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亞斯~
.
亞斯伯格症狀,我一直不這樣說,我說那是一種特質。
每一個人,都多多少少有這樣的特質,像是你可能不喜歡與人相處、不見得喜歡社交場合、甚至聽不太出來別人的話中的意思等等。
.
👉不信你自己去測一下亞斯成人量表:http://bit.ly/2OcXM1l
.
當你可以接受,亞斯是一種特質,而不是一種病的時候,就不會那麼糾結、甚至不會去問醫生或老師說:「我兒子到底會不會好?」
.
我很喜歡豆哥現在的醫生說的:
「那是一種特質,就跟視力不好一樣,視力不好就戴眼鏡,去調整去適應!」
.
#是辛苦沒有錯
陪伴亞斯成長的過程,是辛苦的,這個我不否認。
他對於語詞的理解、對於別人的語意、對於很多社交問題的領悟,比別人要多花很多時間跟程序,而且可能還不見得能懂。
.
亞斯的堅持度很高,
當你幫設定目標之後,或者他認以為的目標之後,
他會不顧一切去做到。
而這樣的堅持度,用對地方很好,但如果一不小心,他也會走偏。
.
但我選擇看待他的優勢。
很多人問我,豆哥是亞斯伯格,怎麼會變成願意幫我綁鞋帶、願意關心我一天的心情、會把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分享給我、會為了怕我太累而幫忙洗碗、甚至回家第一件事會先檢查我的行李、檢查我有沒有太累等等。
.
我想,是他教會我的吧!我只瘋狂帶他旅行看世界而已。我的演講中都有說原因~
.
豆哥很小看新聞,就說了:「這些犯人沒有愛,只有愛才能解決他們的問題。」
現在我每天都跟豆哥說:「寶貝我好愛你💗」!
這種話以前我才說不出來,連對大叔我都很少說。
.
但,
豆哥最近在家上課,只要看到我站起來就會說:「媽媽,我愛妳,但我告訴妳,正經一點,我開視訊在上課!」
.
從一個以前被歸為自閉症,現在診斷出來是亞斯還伴隨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身上,我不知道你們看見什麼?
.
但,
這過程中我們也掉過數不清的眼淚,大叔本人更是在我經常不在的日子當中,每天跟豆哥耗下去,甚至犧牲個人的大好升遷前程,為的就是把豆哥教好。
.
我們不是做了什麼不對的事,所以生了這樣的孩子。
而是,我經常感恩上帝,讓我學會愛,因為豆哥。
.
以前我並不喜歡孩子,即使我過去的身份要面對很多孩子。
.
coco跟豆哥出生之後,
我們面臨更多更多的挑戰,兩個有特殊氣質的孩子。
.
但那不影響我愛他們、他們愛我。
.
#今天這桌菜是豆哥煮的
豆哥這兩天發現,只要三餐時間到,我就進廚房忙。
他都是下了課就會默默出現跟我說:「這個我來煮!」
我們知道,豆哥可能不是現行台灣教育體制中的常勝軍,他跟coco不同。
.
我們也不是要求成績的人,總覺得孩子要培養帶得走的能力,當他們需要,就會努力追求!而不是逼他們死讀書!
.
豆哥說他想當廚師!
雖然我很怕他把廚房炸了,這種特質的孩子我真心很怕他沒聲音~
小時候豆哥不出聲,我們就知道事情大條了。
他把浴缸的水放滿,然後水淹全家說:「yeah..我可以在家裡泡溫泉了!」
他在浴室很久沒出來,我們以為他在看書,結果一看他把自己弄受傷了不敢出來!
我經常打開冰箱,會有他五花八門的實驗品,是的,他沈浸在他自己的世界裡頭,這就是亞斯。
.
但我很少責備他,我只告訴他事情的後果必須要承擔。
收拾幾次之後,他就知道後果代表的意義是什麼了。
今天煮菜的時候,我們兩個在廚房,他一手切秋葵,我一在一旁要準備把鍋子擦乾,他轉頭跟我說:「媽媽等一下,我手上有刀,這樣妳會受傷!」
你說,人人說不會為人設想的亞斯,是不是有機會變成暖男?
.
#看待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優勢,用他的優勢教育他!
每一個人也都有長處,用你的長處去做事。
這才是教育的本質。
.
沒有任何一對認真的父母是輕鬆而簡單的,
網路上的梗語常說:「別人的老公跟小孩都不會讓人失望!」
但,後面的辛苦跟堅持,我們都沒有看見。
👉豆哥評估結果的那一天,我人在新幹線上,邊哭邊寫下:https://bit.ly/35gJZ0U
-
人永遠都要說好話、做好事!
