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台南市各級學校在105學年度全國學生各項運動聯賽中,表現極度亮眼:於橄欖球、棒球、籃球及足球等項目一共奪得4項冠軍、4項亞軍和1項季軍。昨天我一同參加市長授獎表揚典禮,並與台南眾小將們合影留念,實在與有榮焉,深感驕傲!
我一向熱愛看任何運動比賽,算十足體育迷,這應該歸功遺傳我老爸那充滿運動細胞的基因。老爸就讀六信高商第一屆時,便是省運時代跳高紀錄保持人,而他的母校也是橄欖球傳統名校的六信高商,今年度的全國橄欖球高中聯賽亦拿到亞軍。
這次獲冠軍的包括長榮大學橄欖球隊、佳里國中的足球隊、永仁高中國女組的籃球隊等傳統強隊。長榮大學橄欖球隊從2013年迄今,在亞洲的大學橄欖球隊邀請賽連續5年勇奪冠軍。佳里國中足球隊近5年來獲得第4次冠軍。永仁國中女籃隊獲得隊史第9座冠軍。而成軍不久的太子國中男籃隊就以黑馬之姿,抱回冠軍杯,令人興奮。
在亞軍部分,則有六信高中的橄欖球隊、民德國中的棒球隊、永仁高中高女組籃球隊、北門高中的足球隊。獲季軍則有太子國中女生籃球隊。從歷史紀錄來看,台南的橄欖球隊曾在省運及區運獲得16連霸冠軍,棒球從巨人少棒隊到揚名國際的王建民、郭泓志選手,都是出身台南的棒球明星;籃球、足球在國、高中端的運動聯賽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今年選手們的表現,可說是傳承了台南市豐沛的運動量能。
民德國中 校 史 在 王傑的繪畫天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請支持明德宿舍群的保存]
分享出去是最簡單的支持方式
有關於明德國中舊宿舍群的拆除計畫,以及文化資產保存的衝突這件事我們所應該知道的。以下我會就 1.歷史與建築風格。2.人文與自然價值。3.相關案例。4.實際發生的問題。等四大項在此做詳細的說明,並且希望各位可以支持對於這個古老宿舍群的保存。
1. 歷史與建築風格
明德國中的宿舍群,可以說是目前基隆市在二戰後最早蓋起來的宿舍,根據民德國中校史記載,校舍是於民國四十三年選定於七堵火車站對面山麓籌建校舍,四十五年破土動工,四十六年完成初期校舍工程,因此,本宿舍群的歷史大約有六十年了,算得上是本市最古老與保留最完整的宿舍群。
根據學校老師透露,當年瑞三煤礦礦主因為不忍學校大量的單身老師無穩定居所,因此捐地蓋起延山四排約七十間的單身宿舍,山莊的設計是沒有個人衛浴以及烹飪空間的,所以在這個社區裡還留有食堂,澡堂,鍋爐間,公廁,儲水塔… 等等現代人匪夷所思的公共建設遺跡,而這些設備在我小學時(約民國68年左右)仍然在使用,之後便慢慢地被淘汰廢棄。這是山莊裡最有趣的一項歷史遺跡。
這些特別的公共設施,在基隆的文化耆老李正仁老師的眼哩,十分類似礦場的辦公廳建築形式,尤其是宿舍中的一個卅幾階的直通頂層的大階梯,其氣勢之壯真的是這一類公家宿舍建築中少見,但是在金瓜石的太子賓館或是瑞三煤礦礦區的這些基隆河流域的依山而建的集合式建築群,多少都可以看到風格類似的空間處理手法,我們因此可以大膽的假設(因為沒有任何建築師以及工班的檔案資料),瑞三捐了地,甚至還提供了設計圖以及工人(對於曾經捲入228事件的瑞三李家或是其他的本省籍商賈,這種慷慨其實不奇怪,然而這純屬推論需要被檢驗)。
初蓋成的宿舍取名”明德山莊”,現在在某幾間宿舍的門上還是可以看到一兩塊古老的木牌子,上面用楷書端正的書寫著明德山莊的名字。宿舍沿著緩緩的山坡地蓋了五排,幾乎全部都是紅瓦屋頂木頭隔窗的紅磚平房,當初的宿舍全部都是供作單身教師的棲身之所,所以每一間宿舍都是簡單的一房一廳,一個宿舍大約五或六坪,簡單地分成前面的書房或是接待室以及後面的臥室,簡單樸素至極,我童年的回憶中還有著那一份空間窘迫困苦的記憶。
2. 人文與自然價值
山莊的六十年的歷史當中也出現過幾位有名的人物,其中最有名氣的就是現代水墨畫家劉國松,劉國松教授本來在明德教書,因此也就住在山莊裡面,跟我爺爺私交不錯,本來還送了一幅畫給爺爺,後來離開了明德在外地出了名,他在1956年成立五月畫會以及在1961年開始與徐復觀展開的現代畫論戰時,都有可能正住在這個地方。另外一位則是曾任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的閻振瀛教授,青少年時也住在山莊內,閻院長除了文學造詣深厚之外,目前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現代水墨畫家。這些人物都為這個地方增添了深厚的人文歷史的價值。
