gd/xFZeub
如果您覺得這個粉絲頁不錯,請到「評論區」給我一個好評喔!
https://www.facebook.com/pg/teacherchi/reviews/
機器學習 回歸分析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工智慧時代,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 (中)
上回我們講到現在的人工智慧,最重要的價值就是越來越能提供廉價且準確的「預測」。在《AI經濟的策略思維》一書中,作者強調:預測就是情報,是以已經掌握的資訊,來創造還未掌握的資訊,填補缺失的環節,而這就是人類智慧的關鍵。
想像一下,你現在回到幾十萬年前,成為智人的老祖宗,你一個人直立行走在草叢中,突然看見不遠處有一叢草枝擺的幅度比較大,在這一瞬間,你馬上判斷這搖擺的方式不是風吹,而是動物在動,甚至還判斷出動物的大小跟可能是什麼動物,於是要嘛你拔腿就跑,要嘛找尋周遭有無石頭好防身,代表你已經藉由察覺環境中出現的模式,推斷出草叢後可能的危險。
但要是你這位老祖宗看到這樣的情形,卻待在原地思考要用什麼科學方法來調查草叢搖擺的原因,甚至滿懷好奇心地撥開草叢,想直接目睹,你極有可能成了猛獸的餐點,沒機會把你那充滿好奇的基因跟思維方式傳下來。
雖然這樣的預測其實就是腦補,而且我們都知道到了現在,我們這種腦補的 #捷思 已經成了一個大問題,讓我們很容易被有心人刻意產出、安排的資訊陷阱(例如假新聞)給矇騙,但我們還是得感謝我們的老祖宗愛腦補,不然也輪不到我們現在擔心這些問題,早就被淘汰了。
在機器學習出現之前,我們主要是用統計方法中的多變數迴歸分析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來有效率地降低預測錯誤。這種方式可以在數據比較少,而且可以判斷 #大概是哪些條件對預測有幫助 的時候。
什麼是迴歸分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F%B4%E6%AD%B8%E5%88%86%E6%9E%90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預測法
https://wiki.mbalib.com/zh-tw/%E5%A4%9A%E5%85%83%E7%BA%BF%E6%80%A7%E5%9B%9E%E5%BD%92%E5%88%86%E6%9E%90%E9%A2%84%E6%B5%8B%E6%B3%95
例如,假設我們要預測一家電信公司的 #顧客流失率,你覺得要注意哪些條件呢?一個最主要的觀察重點,就是用戶用 #手機上網的時間跟消耗的流量,畢竟如果他們都沒在用,就可能會把帳戶停了。
但機器學習就不是這樣子,不需要跟迴歸分析一樣,先確定條件,而是讓機器自己從大量資料中辨識出特徵或模式,例如同樣要預估電信公司的顧客流失率,你就可以建立模型,然後把每分鐘的通話、簡訊或上網紀錄、帳單金額、準時付款與否、甚至每天數百萬使用者的地點等各種資料都交給人工智慧去學習、並找出模式。變數可能有好幾千個。
例如你可能會發現,在每個月前幾天就花很多時間講電話的顧客,比起帳單金額高,但都在每個月最後幾天講電話的人,比較不會流失。或是在每天 9-17 點常用電話的人,比起少用電話的人,更容易流失。這些都很難一開始就預測到,但機器學習可以透過 #資料探勘 (Data mining),找到從我們眼角溜過的那些蛛絲馬跡。
有了好的預測,會大大的影響決策。就像上篇中的一張圖表示的。舉例來說,棒球教練會根據對方打者的擊球模式、過往的打擊數據(也就是 #輸入)判斷這個打者可能會打出安打,或是內野滾地球被接殺,這就是 #預測。
接著教練得做出怎麼安排野手的守備位置比較好的 #判斷。
如果往外野退,但打者打出內野犧牲打、讓隊友盜壘怎麼辦,如果往內野縮,那就可能會讓外野安打失分更多,又該怎麼辦?權衡之後,教練就得發出指令,這就是 #行動。
接著就是看打者到底會被三振、還是擊出安打、還是被接殺...最後的結果也將以 #數據化的形式,成為訓練預測跟判斷的 #資料。
同樣的,醫生會根據我們的症狀找出模式,來對症下藥。股市交易員會針對指數的升降,找出模式,然後加以預判,看是要買進或賣出。
我們也會根據走路姿態,甚至腳步聲,認出從走廊走過來的是誰,決定要不要跳出來嚇她(誤)或跟咬著吐司與她互撞來交換靈魂(無誤)。
我們人類所做的事情都跟預測有關,但也都不只是預測,因此各位可以想想,如何「拆解」一件事情,變成很多個細節小任務,然後去想:這許多小任務中,有哪些其實就是在「預測」?那麼,如果要讓人工智慧來代替這個預測的環節,我們需要哪些資料來訓練呢?
