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課
──內蒙古篇 ◎席慕蓉
斯琴是智慧 哈斯是玉
賽痕和高娃都等於美麗
如果我們把女兒叫做
斯琴高娃和哈斯高娃 其實
就一如你家的美惠與美玉
額赫奧仁是國 巴特勒是英雄
所以 你我之間
有些心願幾乎完全相同
我們給男孩取名奧魯絲溫巴特勒
你們也常常喜歡叫他 國雄
鄂慕格尼訥是悲傷 巴雅絲納是欣喜
海日楞是去愛 嘉嫩是去恨
如果你們是有悲有喜有血有肉的生命
我們難道就不是
有歌有淚有渴望也有夢想的靈魂
(當你獨自前來 我們也許
可以成為一生的摯友
為什麼 當您隱入群體
我們卻必須世代為敵?)
騰格里是蒼天 以赫奧仁是大地
呼德諾得格 專指這個高原上的草場
我們先祖獨有的疆域
在這裡人與自然彼此善待 曾經
有上蒼最深的愛是碧綠的生命之海
俄斯塔荷是消滅 蘇諾格呼是毀壞
尼勒布蘇是淚 一切的美好成灰
(當你獨自前來
這草原可以是鯨一生的狂喜
為什麼 當你隱入群體
卻成為草原的夢魘和仇敵?)
風沙逐漸逼近 徵象已經如此顯明
你為什麼依舊不肯相信
在戈壁之南 終必會有千年的乾旱
尼勒布蘇無盡的淚
一切的美好 成灰
--
◎作者簡介
席慕蓉,祖籍蒙古,生於四川,童年在香港度過,成長於台灣。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赴歐深造。一九六六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
在國內外舉行個展多次,曾獲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歐洲美協兩項銅牌獎、金鼎獎最佳作詞及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等。擔任台灣新竹師範學院教授多年,現為專業畫家。
著作有詩集、散文集、畫冊及選本等六十餘種,讀者遍及海內外。近二十年來,潛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鄉為創作主題。現為內蒙古大學、寧夏大學、南開大學、呼倫貝爾學院、呼和浩特民族學院等校的名譽(或客座)教授,內蒙古博物院特聘研究員,鄂溫克族及鄂倫春族的榮譽公民。
--
◎小編 #鄭里 賞析
作為華語詩壇中極具盛名的詩人,或許不少人對她的印象仍是〈一棵開花的樹〉的淒美心碎,或〈渡口〉中雋永的分別。席慕蓉在許多人心目中是青春的印記,彷彿那就是她的姿態。然而,鮮少人察覺,席慕蓉的詩作中,還有一片風沙飄揚的土地。
蒙古,席慕蓉以血脈相連的故鄉。在此之前,蒙古之於這位詩人,只是被反覆轉述的記憶。直到1989年,她親自踏足日夜夢迴的土地,卻在親見了殘破的景象後,開始寫出了更具批判性的寫實作品。那彷彿是一種夢碎的過程,在本作〈蒙文課──內蒙古篇〉中也可見一斑。
在詩作的前兩段,已經定下「我們」向著「你們」對話的基調。詩人將蒙文名與中文的「菜市場名」做連結,讀來有些詼諧的趣味,同時也鋪陳了後續的論點。即使我們是相差甚鉅的族類,心中卻共有對美好的嚮往,像「我們」為兒女命名時,也如同「你們」一樣,蘊含著期望與祝福。
第三段,詩的語調轉入控訴。我們(的語言中)如你們一樣,也擁有悲傷、也擁有欣喜,也擁有愛與恨。而本詩也不保守地將控訴意味隱藏於反問中,而在次段呈現出來。括弧中的詩句被區隔開來,彷彿是在講述之間停頓思索。那本該是隱於內心的獨白,卻在詩作中獲得彰顯。席慕蓉曾在訪談中提及蒙古人的好客,也許得以與此段遙相呼應。為何當「你」獨自一人時,能成為我們的摯友,卻又在群體之中與我們反目呢?