山莊裡有參天的巨木,紅花綠葉的灌木叢,松鼠,台灣藍鵲,老鷹,斑鳩,螢火蟲,知了,螳螂,天牛,獨角仙,蜻蜓,豆娘,蓮霧,刺波,不知名的藥草,各式蕨類,這裡顯然已經變成了一個何謂最佳居住狀態的完美的範例,然而這樣了完美狀態並不會得到應有的呵護,畢竟它的出現是一連串偶然的集合,而對它的保護則是要靠一連串的必然才能達成,而我要說的正是這個宿舍正面臨的拆除的問題。
3. 相關案例
簡單說,明德國中舊宿舍群,在學校擴建的計劃之下面臨被拆除的悲慘命運,這個案子與之前在台科大校地擴建的蟾蜍山的事件有異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說校地開發 vs. 文化資產保護。雖然說這種事情在本島已經司空見慣,但是我們有義務對這樣子的短視規劃表達不滿以及讓相關單位知道,是該停下來好好反省的時候了,畢竟前面整理出來的一堆文化價值的相關資料,是足以叫我們冷靜下來,好好省思這個粗糙的做法是不是這個土地上唯一的選擇,我們在台科大的蟾蜍山的案子裡看到學校動用行政資源對住戶訴訟,而基隆也不惶多讓,上周基隆市教育處國教司與明德國中校方挾七堵區的民意代表至文化局施壓,場面十分難看,看來對於關心明德國中宿舍的人們來說,最壞的狀況似乎還沒到來。因此,接下來讓我們看看這整件事情到底是如何演變至此的。
4. 實際發生的問題
整件事情,依照學校方面的闡述是非常的複雜的,但是我們大致上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來看這個問題,一個是發生在學校內部的事,另一個則是當地居民的看法。
4-1.發生在學校內部的事:
a. 道路拓寬: 學校外面的東新街,因為人行道狹窄,無法負荷周邊三所學校的學生上下學的人數流量,為行人安全考量,學校需要內縮(約五公尺)以俾道路與人行道拓寬。如此一來,將直接消滅民德國中緊鄰東新街的風雨操場,學校因此需要一個新的風雨操場。
b. 校內空間問題: 值此校地縮減的危急存亡之際,明德國中卻在自己校園最寬敞的戶外操場中間興建龐大的校舍,所以! 所以要拆掉另外一整排教室來另外再蓋一個戶外操場,所以! 所以原來的學校沒地了(其實還有),但是學校還是需要一個風雨操場。{我們要保障學生的受教權}全市學生家長聯合會會長如是說。
c. 腦筋動到宿舍上: 因此,學校就在招生人數肯定會越來越少的時刻,決定要更大手筆的將學校後面綠樹如茵的排水溝加蓋,並且派出怪手把這個具有豐富人文與自然環境的宿舍群拆掉一半,來蓋風雨操場。{希望各位可以支持我們的這個計畫,讓我們可以拆掉宿舍的一半}國教科科長在會勘時如是說。
4-2. 當地居民的看法:
a. 工程之必要性與功能性: 大部分的本地居民都無法理解的是---為什麼要在學校的正中間蓋校舍,而這麼大的工程竟然沒有建造地下停車場來紓解七堵火車站周邊極嚴重的停車問題(學校下方興建地下停車場已經不是一個前衛的做法了喔),而學校老師也有提說要在宿舍這邊蓋停車場,足見這個校舍的工程本身就是一個沒有完備思考的工程。而在這個少子化,各地都在減班撤校的時刻(比如旁邊的長興國小就面臨裁撤的危機),學校的龐大建築計畫(幾乎全校都會被掀過一遍之外還會摧毀骨董宿舍群)令所有人費解,講白了,套句這邊居民的話: 你先把孩子生出來再說吧! 學校蓋那麼大沒學生是要給誰用?
b. 糟蹋了一個好地方: 當地居民一致認為宿舍群是個鳥語花香的宜居環境,在妥善的規劃下也可以充分發揮教育的功能,並不是辦教育就一定要先蓋大房子,做大建設,這已經是落伍的思維跟做法,讓學生認識自己學校的歷史,親近自然,這是一個最適合的大教室。
c. 風雨操場: 明德國中已經有一個禮堂可以做室內活動空間使用,如果不夠,其實在蓋目前這個超大的校舍時,本來也就可以將一樓空間挑高設計成風雨操場,但是沒有。退一萬步,學校的邊角位置仍然可以生出風雨操場的地出來,比如已經沒有功能的舊圖書館就可以整理出來一片完整的空地使用。
5. 結論:
有關於舊宿舍群的開發計畫,幾十年來各種想法都有,有開公路的,造停車場的,學校的烘焙教室,戶外活動場… 各式各樣,其花樣之多,反映了兩件事,第一,教育權責單位對於這個地方的規劃一點頭緒都沒有。第二,從來沒有人以文化歷史的角度來看待及思考這個地方的可能性。
而教育權責單位在學校推動的這麼龐大粗糙無秩序的工程計畫,不僅僅對於學生的學習節奏造成無謂的干擾,而另外又是否對學生做出良好的示範其實是一個值得好好討論甚至究責的事情。在現代的社會當中(尤其是我們所標榜的文明的),學生要學會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思考在開發與歷史的保存的衝突當中展現出屬於人的智慧而不是商人的貪婪與粗暴,很顯然的這個拆除計畫的規劃者並沒有這方面的考量,而走筆至此,各位可以看得出來我正在捍衛孩子們在成為文明人的過程中的受教權吧!
