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廣場外的最後兩個小時]
死因庭的投射螢幕上,展示了一張硬照,拍攝時間是晚上,看得出是一個高空工地的室外空間。慘白的閃光燈下,照片裡拍攝到一個臨時搭建的金屬平台,銀色的組裝零件有些生銹,可重用巨型螺絲與滿佈圓孔的長板上,有人留下了一隻勞工手套,一幅橫額的背面卻印有一朵朵玫瑰花。
平台上,遺留下一件黃色連身雨衣,上面寫着關於抗爭的大字沒法看到,因為已經縐起成為一團,原來穿着它的主人,35歲的青年梁凌杰,爬出平台之前,把它脫下遺留在地上,然後墮下離世。
照片裡,平台上還看到一些梁遺留下來的物品。一個大型寶藍色運動背包和一個環保袋,警察在裡面找到一本精緻的繪畫本子,裡面首兩頁寫了與反修例有關的不滿與訴求。袋裡還有一個海鮮味合味道杯麵,兩瓶樽裝飲品,其中一瓶深褐色像烏龍茶。
法官問來作證的警方談判專家:「如果我們知道,死者白天才在便利店買了杯麵和兩瓶飲品,你會如何評估(他自殺的可能性)?」
這個新的資訊,明顯令有20年處理類似場景的林警司有點愕然。作證兩小時,他侃侃而談,用字精準,聲調柔和,語氣不徐不疾。他罕有地遲疑片刻,吐出幾個字:「哦,咁就更加……(出人意表)」
他作證了兩小時,說法是,梁凌杰對他勸說的反應正面,而在他墮樓前約25分鐘前,林Sir曾問梁是否口渴,提議不如給他一支水解渴,梁當時點頭,於是他從較低位置,拋擲了一支水到梁所身處的較高平台。梁當時踎低身拾起那支水,更有打開瓶子解渴。
林Sir表示,這是正面的訊號,因為一般想於短時間內自殺的人士,較少會考慮到自己的生理需要,例如解渴或充饑。而他曾處理一些工業行動人士,買了食物再於高處危站,對方可能會預備僵持十數個小時。
而林在死因庭才第一次知道,梁凌杰願意接受他擲上來的那枝水的時候,其實他的背包裡還有兩瓶未喝完的飲料。「佢收我支水而飲,即係我地既關係有好好的進展,尤其佢無需要我的水解渴。」
但為甚麼不到半小時之後,梁爬出欄杆外墮樓身亡。林警司坦言,整晚的事情急轉直下「超出我的預料」,是二十年來處理類似場面第一次。「我評估整個談判的進展良好,他突然的舉動也令我好突然。」
***
在反修例運動中,三位較受外界關注的去世人士,梁凌杰、陳彥霖、周梓樂,先後進行死因研訊,然而在死因庭上,梁凌杰是唯一一位,於去世前與外界有面對面對話紀錄的人士。在梁凌杰離開世界之前的兩小時,警方談判專家林景昇嘗試與他溝通,兩人的互動過程,今午在法庭首次披露。
林景昇在反修例運動中,並不是「素人警員」。運動中期,馬鞍山警署被示威者包圍,他從警署內「嗌咪」,其說話語氣柔和、聲線磁聲,受到注目,片段被放上網。有報紙以「警界顏聯武」形容他,後來警方亦安排他接受傳媒專訪,是運動中警方鮮有的「軟性面孔」。然而今日死因庭才披露,「警界顏聯武」亦是最後與梁凌杰溝通的人物。
林警司已屆中年,闊肩,說話時額上生出了兩條皺紋,戴着長方型眼鏡,剪了平頭裝,頸後有一小片贅肉,他今天戴了藍白點領呔來作供。
周梓樂的死因庭,擺放了一個立體的停車場模型,那是周墮下及警方進行驅散行動的地方;但梁凌杰雖然也是墮下去世,他的死因庭上,只以簡單圖表展示太古廣場的地理狀況,適當時候,作供的警察會劃出自己身處地點和移動路線,再由專人把畫了標誌的圖表傳遞給陪審團看。
