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石碇老饕才知道的秘境美食摸乳巷福田居無菜單料理農村菜1人500元讓你吃超飽!石碇摸乳巷 烏塗溪步道大板根與龍貓的綠色隧道牧童古道,一起漫步山城趣吧~
完整圖文:https://wawacold.com/futian71/
‧
大家早安,天氣回暖了一些,大家會想去哪邊走走呢?微笑娃推薦新北石碇,這次要帶大家去吃吃農村家美食之外還要一起尋找百年大板根還有最夢幻的龍貓綠色隧道!在雲霧繚繞的山城中一起漫步旅行,快看看微笑娃最新的一日遊行程吧
‧
福田居 石碇無菜單料理店家資訊 INFO
🏡 地址:新北市烏塗里摸乳巷7-1號
☎ 電話:02-2663-2663
⏰ 營業時間:沒有固定營業時間,用餐請先預約,請一天前預約,
烏塗溪步道可以從這邊出發
////
烏塗溪步道+牧童古道 旅遊資訊 INFO
🏡 地址:新北市石碇區碇格路一段151號
🚃 大眾交通運輸:從景美捷運站或者捷運文湖線木柵站搭乘欣欣客運666(往皇帝殿、烏塗窟、華梵大學),石碇國小下車(車程約30~50分鐘,每40分鐘一班)
////
#新北一日遊 #農村料理 #無菜單料理 #福田居 #烏塗溪步道 #龍貓隧道
「欣欣客運木柵一站」的推薦目錄:
- 關於欣欣客運木柵一站 在 微笑娃生活旅行 WaWa Syu's Travel & Life Dai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欣欣客運木柵一站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欣欣客運木柵一站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欣欣客運木柵一站 在 [情報] 欣欣客運聯營前路線- 精華區Bus 的評價
- 關於欣欣客運木柵一站 在 欣欣客運深坑總站- Bus Station 的評價
- 關於欣欣客運木柵一站 在 欣欣客運特輯EP2 深坑、木柵充電站特輯!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欣欣客運木柵一站 在 欣欣客運總站電話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欣欣客運木柵一站 在 欣欣客運總站電話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欣欣客運木柵一站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謝謝網友 Lynette Chen 拍攝分享她於1992至1993年間就讀臺北商專時所用罄的臺北市公民營公車學生定期票之票根。
昔日臺北市各家公車業者皆自行發售種類各異、只適用於自家路線的紙票,在實施聯營制度後,為求能夠「一票通用」,因此改由聯管中心統一發行紙票,票種分為普通票、優待票與學生票(須向學校登記,由校方代購);而在冷氣車投入營運行列後,也曾發行專用乘車代幣(過去冷氣車的票價略高於非冷氣車)。
隨著負責剪票的車掌在精簡人力的需求下逐漸被裁撤,司機必須兼顧駕駛與剪票工作(即所謂的「一人服務車」),導致營運效率下降,剪票制度因此於1994年初廢止,改全面採取上、下車投入現金收費。
《認識臺北市公車歷史》
清光緒13年(1887年),臺北府城設立之初,劉銘傳從上海購進人力車150輛,行駛於城內、艋舺和大稻埕之間,於是臺北有了第一批「準公共運輸」系統。
日治時期,1922年,日本人創設「臺灣自動車株式會社」,為臺北公共運輸之濫觴;初期僅有一條萬華至臺北橋的路線,後來因為經營不善,於1925年由本省人出資接辦,更名為「臺北汽車公司」。
1930年,臺北市役所(市政府)收購「臺北汽車公司」,成立「臺北市營公車」,並於市役所下設「自動車課」來管理;當時公車路線以台北車站為中心呈輻射狀,服務範圍不大,平均每日載運乘客約一萬人,大部分的市民往來市區除了步行、騎腳踏車,就是搭乘人力車。
那時候,公車總站設在臺北駅(臺北車站),另外在臺北橋、万華駅(萬華車站)、西門市場、円山動物園(圓山動物園)、東門詰所(東門肥料檢查所)、軍官邸前(今南昌路的陸軍聯誼招待所前)均設有調度站,可見當時臺北市營公車主要是跑城內到週邊的各個據點。
