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放棄上訴的廣島黑雨訴訟 在核災中的歷史定位
文:宋瑞文/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特約撰述
1945年8月6日,美軍在廣島市投下原子彈,隨後下起了,含有爆炸的泥巴、灰塵或煤油等,像是重油一般黏膩的大顆粒的黑雨。這是放射性降下物的一種。被黑雨淋到的人,會有掉髮、牙齦大量出血等急性輻射症狀群。
這些因原爆受害的人們,一部份人得到政府的補償。另一部份人,則因為黑雨範圍認定的不同,而被國家捨棄,憤而向政府提告,亦即「黑雨訴訟」。經過十分漫長的訴訟,部分原告老死,直到最近,他們才在首相放棄上訴的狀況下,獲得真正的勝訴。
訴訟團事務長大越和郎表示,這場訴訟所代表的意義在於:揭穿被隱蔽與低估的放射線受害狀況。
放射線受害被隱匿與低估的狀況,從二戰起始:美國在曼哈坦計畫裡表現出,對於放射線人體影響的強烈關心。原爆發生後,美國要求日本軍和科學家提出原爆被害的調查數據。
然而,深知放射線被害狀況的曼哈坦計畫副指揮托馬斯•法雷爾少將卻說:「九月上旬的現在,廣島長崎沒有人因為原爆放射能受苦。」(註1)禁止原爆報導,隱匿被害狀況。
早前,為詳細調查原爆所造成的傷害,在廣島市被丟擲原子彈之後,美國在1947年設立了原爆傷害調查委員會(Atomic Bomb Casualty Commission、ABCC)這個民間組織。
然而,原爆傷害調查委員會,真正的目的是為下一次的核戰做準備。為此,60年代曾有過兩次抗議遊行,「不要把被爆者當白老鼠!」要求廢除這個組織。
關於輻射被害的攻防
1954年3月,美國在比基尼環礁做試爆氫彈(日文:水爆)的實驗(編按:城堡作戰),引發禁止核試爆的運動。在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簡稱:日本被團協)等團體攜手合作之下,推動「關於原爆被害者的醫療之法律」立法成功。然而,「氫彈試爆受害者」卻被捨棄了。
為彌補這個缺憾,之後運動的方向,就往被害或被曝地區的擴大認定等等前進。可是,1980年的「基本懇答申」(原爆被爆者對策基本問題懇談會)提出「戰爭被害容忍論」與「被爆區域的指定,應該根據充足的科學證據」(但事發時缺乏調查)兩種論調,讓被爆受害者的權益,又大大地往後退步。
而能夠挽回這個頹勢的進展,就是由原爆症集體訴訟306名原告獲得的勝訴(編按:該訴訟自2003年起,2018年全員勝訴)。該判決認可了低劑量與內部被曝的危害,駁斥了所謂的「國際基準」的見解,因為它無視內部被曝、殘留放射線的影響,且將被害狀況限於初期放射線。
2009年8月,政府與被爆者團體交換「確認書」,約定「為了避免訴訟相爭,透過定期協議的場合解決爭議」。當時內閣秘書長還向被爆者「謝罪」。可是後來政府只做了若干修正,至於「定期協議」幾乎沒有做到。
新的抗爭
在這段期間,發生福島核災。因為承認受害狀況的話,政府跟東京電力會被要求很大的賠償。因此政府又故技重施。
由於政府沒有履行「確認書」裡合意的內容,被爆者只能走上訴訟的道路。而政府為了推翻集體訴訟認可的放射線被害標準,募集35名御用學者,在法庭上提出反論。
「黑雨」訴訟不只是單一的放射線受害案件。從廣島長崎原爆、比基尼環礁核試爆,到福島核災等等,在日本一連串的放射線被害之中,黑雨訴訟,和其他受害者一同,處在抗爭的位置。也是能否讓法官認可低劑量與內部被曝危害,為一大重要問題的機會。
註1:出自高橋博子著『封印されたヒロシマ・ナガサキ』凱風社、(2008)。
※ 本文相關編譯與轉寫,承蒙上前万由子女士審閱。
「比基尼環礁輻射」的推薦目錄:
- 關於比基尼環礁輻射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比基尼環礁輻射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比基尼環礁輻射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比基尼環礁輻射 在 [歷史] 二戰後第一次核試-代號「十字路行動」 - 精華區Military 的評價