2019年6月15日傍晚,作為待命的「警察談判專家」林景昇,被通知要和同事趕到金鐘太古廣場,處理一宗「危站」事件。他於近七時趕到現場,向其他同事理解過,知道危站男士的一些訴求,是與他「希望行政長官與警方,向示威者道歉」有關。但整個行動中,他表示看不清楚危站者身上雨衣上寫的字。
林Sir到場後,於7時15分開始從較遠的地方,嘗試與這位身份不明,穿黃雨衣的男子溝通。林曾問「我可以點稱呼你?」「有冇人想見?」對方都沒有特別反應,故當晚並不知道他的名字和身份,他亦沒提及「家人」。
最初,梁把雨衣的帽子蓋着頭部,有戴口罩,手上拿着𠝹刀,但沒有揮舞亦看不清楚有沒有伸出刀鋒,另一隻手拿着電話。
林Sir多次形容,他評估當時梁的情況如下:「表現平和,情緒比較平靜」。林嘗試問他不同問題,例如「我們可以怎樣幫助你?」
「你想見邊個?」「我知道你有些訴求,你可以跟我說。」對於大部份問題,梁沒有用語言回答。「以我的經歷來說,不即時畀反應是正常的。我會重覆說話,看那一句打動到他,亦會給時間讓他消化我的話,不會一直說。」
但林Sir卻說,梁偶爾對他的說話有點頭或搖頭:「這些都是正面的反應,代表他有聆聽我的話。」林記得,他曾問梁「想不想見記者」,而他指當時梁即時搖頭:「我知道佢唔想見記者,感覺佢不想畀記者影佢相。」
另外兩個林Sir認為正面的反應是在8時38分的時候,亦即溝通了近一個半小時,當他問梁「你想由消防員或是我協助你下來?」林Sir指,梁當時罕有地以語言回應了他三個字:「我自己。」林指,由於整個晚上梁甚少說話,對這三個字印象很深。林續問梁,需要多久時間再考慮一下?林形容,梁舉起兩手手掌,十隻手指撐開。
林Sir解釋,當晚在談判期間,每當他勸說了一會兒,會稍歇十分鐘讓梁靜一靜消化一下他的話,故他們之間有個互相理解,就是以十分鐘為一個單位。林理解,梁當時舉起兩手手掌竪起十指的意思是,關於如何下來安全的地方一事上,梁表示要多考慮十分鐘。
林Sir記憶中,這個時候,梁已把𠝹刀收起。十分鐘後,就是他把樽裝水扔給梁的時候。那是8時50分,「無論是他說了那句『我自己(下來)』,還是舉雙手表示多要十分鐘,還是喝了我給他的水,這些我認為都是正面互信的溝通。(我理解是)他願意下來,只是不想人幫,或不想給傳媒拍到他要人救佢的照片。」
然而林Sir表示,他當時正慢慢移近梁,因為擔心對方體力不支,即使自行下來,也或需要他或消防員的協助。林形容,在梁不反對的情況下,他慢慢移近了可通往梁身處的二樓平台的樓梯。
然而,就在他未上樓梯之際,他看到梁爬出了平台,用雙手交叉抱着平台外的金屬柱子。幾近同一時間,三至四消防員亦到來,嘗試捉着梁的手臂,梁墮樓身亡。那時9時15分。林Sir指,由他爬出去到掉下去,「電光火石,只是幾分鐘的時間。」
「究竟係(因為)佢爬出去,所以消防員上前捉住佢;定係消防員走近,所以佢爬出去?我沒法子判斷。」林景昇在死因庭上說。但他補充,當消防員嘗試捉着梁的手時,梁曾大聲喊出:「走開。」