由於經營良好,使其於1937年時遽增到120輛車 、14條路線, 是日治時代臺北市公車業務之巔峰時期。可惜後來中日開戰而資源匱乏,公車運輸也隨之陷入半停頓狀態。
二戰結束後,百廢待舉,原有的公車由新市府公共汽車管理處接管,1946年時,堪用的公車僅剩下18輛,服務的路線縮減為8條;反倒是隨著國民政府遷台,上海的三輪車大量湧入,憑著機械化「跑得快」的優勢,迫使人力車數量銳減而終致消失,三輪車一下子躍為最重要的營業運輸工具。
戰後,臺北市政府將自來水、瓦斯、公車三種公共事業合併管理,於1946年4月1日正式成立「臺北市公用事業管理處」。他們接收了56部老舊車輛,然而其中卻只有4部可用, 僅能供兩條路線行駛。
初期,臺北市政府無力投資公共汽車業務,但在員工積極的整修下,至1946年10月,共有28輛公車恢復了以往的榮景,馳騁於市區8條路線,使當時財經狀況岌岌可危的臺北公車業務得以維持。
1949年,臺北市已有5,847輛三輪車在街上載客,數量約為1946年統計數量的100倍。於是,臺北的公共運輸正式進入機動車的時代。
1952年,臺北市政府將公共汽車自「公共事業管理處」分出,成立「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此時,臺北市市區公車由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獨家經營,僅有51條路線,營運車輛651輛。
1967年7月1日,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後,行政區域擴大,人口大幅增加。為適應市民交通上之需求,自1969年起局部開放民營,欣欣、大有、大南、光華等4家民營業者陸續加入營運,路線增為90條,營運車輛增為847輛,當年的總搭乘人次約有3.9億,1975年更達到9億人次的高峰!但由於各業者獨自發售的票證種類複雜、票價不一且無法通用,公車路線亦缺乏整體規劃,出現許多個別區域服務上重疊或不足的情形。
之後,公共運輸運量開始下降,即使公營公車業者在1976年底進行整合聯營,但頹勢已現,往日雄風難振。
為了提升營運效率,「臺北市公民營公車聯營籌備委員會」於1976年成立,針對公車路線與號碼、票證與票價進行整合,並設置管理聯營事務的統一組織,自1977年4月30日起實施聯營,中興、指南、台北、三重、三重市公車(今首都客運)等5家民營業者加入經營,當時分配路線149條,計畫參加聯營車輛2325輛,實際行駛1984輛。
臺北市由公共運輸所承擔的交通運量在1975年還有超過50%,但到了1981年,公共運輸就只承擔42%左右的運量,到了1991年,公共運輸承擔的運量遽降至27%。到了1996年臺北捷運通車後,臺北市的公共運輸僅占24%的運量,已不到總交通運量的四分之一。
1980年代後期至1990年代,許多原由臺灣省公路局(今交通部公路總局)管轄之公路客運路線,以重新編碼或區段聯營方式納歸聯營路線,相關業者亦隨之加入聯營體系,此後,聯營公車路線於新北市境內的涵蓋範圍逐漸擴展。
為提升臺北公車的服務品質,1992年開辦「聯營公車營運服務指標評鑑」,在臺北市政府的獎勵、監督與業者努力 地爭取榮耀下,臺北各公車業者的服務品質已大幅進步。
1996年3月,臺北第一條捷運─木柵線正式通車,捷運在此後便迅速擴展。公車企業為尋求新商機,於1999年10月開辦捷運接駁公車, 使捷運與公車能相輔相成。
隨著臺北捷運路網的初步完成,為鼓勵市民使用大眾運輸,臺北市政府於2003年11月實施捷運與公車雙向轉乘優惠措施,至今,許多臺北市民的生活已與大眾運輸密不可分。
自新北市政府交通局於2010年成立後,為利權責劃分更為審慎考量當地運輸需求與特性,針對市境內里程佔多數的新設路線即由該局管轄,一般稱為新北市轄公車路線。
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自2004年1月1日起轉型民營化公司組織並改名為大都會汽車客運公司,自此,臺北市市區公車均由民營業者擔負運輸服務角色。
臺北市聯營公車路線數約280餘條,共由14家業者提供運輸服務,路線類別包含一般路線、幹道公車、捷運接駁公車、山區公車、休閒公車及市民小巴等,車輛數約3600輛,將繼續提供臺北市民更為便捷、安全及優質之運輸服務。
欣欣客運木柵一站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關於搭公車,你有什麼難忘的回憶呢?
