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砸掉了魏徵的墓碑? | 歷史驚奇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的故事曾被世人所稱道,並傳為千古美談。唐太宗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死時他還很傷心地說我失去了一面寶貴的鏡子,可是誰又能想到,魏徵死後不久李世民就親自砸了魏徵的墓碑,翻臉比翻書還快。
魏徵,河北人,曾是太子李建成的重要謀士。「玄武門之變」以後,李世民在審問魏徵時問道:「你為什麼為李建成出謀劃策,與我作對?」他神情自若地說:「如果太子早聽從我的意見的話就不會有今日之死。」李世民非但沒有怪罪於他,反而還對他委以重任。
唐太宗初登基,躊躇滿志,勵精圖治,常常把魏徵帶到寢殿裡,跟他討論自己為政的得失。魏徵原本就有經國濟世之才,此時喜逢知己之主,當然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唐太宗也欣然採納魏徵的意見,還誇獎魏徵說:「人家都說魏徵舉止粗魯,我看這正是他嫵媚可愛的地方!」魏徵性格耿直,敢於犯顏直諫,前後共勸諫唐太宗二百餘次,為唐初社會經濟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
有一次,唐太宗準備對關中地區十六至十八歲的男子實行大規模徵兵。魏徵極力反對,他說:「如果把水抽乾而捕魚,今年是能捕到好多魚,可是到明年就捕不到魚了。如果把森林燒了抓野獸,那麼到第二年就沒野獸可抓了。如果現在連十六歲的青年也要征來當兵,那麼勢必會造成將來勞動力減少、農田荒蕪、賦稅無源、財政空虛的後果。」唐太宗採納了魏徵的諫言。
還有一次,唐太宗在群臣的慫恿下,準備到泰山封禪祭天,以炫耀自己的德行。但這種行動不僅浪費人力、物力,還將給沿途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魏徵很明確地勸吿唐太宗:「隋末以來,全國戰亂頻繁,大片土地荒蕪,各地受到的嚴重破壞到現在還沒有恢復過來。如果皇帝去封禪,必然會帶大批官吏和衛隊,那麼一路上將給老百姓造成多大的負擔呀!」唐太宗由此想到隋朝滅亡的教訓,立即取消了封禪計劃。
又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徵:「為什麼歷史上的君王有明君和昏君之分呢?」魏徵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他還列舉了歷史上堯、舜賢君和夏桀、秦二世等昏君的例子說:「治理天下的君王,如果能夠採納來自下面的意見,那下情就能上達,就不會受到蒙蔽。」魏徵還經常勸諫唐太宗要居安思危,自始至終保持兢兢業業的治國態度。後來,他覺得唐太宗不像早先那樣節儉樸素、體恤百姓、勤於治國了,就寫了一份諫書提醒唐太宗。唐太宗看後,覺得他提得很對,就把他的諫書貼在牆上,時時觀看,以便提醒自己不要鬆懈。
643年,魏徵病死。唐太宗非常難過,流著淚對身邊的人說:「魏徵就是我的一面鏡子,他總是告訴我哪兒做錯了。現在他死了,我從此失去了一面鏡子!」
可是在魏徵死後不久,一切都發生了讓人瞠目結舌的變化。由於魏徵死前曾秘密推薦的杜正倫因罪被罷免、侯君集參與謀反被斬首,於是李世民就開始懷疑魏徵這位看似老實的人有結黨營私的嫌疑。
後來,唐太宗又得知魏徵曾把諫書給記錄歷史的褚遂良觀看,更加懷疑魏徵是故意博取清正的名聲,心裡很不高興,並下旨解除魏徵長子魏叔玉和衡山公主的婚約。到後來他越想越惱火,竟然親自砸掉了魏徵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話,竟以此為終,讓人嘆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融融歷險記Ben's Adventur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融融歷險記:https://goo.gl/RBEJ6e =========================== 跟融融有最直接的接觸: Instagram☛https://goo.gl/cBS6U1 Facebook☛https://goo.gl/nn8nyh =================...
歷史驚奇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和珅竟是一流翻譯官? | 歷史驚奇
不少人覺得和珅(1750-1799年)只會貪污,但其實沒有些真才實學,又怎麼在官場混那麼久呢?就以語文天分為例,他可謂當時官場中最厲害的外語人才。身為文華殿大學士的他,在讀書時期就已經能流利地運用滿,漢,蒙,藏等四種語言。大清年間,能夠同時精通滿語和漢語的大臣人不多,和珅就是當中比較厲害的一個。不但如此,和珅還精通蒙語,藏語,在乾隆接見蒙古大公和西藏班禪時,和珅都跟隨左右,充當翻譯。乾隆用兵西北邊疆,相關的文告事宜都是由和珅這個外語行家操作的。《八旗通志》中就記載:「臣工中通曉西番字者,殊難其人,惟和珅並承旨書諭,俱能辦理秩如。」
如果說,掌握這四門語言不過是工作所需,那麼能流利地說英語在當時就真的是鳳毛麟角了。1793年,英國派出馬戛爾尼率領使團到訪中國,和珅就是當時負責接待的首席外交官。他不但能夠流利地與馬戛爾尼交談,更能夠有理有據、不失體面地拒絕了使團的要求,就連馬戛爾尼也對和珅的外交手法十分讚賞。可見和珅其人外語天分有多高。
其實清代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一直以來都需要大量的翻譯人才處理各種語言的文書。清初,政府就將明代處理外國事宜的「四夷館」更名為「四譯館」,處理各種語言文書。乾隆時,這一機構又與專門接待少數民族官員和外國使臣的「會同館」合併,改名為「會同四譯館」,分設西域、八夷兩館,負責對外交涉。
只可惜,在面對西方世界時,清廷還是吃了很多語言上的虧。當時的外語翻譯並沒有接受過什麼專業訓練,多數是從珠三角一帶長期與外國人接觸的買辦中瞭解、學習外語,這些半桶水外語自然幫不上什麼忙。道光年間的思想家馮桂芬對此曾有抱怨,「叩其所能,僅通洋語者十之八九,兼識洋字者十之一二;所識洋字,亦不過貨名銀數與俚淺文理。」直到兩次鴉片戰爭後,清廷就希望與外國建立更多溝通,不但開始派出使團遊歷外國,同時也派出學童去外國學習,自此中國就有了專業的翻譯人才。
#知史 #生活知識
#中國歷史 #中国文化 #古代 #古代文化
#清代 #和珅 #會同四譯館 #翻譯
歷史驚奇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黃馬褂真的可以免死嗎? 丨 歷史驚奇
在不少背景是清朝的電影又或電視劇中,經常都能看到一幕,犯事的官員貴族即刻被處刑的一刻,都會拿出一件「黃馬褂」。劇情就會隨即反轉,官員不單止可以免死,更得到極大的權力,到底實情又是否如此呢?