至於最後一刻,林Sir如此形容:「到最後一刻,消防員想捉實佢隻手,佢係(自己)想鬆手跌落去,還是不夠力氣才鬆手,我估不到。」法庭內靜默了三秒。
死因研訊主任葉志康追問,有沒有記起甚麼特別的事,有可能促使梁爬出平台外?林Sir說,記得爬出平台之前,梁曾拿着手機,看着手機畫面一段頗長時間,長達半分鐘。究竟是他只是看資訊,還是跟別人在通電話,林表示不知道,但他清楚記得,梁當晚長期戴着免提裝置,偶爾嘴部亦有郁動,但從遠處聽不到他有否說話。
葉大狀繼續問林Sir,有沒有評估梁跳下去的風險。「我們一定做評估,但事情的發展,超出了預期,進展速度很快,在我廿年談判的經驗裡,是第一次發生。」梁死因研訊專員續問,「我譖氣一點再問多次,點解有呢個轉變?」
林Sir答:「這個忽然的轉變,我不想太過猜度,但可能和手機裡有啲人煽動佢,或佢睇到啲煽動的東西,或許佢看了甚麼令佢改變主意,也只是我的猜測。」
法庭裡,投射了另一張證物照片,在金屬平台地板上,看到一部反轉了擺放的手機,手機外殼呈黑色,圓邊,但外殼殘舊刮得滿了白色花紋,這是梁墮下去的遺物之一。據了解,裡面的紀錄會在死因庭稍後的研訊公開。
另外,當晚立法會議員鄺俊宇曾嘗試向警方提出跟梁對話不果。葉大狀亦有問林景昇,一般情況會不會邀請非警隊成員加入談判。林表示,要考慮複雜的因素,例如對方與當時人關係,目的與能力,除了是專業人士如語言翻譯外,若提供協助的人士與當時人不認識,「在我廿年談判經驗未曾試過容讓完全不認識也不是專業人士的參與。」但林亦不忘說:「我地多謝市民的幫忙。」
據了解,最初沒有被邀請出席死因研訊的鄺俊宇,已經納入證人名單,將會短期內上庭作供。
***
反修例運動中,梁凌杰是第一位與運動相關而離世的人士。在運動中後期離世的陳彥霖和周梓樂,其死因研訊反而在較早時間已經審結。有旁聽過三場死因庭的記者表示,對比三場研訊,梁凌杰的氣氛有明顯不同。
周梓樂的父母,差不多每天到場,周爸爸更忍着哽咽的淚水,在鏡頭面前呼籲市民若有任何線索,請他們出庭作供,為兒子的真相提供多一點資料,眾人為之動容;陳彥霖的家人亦有到場,亦有朋友、社工作供,法庭研訊裡大家都親切地以「彥霖」稱呼她。
然而梁凌杰的父母及胞妹,卻已離港。今天他的死因研訊,旁聽席有二十個記者,數個公眾人士。而法庭裡的稱呼,亦與彥霖和梓樂的有明顯差異。
死因庭上,沒有人用「凌杰」形容他,大家都以「穿黃色雨衣的男子」來形容這一位在反修例運動最初,穿着抗爭口號雨衣而墮樓逝世的人士。他那黃色雨衣的背影,如同一個永遠的定格,在這一場尋找真相的研訊裡,成為了他名字的代號。
(圖為2019年8月公眾為梁凌杰舉行悼念活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有話好說 PTSTal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增一例確診,是日前首例死亡個案(案19)、白牌車司機的妹妹,顯示這起 #家庭群聚感染,仍有待繼續追蹤。 . 究竟這起案例還有甚麼值得防疫工作思考的地方?北醫胸腔內科主任 #周百謙 醫師昨天也來到節目中,分享他的觀察👀👀 . 👾浙江台商真是感染源?案19死因待釐清?👾 . 周百謙...