接下來的詩句,詩人透過蒙文重現的,也許正是自己過往夢中,那片美好的景致。過往在這片土地上,有廣袤的生命彼此善待,蒼天與大地盡皆遼闊。而次段「俄斯塔荷是消滅 蘇諾格呼是毀壞/尼勒布蘇是淚 一切的美好成灰」則彷彿現況的揭露。後面又一段的獨白,大體意涵與前段相同,但其中的「鯨一生的狂喜」一句,似乎寫出這座草原,本該能涵養極其巨大的生命。
然而錯誤的開墾,終於使這片草原乾涸,並被沙塵所籠罩。於是詩人寫下「風沙逐漸逼近 徵象已經如此顯明」然而最銳利的控訴緊接在後:「你為什麼依舊不肯相信」
本詩最末,詩人以乾旱與美好的湮滅作結。收束時的語調彷彿沉入一場嘆息。然而倘若已然絕望,又何來控訴的必要?何來詩的必要?或許詩人作為懷抱理想的族類,在每一次看似絕境的描寫中,其實揭示的是:只要仍在書寫,就還存在希望。
-
小編鄭里其他作品可見粉絲專頁:
https://reurl.cc/gW88Rp
#生態詩 #席慕蓉 #蒙古 #蒙文課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6/20210601.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
正青春貝戈 在 古典好好聽 Classicalmusic to g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小提琴家林昭亮大師∣精彩合作】
揚名國際的小提琴家林昭亮大師,將帶來兩場世界級的合作演出,5月13日由法國貝桑頌國際指揮大賽首獎得主吳曜宇擔任指揮並與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合作,5月24日則是和TSO青年室內樂團一同出演,兩場曲目更是首首經典!
第一場演出為5月13日名家系列《維也納餘香─當林昭亮與康戈爾德相遇》,林昭亮將用溫暖的琴聲演奏被稱為「最後的神童」的康戈爾德作品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帶大家沉浸於作曲家獨有的電影浪漫風格之中。
接著5月24日星光系列《響亮青春》由林昭亮兼任領奏與指揮,和TSO青年室內樂團演出海頓及柴科夫斯基等知名音樂家的作品,致力推廣室內樂演出的林昭亮,將帶領TSO青年室內樂團激盪出不同的火花!
有「小提琴界莫札特」之稱的林昭亮大師,這次將用最優美的琴聲,為樂迷們帶來絕美的演出。
✨音樂會資訊
名家系列《維也納餘香─當林昭亮與康戈爾德相遇》
時間:2021/5/13(四)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https://bit.ly/3t6t8aE
星光系列《響亮青春》
時間:2021/5/24(一) 19:30
地點: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https://bit.ly/38OJPjx
#北市交 #名家系列 #星光系列
正青春貝戈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夜.語錄·人生拚圖》
* 所有隨風而逝的都屬於昨天的,所有歷經風雨留下來的才是面向未來的。——《飄》
*成熟不在於你是否西裝革履、談吐文雅,而是你否能面對問題和痛苦,不會選擇逃避。—-斯科特•派特《少有人走的路》
* 在這廣闊的世界上,除了自己你無人可投靠。—-村上春樹
* 幸福的人生開始於懂得取捨。活在現在,活在此刻。——有川真由美《極簡生活:簡而美地活》
* 啊,這世界上有那麼多種生活。我們多麼希望自己能夠同時體驗多種生活,而不是一個一個地去經歷啊。我們可以挑選每一種生活中的精華,把它們像珍珠一樣串起來。可命運的安排不是這樣的。人的一生非常美麗、但又非常凌亂。——加布瑞埃拉·澤文《我在另一個世界等你》
* 正因為曾經有過跌宕起伏的愛,才能在後來平凡的幸福裡,甘之如始。——辛夷塢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 不要把你今天可以做的事留到明天。延宕是偷光陰的賊。抓住它吧!——查爾斯·狄更斯《大衛·科波菲爾》
* 往後我們還有無數的日子要過,反正到頭來人生只是那麼一回事。如果我把那麼多事情先想來想去,未免太傷神了。
你這麼年輕,應該努力向前奔。——史坦貝克
* 人生太長,我們怕寂寞。人生太短,我們怕來不及。—張愛玲
* 決定放棄了的事,就請放棄得乾乾淨淨。那些決定再也不見面的人,就真的不要見面了。請不要讓我再做背叛自己的事了。如果要愛別人,就請先好好愛自己。——山本文緒
* 飽經世故的人們常說,「不會回頭的東西有四件:說出口的話、離弦的箭、逝去的生活和失去的機會。」我比大多數人更清楚,這句話再正確不過了。
——特德•姜《呼吸》
