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網友林蘭櫻分享家人在花蓮光隆博物館入口的合影 2007 vs 2020
上圖攝於2007年12月14日,下圖攝於2020年2月4日。下面是她對於照片的說明:
我們環島好夥伴
一台房車凸歸逮丸
從兒子身高80cm開到180cm
打算等他滿18歲交手
換他開車載我環島🤣🤣🤣
***認識光隆博物館:
1967年創立、位於花蓮縣新城鄉的光隆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於1974年標下報廢的火車頭,加以修復並後掛一組木製車篷,放在旗下於2000年元旦正式開幕的光隆博物館展示,多年來成為新城鄉的地標,吸引不少鐵道迷前往朝聖,但也因為長年日曬雨淋,多處生鏽斑駁,館方遂於2020年11月將它送到彰化委由專人復舊整理。
館方表示,為了保留原貌,他們將火車頭採「復舊如舊」的方式整理,經過重新鈑金、烤漆,除了引擎和鍋爐,其餘能動的部分都復原了;完成修復的 LCK31 蒸汽火車頭已在2021年1月回到光隆博物館的廣場展出。
下面是三篇關於2000年1月1日正式開幕的光隆礦石科技博物館(簡稱光隆博物館)的新聞報導。
一、1999年12月31日《聯合報》第20版:
光隆礦石科技博物館 明天開幕展出「時光轉換隧道」、「恐龍大閱兵」及「地震經驗」等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花蓮縣新城鄉光隆企業公司投資興建的礦石科技博物館,明天開幕,「時光轉換隧道」、「恐龍大閱兵」等,提供遊客史前到未來的探險與探索之旅。
光隆礦石科技博物館是花蓮第一座大型博物館,佔地五千坪,是一座兼具教育與娛樂的博物館,分太空科技、生態演化、古今文物等三大部分,融合礦石與科技。
光隆企業公司董事長曾信雄指出,博物館有充滿教育性的「天文奇觀」,介紹史前生物的「恐龍世界」,以及了解生物演化的「盤古化石區」、「魚化石牆」、「動植物演化區」,也有能讓遊客親身參與的「動感電影」,透過虛擬鏡頭參與地球每一階段演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地震體驗」,模擬地震發生的實際情形,同時傳播防災知識,由於外星人的存在與否,一直是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博物館內也特別準備「夢幻幽浮」,虛擬與外星人接觸。
曾信雄強調,博物館於營運期間,花蓮縣民憑身分證購票,全票每張二百五十元 (原價三百八十元 ),國中以上學生優惠價二百元 (原價二百八十元 ),國小學生、持有殘障手冊及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特惠票每張一百五十元(原價二百元)。
二、2000年1月22日《聯合報》第40版:
花蓮遊 又多一景
【記者蕭敏慧╱台北報導】近日到花蓮旅遊,多了一處新景點,花蓮光隆博物館結合科技、礦石、化石等,為花蓮旅遊注入新活力。
花蓮光隆博物館全館面積達五甲,館內主要分礦石化石及科技遊樂兩部分,石頭主題有雅石、化石、礦石等陳列,其中一棵長達十五公尺、分為十三截的木化石最壯觀,還有恐龍世界滿足大眾對恐龍的好奇心。
科技主題則結合天文奇觀、宇宙劇場、動感電影、雷電通道、颱風體驗、鏡中夢幻、南北極地風光、恐怖隧道、浩瀚真空、幽浮、環保劇場、立體劇場等分別呈現。主要特色是透過親身體驗及遊戲,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宇宙的浩瀚及神奇不可知的力量。有興趣者可電洽(0三)八二六八一九八。