歷史的形成是在模糊瑣碎的片段事件中,經由時間的催化而慢慢成形,但是也可以在一瞬間遭到破壞,扭曲,人的教育以及價值觀的養成亦如是。台灣目前正遭受的許多危機,其問題之根本就在文化根基的薄弱,對人文歷史價值的輕忽怠慢,這個沉痛的醒悟,在看到幾位原本理當重視文化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岌岌於執行各項工程計畫時,更加感受深刻與難受。基隆市的文化資產已經不多,我們曾經在寒風凜冽中擋下西二.三碼頭的拆除,而明德國中的舊宿舍群會是一項新的挑戰,還記得高遠新村吧? 希望這不會是高遠第二。 (分享出去是最簡單的支持方式)
民德國中 校 史 在 王傑的繪畫天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關於明德山莊:
明德國中的宿舍群,可以說是目前基隆市在二戰後最早蓋起來的宿舍,根據民德國中校史記載,校舍是於民國四十三年選定於七堵火車站對面山麓籌建校舍,四十五年破土動工,四十六年完成初期校舍工程,因此,本宿舍群的歷史大約有六十年了,算得上是本市最古老與保留最完整的宿舍群。
初蓋成的宿舍取名”明德山莊”,現在在某幾間宿舍的門上還是可以看到一兩塊古老的木牌子,上面用楷書端正的書寫著明德山莊的名字。宿舍沿著緩緩的山坡地蓋了五排,幾乎全部都是紅瓦屋頂木頭隔窗的紅磚平房,當初的宿舍全部都是供作單身教師的棲身之所,所以每一間宿舍都是簡單的一房一廳,一個宿舍大約五或六坪,簡單地分成前面的書房或是接待室以及後面的臥室,簡單樸素至極,我童年的回憶中還有著那一份空間窘迫困苦的記憶。
山莊的設計是沒有個人衛浴以及烹飪空間的,所以在這個社區裡還留有食堂,澡堂,鍋爐間,公廁,儲水塔… 等等現代人匪夷所思的公共建設遺跡,而這些設備在我小學時(約民國68年左右)仍然在使用,之後便慢慢地被淘汰廢棄。這是山莊裡最有趣的一項歷史遺跡。
山莊的六十年的歷史當中也出現過幾位有名的人物,其中最有名氣的就是現代水墨畫家劉國松,劉國松教授本來在明德教書,因此也就住在山莊裡面,跟我爺爺私交不錯,本來還送了一幅畫給爺爺,後來離開了明德在外地出了名。另外一位則是曾任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的嚴振瀛教授,青少年時也住在山莊內,這些人物都為這個地方增添了深厚的人文歷史的價值。
山莊建設之初的單身宿舍的簡陋設計很快就因為教師紛紛成家而面臨改建的需求,兩間打通合併的做法開始出現,漸漸地幾乎所有的宿舍都變成兩間合併的形式,然而時代的改變也漸漸地影響了山莊住戶居住的意願,80年代開始就有老師慢慢地外調,或是私人購屋搬出,山莊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漸漸出現空戶,而教育主管單位也禁止搬出戶再搬回,這項禁令造成山莊開始無法挽回的邁向空城。
2001年的納莉颱風是對於山莊僅存的十幾戶住戶居住此地最大的信心打擊,嚴重的洪水無情的警告住戶們此地不宜居住,這一年的下半年開始,剩下的住戶搬走了一半,沒搬走的全都是住在地勢較高的老老師與家眷,其實,搬出去之後又想搬回來的老鄰居多的是,要搬出去的都是萬般不得已,能留下的則是慶幸自己有個終老之所,原因只有一個,在這幾十年都市化的發展之下,這裡成了一個桃花源。
山莊裡有參天的巨木,紅花綠葉的灌木叢,松鼠,台灣藍鵲,老鷹,斑鳩,螢火蟲,知了,螳螂,天牛,獨角仙,蜻蜓,豆娘,蓮霧,刺波,不知名的藥草,各式蕨類,這裡顯然已經變成了一個何謂最佳居住狀態的完美的範例,然而這樣了完美狀態並不會得到應有的呵護,畢竟它的出現是一連串偶然的集合,而對它的保護則是要靠一連串的必然才能達成。
山莊的拆除的計畫,主要是來自於教育主管單位對於這些寶貴的文化資產的價值的徹底茫然與想像力的極度缺乏所致,以至於採用最官僚與傷害性最大的手段 - 拆除 來對付它,其手段一如山難封山海難禁海一樣,對於為何山莊的命運會走到拆除(這不能是定案,我們要盡全力保留這個重要的文化資產),我明天會再提出我的見解,而今天的文字則是要向大家介紹這個寶貴的地方有趣以及重要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