- 關於比基尼環礁輻射 在 地球上真的有比奇堡耶!!!其實是設定在比基尼環礁的底下 ... 的評價
- 關於比基尼環礁輻射 在 比基尼島核試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比基尼環礁輻射 在 比基尼島核試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比基尼環礁輻射 在 挑戰新聞軍事精華版--美軍馬紹爾群島核爆秘辛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比基尼環礁輻射 在 HD 1946年原子彈紀錄片十字路口行動核爆紀錄片 - YouTube 的評價
比基尼環礁輻射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哥吉拉的前世是條魚?】
1954 年 3 月 1 日,一艘名為「第五福龍丸」的日本漁船在這樣的好天氣,正在太平洋上的馬紹爾群島捕魚;與此同時,美軍正在鄰近的比基尼環礁,進行代號為 Bravo 的一連串新式原子武器的試爆「城堡行動」(Operation Castle)。
原本按照美軍事先計算爆炸威力劃出的危險海域範圍,第五福龍丸作業的海域在爆炸範圍之外,看來不太需要擔心,船員們也就按照原定計畫進行捕撈行動。
然而,美軍低估了氫彈爆炸的威力,爆炸量比預期的還多出 2.5 倍,待在「爆炸範圍」之外的第五福龍丸和附近的上百艘漁船、以及數萬居民也隨之暴露在大量的輻射污染下。
由於第五福龍丸距離太近,船員都在高強度的輻射下,出現掉髮、長水泡急性放射線症候群的症狀,受傷最重的無線通信長 #久保山愛吉 ,在經過半年的治療後,還是不幸因輸血併發的肝炎死亡;當時受到輻射污染的漁獲,也被掩埋在築地市場地底下。
第五福龍丸事件發生時,距離二戰時原子彈在長崎跟廣島的爆炸還不到十年,面臨直接被試爆所害的船員、對誤食到受輻射污染「#原子魚」的疑慮,日本國內掀起大規模禁止氫彈試爆的抗議熱潮。
面對氫彈輻射等「#原子能」的傷害與傷痛、擔憂受輻射影響而出現的 #畸形生物,這些都促使了第一隻「#哥吉拉」在 1954 年底的誕生。
這隻巨大、長相怪異,不斷噴著白光的怪獸橫空出世,因為受到氫彈的影響而覺醒,並對人類進行反撲,彷彿也象徵著日本對核武的控訴。
於是,這部電影在日本橫掃所有的票房,也成為史上最經典的怪獸電影,在接下來的六十多年裡,一連拍了幾十部「哥吉拉系列」電影。多年來,哥吉拉吸引了大批的影迷,這些「哥吉拉粉」甚至還幫哥吉拉做了維基百科,裡面詳細記載了每一部哥吉拉電影的資訊,規模可一點都不遜於其他自製維基百科!
除了「核爆」的背景外,哥吉拉究竟還有著哪些魅力,讓千千萬萬的影迷為之瘋狂?
《在人類、自然與科技之間游移:哥吉拉的螢幕形象變遷,與它映射的社會現實》:https://bit.ly/3biZgSb
比基尼環礁輻射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陪你看國際新聞】哥吉拉,也跟美國為主的戰後秩序有關?
是的,就是二戰,就是美國。
哥吉拉的創造,源於日本人的反戰與反美情緒。
在日本投下原子彈之後,美國繼續在比基尼環礁試爆大量的核彈,1954 年,美國在比基尼試爆氫彈,因為溝通不良與威力錯估,爆炸後的輻射塵大量落在一艘日本漁船「第五福龍丸」上。
當時的日本文化圈普遍覺得憤怒,不是都戰後了,還是日本人倒楣?
但那可是美國軍事占領時期剛結束的 1954 年,日本人不敢直接批評美國。(其實到現在也不太敢)
所以他們就創造了古老的怪獸哥吉拉,被氫彈試爆喚醒(哪一國試爆的?電影可沒說),也被輻射汙染影響。
在哥吉拉從海上出場時,隱約後面有台漁船,猜猜上面寫什麼字?