三、2000年2月24日《聯合報》第35版:
看化石與奇石
花蓮縣新成立一座「光隆礦石與科技博物館」,在「礦石與科技」這個冷硬的名詞下,卻有著超炫的內涵,可以說是「最像遊樂園的博物館」,玩賞趣味十足。
博物館館長曾信雄,是亞洲地區石採礦業與石材加工名列一、二的光隆企業董事長,從事石材生產與製造三十三年,五年前,為了替蒐尋多年的化石與奇石找個家,蓋了這座東部最具歐洲風味的大建築,經陸續添加內涵,成為今日的博物館。
曾信雄說,地球與星球的形成,都與石頭息息相關。於是他委請日本設計師來台設計,並添加自己浸淫石頭大半輩子的經驗,將博物館規畫得十足科技味,遊客走入其間,尖叫、笑鬧聲不斷,一改博物館枯燥、沉悶的印象。
光隆礦石與科技博物館位在秀林鄉,入門右側為工廠及陳展中心,左側兩棟歐風連棟建築為博物館主體,館外鋪以各色草花。
博物館占地五甲,才入門就被超炫的外太空造形給吸引住,神祕、陰沉間帶有濃濃的科技感。館內第一站是時光轉幻隧道,進入時光轉換器,眼前景象一改為外太空的實體版顯現,經過雷電通道、立體劇場、宇宙劇場、浩瀚真空,再乘坐一回驚心動魄的動感電影,才算通過外太空考驗。
轉入另一個空間,恐龍世界原版呈現,四面全是海洋、森林與恐龍環繞,搭配以聲光音效與煙幕,人類變得脆弱而渺小,其間恐龍化石、恐龍蛋及恐龍大便,全是曾信雄珍藏的無價之寶。 轉往第三度空間,有恐怖隧道可以體驗山洞探險的驚喜與恐懼;還有「外星人X檔案區」,外星人的生活、武器、用具、食物與休息室一覽無遺;另有南北極風光,可一償在攝氏零度以下低溫戲雪的心願;地震體驗、颱風體驗,也都是模擬實況塑造的環境,在強烈搖晃的房舍內,面對山崩與洪水、地鳴,或可對大自然有更深切的認識。
最具觀賞價值的古今文物區,有七八千件難得一見的化石與礦石,完全是歷史的見證,另有雅石區,呈現石頭的紋路與造形之美。一座別具新意的「魚化石牆」,件件完整的魚化石依序排列,魚類演化史不言可喻。
最後一站「石雕展示區」,是館內最現代、明亮的展區,展示光隆石業多年的精選成品,石藝家為冷硬的石頭添加情感與生命力。
博物館另有精品展售區、大型會議廳及美食區,入園全票三百八十元,開館時間為上午九時至下午七時。花蓮翔富旅行社備有優惠票三百元券出售,可在花蓮市區各大飯店直接以優惠票價購票,翔富旅行社並可提供花蓮遊免費諮詢。電話:光隆博物館(0三)八二六七一二一、翔富旅行社(0三)八三三三一九二。
歐洲 大眾 傳播 特色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兩兄弟和火車頭合影 2007 vs 2020
謝謝網友林蘭櫻分享她的兩個兒子在花蓮光隆博物館和德製 LCK31 蒸汽火車頭合影的照片,上圖攝於2007年12月14日,下圖攝於2020年2月4日。
這座 LCK31 蒸汽火車頭由德國 Orenstein & Koppel 公司於1912年製造,在1917年由臺東製糖株式會社購入,於花蓮與臺東之間的鐵道運行,直至1969年因老舊而報廢除役,存放在臺鐵花蓮機廠。
1967年創立、位於花蓮縣新城鄉的光隆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於1974年標下報廢的火車頭,加以修復並後掛一組木製車篷,放在旗下於2000年元旦正式開幕的光隆博物館展示,多年來成為新城鄉的地標,吸引不少鐵道迷前往朝聖,但也因為長年日曬雨淋,多處生鏽斑駁,館方遂於2020年11月將它送到彰化委由專人復舊整理。
