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狀肌症候群 & 坐骨神經痛】
你是否曾經有坐越久腰越痛的狀況呢?
不管是腰部的僵硬感
或是從屁股深處的疼痛
有時甚至會往下、往後
延伸到膝蓋外側或大腿後方
而以上這些症狀
正是「梨狀肌候群」的經典展現
梨狀肌症候群顧名思義
就是位於屁股深層的梨狀肌
過於緊繃而壓迫旁邊的「坐骨神經」
導致的疼痛與不舒服
#為什麼梨狀肌會那麼容易緊繃呢?
「梨狀肌」的主要動作為髖關節的
1. 外轉- 當髖關節伸直時
2. 外展- 當髖關節屈曲時
同時也兼具穩定髖關節的重責大任
然而由於現代人的工作型態
常常是久坐固定不動的關係
臀部周圍表層的臀大肌、
二旁的臀中肌抑或是
深層的核心肌群
通常都是沒力且沒有彈性的
當大部分的髖關節深層穩定肌都無力時
梨狀肌就常常跳出來努力的收縮
來穩定不穩的髖關節
過度用力又緊繃的梨狀肌
會讓旁邊的坐骨神經壓得喘不過氣
進而造成所謂的【梨狀肌症候群】
#該如何區辨我是否有梨狀肌症候群呢?
根據2018年的這篇系統性回顧文獻《Four symptoms define the piriformis syndrome: 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of its clinical features》他們統計了眾多文獻後發現
梨狀肌症候群會有明顯的四大症狀
不僅具有指標性也非常好區辨喔!
這四大症狀分別為:
1. 臀部疼痛
2. 坐著會比其他姿勢更痛
坐越久會越疼痛,甚至沒辦法坐超過30分鐘
3. 坐骨大切跡(薦椎和髖關節的中間)附近有明顯壓痛點
手去按壓臀部的正中間會有明顯的壓痛點
4. 任何梨狀肌症候群的徵象:增加梨狀肌的壓力就會導致相關疼痛
舉例來說,按壓梨狀肌,或是使用Pace 測試 與Freiberg測試都是很好的方式
#該如何改善?
惱人的梨狀肌症候群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
髖關節核心肌群無力
導致梨狀肌太緊產生的症狀
因此可以藉由簡單的
拉筋按摩放鬆去改善症狀
藉由訓練去預防復發
放鬆梨狀肌主要有二種方式
分別為:拉筋與按摩這二種
(1)拉筋:
坐在可以輕鬆踩地的椅子上
疼痛的那腳跨在對側腳上
同時患側腳小腿盡量與地面平行
接下來身體向前彎
使髖關節成彎曲狀態
停15秒,做3~5次
(2)按摩:
我們可以一手放到
大腿外側約略是褲頭口袋的位置
會摸到凸凸硬硬的骨頭
這是我們的股骨大轉子
另一手往後摸到屁股後方
會摸到一大片硬硬的骨頭
這是我們的薦椎
介在薦椎與股骨大轉子中間的區塊
就是我們梨狀肌約略的位置
我們可以使用筋膜球
或是花生球去按壓他即可
此外,切記在過程中
不需要到太痛
以可以忍受的範圍為主
過程中也不能按壓到骨頭
或許有人會問
#如果不確定有沒有按壓到梨狀肌
這是沒關係的嗎?
答案是...沒關係的
因為梨狀肌症候群只是一個統稱
壓迫坐骨神經的肌肉
不一定總是梨狀肌
而且梨狀肌的解剖
與坐骨神經相關的位置也可能不同
對於某些人來說
坐骨神經甚至沒有通過梨狀肌
詳見底下【備註】說明
因此對於一般民眾而言
只要有按壓到相關區域
確保周圍肌肉有放鬆到即可
除了一般的筋膜球、滾筒以外
震動滾輪花生球
也是不錯的放鬆工具喔
這次很榮幸與知名家電代理商
『 恆隆行 』代理的『 medisana』合作
他們提供阿舟粉絲專屬優惠價格
比任何電商通路還便宜
優惠只到今天為止
立馬手刀購入:
https://lihi1.com/Mc8NK
【備註】
依據Beaton and Anson’的分類系統
梨狀肌解剖的相關分類總共有六種
分別如下:
種類A :坐骨神經在梨狀肌下方(最常見)
種類B :一部分的坐骨神經在梨狀肌下方,另一部分坐骨神經的分支穿過梨狀肌。
種類C :一部分的坐骨神經在梨狀肌上方,另一部分坐骨神經的分支在梨狀肌下方。
種類D :坐骨神經穿過梨狀肌
種類E :坐骨神經的分支往上穿過梨狀肌
種類F :坐骨神經沒有分支並在梨狀肌上方
因此也有研究學者建議
梨狀肌症候群應該稱為
「深臀症候群/ deep gluteal syndrome」
或許更加適當些
不過為了大家方便理解
這裡依然稱為梨狀肌症候群
#阿舟物理治療小教室
#梨狀肌症候群
#坐骨神經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醫的「面癱」,大概等於現代醫學中的特發性面神經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或稱貝爾麻痺(Bell palsy),特徵是一側面部表情肌突然癱瘓,發病無分年齡,起病急速,可於數小時或3天內發生並達至高峰。從中醫角度,面癱病有10個臨床表徵。 中醫治療以針灸為主,再配合中藥。...
