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鄭大學投資-5/18證券分析實務遠距教學】
#年輕人的投資夢
109 2 企業管理系 證券分析實務-鄭詩翰老師
20210518_112207-Meeting Recording
大學必修課遠距課程免費分享
近期全台大學都採遠距教學,老師深耕下一代的理財教育,這學期在許多大學授課,這次特別開放明新科大的證券投資實務課程做為開放式課程(OCW),讓大家無國界零距離學習,穩賺不賠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
老師初衷:成就自己,造就他人
上班八小時,決定你現在的成就
下班八小時,決定你未來的成就
持續學習,持續進步,每天都在市場尋求那一點點的突破
如果拼的是現在,你依然在原地
如果比的是將來,就跟上我的腳步!
#投資鄭能量
*免責聲明:本社團為學習討論性非公開社團,社團內任何文章或點位皆是免費投資操作日記分享,出發點希望社員能藉此歷史資料來研究操作技巧,文章均無推薦買賣或投資顧問帶單之意,過去經驗不代表未來投資獲利保證,投資人應審慎評估投資風險,並盈虧自負。
歷史 系 開放式課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繪本|安野光雅《進入數學世界的圖畫書》
⠀⠀⠀
想收藏這套書很久了,終於等到特價,趕進放進購物車結帳,也想趁這個機會介紹它,萬一哪天絕版就很難入手了!(我真替它擔心)
⠀⠀⠀
我非常喜歡安野光雅的作品,不僅書櫃上有一大排收藏,還從日本扛了好多原文書回來。不過身邊的朋友都知道,數學是我打從中學時期開始,最討厭、最害怕的科目了,如果當時的老師和同學得知我會愛上數學繪本,應該會感到很訝異吧!
⠀⠀⠀
原以為大學選了文學院,就能逃離數學的魔掌,偏偏學校強制規定得選一科數學領域的通識課才能畢業,光想到計算機概論、統計學、微積分就覺得頭昏腦脹,該怎麼辦才好?幸好這時讓我遇上了洪萬生教授的數學小說課。
⠀⠀⠀
這堂課顛覆了我對數學只有計算的印象,當數學與文學相遇,我第一次感受到原來數學其實是很奇幻且美麗的,《博士熱愛的算式》、《質數的孤獨》、《爺爺的證明題》......這些書讓我重新回想起小學時第一次認識這些公式、第一次從撲克牌遊戲中解開謎團的驚喜,而老師眼中閃動的光芒,更讓人深信數學之美就在我們的生活裡,只是以前的我拒絕去看見。
⠀⠀⠀
不久,我在學校的圖書館內意外發現了安野光雅的繪本,包含《壺中的故事》、《奇妙的種子》、《10個人快樂的搬家》、《奇妙國》、《跳蚤市場》和《天動說》,隨後又相繼讀了「旅之繪本」系列、《童話國的郵便切手》、《狐說伊索寓言》、《喜歡大東西的國王》。
⠀⠀⠀
《進入數學世界的圖畫書》也是在這個時期發現的,我記得自己初次翻閱時,最強烈的想法就是「如果這是我當年的數學課本該有多棒」,裡面有很多單元令人覺得有趣,但又有點匪夷所思,仔細思索之後才驚覺,原來這些概念也通通是數學!
⠀⠀⠀
安野光雅年輕的時候曾擔任小學老師,直到日本福音館社長松居直的邀請與鼓勵,才開始走向繪本作家之路,他熱愛旅遊、閱歷豐富,作品描繪的範圍跨足歷史、藝術、童話、遊記、數學、科學、自然生態,可說是最能將人文與科學完美結合在一起的繪本創作大師。
⠀⠀⠀
期待著能夠前往日本旅遊的日子快快到來,我可是迫不及待想造訪位在島根縣和京都的美術館,親眼瞧瞧他的原畫呢!
⠀⠀⠀
-
⠀⠀⠀
《進入數學世界的圖畫書》(3冊一套)今日66折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29078
⠀⠀⠀
賴以威老師介紹安野光雅的作品
https://activity.books.com.tw/crosscat/show/A00000023149
⠀⠀⠀
洪萬生教授的課程可以在台大開放式課程線上收看,推薦給大家。
⠀⠀⠀
數學與文化:以數學小說閱讀為進路
http://ocw.aca.ntu.edu.tw/ntu-ocw/ocw/cou/101S126
⠀⠀⠀
#安野光雅
#數學繪本
歷史 系 開放式課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夜.語錄.陳毓襄彈奏帕格尼尼狂想曲Variation 18珍貴影片》
*陳毓襄與國台交NTSO共同演奏Rachmaninoff :帕格尼尼狂想曲,這段影片中是許多人最熟悉的段落結尾。陳毓襄在彈奏時,將自己融入如悲傷的主角,似曾相識於每一個她敲下的音符,如泣如訴,無淚有痛。在演譯作品高潮時她不是以放大鋼琴的聲音詮釋,而是以深重之音表現,彷彿苦難至無以言之的境界。演奏時她的身體時而飛揚,全身肌肉收緊⋯⋯好像一名Rachmaninoff 隔了近90年後似曾相識於東方的知己。最後的落音,最容易比較出不同鋼琴家的詮釋能力。
下一場#遇見陳毓襄與國台交的音樂會🎼在台中市中劇院,目前只剩下500元的票,60張。其他已經Sold Out!別錯過了!