館方表示,為了保留原貌,他們將火車頭採「復舊如舊」的方式整理,經過重新鈑金、烤漆,除了引擎和鍋爐,其餘能動的部分都復原了;完成修復的 LCK31 蒸汽火車頭已在2021年1月回到光隆博物館的廣場展出。
下面是三篇關於2000年1月1日正式開幕的光隆礦石科技博物館(簡稱光隆博物館)的新聞報導。
一、1999年12月31日《聯合報》第20版:
光隆礦石科技博物館 明天開幕展出「時光轉換隧道」、「恐龍大閱兵」及「地震經驗」等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花蓮縣新城鄉光隆企業公司投資興建的礦石科技博物館,明天開幕,「時光轉換隧道」、「恐龍大閱兵」等,提供遊客史前到未來的探險與探索之旅。
光隆礦石科技博物館是花蓮第一座大型博物館,佔地五千坪,是一座兼具教育與娛樂的博物館,分太空科技、生態演化、古今文物等三大部分,融合礦石與科技。
光隆企業公司董事長曾信雄指出,博物館有充滿教育性的「天文奇觀」,介紹史前生物的「恐龍世界」,以及了解生物演化的「盤古化石區」、「魚化石牆」、「動植物演化區」,也有能讓遊客親身參與的「動感電影」,透過虛擬鏡頭參與地球每一階段演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地震體驗」,模擬地震發生的實際情形,同時傳播防災知識,由於外星人的存在與否,一直是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博物館內也特別準備「夢幻幽浮」,虛擬與外星人接觸。
曾信雄強調,博物館於營運期間,花蓮縣民憑身分證購票,全票每張二百五十元 (原價三百八十元 ),國中以上學生優惠價二百元 (原價二百八十元 ),國小學生、持有殘障手冊及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特惠票每張一百五十元(原價二百元)。
二、2000年1月22日《聯合報》第40版:
花蓮遊 又多一景
【記者蕭敏慧╱台北報導】近日到花蓮旅遊,多了一處新景點,花蓮光隆博物館結合科技、礦石、化石等,為花蓮旅遊注入新活力。
花蓮光隆博物館全館面積達五甲,館內主要分礦石化石及科技遊樂兩部分,石頭主題有雅石、化石、礦石等陳列,其中一棵長達十五公尺、分為十三截的木化石最壯觀,還有恐龍世界滿足大眾對恐龍的好奇心。
科技主題則結合天文奇觀、宇宙劇場、動感電影、雷電通道、颱風體驗、鏡中夢幻、南北極地風光、恐怖隧道、浩瀚真空、幽浮、環保劇場、立體劇場等分別呈現。主要特色是透過親身體驗及遊戲,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宇宙的浩瀚及神奇不可知的力量。有興趣者可電洽(0三)八二六八一九八。
三、2000年2月24日《聯合報》第35版:
看化石與奇石
花蓮縣新成立一座「光隆礦石與科技博物館」,在「礦石與科技」這個冷硬的名詞下,卻有著超炫的內涵,可以說是「最像遊樂園的博物館」,玩賞趣味十足。
博物館館長曾信雄,是亞洲地區石採礦業與石材加工名列一、二的光隆企業董事長,從事石材生產與製造三十三年,五年前,為了替蒐尋多年的化石與奇石找個家,蓋了這座東部最具歐洲風味的大建築,經陸續添加內涵,成為今日的博物館。
曾信雄說,地球與星球的形成,都與石頭息息相關。於是他委請日本設計師來台設計,並添加自己浸淫石頭大半輩子的經驗,將博物館規畫得十足科技味,遊客走入其間,尖叫、笑鬧聲不斷,一改博物館枯燥、沉悶的印象。