黃馬褂確實是清代統治者用作籠絡民心的產物,亦都確確實實存在,屬於一種高等的賞賜。有別於「巴圖魯」勇號、「花翎」、「封爵」等的賞賜,黃馬褂在清代的早期並不常出現,反而是到了道光、咸豐年間才開始盛行。
所謂黃馬褂,即是清朝官員制服之一,設計上方便騎馬時穿著,屬「行服」類別,是馬上打天下的清軍所穿的上等「馬褂」。而黃色本來是皇帝專用的顏色,只有皇帝近身的侍衛武士又或是特別賞賜者才可以穿著,因此被視為一種極為珍貴的個人榮耀。早期的黃馬褂主要用作獎賞有功的武將,文官是極具少數獲獎的,而一般清代官方規定,有三類人可以穿著淡黃色的黃馬褂:
其一是皇帝出行時陪伴在身邊的內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衛等人,他們身穿的是「行職褂子」,並沒有花紋及圖案,純粹是用作以壯行色,但因為是處於工作崗位,所只屬特殊情況。其二是皇帝狩獵校射時所賞賜的「行圍褂子」,通常只有圍獵、校射時表現出色者才能獲得,亦只能在跟隨皇帝狩獵時才可以穿著。其三是「武功褂子」,只有這種黃馬褂是因為軍事功勛,或其他特別貢獻而得到,獲賜者可以在任何隆重場合穿著,必要時更會被視為官大三級,但就未有「免死」的功能。
歷史驚奇 在 融融歷險記Ben's Adventur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訂閱融融歷險記:https://goo.gl/RBEJ6e
===========================
跟融融有最直接的接觸:
Instagram☛https://goo.gl/cBS6U1
Facebook☛https://goo.gl/nn8nyh
===========================
徒步環島系列EP5
人生就是要熱血一次!
總算走到了苗栗國
聽說這邊不只有傳說中的一口餡餅
還有一間一定要來住宿的70年歷史老旅店
一起來看看吧
Music: Your Little Wings Tokyo Music Walker (No Copyright Music)
===========================
融融的系列影片集:
融融歷險記〖印尼〗系列影片:https://goo.gl/t3th8k
融融歷險記〖北韓〗系列影片:https://goo.gl/oFwuGr
融融歷險記〖66公路〗系列影片:https://goo.gl/GVigvw
融融歷險記〖特輯〗系列影片:https://goo.gl/Ygn5aD
融融歷險記〖俄羅斯世界盃〗系列影片:https://goo.gl/tkxEUz
融融歷險記〖蒙古國〗系列影片:https://goo.gl/zAqzyo
融融歷險記〖南太平洋大冒險〗系列影片:https://goo.gl/jK3YR7
融融歷險記〖南非大冒險〗系列影片:https://goo.gl/H2jh5y
融融歷險記〖澳洲〗系列影片:https://goo.gl/skwxa8
融融歷險記〖中南美洲沙發客〗系列影片:https://goo.gl/ApnEu8
融融歷險記〖台灣離島計畫〗系列影片:https://reurl.cc/VaXVoN
融融歷險記〖古巴歷險記〗系列影片:https://reurl.cc/EKzdvg
===========================
拍攝工具⬇︎
相機:Olympus EM1 Mark iii、Insta 360 X2
鏡頭:12-100MM F4.0
麥克風:Saramonic Blink500 B2
空拍機:Dji Mavic
===========================
剪輯工具⬇︎
Adobe Premiere Pro
===========================
合作邀約⬇︎
benwuisme@gmail.com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歷史驚奇 在 知史- 和珅竟是一流翻譯官? | 歷史驚奇...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歷史驚奇 不少人覺得和珅(1750-1799年)只會貪污,但其實沒有些真才實學,又怎麼在官場混那麼久呢?就以語文天分為例,他可謂當時官場中最厲害的外語人才。 ... <看更多>
歷史驚奇 在 【下課花路米博物館大驚奇9】 收藏記憶的博物館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線上學習#公視3台#線上學園大補帖/// 博物館大 驚奇 第二季共13集\\\\\\ 追蹤公視少兒頻道關注新進度///【本集介紹】位於台南市的國立台灣 歷史 博物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