NTSO-Yu-An Chang, Gwhyneth Chen/Nature, Life and Love
https://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Product/Product00/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rotyiUrPteRsr9yQniPZsw
* 什麼是快樂?快樂的定義可能很簡單:「今天的你比昨日的你慈悲、感恩。」—陳文茜
* 貧窮的人,可以因家人還相聚快樂,因自己還健康快樂。即使面臨死亡,回憶一生曾擁有的美好時光,哪怕只是片段,也可含笑而去。
近日,我為自己搭建了一堂「快樂學校」,我的手機上是一張敘利亞四歲兒童的照片,2014 年 12 月,一名土耳其攝影記者薩厄爾在難民營看到女孩可愛的臉龐,拿起照相機以長鏡頭對準她,她以為「相機」是「武器」,看到攝影師「瞄准」自己,小女孩嚇得立刻高舉雙手投降。
晨起,打開手機,看著「投降女孩」的照片,我告訴自己,「人生是一齣短暫的美夢」,別讓它虛度,我們都有幸,不活在戰亂的國度。
「人生無常,請珍惜平常。」
—陳文茜《給逆境中的你》
* 我們內心都明白「差一點的成功」的道理,我們知曉不斷超越自我,方能茁壯成長。
歷史上納瓦霍文明中,一些工匠會故意在紡織品和陶器中,保留些許缺陷,他們稱之為「靈性線」:在圖案中刻意留下瑕疵,這提醒編織者或製造者,人永遠可以有改進的空間。
大師不是專家,大師之所以為大師,是因為他們既追求事物概念上的終點,但同時也清楚:這個終點,並不存在。—藝術史學家:Sarah Lewis
* 快樂是需要學習的,它並非人的本性,我們必須採取行動,扭轉人生,才能快樂。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 Laurie Santos(勞麗·桑托斯)開設了一門名為 Psychology and The Good Life(《心理學與美好的生活》)的課程,總共 26 堂課,意外成為該校 316 年來最受歡迎的課程,吸引了全校 1/4 的學生修課,堪稱史上之最。
目前該課程已成為開放式課程,超過 9 萬人報名聽課。42 歲的桑托斯也因此被稱為「人氣教授」。
2008 年金融海嘯之後,全美國最受歡迎的開放式課程是 Michael J. Sandel(邁克爾·桑德爾)在哈佛大學開設的有關「正義」的課程,因為那時候人們覺得正義非常重要。
可是,在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這個過度被負面的社群媒體侵入個人生活的社會、這個充滿憤怒的社會,人們開始反思:我是不是太憤怒了?我快樂嗎?不,我一點都不快樂!我參與了所有報復性的行為,可是我一點都不快樂!我每天在社群媒體上留臟話、罵別人,但是我仍然不快樂!
「研究顯示:如果你想快樂,只要『改變心態』。」所以,桑托斯要教導全球的學生,如何通過科學享受快樂生活,如何讓自己快樂。
一個人要如何過得好?
1)每天沈思至少十分鐘,什麼都不想,有點類似靜坐。
2)每天花半小時寫下今天感恩的事,至少五項,包括大便暢通,都可以感恩。
3)不要加入太多社群網站,尤其是負面的社群網站,請刪除。
4)每個月至少寫一封信給你感恩的人。
5)每個月至少有一天放空自己,發呆、聽音樂、看電影、唱歌,至少一天。
6)每天晚上睡覺前閱讀那些會帶給你平靜的書或是聆聽使你感動的音樂。
7)當你煩惱時,扭轉它的方法,就是重復以上 1-6 的動作。
8)不要對成功和金錢有過高的渴望,並且以此定義自己。終會有一天,你不再那麼成功,你的收入會降低......屆時你人生中曾經的虛偽、驕傲、自信,可能一夕之間崩毀。
9)最後快樂的秘訣是:「給予」。根據大數據的研究調查:不斷地給予、幫助他人,從事志願者工作是擁有最多美好人生的人,也是最快樂的人。
課程一開始,桑托斯就讓學生們討論什麼不會讓他們開心,再去思考什麼能帶來快樂。因為科學發現,部分我們以為會帶來快樂的事,當傾盡全力去做之後,就會發現結果並非如此。
快樂是從「減法」開始的。—陳文茜《給逆境中的你》
* 既然太陽上也有黑點,「人世間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沒有缺陷。—車爾尼雪夫斯基
* 總有一天,我會擱下忙碌的工作,讓窗前爬滿鮮花,用它遮住我滿頭的白髮;
總有一天,我也會無懼打開百葉窗框,讓陽光照亮我滿是褶皺的臉龐。
我不再在意衰老,這世界不老的,本來就只有歲月。
歲月催人老,枯榮的花季卻伴我行。手上花香依然,凋零的花瓣如故。
衰老的路上,擁抱友誼,微笑著告訴自己:
活著,就好。死了,不必懼。—陳文茜《愉悅哲學:給逆境中的你》
* 當我小的時候,撫養我長大的外婆曾對我說過一個故事,故事結尾,外婆說:「文茜,不管你的人生將來變成什麼樣,就算你吃虧你被騙,也請記得維持對別人的信賴:不要讓惡,主宰妳。」
這句話和亞馬遜的創辦人貝佐斯的祖父教他的一堂課有點類似:善良比聰明更難。
外婆已離世43年,我始終沒有忘記她溫柔的聲音下,字句背後深刻的教誨。—-陳文茜
* 其實所謂幸與不幸,多半只是別人眼光和自己心中感受的交會點,最終定位了你所謂的幸福份量。
那種座標,像是導航系統的GPS,位置不過是一個點,並非真實。
幸或不幸,純粹是當事人的自我定義。從卡夫卡的角度看:我們一生不過是清醒地穿過夢境,每個人只不過是歲月的一個幽靈。
如果我們順利地度過逆境,我們可以把幽靈變得更具象、更堅實:它是「虛空」狀態的盔甲。
你若走得過,逆境便是你生命中的禮物。
—陳文茜《給逆境中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