光隆礦石與科技博物館位在秀林鄉,入門右側為工廠及陳展中心,左側兩棟歐風連棟建築為博物館主體,館外鋪以各色草花。
博物館占地五甲,才入門就被超炫的外太空造形給吸引住,神祕、陰沉間帶有濃濃的科技感。館內第一站是時光轉幻隧道,進入時光轉換器,眼前景象一改為外太空的實體版顯現,經過雷電通道、立體劇場、宇宙劇場、浩瀚真空,再乘坐一回驚心動魄的動感電影,才算通過外太空考驗。
轉入另一個空間,恐龍世界原版呈現,四面全是海洋、森林與恐龍環繞,搭配以聲光音效與煙幕,人類變得脆弱而渺小,其間恐龍化石、恐龍蛋及恐龍大便,全是曾信雄珍藏的無價之寶。 轉往第三度空間,有恐怖隧道可以體驗山洞探險的驚喜與恐懼;還有「外星人X檔案區」,外星人的生活、武器、用具、食物與休息室一覽無遺;另有南北極風光,可一償在攝氏零度以下低溫戲雪的心願;地震體驗、颱風體驗,也都是模擬實況塑造的環境,在強烈搖晃的房舍內,面對山崩與洪水、地鳴,或可對大自然有更深切的認識。
最具觀賞價值的古今文物區,有七八千件難得一見的化石與礦石,完全是歷史的見證,另有雅石區,呈現石頭的紋路與造形之美。一座別具新意的「魚化石牆」,件件完整的魚化石依序排列,魚類演化史不言可喻。
最後一站「石雕展示區」,是館內最現代、明亮的展區,展示光隆石業多年的精選成品,石藝家為冷硬的石頭添加情感與生命力。
博物館另有精品展售區、大型會議廳及美食區,入園全票三百八十元,開館時間為上午九時至下午七時。花蓮翔富旅行社備有優惠票三百元券出售,可在花蓮市區各大飯店直接以優惠票價購票,翔富旅行社並可提供花蓮遊免費諮詢。電話:光隆博物館(0三)八二六七一二一、翔富旅行社(0三)八三三三一九二。
歐洲 大眾 傳播 特色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你們曾經到訪過泰國,相信一定會對泰國人民在各種場合、街角各處崇敬泰王的顯著文化特徵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於泰王以及王室尊崇的文化價值,加上君主立憲的民主體制,已經成為泰國在亞洲近代國家的特色之一。不過,相較於同樣保留皇室的民主國家體制之日本,泰王對於政治的影響力,明顯的比起日本天皇要來的高。儘管如此,泰國的政治局勢卻沒有在泰王從文化價值方面影響政治的部分被穩定下來,反而一直有著爭議與衝突。究竟泰國近代的政治與民主體制和崇敬王室的文化關係又是如何呢?
————————
近年,眾人將目光聚焦在當今泰王拉瑪十世,媒體熱衷以獵奇方式報導這位 68 歲國王的各種荒腔走板,特別是最近謠傳他打算將首圖寵妃扶正成為「第二王后」,以及公主疑似因勸阻此事而被國王打斷雙腿,種種王室花邊傳言甚囂塵上,鬧得滿城風雨。
隨之而來的某些評論,也將去年展開的泰國民主運動,看作是對拉瑪十世的反抗,甚至有人認為,若前任泰王拉瑪九世仍在位,或是由大眾形象較好的公主詩琳通(Sirindhorn)繼位泰王,泰國就不會出現當前的抗爭行動。
但是,這些觀點忽視了頻繁的政治衝突,一直是泰國近代政治史上的常態。2020年的政治社會動盪,只是約70年來泰國民主化嘗試的又一個章節──不同的是,這次王室的角色被凸顯了出來。
而那些有關泰國王室宮鬥、揮霍、荒淫、寵妃等花邊新聞,背後所顯示的真正重點,並不是泰王拉瑪十世本人有多糟糕、多叛逆,而是泰國經年累月、動員上下編織的「王室─國族主義」(Royal-nationalism)意識型態,正在因一個媒體冊封的「了尾仔囝」而逐漸全盤崩塌。