在臺北市區搭公車 1974 vs 2017
上圖拍攝於1974年,下圖由張哲生於2017年9月21日在臺北市搭乘49路公車時拍攝。對照之下,來自窗外的自然通風變成了窗戶打不開的空調冷氣、上車時由車掌小姐剪票變成了悠遊卡感應付費、通知司機要下車的拉鈴變成了按鈴……
最早臺北市各家公車業者皆自行發售種類各異、只適用於自家路線的紙票。在實施聯營制度後,為求能夠「一票通用」,因此改由聯管中心統一發行紙票,票種分為普通票、優待票與學生票(須向學校登記,由校方代購)。冷氣車投入營運行列後,也曾發行專用乘車代幣(過去冷氣車的票價略高於非冷氣車)。
隨著負責剪票的車掌在精簡人力的需求下逐漸被裁撤,司機必須兼顧駕駛與剪票工作(即所謂的「一人服務車」),導致營運效率下降,剪票制度因此於1994年初廢止,改全面採取上、下車投入現金收費。
《認識台北市公車歷史》
清光緒13年(1887年),臺北府城設立之初,劉銘傳從上海購進人力車150輛,行駛於城內、艋舺和大稻埕之間,於是臺北有了第一批「準公共運輸」系統。
日治時期,1922年,日本人創設「臺灣自動車株式會社」,為臺北公共運輸之濫觴;初期僅有一條萬華至臺北橋的路線,後來因為經營不善,於1925年由本省人出資接辦,更名為「臺北汽車公司」。
1930年,臺北市役所(市政府)收購「臺北汽車公司」,成立「臺北市營公車」,並於市役所下設「自動車課」來管理;當時公車路線以台北車站為中心呈輻射狀,服務範圍不大,平均每日載運乘客約一萬人,大部分的市民往來市區除了步行、騎腳踏車,就是搭乘人力車。
那時候,公車總站設在臺北駅(臺北車站),另外在臺北橋、万華駅(萬華車站)、西門市場、円山動物園(圓山動物園)、東門詰所(東門肥料檢查所)、軍官邸前(今南昌路的陸軍聯誼招待所前)均設有調度站,可見當時臺北市營公車主要是跑城內到週邊的各個據點。
由於經營良好,使其於1937年時遽增到120輛車 、14條路線, 是日治時代臺北市公車業務之巔峰時期。可惜後來中日開戰而資源匱乏,公車運輸也隨之陷入半停頓狀態。
二戰結束後,百廢待舉,原有的公車由新市府公共汽車管理處接管,1946年時,堪用的公車僅剩下18輛,服務的路線縮減為8條;反倒是隨著國民政府遷台,上海的三輪車大量湧入,憑著機械化「跑得快」的優勢,迫使人力車數量銳減而終致消失,三輪車一下子躍為最重要的營業運輸工具。
戰後,臺北市政府將自來水、瓦斯、公車三種公共事業合併管理,於1946年4月1日正式成立「臺北市公用事業管理處」。他們接收了56部老舊車輛,然而其中卻只有4部可用, 僅能供兩條路線行駛。
初期,臺北市政府無力投資公共汽車業務,但在員工積極的整修下,至1946年10月,共有28輛公車恢復了以往的榮景,馳騁於市區8條路線,使當時財經狀況岌岌可危的臺北公車業務得以維持。
1949年,臺北市已有5,847輛三輪車在街上載客,數量約為1946年統計數量的100倍。於是,臺北的公共運輸正式進入機動車的時代。
1952年,臺北市政府將公共汽車自「公共事業管理處」分出,成立「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此時,臺北市市區公車由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獨家經營,僅有51條路線,營運車輛651輛。