相較於人類的預測,機器的預測可以規模化,每次預測的單位成本會越來越低,而且速度將漸漸比人類更快、更好。這是很有競爭力的一點。但有兩個挑戰:
第一:就目前以及可預見的近未來來看,人類的認知模式還是比人工智慧更能了解真實世界的運作,我們的感官跟大腦讓我們能夠用很少量的數據就做出預測。所以,在非典型事件、資料量較少的情況下,人類預測的正確率還是遠超過機器預測的。
第二:雖然預測的成本低了,但判斷跟行動的代價還是很高,這時候最好的方式就是結合人類跟機器。並且讓機器去學習「#人類在這種情況下會怎麼做?」
舉例來說,現在 Google 等公司提供的翻譯就是一種預測,他們透過深度學習,對一篇英文文章提出機器所能得出的中文版本,通常會提出好幾個版本讓我們去挑選,我們可以省下一個字一個字自己去全文翻譯,或是請人翻譯。
如果機器預測的品質,也就是翻譯的結果太差,我們就會放棄。但如果品質不錯,我們挑了一個版本之後,可以自己簡單調整修飾,看是要改成口語一點還是嚴謹一點,就可以省下不少時間。透過人與機器的搭配,決策跟行動都可以更有效率。
自駕車也是一樣。除了讓電腦不斷提升辨識路況、號誌、各種物件、各類訊號的精準度以外,先當個副駕駛,學會人到底是怎麼開車的、在不同的情況下會怎麼做,其實更是關鍵。
在我想好下篇該寫什麼之前,大家不妨可以分享一下你的看法:你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感受到哪些「預測平價化」帶來的改變呢?
上集請見:
Medium https://medium.com/%E9%84%AD%E9%BE%9C%E7%85%AE%E7%A2%97%E9%BA%B5/%E4%BA%BA%E5%B7%A5%E6%99%BA%E6%85%A7%E6%99%82%E4%BB%A3-%E4%B8%80%E5%80%8B%E8%87%AA%E6%88%91%E5%AF%A6%E7%8F%BE%E7%9A%84%E9%A0%90%E8%A8%80-%E4%B8%8A-f7f344e8be0
FB:
https://www.facebook.com/noodleswithturtle/posts/570211210140916
再推薦一次好書:
《AI經濟的策略思維》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3316
想上我跟洪智傑老師開的的 AI 入門課,請到這裡:
https://panschool.asia/product/人工智慧必修課
機器學習 回歸分析 在 孫在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數據科學與雲端運算- Advanced visualization-機器學習
大數據利用時間的特性,以統計圖表呈現分析結果,以然成為一種企業尋找管理策略的方法。商業智慧的成功,當然也可以促成醫學智慧的成功。
孫在陽老師主講,[email protected]
範例、講義下載:https://goo.gl/ytzRxT
時間軸
00:00:00 E3下載範例
00:09:40 進階視覺化分析
01:28:00 機器學習-線性回歸做預測
01:40:00 機器學習-分群
機器學習 回歸分析 在 孫在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長榮大學-視覺化分析3-機器學習
Can machines think? 電腦能思考嗎?機器學習的線性回歸與非監督式學習的分群,都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我們可能遭遇的問題。
孫在陽老師主講,[email protected]
範例、講義下載:https://goo.gl/ytzRxT
時間軸
00:00:00 取得範例
00:05:09 圓餅圖與群組直條圖的差別
00:15:20 動態散佈圖-行為模式
00:30:14 分類的關鍵影響因數
00:58:50 分析-經營法則
01:21:40 機器學習-分群
02:02:28 機器學習-預測
機器學習 回歸分析 在 10 資料探勘| 資料科學與R語言 的推薦與評價
資料探勘(Data mining)是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統計學的交叉方法,在相對較大型 ... Regression Analysis 迴歸分析主要用在了解兩個或多個變數間 是否相關 、 相關 ... ... <看更多>
機器學習 回歸分析 在 Machine Learning - 給自己的機器學習筆記- Linear Regression 的推薦與評價
Yo~ 今天我們來學不管大家是想學機器學習,還是想學統計,來對我們的資料進行預測與分析,都會用到的線性迴歸模型,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析數據的方法,也很酷很有趣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