是的,就是第五福龍丸。
海綿寶寶也跟這個脈絡有關,海綿寶寶與他的小夥伴們,住在中文翻做比奇堡的地方,但其實英文叫做 Bikini Bottom,也就是比基尼環礁的下方。
也難怪裡面的每個角色都那麼獨特、那麼奇思妙想,或許也是受輻射影響吧。
比基尼環礁輻射 在 地球上真的有比奇堡耶!!!其實是設定在比基尼環礁的底下 ... 的推薦與評價
Sean Chang, profile picture. Sean Chang. 這裡曾經為了核子彈的測試而被轟了好幾次,我相信就是這些輻射塵的關係而導致了海底海洋生物突變,讓他們可以說話,走路等, ... ... <看更多>
比基尼環礁輻射 在 挑戰新聞軍事精華版--美軍馬紹爾群島核爆秘辛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瞬間,比投在廣島的原子彈強500倍的核 輻射 、衝擊波、光 輻射 … ... 的氫彈放置在馬紹爾群島 比基尼環礁 。6時45分許,氫彈在離地面大約兩米的地方爆炸。 ... <看更多>
比基尼環礁輻射 在 [歷史] 二戰後第一次核試-代號「十字路行動」 - 精華區Military 的推薦與評價
1945年,七月到八月間,短短一月間就有三枚原子彈爆炸,
但其中轟炸廣島和長崎的兩枚,並沒有辦法從其收集到任何資料。
因此隔年初,為了要收及相關數據資料,並且研究海軍船艦,武器裝備,
和動物,在核子攻擊中產生的影響,以作為以後設計船艦的改進,
二月初就成立了專屬測試團隊,總計投入人力超過四萬。
1946年,正是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後的隔年,世界情勢發生重大改變,
原子時代來臨,為了因應全新的國際情勢,掌握核武,了解核武,
就成為國家生存及安全的重大挑戰。因此美軍在這年的夏天,
於比基尼環礁舉行「十字路行動」(Operation Crossroads)核武測試。
這次核試的代號「十字路」,象徵著世界局勢走到了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
這是國際政治上的意義,軍事上,則是要測試船艦及各種生物和裝備,
在核爆之後的狀態,因此使用了超過90艘的戰艦作為目標艦隊,
甲板上放置飛機,彈藥,食物,裝備;甲板下放置了總計超過400隻山羊,
豬,5000多隻白老鼠。
戰艦則是許多二戰時期著名的船隻,例如航艦「獨立號」,航艦「薩拉托加」,
戰列艦「阿肯色號」,及「內華達號」。還有一艘日本戰列艦-長門號,
日本輕巡酒勾號,以及德國重型巡洋艦-尤金親王級,全都放在測試海域。
此次行動只測試兩枚核武,分別使用空投空爆和海面下引爆,
空投在7月1日0900由B-29飛機搭載,於10000公尺投下名為「Able」的核彈,
在目標艦隊上空520呎(160公尺)爆炸,當量為23000噸TNT,
同年7月23日0835,另一枚核武放在水密潛水箱,掛於一艘登陸艇之下
海面下90呎(27公尺)引爆名為「Baker」的核彈。當量同為23000噸。
在Ground zero半哩的船艦大部分嚴重損毀,其中尤金親王號
和阿肯色號立刻沉沒,薩拉托加號嚴重損毀,雖然一度嘗試拖回去,
不過由於輻射污染嚴重而放棄。而長門號卻在海上飄浮,
美軍對於長門號的防禦能力,感到驚訝,那時決定,只要四天後沒沉,
就拖回去研究,沒想到4天後還是沉了,其他沉沒的船隻更是多到不勝其數,
自然包含上面那些倒楣的豬羊和老鼠。
目前比基尼環礁已開放潛水活動,輻射已經消失,長門號還靜靜躺在海底,
船身依然可見。
由這次的試驗,證明了核武在水下巨大的破壞力,和對船艦的巨大殺傷力,
因此水下核武器就此出現發展的價值。
參考資料:
https://nuclearweaponarchive.org/Usa/Tests/Crossrd.html
https://www.atomicarchive.com/Photos/LANL/Crossroads.shtml
(詳細資料)
https://marshall.csu.edu.au/html/WWII_Pix/Bikini_Tests.html
(船隻受損狀態)
https://www.bikiniatoll.com/Ships.html
(船隻的命運)
https://www.radiochemistry.org/history/video/op_crossroads.htm
(影片)
https://st2.fju.edu.tw/~a9260007/Nuclearpower.rar
(影片前面為遠處攝影,中間為其他核試,後面為船上的近距離攝影)
https://de220.com/Strange%20Stuff/Crossroads/Operation%20Crossroads.htm
(圖片說明)
在此聲明,非無斷轉載,如在它網頁看到類似,同為本人所著
內容如有訛誤或不足之處,尚請見諒。第一次po這種文章
希望能讓大家了解到一段過去比較不了解,但是實際上
還滿盛大的歷史測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60.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