1967年7月1日,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後,行政區域擴大,人口大幅增加。為適應市民交通上之需求,自1969年起局部開放民營,欣欣、大有、大南、光華等4家民營業者陸續加入營運,路線增為90條,營運車輛增為847輛,當年的總搭乘人次約有3.9億,1975年更達到9億人次的高峰!但由於各業者獨自發售的票證種類複雜、票價不一且無法通用,公車路線亦缺乏整體規劃,出現許多個別區域服務上重疊或不足的情形。
之後,公共運輸運量開始下降,即使公營公車業者在1976年底進行整合聯營,但頹勢已現,往日雄風難振。
為了提升營運效率,「臺北市公民營公車聯營籌備委員會」於1976年成立,針對公車路線與號碼、票證與票價進行整合,並設置管理聯營事務的統一組織,自1977年4月30日起實施聯營,中興、指南、台北、三重、三重市公車(今首都客運)等5家民營業者加入經營,當時分配路線149條,計畫參加聯營車輛2325輛,實際行駛1984輛。
臺北市由公共運輸所承擔的交通運量在1975年還有超過50%,但到了1981年,公共運輸就只承擔42%左右的運量,到了1991年,公共運輸承擔的運量遽降至27%。到了1996年臺北捷運通車後,臺北市的公共運輸僅占24%的運量,已不到總交通運量的四分之一。
1980年代後期至1990年代,許多原由臺灣省公路局(今交通部公路總局)管轄之公路客運路線,以重新編碼或區段聯營方式納歸聯營路線,相關業者亦隨之加入聯營體系,此後,聯營公車路線於新北市境內的涵蓋範圍逐漸擴展。
為提升臺北公車的服務品質,1992年開辦「聯營公車營運服務指標評鑑」,在臺北市政府的獎勵、監督與業者努力 地爭取榮耀下,臺北各公車業者的服務品質已大幅進步。
1996年3月,臺北第一條捷運─木柵線正式通車,捷運在此後便迅速擴展。公車企業為尋求新商機,於1999年10月開辦捷運接駁公車, 使捷運與公車能相輔相成。
隨著臺北捷運路網的初步完成,為鼓勵市民使用大眾運輸,臺北市政府於2003年11月實施捷運與公車雙向轉乘優惠措施,至今,許多臺北市民的生活已與大眾運輸密不可分。
自新北市政府交通局於2010年成立後,為利權責劃分更為審慎考量當地運輸需求與特性,針對市境內里程佔多數的新設路線即由該局管轄,一般稱為新北市轄公車路線。
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自2004年1月1日起轉型民營化公司組織並改名為大都會汽車客運公司,自此,臺北市市區公車均由民營業者擔負運輸服務角色。
臺北市聯營公車路線數約280餘條,共由14家業者提供運輸服務,路線類別包含一般路線、幹道公車、捷運接駁公車、山區公車、休閒公車及市民小巴等,車輛數約3600輛,將繼續提供臺北市民更為便捷、安全及優質之運輸服務。
欣欣客運木柵一站 在 欣欣客運深坑總站- Bus Station 的推薦與評價
將近5個多月.... 在各級長官和同仁們的共同努力之下.... 節能標竿的整人遊戲終於即將落幕.... 今天一整天都當場務人員... 在站上和車上在協助拍攝節能推廣影片. ... <看更多>
欣欣客運木柵一站 在 欣欣客運特輯EP2 深坑、木柵充電站特輯!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這集開始不會有浮水印(太檔畫面)這次主要以 木柵 充電站和深坑站為主,大概也是 欣欣客運 營收最高的兩個站吧!0:00 宇通ZK6128HG低底盤羅斯福路 ... ... <看更多>
欣欣客運木柵一站 在 [情報] 欣欣客運聯營前路線- 精華區Bus 的推薦與評價
發現精華區都沒有人整理欣欣客運
所以也就自己挖聯合知識庫了
在這之前先黑特一下
今天在公館公車專用道看到某個跑5x0的0x6-AB用捷運級的進站速度飛進站...