* 好東西都有代價,要麼事先,要麼事後支付。—-瑪麗•瑞瑙特《波斯少年》
* 雲把水倒在河的水杯裡,它們自己卻藏在遠山之中。—-泰戈爾
* 我所以原諒你對我說謊,因為人只會為了非常害怕失去一樣東西才說謊。—-奧爾罕•帕慕克《純真博物館》
* 有些人天生自私,對待親戚朋友,該幫忙的也不幫忙,因為那是分內的事,而對陌生人則樂意效勞,因為這樣做可以獲得一點自尊心的滿足:在感情的圈子裡,誰離他們越近,他們越不愛,離他們越遠,他們就越殷勤。—-巴爾扎克《高老頭》
* 愛找缺點的人就是到天堂,也找得到缺點。—-梭羅
* 別錯過機會,人生比你想像中的要短。——馬奎茲《百年孤獨》
* 買下一張永久車票,登上一列永無終點的火車。—-馬奎茲《百年孤獨》
* 她睜大一雙絕望的眼睛,觀看她生活的寂寞。她像沈了船的水手一樣,在霧濛濛的天邊,遙遙尋找白帆的蹤影。——《包法利夫人》
—-2020年萬聖節🎃前,與孩子們拍照,由攝影師賴岳忠掌鏡。也是那一天晚上,某一位完全掌握政治狀況的昔日老朋友,告訴我,要有心裡準備,「高層已指示中天必須關台」。之後,各種不同的新聞、聽証會一一上演,時有起伏,我如觀戲者,看著戲中人如何飾演他們被賦予的角色:有時看他們演得爐火純青,有時候如此拙劣,心中頗有感嘆。
最辛酸的還是那些15年來,每週和我擦身而過的同仁們,他們的內心徬徨,即將失去的工作,近500個家庭。
政治人物是殘酷的、自由民主是幻想的、權力遊戲是誘人的。基層人員的工作人權在此織網下,他們的命運比蜘蛛還不起眼。
#《文茜世界周報》會換頻道播出,但各位請先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 。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正青春貝戈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伊格言說,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是他心目中的「最強老太太」,而〈柱和樑〉則出自她的短篇小說集《感情遊戲》。故事是這樣的:十八歲的美麗姑娘羅娜嫁給了三十歲的大學數學教授布壬登,生了兩個可愛的小孩(伊莉莎白和丹尼爾),也因此和布壬登的天才學生來諾相識。來諾原本是個數學天才,卻在畢業數年後患上精神病,不得不放棄了所有學術野心,窩在一個教會小刊物編輯部裡當編輯混口飯吃。來諾偷偷愛戀著美麗的師母羅娜,安靜、純真而絕望。他每星期偷偷寫詩給羅娜。而羅娜從不回信,但也未曾將此事告知丈夫。
比起丈夫布壬登,羅娜和來諾其實更有些soulmate的意味。或許比soulmate還更多些──當布壬登走出他們的視線,羅娜會輕聲告訴來諾:「謝謝你的詩」。然而這句話卻也堵住了兩人所有對話的可能;因為來諾實在太害羞了,只會回答「喔」。對,他真是個名副其實的句點王啊。而羅娜則有點困惑。她才二十出頭,以她的外貌,若是沒這麼早嫁人,或許能在更多情愛遊戲中游刃有餘,顛倒眾生,體會更多她未能體會的青春浪漫情事。但她畢竟已是人妻了。於是來諾成為她的出口、她心靈上的工具人。她不會對來諾出軌──她還是謹守分寸的;但那是獨屬於她自己的,一項隱密而自私的自我安慰。伊格言說:「終究,事件停滯於此,愛戀停滯於此,一切都懸浮於張力邊緣,靜止於針尖之上。」
一切混沌未明;彷彿空氣中一條透明的,懸吊的絲線,始終未曾越界繃斷。而在那許許多多次的會面中,羅娜曾向來諾提起自己童年的片段記憶。她告訴他,她唯一記得的過世母親的事,以及一齣廣播劇:
一個冬天,小女孩羅娜和母親在鎮上,人行道和街道間有雪。她才剛學會看鐘,抬頭看郵局的鐘,發現正是她和母親每天都聽的廣播劇時間。她深切關心,不是因為錯過了故事,而是因為收音機沒打開,母親和她自己沒收聽,不知道故事裡的人會怎樣了。她感到的不只是關心,而是恐懼,想到出於某種不經心的缺席或巧合,東西可能丟了、沒法發生。而即使是在那記憶裡,她母親也只是腰臀和肩膀,裹在厚外套裡。
在這個「廣播劇事件」裡,畫面寒冷灰暗,母親面目模糊,而小女孩羅娜的心思既可愛又恐怖──如果我們忘了開收音機,未曾追問廣播劇裡那些角色們的下落;那麼,那些人會往哪裡去呢?
伊格言說,容我們稍稍多想些──這段白描,其實極幽微而含蓄地隱喻了個人面對巨大命運的惶惑:冷冷的冬天,一個孤獨的人:剛學會看鐘,無能於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之關係,甚至連母親的具體形象皆無法掌握。這正是生命本身的困境。未知的恐懼無始無終。你不會知道那擺佈著你的究竟是什麼。一如羅娜與來諾──他們的愛情如此危險, 生命的不確定性就擺在他們面前,他們的雙人探戈正踩在紅線上。他們真能踏出試探的那一步嗎?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