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12.24 文化—《旁觀者》雜誌 Mark Forsyth ※
美國的聖誕老公公吃掉英國的聖誕爸爸
作者 Mark Forsyth 是以探究英文字源著名的英國作家,他的近作是《A Christmas Cornucopia 聖誕豐盛節》。他認為:聖誕老公公是美國的第一個文化出口品。
------------
美國的聖誕老公公(Santa Claus)吃掉了英國的聖誕爸爸(Father Christmas)。突然之間,它就發生了。當然,這個過程在現實上花了十年的時間,但在文化上,它確實是突然之間發生的。英國備受尊敬的人物——聖誕爸爸——的確是在一八七零年代的十年中被美國外來客吃掉了。
聖誕爸爸(最早在文獻中出現的年代是十四世紀),事實上是聖誕日的象徵。就像冰霜傑克(Jack Frost)是寒冷的象徵、復活節兔(Easter Bunny)是復活節的象徵一樣,聖誕爸爸象徵著聖誕日。他年紀很大(因為聖誕日歷史久遠),他肚子大大的(因為聖誕日是大啖美食的日子)。然而聖誕爸爸不給禮物,不會從煙囪跑到人家家裡,也跟襪子、馴鹿無關,他甚至不住在北極。那些都是聖誕老公公的行為,而聖誕老公公其實是紐約人。事實上,他幾乎完全由一個單一組織發明創造出來的——紐約歷史學會。
追根究底,聖誕老公公的真身,是三世紀一位沒沒無聞的人物,叫做米拉(Myra,在今日的土耳其)的聖尼古拉,他是一位喜歡送禮物的人。因為他,荷蘭人在 12 月 6 日的聖尼古拉日(St Nicholas day)買禮物給小朋友:荷蘭小朋友在晚上把鞋子放在窗台上,第二天一早,他們會在鞋子裡面發現聖尼古拉留給他們的小禮物。
紐約歷史學會的創辦人約翰‧品塔(John Pintard),認為這個荷蘭傳統太有趣了。每個人都知道紐約一度被稱為新阿姆斯特丹,而品塔的志業,就是要讓紐約再度荷蘭化。於是,品塔開始想辦法恢復紐約人在聖尼古拉日送禮物的習慣。他印製了小冊子,還呼籲把尼古拉尊奉為紐約的主保聖人,然而沒有人理睬他。
紐約歷史學會的另外一位成員、也是品塔的死對頭,華盛頓‧歐文(Washington Irving,譯按:此位是《李伯大夢》的作者)此時介入了。他製造了一個嘲笑品塔的滑稽紐約史:他說聖尼古拉是最早跟移民者一起到美國來的,他搭乘「天空馬車」(sky wagon)飛來飛去,把禮物丟進別人家的煙囪,這些禮物不知怎麼搞的,會跑到小朋友的襪子裡。
這個故事原本只是玩笑話,華盛頓不認為有人會當真。沒想到,他的書成為暢銷書後,大家都就當真了,他的玩笑話就這樣創造出了一個傳統。幾年後,第三位紐約歷史學會的成員,克拉克‧摩爾(Clement Clarke Moore)為自己的孩子寫了一首詩,《聖尼古拉的造訪》(A Visit from St. Nicholas),詩一開頭說:「在聖誕日的前一天晚上,整個屋子裡面……」
這些字句就此改變了世界,透過這句話,克拉克‧摩爾把聖尼古拉斯的造訪,從 12 月 6 日改到 12 月 24 日。因為這首詩,聖誕老公公改在聖誕日造訪了。這還解釋了——在聖誕老公公吃掉聖誕爸爸的時候——英國人開始送聖誕禮物的原因。
這一點,當我們讀狄更斯的《小氣財神》(A Christmas Carol)時會知道:故事中,男主人翁史古基(Scrooge)最後痛改前非,拿出自己的積蓄來慶祝聖誕日,他帶了一隻火雞到夥計鮑伯(Bob Cratchit)家裡,卻沒有買任何我們認為恰當的禮物。那是因為英國人傳統上不在聖誕日送禮物,而是在新年日送禮物。當時有錢人家會給孩子買玩具,1840 年代,狄更斯的長女記得:曾在聖誕日前一天被帶到一個玩具店裡面,但她家裡沒有掛襪子,後來她年紀大一點,狄更斯就不再買禮物送她了。
聖誕老公公真正獨特的地方,在於他是美國文化出口的最前鋒。
在十九世紀的絕大部份時間裡,美國一直是一個進口文化的國家,甚至罹患著一種文化自嘆弗如症(cultural cringe,此一名詞是由澳洲人發明,用以形容澳洲的文化現象)。美國的都會建築模仿歐洲的建築,美國的文學——如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比爾斯(Ambrose Bierce)、艾倫坡(Allen Poe)之流——模仿歐洲的文學、而美國的繪畫、古典音樂都無甚可觀之處。