欣欣客運於1969年8月2日正式上路
當日開始營運的路線,也就是最初的五條路線是
2(今18)、5(勉強算今藍28)、7(今252)、9(今253/671)、16(今236/251)
欣欣客運聯營前的路線很亂地整理如下
有些路線新聞資料很不詳細,根本不知道何時闢駛的...
以下僅供參考,歡迎強者補充
------------------------------------------------
* 1路 華江大橋-六張犁
華江大橋、和平西路、萬華戲院、昆明街口、林商號、植物園、建國中學、七分局、古亭
區公所、電力公司大樓、福州街、古亭市場、金門街、古亭國校、雅禮補校、台大、銘傳
國校、僑光堂、台大家畜醫院、台北水廠、和平國中、郵政新村、喬治中學、六張犁、六
張犁一站、麟光新村、黎和里。
1969年11月12日通車
1970年改線,華江大橋-和平西路-康定路-廣州街-昆明街-和平西路
(為什麼要這樣繞?萬華車站的關係?)
1976年7月1日,改康定路口右轉萬華(並設站)站,接康定路口行駛
1977年4月30日聯營後和公車處1合併為1
* 2路 華江大橋-六張犁
華江大橋、和平西路、龍山寺、西園路口、老松國小、柳州街口、小南門、貴陽街口、愛
國戲院、西門市場、漢口街口、中央市場、北門.台北郵局、台北西站、台北東站、立法
院、教育部、東門游泳池、軍中之聲、金甌女中、東門市場、永康街、東門、金華女中、
清真寺、和平東路口、安東街、師大職舍、台北師專、臥龍街口、坡心、喬治中學、六張
犁。
1969年8月2日開業當天通車
1970年改線,改由人壽一村發,並改經和平東路
1977年6月12日聯營後改稱18
* 3路 萬華-六張犁
(往程):萬華、廣州街口、老松國小、柳州街口、小南門、法院、中山堂、台北郵局、
台北西站、台北東站、台北市銀行、襄陽路口、台大醫院、一女中、女師專、公賣局、南
門市場、志成補習班、杭州南路口、大美印刷公司、淡江文理學院、金華大廈、金華女中
、清真寺、和平東路口、安東街、師大職舍、台北師專、臥龍街、坡心、喬治中學、六張
。
(返程):六張犁、喬治中學、坡心、臥龍街、台北師專、師大職舍、安東街、和
平東路口、清真寺、金華女中、金華街、金華大廈、淡江文理學院、大美印刷公司、杭州
南路口、志成補習班、南門市場、公賣局、南門、警備總部、法院、中山堂、台北郵局、
台北西站、台北東站、台北市銀行、襄陽路口、台大醫院、一女中、女師專、警備總部、
小南門、桂林路、老松國校、龍山寺、萬華。
1971年1月15日小改線
聯營後狀況不明?
