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Bloomberg重點摘要
<美洲新聞>
彈劾案送往參議院 川普命運掌握在參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手上
川普對共和黨的控制力漸弛 多年來苦澀的新仇舊恨全搬上檯面
川普恐成為史上第一個卸任後還在彈劾審判的總統 司法程序勢必需要大法官釋憲
川普推特帳號被禁 女婿兼白宮顧問庫許納阻止幕僚再幫川普註冊非主流社群媒體帳號
美國多州開始擴大疫苗接種範圍 新增加1.28億等待施打民眾塞爆詢問電話與網站
憂心安全問題 華府的飯店酒吧掙扎是否要在拜登就職日前後暫停營業
女神卡卡與珍妮佛羅培茲 宣布將在拜登就職典禮上提供表演
印度同意釋出200萬劑疫苗 巴西派專機前往印度接收
<歐洲新聞>
法國財長稱"食安是政府最大事" 暗示並不支持家樂福賣給加拿大便利商店連鎖品牌
法國總統馬克洪非要耍弄"超市"政治 將加拿大企業購併家樂福視為國安潛在威脅實在沒必要
倫敦市長公開痛批 該市只獲得全英國10%的疫苗配給
丹麥的疫苗施打計畫全歐排名第一 已經讓總人口的2%接種了新冠疫苗
防止變種病毒再次移入 英國準備全面禁止巴西人入境
法國禁止警方利用空拍機確認民眾是否遵守防疫禁令 隱私監管單位認為這種使用並不合法
丹麥強硬的移民法規背後靈魂人物 因為讓難民父母子女分開的政策而遭彈劾調查
德國2020年經濟成長萎縮5% 逾10年來最大降幅
義大利需要的是徹底政治翻轉 強勢領導才能帶領國家走出新冠疫情陰霾
<亞非中東新聞>
前往武漢進行新冠疫調的世衛組織(WHO)15人小組 2人篩檢未過遭中國拒絕入境
從13年新高退潮 陸股週四遭遇九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傳言美國將把阿里巴巴和騰訊納入投資黑名單 美國官方最終取消此一提案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回信給星巴克集團主席 呼籲星巴克協助修補美中關係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就職前 大陸官方任命前駐WTO大使俞建華為新貿易談判代表
大陸疫情升溫 河北出現九個月以來境內第一個新冠死亡病例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說總統不是給女人當的 勸自己的女兒不要出來競選
競爭對手都處於低潮 台積電準備大開殺戒站穩晶片龍頭腳步
香港寬頻網路配合港版新國安法的政策 封鎖了反政府網站<香港編年史>
韓國副外長當面向卡達外長請求支援 盼卡達盡最大努力協助要回遭伊朗劫走的油輪
歐洲空拍機法規 在 王郁揚 WHO FCTC 菸草減害專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遙控無人機將於3月31日起被納入《民用航空法》的規範,若現行政策方向不變,未來台北市除了東南角的福德坑之外,再也沒有合法發行的空間。我認為這個政策忽視了空拍機在廣告、攝影、民間救難、以及農漁業等發展上的未來性,不能因為管理上的方便而因噎廢食。
因此我昨晚召開了台北市遙控無人機「活動區域」的公聽會,邀請了台北市政府主責的交通局,以及水利、公燈、警察、環保、動保等相關單位,以及民間與產業的人士共同討論政策修正的方向。
在過去一個月裡,我們在民間與政府端常常聽到正面與負面表列的說法,認為應該透過列舉可開放或禁飛的區域來解除全面禁飛的規範。但我認為真正的重點應該是在確立飛航與禁飛的標準,才能讓政策推動有真正的說服力。昨日公聽會的一大目的就是透過各國法規與各種案例的討論來確立禁止飛航的標準。
針對未來台北市無人機的管理辦法,我們辦公室參考FAA(美國聯邦航空總)及EASA(歐洲航空安全局)的法規列舉了以下四點原則:
1、遠離建築物、障礙物30公尺以上
2、視距以內飛行
3、勿穿越人群(若遇到大型人群活動或大型賽事,可比照世大運訂定特別規範)
4、勿超過限高(限航區60公尺、其他地區120公尺)
上述四點,其實在無人機的管理規則裡已經有類似規範,之所以再度提出,是因為在大部分的國家,除禁航區以外,只須遵循以上大原則即可自由飛行,而在台北卻還是禁航。我在會中也有提及,除以上四點原則外,台北市也應參考日本以人口密度定義(每天平方公里4000人即劃為禁飛區),因地制宜訂定更細緻的規範。
此外,也謝謝許多熱心的飛友,事前就向本辦提供意見,告知希望維持開放飛行的地點,並已於一週前由我的團隊轉知各個局處討論。現場,交通局也表示以上四點原則未來皆會納入管理辦法,並於一周內會盤點完台北市的開放空間。
特別感謝報名及參與線上討論的飛友、 台客劇場 TKstory 的林冠廷導演,及十個市府局處代表一起促成這次的討論!我也期望台北市能夠遵循原則,開放禁航區以外的地方,讓台北能夠作為科技友善的城市。
歐洲空拍機法規 在 呱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遙控無人機將於3月31日起被納入《民用航空法》的規範,若現行政策方向不變,未來台北市除了東南角的福德坑之外,再也沒有合法發行的空間。我認為這個政策忽視了空拍機在廣告、攝影、民間救難、以及農漁業等發展上的未來性,不能因為管理上的方便而因噎廢食。
因此我昨晚召開了台北市遙控無人機「活動區域」的公聽會,邀請了台北市政府主責的交通局,以及水利、公燈、警察、環保、動保等相關單位,以及民間與產業的人士共同討論政策修正的方向。
在過去一個月裡,我們在民間與政府端常常聽到正面與負面表列的說法,認為應該透過列舉可開放或禁飛的區域來解除全面禁飛的規範。但我認為真正的重點應該是在確立飛航與禁飛的標準,才能讓政策推動有真正的說服力。昨日公聽會的一大目的就是透過各國法規與各種案例的討論來確立禁止飛航的標準。
針對未來台北市無人機的管理辦法,我們辦公室參考FAA(美國聯邦航空總)及EASA(歐洲航空安全局)的法規列舉了以下四點原則:
1、遠離建築物、障礙物30公尺以上
2、視距以內飛行
3、勿穿越人群(若遇到大型人群活動或大型賽事,可比照世大運訂定特別規範)
4、勿超過限高(限航區60公尺、其他地區120公尺)
上述四點,其實在無人機的管理規則裡已經有類似規範,之所以再度提出,是因為在大部分的國家,除禁航區以外,只須遵循以上大原則即可自由飛行,而在台北卻還是禁航。我在會中也有提及,除以上四點原則外,台北市也應參考日本以人口密度定義(每天平方公里4000人即劃為禁飛區),因地制宜訂定更細緻的規範。
此外,也謝謝許多熱心的飛友,事前就向本辦提供意見,告知希望維持開放飛行的地點,並已於一週前由我的團隊轉知各個局處討論。現場,交通局也表示以上四點原則未來皆會納入管理辦法,並於一周內會盤點完台北市的開放空間。
特別感謝報名及參與線上討論的飛友、 台客劇場 TKstory 的林冠廷導演,及十個市府局處代表一起促成這次的討論!我也期望台北市能夠遵循原則,開放禁航區以外的地方,讓台北能夠作為科技友善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