正中神經位置 在 CheckCheckC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醒腦提神】按按穴位 趕走睡魔
⭐打工仔要留心啦!
⭐飯氣攻心,特別想瞓覺
每天返工時都想睡覺?望著電腦螢幕時眼皮越來越重,不斷喝咖啡提神,可能使晚上難以入睡、翌日醒來又精神欠佳,形成惡性循環,是治標不治本。只要抽數分鐘按壓四大穴位,即時有醒腦提神,趕走睡魔,幫你保持精力充沛!
耳垂
「五臟六腑,十二經脈有絡於耳」,耳朵上有一百多個穴道,而耳垂集中了對應腦部及眼部多個耳穴,搓彈及輕拉耳垂有清腦明目的功效。
按壓約30秒
百會穴
「頭是諸陽之會」,頭頂有大量的血管、神經,按摩百會穴四周,有助於醒腦開竅,恢復精力。
位置: 頭頂正中線前髮際後5寸處,約兩耳尖直上頭頂中央。
按壓約30秒
神門穴
神門為心神出入之門,按摩這個穴位有安神、寧心的作用。
位置:手腕橫紋處,從小指延伸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處。
按壓約30秒
勞宮穴
刺激勞宮穴有助強化心包經,提神醒腦,讓思維恢復清晰,亦有清心瀉火功效。
位置:中指及無名指往下延伸交會的凹陷處。
按壓約30秒
#cccnews #穴位 #睡魔 #醒腦提神
正中神經位置 在 早安健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百會穴 😊】
百會是聚集全身百脈的交會處,也稱為「萬能穴位」。人體所有的經脈都在此處匯流,因此被認為是對身體所有疾病最有效的穴道。
🔸位置
「百會」位於頭頂正中央,從兩耳到頭頂畫一條線,再從兩眉中央往頭頂畫一條線,兩條線的交接點就是百會穴。
🔹功效
👉中醫認為,「頭是諸陽之會」,因此疏通頭部經氣,有助於緩解中風病患的病症。
👉頭頂有大量的血管、神經通過,隨時按摩百會穴四周,有助於恢復精力、化解身體疲勞沉重、預防頭暈、促進新陳代謝。
👉也有醫師認為,按壓百會穴具有幫助長高、改善更年期症狀、減少掉髮等功效。
👉可改善氣血循環,維持頭髮正常營養供給,並能調整自律神經、緩和緊張。
🔸按摩方法
按摩頭皮整體,並以中指加重刺激百會穴,1日按摩10次。
—
正中神經位置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中醫的「面癱」,大概等於現代醫學中的特發性面神經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或稱貝爾麻痺(Bell palsy),特徵是一側面部表情肌突然癱瘓,發病無分年齡,起病急速,可於數小時或3天內發生並達至高峰。從中醫角度,面癱病有10個臨床表徵。
中醫治療以針灸為主,再配合中藥。由於面癱多個發病位置屬於中醫陽明經絡,針灸會取陽明經局部取穴為主,選面部的四白、巨髎、地倉、頭維、下關、頰車等穴,再加上面部正中線任督脈的經穴進行治療。中藥方面則會根據病人發病機理,在辨証論治的基礎上加入全蠍、地龍等熄風通絡中藥。面癱病如盡快得到醫治,一般預後良好,大部份患者都能痊癒。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面癱 #中醫 #臨床表徵 #特發性面神經麻痹 #貝爾麻痺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WkprpCuD2U/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3QPXurL8xUq1jwegHytpBtKL3mw)
正中神經位置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腦瘤 無聲殺手殘害你的生命!