本文會嘗試梳理歷史脈絡,以說明泰國過去藉由王室打造出穩固的「王室─國族主義」意識型態,以及現在為何鬆動。這不會是一篇介紹偉大泰國君主的列王誌,也不會為誰是好國王、壞國王做出評價,而是從各種制度與論述如何生成的角度,檢視泰國王室的形象是怎麼被華麗塑造,而至最後出現裂縫、甚至即將滑落神壇。
至少在 1957 年之前的那些日子,泰國王室陷入了幾乎無聲的狀態。失去專制君權的拉瑪七世在簽署臨時憲法的三年後選擇退位,將王位傳給才 10 歲的拉瑪八世,拉瑪八世根本沒在泰國待過幾天就在 1946 年離奇身亡,繼位的拉瑪九世也未滿 20 歲,且在披汶頌堪的政府底下處處受限,甚至連到外府出訪的自由都沒有,此時期的泰國王室某種程度上呈現了君主立憲制下王室應有的樣貌,安靜而且遠離政治。
而這也是日後鮮少有泰國人記得的狀態:國王曾經這麼沒有存在感。
要從 1957 年說起。那年,沙立(Sarit Thanarat)發動政變,推翻了前文提及的披汶頌堪政府,他除了以披汶頌堪貪汙腐敗為政變理由外,還批評披汶頌堪對國王不敬,並且將原本訂在立憲革命發起日6 月 24 日的國慶日,改為拉瑪九世的生日(12 月 5 日),還大舉恢復了原本在現代化過程中、人民黨系統的政府治下被取消的泰國傳統節日,並讓國王主持那些重要的儀式。
沙立最重要的動作,或許就是讓拉瑪九世和王后踏遍泰國各個省府──甚至是那些最偏遠的村落──讓人民可以親眼看見國王。而另一個彷彿參考泰國傳奇國王拉瑪五世「歐洲之旅」的安排,則是讓拉瑪九世密集地進行國外出訪,透過媒體的傳播渲染,讓泰國民眾看到國王和外國領袖平起平坐的姿態。
為什麼沙立要做這些事?或許因為,透過政變奪權的沙立,需要為自己的行動賦予正當性。畢竟在泰國土生土長、受教育和軍事訓練的沙立,並不像留學歸國的披汶頌堪那麼有個人魅力,他需要拉瑪九世的象徵權威來幫襯自己的統治,只要泰王受到民眾擁戴,那沙立只要宣稱政府和軍隊都是效忠國王,就能合理化自己的統治。
這個策略可以說相當成功,沙立藉著國王的認可累積了豐厚財富,拉瑪九世也藉著沙立的政治策略獲得了聲望,泰國王室重新回到大眾視野。沙立的手段也奠定了 2020 年民主運動人士所批判的「政治傳統」:一次又一次的軍事政變,只要打著捍衛王室的口號,成功後,經過王室的肯認後,就會變成合法政府。
沙立執政時代,也是泰國政府讓王室藉由媒體走入每家每戶的濫觴,自那時起,廣播及無線電視每日都必須安插時段播放王室的該日活動,至今依然如此,2013 年最新規定必須在晚上七點至八點半之間穿插,如果有任何原因需要調整時段的話,仍必須在晚上六點至十點之間穿插播放。
上述過程僅簡要概述了拉瑪九世的形象如何被塑造出來,但或許最為有趣的說法是以下這個:一般泰國民眾對王室的崇拜,與 80 年代後泰國經濟的蓬勃發展有關。因為新自由主義市場下的經濟波動難以預料,不時出現的新富階級,讓民眾開始用巫術的思維去理解各種爆富和商業成功,泰國文化中傳統的泛靈信仰更助長了這種邏輯,民眾開始尋找各種對商業有助益的象徵物來膜拜,而在泰國「官方論述」中,帶領泰國人擊潰緬甸的泰王納黎宣(Naresuan)和達信大帝(Taksin),或是帶領泰國人免受殖民命運的傳奇泰王拉瑪五世,其威武和賢明之於商業的隱喻,都使得君王的肖像備受青睞,而這種對王室的尊崇,也對拉瑪九世的聲望有推波助瀾的效果。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s_for_supplement/the-myth-of-the-thai-royals-and-k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