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w, 就在我們昨晚分享說明圖片ㄧ內容的那個時刻(07/29晚間七點半),台灣的風力發電總發電量為107.2MW (out of 總裝置容量840.2MW), 光是竹南海洋風電離岸風場就貢獻了50.4MW (out of 128MW裝置容量), 也就是說,在這個當下,台灣的風力發電(陸域+離岸)的淨發電量/裝置容量比為11.235%,但是竹南海洋風電本身的數值卻是42% (50.4/128)。
很清楚的,實際資料一再重複指出,在超過決大部分風力機組的啟動風速,通常是每秒三公尺風速之後,離岸風力機組的發電效能,可以明顯優於陸域風力機組,然後這樣的效能優勢隨著風速提高,會逐漸縮小,直到風力狀況好的讓無論陸域或離岸風力機組都可以滿載發電,發電效率不分軒輊。
至於 cut off 風速 (因風速過高,風機自動進入保護狀態停止發電,待風速降低到安全標準之後,再自動恢復運轉發電),我們目前的理解是離岸風力機組的抗強風能力會普遍優於陸域機組,這也表示在除了強烈颱風等級以上這樣的極端強陣風的狀態下,分散式分佈在海域各處的離岸機組都還可以有局部、間歇性發電的能力,不致於像大型集中式核、火機組那樣,只要一部大型機組故障下線,立刻讓供電系統少掉一大塊供電量。
分散式發電模式有其不可輕忽的韌性與彈性!千萬不要小看、誤判風力發電和太陽能光電這種分散式發電模式的優點。
PS. 無可諱言地,夏季是台灣風力發電的度小月季節,尤其是在每年的七月、八月兩個月份的風況,實在對風力發電最為無情,但是,即便如此,風力發電機組還是默默的盡忠職守,運用所有可能的風力來進行發電。
先讓我們來觀察一下過去十天以來,台灣風力風電的即時運轉發電狀態視覺化統計圖表 (07-20 19:30PM ~ 07-30 10:30AM)。(圖二)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07/21 凌晨01:30AM開始一直到07/24 上午10:30AM 期間,因為受到煙花颱風外圍環流的影響,風況良好,讓台灣的所有風力發電機組的運轉發電狀態都很暢旺。
即07/24晚間07:30PM開始,又受到颱風外圍環流遠離之後,從台灣西南海域所引進的旺盛西南氣流季風的影響,風力發電一直到07/26晚間07:30PM期間,也都能夠有不錯的運轉發電表現。
回復到台灣夏季常態的天氣型態之後,風力發電還是可以維持夏季正常的遠轉狀態,我們可以隱約觀察到,夏季風力發電量的底部,大約落在50MW~100MW的水平之間,這大概就是現階段,在大規模的離岸風力機組陸續加入運轉發電之前,台灣夏季風力發電的典型實際運轉常態了。
言歸正傳。
讓我們再從一張07/29晚間21:30PM,台灣每天用電量開始進入夜間離峰時段的風力發電即時運轉狀態(圖三),從這張電力運轉即時資料也可以很清楚的觀察到,全台灣該時段總數超過300多架風力機組的總發電量43.6MW,其中光是目前唯一進入實際商轉發電的一座僅有22架前一世代離岸機組的竹南海洋風電的發電量就站了17.2MW, 光它一座小離岸風場就貢獻了40.74%的總發電量。
再讓我們再觀察一下這張今天(07/30)上午10:20AM時段的風力發電即時運轉狀態統計表(圖四),當全台灣開始要進入每天用電尖峰時段的時刻,風力發電的即時運轉狀態,在上午10出頭的時段中,台灣風力機組總共發出230.2MW的電力(總裝置容量為840.2MW),換算淨發電量/裝置容量比(%),該時段的平均發電效率為27.398%,但是光是唯一商轉發電中的竹南海洋風電22架離岸風力機組的發電量就達到89MW(總裝置容量128MW),佔當時全台灣300多架風力機組的總發電量的38.662%佔比,海洋離岸風電當時段的機組平均發電效率達到69.531%,遠遠高於當時段的全部風力機組加總起來的平均發電效能27.398%。
事實上,當時段陸域風力發電機組發電效率最高的是位於台中港區的陸域風力機組,其發電效率是40.278% 。
69.531% (離岸風電) vs. 40.278%(陸域風電最佳者) vs. 27.398%(全台所有風力機組總平均),離岸風電的效益不言自喻,一目了然!(圖片五)
見微知著,我們目前還有數百架裝置容量更大,更深入風況更佳的海域、發電效能更優的新世代離岸機組今年正在施工興建或者明年開始即將投入施工。不是嗎。
離岸風電的威力,才剛要開始展現而已。
<3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