"罹腦瘤" "惡性 良性"都有致命風險 ?
常 #頭痛 無力 小心是"腦長瘤警訊?"
從頭痛位置找疾病!
頭痛到快炸開!居然是眼睛出狀況!
突發性"劇烈頭痛"!當心" #腦動脈瘤 " 3成當場死亡!
遠離頭痛!怎麼吃?
★節目來賓★
神經外科醫師 顏君霖
血液腫瘤科醫師 戴承正
中醫師 廖婉絨
基隆長庚護理師 陳麗華
健康主廚 陳之穎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二、三、五上午10點,週六、週日晚間7點!
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韋汝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i0sjooG5lw/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UVTRJErb9iWIdzr-g0J5Ub8Xtbg)
正中神經位置 在 Daddy Fran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2 讓你頭髮烏黑亮麗又不掉髮的幾大絕招! 【 #養生聊聊 】法蘭爸の健康相談室 #食療也能護髮 #食療 #按摩 #養生
我們這一集的養生聊聊要來談談:『讓你頭髮烏黑亮麗又不掉髮的幾大絕招!』
先講結論:
防掉髮第一招:自製天然洗髮水,若要改善掉髮,先從洗髮水開始調整。
二。 按「頭皮穴」增髮烏髮
三,吃的食療、食補
四。 平衡情緒、壓力,避免心因性脫髮
備註:
耳朵上有一個「頭皮穴」,位於耳垂邊緣。按一側耳垂的頭皮穴,同時用脂腹敲頭皮,再換一側重複動作,不僅能增髮,還可以幫助頭髮變黑。
以下的六個生髮穴道,每天睡前按一按,刺激生髮,也可以紓緩頭皮的緊繃。
1.百會穴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間,可以用按壓的方式來按這裡。按壓百會穴可以調整自律神經還有幫助氣血循環,對於維持頭髮的營養很有幫助。
2.風池穴
風池穴位於脖子還有後腦杓凹陷的位置。風池穴甚至還可以幫助改善肩頸僵硬消除肩膀痠痛。
3.角孫穴
角孫穴位於耳朵後面,和耳尖平行的凹陷處。按壓角孫穴可以改善血液循環,讓營養可以傳送到髮根,還妳一頭茂密的黑髮,也可以幫助增加頭髮的光澤度、預防掉髮。
4.翳豐穴
位於耳垂後方的凹陷處。按壓這裡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5.太溪穴
太溪穴位於腳踝內側的地方,同時也是養腎最重要的穴位,除了可以幫助頭髮生長之外,經期不順、手腳無力、手腳冰涼的,也建議可以按壓這裡。
6.太沖穴
位於腳的大拇指和第二指的指縫間,往後約一個拇指的寬度。可以幫助我們安定焦躁的情緒,有效紓解壓力,體內壓力減少,掉髮的情況一定也會有效改善的。
另外,
在日本有「頭皮博士」、「育髮之神」稱號的板羽忠德,成功拯救30000名禿頭患者的神奇頭皮按摩術。
https://youtu.be/-O60wXXET8M
-------------------------------------------------------------------
#用聽的節目/ Podcast #播放平台
#Firstory #Spotify #iTunes #applepodcast
#養生聊聊 #youtube #radio #音頻 #播客 #podcaster #googlepodcasts #音頻節目 #有聲post #podcast🎧 #聲音 #法蘭爸 #艾琳媽 #廣播
【法蘭爸の健康相談室】廣播節目
IOS收聽 https://apple.co/2CyBX8z
Android收聽 https://bit.ly/3hiqo4c
Youtube收聽 https://bit.ly/3acITos
Spotify收聽 https://spoti.fi/3hiXwZF
外部連結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addyfrank1973/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addyfrank1973/
Twitter
https://twitter.com/DaddyFrank1973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DaddyFrank
聽完節目的你們,對這一集podcast的內容有得到什麼啟發嗎?對於未來的討論主題有什麼想法嗎?也麻煩請您多花一點時間,到 iTunes Apple podcast/Youtube 留言告訴我喔!
如果你喜歡我的podcast,請訂閱法蘭爸的podcast頻道、以及YouTube頻道,按讚、分享,並開啟小鈴鐺喔!感恩~ 你的訂閱、分享、與按讚喜歡,就是對我最大的動力與鼓勵了!
想支持我們繼續製作影片嗎? 請到Patreon頁面多多贊助我們!
https://www.patreon.com/DaddyFran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y6adEwkIc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