* 5路 東園東西循環線
東園、東園一站、東園國校、美德里、復興戲院、華江女中、雙園區公所、萬華、
萬華戲院、昆明街、小南門、桂林路、西寧南路、西門市場、漢口街口、中央市場、
北門、台北郵局、台北西站、台北東站、行政院、成功中學、仁愛路口、聯勤總部、
南門市場、泉州街口、泉州街、崁頂、古亭女中、榮康戲院、空南二
村、新和村、銘祥新村、廣照宮、東園國校、東園一站、東園。
1969年8月2日開業當天通車
1977年6月19日聯營後改稱7,後來併入0西
* 6路 政大-台北車站
政大、市銀行、景文中學、司法新村、馬明潭、警察學校、市政專校、台北水廠、和平國
中、師專附小、台北師專、清真寺、金華女中、政企中心、寶宮戲院、東門市場、中央黨
部、台大醫院、博物館及台北車站。
1975年6月5日通車
1976年5月5日停駛興隆路二段,保儀路及忠順街
改由木柵路二段轉興隆路二段往返台北
* 7路 景美女中-北門
景美女中、台北鐵工廠、電子公司、裕隆工廠、軍法處、明德新村、開明職校、大坪林、
北新戲院、景美橋、景美國小、景美區公所、電信局、三福路口、萬隆、安康一村、萬盛
分校、萬盛橋、公館、台大、雅禮補校、古亭國小、金門街、古亭市場、福州街口、南門
市場、南門、警備總部、小南門、實踐大樓、西門、中山堂、台北郵局、北門。
1969年8月2日開業當天通車
1971年7月1日,分段點三福街口改為緩衝區三福街口-景美國校
1977年6月12日聯營後改稱252
* 9路 公館東西循環線
公館、台大、國防醫學院、雅禮補校、三軍總醫院、
水源路、金門街口、強恕中學、廈門街口、泉州街口、汀州街、龍口市場、南機場、廈慶
里、小南門、實踐堂、西門一站、西門、台北郵局、台北西站、台北東站、台北市銀行、
台大醫院、東門游泳池、軍中之聲、金甌女中、寶宮戲院、淡江文理學院、金華大廈、金
華女中、清真寺、和平東路口、龍安國校、中正理工學院、台大一站、台大、公館。
1969年8月2日開業當天通車
1973年12月15日,9右和19右合併為9,9左和19左合併為19,並延伸至馬明潭
1974年1月16日,19又併入9,
大致路線為溝子口→公館→中華路→火車站→新生南路→公館→興隆路
1977年6月19日聯營後改稱253
* 10路 大鵬一村─小南門
1977年6月12日聯營後改稱60
* 12路 果菜魚批發市場-公館
果菜魚批發市場、東園國校、長泰街、空南二村、青年公園、古亭國中、崁頂、廈門街、
螢橋國中、三軍總醫院、台灣大學及公館。
1977年6月19日聯營後改稱3
* 16路 政大-溝子口-台北
政大、道南橋、水柵戲院、木柵農會、木柵、聖道幼稚園、再興中學、中興山莊、
溝子口、考試院、碑腹路、世新專校、景美國校、景美區公所、電信局、三福路口、
萬隆、安康一村、萬盛分校、萬盛橋、公館、台大、雅禮補校、古亭國校、金門街、
古亭市場、女師專、一女中、台大醫院、新公園、武昌街、台北火車站。
1969年8月2日開業當天通車
8月3日時,由於受到指南的抗議,16木柵到政大間不行駛
直到獲得協議後,8月5日才重新通車(也因此確保了欣欣如今的興隆路霸權 XD)
12月接駛公路局台北木柵線,和本線合併,這時經興隆路的路線已經改稱16甲
1971年7月1日,分段點由溝仔口改為三福街口-景美國校緩衝區
1975年6月5日通車
1976年5月5日改經興隆路四段轉忠順街、中港路
1976年7月1日改由木柵路及忠順街兩面行駛,另發直型木柵路車
* 16甲 政大-興隆路-台北
部分同16,經聖道幼稚園、馬明潭、財務學校、萬隆煤礦、警察學校、市政專校
榮民製藥廠、興德國校、靜心中學、光明路口、武功國校、萬盛橋。
(部分見16)
12月接駛公路局台北木柵線
後來好像改稱26路,時間不明
1977年6月12日聯營後26路改號236至今
* 17路 中和-台北
(左轉):一江新村-中和-中和鄉公所-中和衛生所-警察新村-景平新村-南勢角-智
光商職-潭墘-鹽務局-永安市場-自強路口-頂溪-廈門街-詔安街-泉州街口-汀州
街-龍口市場-南機場公寓-廈慶里-大埔街-小南門-文藝中心-西門-第一公司-台
北郵局-台北車站-武昌街-博物館-台大醫院-中央黨部-軍中之聲-金甌商職-愛國
東路口-潮州街-古亭市場-金門街-古亭國校-義光育幼院-同安街口-中正橋-至頂
溪接原線返回一江新村。
(右轉):一江新村-中和-中和鄉公所-中和衛生所-警察新村-景平新村南
勢角-智光商職-潭墘-鹽務局-永安市場-自強路口-頂溪-中正橋-同安街口-義光
育幼院-古亭國校-金門街-古亭市場-潮州街-愛國東路口-金甌商職-軍中之聲-中
央黨部-台大醫院-博物館-武昌街-台北車站-漢口街口-西門-西門一站-實踐大樓
-小南門-大埔街-廈慶里-南機場公寓-漳州街口-古亭國中-崁頂-中正橋-至頂溪
接原線返回一江新村。
1971年8月5日通車
1973年1月27日改線,智光商職起,改道行駛中正路、福和路、竹林路
1976年5月1日縮線,改景新街發車
聯營後應該是改成249,不過好像找不到相關新聞?