然而,聖誕老公公代表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美國創造出來的現代世界,開始成為其他地方的標竿。第一座真正的摩天大廈是 1885 年在芝加哥興建的家庭保險大樓(Home Insurance Building),它不只標誌著土木工程的名勝,也是文化自信的勝利:它完全不像任何歐洲建築物,但美國人根本不在乎,因為美國已經進入了內省與創造的偉大年代,它開始造飛機、大量生產汽車、創作爵士樂、藍調音樂、搖滾樂、好萊塢、西部片、漢堡包、藍色牛仔褲。美國不再遠眺大西洋,不再問歐洲人這些東西是否 OK。1926 年,亨利‧福特幾乎發明了週休二日——不是為了遵守國際標準,而是因為他認為這樣可以賺更多錢。美國當時在經濟上採取保護主義,政治上採取孤立主義,文化上它根本不在乎歐洲人怎麼說了,除了兩次被迫參加世界大戰以外。
但我把話題扯遠了。聖誕節的故事,是一個不斷創造、再創造、遺忘、以及文化交流的故事。美國人也許送我們聖誕老公公,但是他們得到了查爾斯‧狄更斯。因為狄更斯,聖誕節成為全家團圓的節日。如同他所描寫的,聖誕節之所以溫暖舒適,是因為窗簾低垂,大門緊閉。這樣的場景,可能會讓前人感到震驚:在十七世紀的時候,英國貴族莊園的大門都必須在聖誕日打開,好讓村裡平民可以前來享受他所準備的食物,這一點被認為有助於社會和諧,詹姆士一世甚至禁止貴族在聖誕節前後逗留倫敦,因為如此一來他們可能不會命令僕人準備美食饗宴村人。
因為美國的文化影響,聖誕節已經澈底改頭換面,那麼,究竟有沒有真正的聖誕傳統?事實上,真相跟所謂的聖誕精神是不相容的。真正的聖誕老公公,其實是米拉的聖尼古拉,他是一位曾經在歷史上存活的真實人物,他的遺體仍然埋葬在義大利城市巴里(Bari)。如果你希望從聖誕節得到一點真實的東西、而非虛構的傳統的話(我是不推薦的),可以到義大利拜訪聖誕老公公的墳墓。
http://www.spectator.co.uk/…/how-santa-claus-ate-father-ch…/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比爾 特 摩 莊園 在 深度旅遊-跟著Mario走遍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到會迷路的20世紀初美國富豪宅邸-比爾特摩莊園(Biltmore Estate)
美國歷史上曾經有一段時間稱為"鍍金時代",這段時間突然許多美國人都成了富豪,因此無一不開始大興土木,私人住宅完全以豪奢為設計導向,但再怎麼誇張的都比不上前天我走訪的比爾特摩莊園,這座裝園的主人是美國知名范登堡家族的成員-喬治·華盛頓·范德堡二世(現在的范登堡大學就是他家開的),他年紀輕輕就繼承了父母親的龐大遺產(200多年前的兩億美金可是很驚人的數字),其中也包括位在美國北卡羅萊納洲的大片土地,正當他想要蓋一棟簡單家族住宅時,建築師Hunt跟著他走訪歐洲,沿路狂買家具和裝飾品,順道整理設計概念,最後在建築師的慫恿之下,簡易住宅成了仿造法國中古教堂的大宅,裡面共有250間房間(可惜裡面不給拍照!),整棟房子參觀下來,大概只有屋頂上的美國國旗還能提醒遊客現在人在美國,不然真會以為自己到了歐洲,而房子落成時屋主只有32歲,內部大多數房間皆比照歐洲宮廷規格,主餐廳更是挑高5層樓,氣勢上比擬歐洲皇室,如果覺得只是吃飯很無聊的人,可選擇打室內保齡或去地下室的游泳池戲水,室內待久了會悶,這時就走出室外,來去佔地達100個中正紀念堂的土地上騎馬、逛花園、遊船(湖也是私人的),甚至去私人酒莊開瓶上好紅酒,然而此莊園面積實在難以用言語形容,只能說從大門開車到屋子前面得開5公里的路,沿途樹林如同國家公園般茂密,但卻不見任何建築物,可想見屋主當年帶領著客人走到陽台,然後輕鬆地說:「你們現在看到的土地都是我的」。由於此地實在壯麗,許多電影都在這取景過,譬如大家熟知的《阿甘正傳》和《人魔》,直到今天,比爾特摩還是全美國最大的私人住宅。
照片來源:
我自己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