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 #郭雪湖,大家第一個想起的一定是1930年發表的《 #南街殷賑》。走進台北熱鬧的大稻埕市街,這幅畫作幾乎出現在這商圈中的無數角落,不過重新瀏覽郭雪湖的一生,大家多較熟悉戰前以台展三少年風靡畫壇的風光時刻,但事實上他在戰後歷經台灣主權轉移、二二八事件、特別是正統國畫之爭後,膠彩畫家刻意被邊緣化進而流轉海外的經歷,其實才是最能表現出台灣近代歷史命運的寫照,而這樣的生命經驗所映照出的 #台灣藝術主體性 的想像為何?
正統國畫之爭 在 簡余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生日快樂,郭雪湖畫伯!】
今天(4/10)是「臺展三少年」之一的郭雪湖(1908-2012)111歲誕辰。日治時期的郭雪湖,曾在「臺展」的舞臺上引領風騷;但他在戰後因受時局所迫,加上省展「正統國畫之爭」引發的風暴,讓他決心遠離家園,下半生飄泊海外,先後旅居日本和美國。郭雪湖雖身處異鄉,但他依然惦念故里,不時憶寫臺灣,直到2012年辭世。
郭雪湖和鄉原古統之間有著特殊的情誼,兩人除了有私淑關係外,更是情同父子。郭雪湖日後的畫業不但深受鄉原古統影響,還在古統牽紅線之下,與其得意門生林阿琴締結連理。郭雪湖在1964年移居日本,過程中也是受到鄉原古統的協助。而今年梅樹月展出的鄉原古統作品,其中有兩件就是鄉原古統當年送給郭雪湖的紀念作,這次特地由郭雪湖次子郭松年先生從美國帶回臺灣參展。
而郭雪湖與李梅樹也頗有交誼,除了日治時期同為「臺陽美術協會」畫友,戰後李梅樹主持三峽祖師廟重建工程,也邀請郭雪湖提供了六件雕刻畫稿,透過雕刻匠師的巧藝,轉化成廟宇牆堵壁面水摩沉花的石雕作品。至今,李梅樹紀念館也仍保存有一件郭雪湖當年所提供的原始畫稿。
1960年代初期,李梅樹因任教文化大學之故,有段時間曾租住臺北南京西路上,距郭雪湖住家很近,兩家人時有往來,經常相互串門子,關係更友好。根據郭松年著《望鄉──父親郭雪湖的藝術生涯》書中所述,當時李梅樹曾經花上數月時間,為郭雪湖夫人林阿琴繪製了一幅肖像畫,可惜後來因郭雪湖夫妻離臺時託付親友保管,數年後畫作已不知所蹤,令林阿琴感到十分惋惜。
也許有那麼一天,這件李梅樹畫的肖像畫,還能夠重新出現呢!
👉 郭雪湖基金會
🌿 活動預告:│梅樹月講堂│揮灑新故鄉——鄉原古統的臺灣歷程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7353219947849/
🌿 2019 三峽「梅樹月」手冊【線上版】
https://issuu.com/verybooks/docs/2019_limeishu-artf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