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煒聽眾觀後感。
觀後感也送給你,有點長,希望妳喜歡。
《有一種喜歡》-6+(院線片
導演/編劇-王郁惠
主演-王宇兒、李玉璽、畢書盡(我心中主角排名的優先順序)
其實剛開始看見電影的海報+電影名稱+預告片,說真的對這部片我是直接out,因為直覺告訴我這是位兩位新男神打造的商業電影,我真的對這兩個孩紙演的戲沒有興趣,而且有一種喜歡這名字很曖昧,又主打兩個男主,上唐老師的直播還互相餵食⋯⋯。
我可能無法承受這樣的曖昧⋯⋯,所以我直接就是放棄進戲院看,應該連電視重播都不想看的那種。
不過,老天爺總是給我們轉折,平常早上都固定聽917pop radio早上的節目,聽見主持人說今天要談論這部電影,好奇心驅使,我就認真的聽聽故事的發想也沒什麼不好,也順便來應證我想的到底對不對,畢竟現在很多預告片都會誤導。
其實前面聽都還好,ㄧ直到導演把心打開,說明這是她給自己和給學長的電影,那一刻,我的毛孔開始張開,背脊開始發涼,聽著導演說拍攝的過程,我眼眶竟然開始翻紅。
導演後來說故事有50%的真實,裡面的歌舞都是自己的創作,我已經佩服的五體投地。
為什麼?為什麼我會這樣?
因為我有類似的經驗,兩年前吧,我開始寫我15歲的故事(這點跟導演一樣),當我開始一篇一篇的寫,第一件可怕的事情就是回憶如倒轉般在腦海裡播放,寫完一篇,就虛脫一次,然後要很多天才能恢復正常,寫完了回頭校正,還會再掉下去一次,校正幾次就被拉回深淵幾次,每一次都是要好幾天才能恢復。
能寫字的人,感情通常豐沛,我相信導演每一次因為作品需要修正時所留下的眼淚肯定比專訪說的來得多次,不光因為不想被修正而已,而是每次下筆都會顫抖,伴隨著一次次內心的掏空,光寫字我都能被反覆掏,掏到現在和害怕回頭看自己的文字,更何況是導演要把過去還原,甚至站在一樣的地方,看著別人演出自己的故事呢?
她腳底能不發麻?手能不顫抖嗎?眼淚能不邊導邊流嗎?
創作最珍貴的莫過於掏出自己的真心,不是嗎?
關於劇情,它就是一部1990年為背景單純的校園戀愛故事,人與人之間的相遇,真的不是巧合,而且註定,不論什麼原因,而在我們沒有手機和網路的時代,人一走就可能是永別。
而那單純的年代,分手和復合也是很多心動和怯懦的瞬間。
所以我從導演專訪中提到的那個特殊但重要的橋段開始掉眼淚(官方預告片中李玉璽跳出欄杆抱住女主角),而之後隨著劇情而釋出的歌曲也是讓我眼淚刷刷的流,歌詞與旋律都簡單,但是每一個字我都喜歡,因為那是導演從內心深處想要和已經離開的學長說的話。
真切最讓人感動。
我個人認為這是一部看導演的電影作品,她沒有我和我的少女時代的劇情那麼商業,歌曲也沒請什麼天后來加持,看表面可能會讓人覺得比較單薄。
可是實際上它是有很深的內在隱藏在電影的背後,甚至就清楚明白的寫在歌詞裡,我覺得它比我和我的少女時代更讓我動容與強烈,最重要的是它是真的故事,雖然只有50%真實,但是導演在很多部分保留她自己非要保留的部分。
那就會是現在播出的狀態。
我個人覺得很棒。
再一個觀點我很喜歡的是,看完這部片時讓我想到,當我們在聽別人回想過去的時候,會不會覺得都過去了,不要太沉溺,抱著過去,很難往未來去。
我們都可能這樣告訴自己或別人,是吧!?
但是我們誰不是背著過去來遇見現在身邊的朋友,接著並肩走向未來呢?
如果過去曾經有一個人給我們那麼多的愛,我們為什麼要絕口不提甚至覺得可笑呢?還要把它收在心底深到看不見的地方呢?不論我們怎麼上鎖,它其實不會消失,永遠不會,卻可能因為時間的長度而增加記憶的濃度。
何不把他/她寫出來,或是偶爾想起然後配上感激,不是更美好嗎?
這是一部充滿想念,感性,感謝,有口難言的青春電影,比任何一部都還貼切我們真實的場景,如果我的觀後感讓你想起了誰,就在心裡,腦海裡,帶著他/她一起進戲院,讓我們跟著導演的腳步,一起讓我們的故事圓滿。
推薦指數:⭐️⭐️⭐️⭐️⭐️
官方預告:
https://youtu.be/bSSdoAvRIxc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