死因研訊主任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周梓樂死因研訊重要發現:疑似周的黑影墮樓後一分鐘内,有男子離開地下停車場】全文:https://bit.ly/37m9rnw
#周梓樂死因研訊 近日獲得重要發現:庭上首次播出疑似周梓樂的黑影墮樓一刻的片段,並發現黑影墮下後一分鐘內,有人士從停車場地下出口步出。另外,庭上還展示周梓樂墮樓前在Telegram群組最後發出的訊息。
📌經過多日研訊,目前仍然無法準確得知周墮樓一刻前具體發生何事,但在醫院首個接觸周梓樂的急症室醫生表示,周手腳無損,推斷他墮下前已失知覺。
此外,死因裁判官一度叫停研訊,要求警方再作充足調查。12月3日下午,裁判官開庭時突然表示他於午膳時翻看閉路電視片段,發現「非常重要」的影像,或對專家證人證供有巨大影響。這些閉路電視片段警方早前已呈交死因庭,但負責警員作供時指相關片段沒有發現,最初亦沒有在庭上播放。4日,法庭為釋除公眾疑慮,播出該片段的一部分,畫面顯示一個黑影在停車場2樓位置垂直墜落,這是公眾首次見到周梓樂疑似墮下的影像。到了8日重新開庭,又因消防處需時安排律師,研訊再遭押後一週,直至14日重開。
📌庭上展示周梓樂Telegram訊息,疑似周的黑影墮樓後有男子離開停車場
12月14日,香港警隊東九龍重案組的偵緝高級警員林志強上庭作供。林是負責調查周梓樂案件的警員之一,於去年事發後及上星期死因裁判官要求下曾前往停車場及附近一帶搜證。
林志強供稱,停車場內除了35支移動閉路電視鏡頭外,還有4支固定鏡頭,分別位於2樓兩個升降機大堂通往停車場的側門外面,以及地下車輛入口及出口處。林指上年蒐證時已發現該4支固定鏡頭,但因為在停車場管理處無法查看該些鏡頭,當時並沒有索取其片段,後來才得知它們由房屋署僱用的另一家公司管理。
另外,在12月3日裁判官從警方呈堂的廣明苑閉路電視片段看到疑似周梓樂墮下的黑影後,林亦重返廣明苑一帶搜證,並自行繪製一張苑內閉路電視位置草圖。根據現場地理位置,廣明苑與事發停車場只有一街之隔,亦面向周墮樓的位置。林表示拍到黑影的閉路電視鏡頭位於廣新閣地下,面向一個籃球場及事發停車場。
去年,警方推斷周梓樂墮樓時間界乎1時02分至05分。庭上播出4支固定鏡頭及廣新閣閉路電視於周懷疑墮樓時間前後攝得的影像。死因研訊主任引述專家證人暫時計算所得,指廣新閣的閉路電視片段時間較實時慢了10分11秒;而根據屋苑總監許德富的書面證供,4支固定鏡頭與實時只有少許時差。
按照廣新閣的閉路電視片段,計算時差後,疑似周梓樂的黑影墮下時間為1時01分48秒。同一鏡頭在之前的0時58分左右,拍得身穿防暴裝束的警察衝鋒隊第一小隊沿停車場外走過,期間不見有警員進入停車場或向停車場發射任何彈藥。
4支固定鏡頭中,地下車路出口旁的鏡頭於片段時間1時04分50秒拍到一隊佩有綠色頭頂燈的防暴警員進入停車場,死因研訊主任指該隊警員應為衝鋒隊第四小隊。庭上並未為相關時間進行校正。
另外,林志強還指,停車場一樓閉路電視拍攝到一名身穿深色衣著的男子於凌晨1時01分出現,並於01時02分11秒推開消防門。而廣新閣地下閉路電視於01時02分40秒拍攝到類似裝扮的男子從停車場地面出口步出,在研訊主任提問下,林志強表示,相信是同一個人,並且是在黑影墮下期間出現在停車場一樓。
📌林指警方事後曾到周家撿取證物,並成功解鎖周梓樂的iPad及手提電腦,取得他於通訊程式Telegram上的對話。反修例運動期間,Telegram是參與者常用的溝通軟件之一。
當晚0時49分,周梓樂最後一次使用Telegram發送訊息。庭上展示他在群組「飛機佬群 香港國民」曾指自己「係停車場食花生」(在停車場看熱鬧),並於0時49分發送最後一條信息「拎咗啲野落去俾人」(拿了東西下去給人)。群組內其他人曾在1時12分問周「safe?」(安全?),但已沒有再獲回覆。
另外,周梓樂於當晚0時46分曾發送一張相片予另外一個群組「行街(遲到)」。該相片是由停車場2樓向唐明街及唐俊街交界的十字路口拍攝,端傳媒去年曾從周梓樂的朋友獲得該張相片內容,畫面顯示為在十字路口列隊的防暴警員。
#相關閲讀
周梓樂死因庭第一週:十名警員作供,警方行動說清了嗎?☞☞☞https://bit.ly/3qSVXaB
😽一人限定、多人團購,暢閱不受限!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端傳媒
死因研訊主任 在 記者 王紀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周梓樂死因庭:漫長的供詞】
死因研訊主任後來繼續問探員林志強,有關當日搜證的詳情。
— 相片這個是三樓水跡?