* 18路 中和-北門
一江新村、中和站、中和鎮公所、中和衛生所、雙和里、公路村、水源路口
、自強路口、頂溪、陸橋市場、和平西路口、重慶南路二段、建國中學、
警備總部、小南門、西寧南路口、西寧南路、西門市場、中國戲院、中央市
場、北門、漢口街、西門、西門一站、實踐大樓、以下接小南門站後循相反
站序返中和一江新村。
1972年4月1日通車
1977年5月22日,18改稱238,18南(哪來的?)改稱239
* 19路 木柵循環線
(左線) 木柵、聖道幼稚園、再興中學、中興公寓、中興山莊、溝子口、考試院、和興路
景美國校、景美區公所、三福街口、萬隆、武功國校、萬聖橋、公館、萬聖橋、武功國校
、景明路口、憲光公寓、靜心小學、萬盛二邨、翼注新邨、榮民藥廠、市政專校、
警察專校、萬隆煤礦、教養院、馬明潭、聖道幼稚園、木柵
(右線) 反方向
1973年8月30日通車
1973年12月15日,9右和19右合併為9,9左和19左合併為19,並延伸至馬明潭
1974年1月16日,19又併入9,
大致路線為溝子口→公館→中華路→火車站→新生南路→公館→興隆路
* 21路 公館循環線
(左線) 反方向
(右線) 公館、銘傳國校、僑光堂、陸軍醫院、台北水廠、居安新村、和平國中、
郵政新村、喬治中學、全安里、通安里、通化新村、通化街、大興戲院、
通化街口、三張犁、市民住宅、光復國小、松山煙廠、光復南路、監理所
、交通裁決所、鐵路機廠、申一廠、基隆路口、寶清街、南松山、南京公寓
、武昌新村、聯合新村、空軍總醫院、介壽國中、民生東路、公教住宅、
中泰賓館、中華體育館、南京東路三段、復華新村、建國北路、福音報、吉
林路口、南京東路口、長安東路口、行政院、成功中學、仁愛路口一-聯勤總
部、南門市場、福州街口、古亭市場、金門街、古亭國校、雅禮補校、台
灣大學。
1970年7月5日通車
1977年4月30日聯營後出現在208 (???)
1978年1月1日聯營後改稱254,延駛到南勢角
* 22路 東園-公館
(東園往公館) 東園一站-東園國校-美德里-復興戲院-華江女中-萬華國中-南
機場公寓-廈慶里-大埔街-小南門-西寧南路口-西門市場-漢口街-中央市場-南京
東路口-丸號水門-迪化街口-民生西路-重慶北路-保安街-台北橋-防癆協會-民權
西路-民權東路口-林森北路-長春橋-吉林路口-第-飯店-長安國小-長安東路二段
-中山女中-中興中學-台灣療養院-台視公司-復旦橋-復興中學-八德路-司機大樓
-東方中學-大興戲院-通化街-通化新村-全安里-坡心-臥龍街-台北師專-師大職
舍-師專附小-安東街口-岳盧新村-龍安國小-中正理工學院-台大一站-台大-公館
。
(公館往東園) 沿原線行駛至民生西路後,改經圓環-南京西路口-塔城街-北門
-兒童醫院-西門-西門一站-實踐大樓,循原線至東園一站。
1970年6月15日通車
1977年6月19日聯營後改稱52至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99.11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