「相信係。」
— 有沒有血跡?
「洗車有水跡很正常」
— 你聽我的問題,水有沒有染紅?
「沒有。」
— 你知不知道水點解會存在?
「因為我去過現場啊嘛。」
.
— 但你知不知道為什麼會有水跡?
「當然不知道。」
— 現場有沒有可疑?
「如果有可疑,我會第一時間檢取。」
⋯⋯
死因研訊主任 在 有話好說 PTSTal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天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增一例確診,是日前首例死亡個案(案19)、白牌車司機的妹妹,顯示這起 #家庭群聚感染,仍有待繼續追蹤。
.
究竟這起案例還有甚麼值得防疫工作思考的地方?北醫胸腔內科主任 #周百謙 醫師昨天也來到節目中,分享他的觀察👀👀
.
👾浙江台商真是感染源?案19死因待釐清?👾
.
周百謙指出,從胸腔內科的經驗,單憑劇烈咳嗽要推測 #浙江台商 是感染源,恐還有想像空間。
.
他也提及,案2⃣0⃣(死者弟)與死者同住卻無症狀;案2⃣2⃣則是非同住的外甥女婿,卻比年長且同住的案2⃣1⃣更早發病。
.
這些都說明人體免疫反應的難以預測,顯示案19的直接、間接死因還有待研究,才能對武漢肺炎導致的全身性免疫系統紊亂提供更周全的治療。
.
.
#鼻涕倒流🤧、#張口呼吸😫、#夜間打呼😴 都有關?
.
周百謙也從 #微環境 的角度,詳細說明了新冠病毒可能的致病機制,以及甚麼樣的呼吸道環境與習性,讓我們更容易受到攻擊。
.
除了腎、肝功能等免疫相關的危險因子,鼻涕倒流、習慣張口呼吸、容易夜間打呼等也很有可能是呼吸道疾病的有利環境,提供了病毒深入肺部引發嚴重肺炎的機會。
.
❓你認為呢?留言告訴我們你的看法!
正確防疫資訊、深入疫情分析,
都在晚間八點 #有話好說!
(音樂:Level Plane by Riot)
💬 歡迎網友、鄉民們,週一到週四到臉書收看直播,參與線上討論,有閒來坐!
🚩 感謝交大陳信宏校長帶領的自然語言處理團隊,提供AI中文字幕。軟體開發初期錯誤難免,也請網友協助訂正幕錯字,提供AI字幕更多學習機會,謝謝!歡迎訂閱我們:http://bit.ly/1rE5b6H
___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有話好說官網:http://talk.news.pts.org.tw/
有話好說FB:https://www.facebook.com/PTStalks/
有話好說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s.talks/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PTStalks #有話好說 #陳信聰
#PTS #PTSNEWS #公視新聞 #公共電視 #公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