#讓我陪你等到疫苗
氣質評估量表 在 蘇文清職能治療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要小看幼兒園老師的敏銳度
不要小看幼兒園老師的敏銳度,當老師反應孩子有學習狀況時,寧願多擔心一點,也不要錯過及早介入的機會!
在臨床諮詢時,我常會跟家長說「不要小看幼兒園老師的敏銳度,若老師說您的孩子有狀況,十之八九都是有狀況,只是這些狀況不是疾病,卻可能會影響孩子後續的學習發展,原本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到了小學之後,就有可能成為令人困擾的大問題!」
相信許多幼兒園老師也都會有這樣的經驗,跟家長告知要帶孩子去檢查,家長常置之不理,等到問題爆發了才回過頭責怪老師怎麼都沒說。當然也有些家長會聽從老師的建議,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檢查之後卻都說沒問題,最後搞得家長回到園所責怪老師,明明為了孩子好,結果卻落得惹人嫌。
這時不禁要問,為什麼家長、校方、與醫療之間會有這樣的落差呢?在討論這個議題之前,我們先來探討大多數人的思考路徑是什麼?
就一般人而言,假如有人建議您去醫院檢查,您會想知道的是什麼?是不是想確認自己有沒有生病這檔事。若從家長的角度來看,當有人建議您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您是否會出現質疑的聲音「您是說我的孩子有病嗎?」然後,我們再站在老師的思維去思考,假如孩子在校出現學習不佳,嘗試不同的教學方式仍然無解時,您是否會建議家長尋求醫療的協助,找尋原因與可行的方式呢?
這時,您有發現一個問題嗎?您現在所關心的是孩子有無疾病的問題?還是有無學習發展的問題呢?
您是不是已經陷入孩子有無疾病的糾結裡呢?但您有想過嗎?醫療要確診的是「疾病」不是「行為症狀」,然而幼兒園老師反應的孩子大多屬於學習有困擾的狀況,當這些學習狀況集結起來仍不足以達成疾病的標準時,醫療最後的判定就只能告訴家長「孩子一切發展正常。」聽到這樣的結果,大多數的家長都會鬆了很大的一口氣。
不過,若有去過醫院進行評估檢查的經驗就會知道,評估項目中可能會進行腦部儀器的檢查,也可能會要求孩子進行一連串的技巧測試,當然也會請家長填寫一些量表,然後再依據綜合結果說明孩子的整體狀況。
只是這些學習有困擾的孩子大多沒有腦部病變的問題,儀器自然就檢查不出異樣。這些孩子也大多會跑、會跳、會說話,雖然測試過程會有一些狀況發生,但結果還是有可能會落於可接受的範圍內。至於家長的填寫量表,假如有些題目是您困擾的行為,您也勾選了,但最後總分的統計分析仍然是有可能被判定正常。
這些看似沒有疑問的結果,您又曾想過,測試時發生的狀況會因此不見嗎?這些被勾選出來的問題會消失嗎?這些狀況會不會就是學校老師察覺有異的行為呢?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會不會就是老師擔心會牽動後續學習發展的可能呢?
所以我們該思考的是在評估過程中,您是要找出病因呢?還是要找出影響學習的原因呢?當您有這樣的矛盾時,您可以這麼做:
1️⃣給自己一個正向的觀念
到醫院檢查不見得是因為孩子得了什麼疾病,而是要透過醫療的評估項目找到影響孩子學習的原因,避免原本只是一個小問題,日後卻成為影響學習的大問題。
例如:愛唱反調的孩子,是孩子本身的氣質問題?還是因為擔心自己做不到而衍生出來的行為問題?
2️⃣與學校老師積極的討論
也許老師反應的狀況是您在家已經熟悉到不以為意的表現,或是您完全沒見過的行為,但一定要積極的與老師討論這些問題可能影響的學習範疇有哪些,一起共同擬定教導孩子的有效策略,絕對不要抱持著輕忽的態度。
例如:講話不清楚的孩子,只有家長聽得懂,但是其他同學都聽不懂,這是否會影響往後的人際互動?
3️⃣聚焦問題,找出共識點
學校老師口中的「問題」與醫療人員認定的或是您認為的「問題」是否是相同的問題?若彼此的焦點不同,就很有可能對於孩子學習狀況出現不同的解讀,而錯失及早幫助孩子的機會。
例如:活動量大的孩子,家長認為孩子只是調皮,但老師覺得孩子是規矩不好,醫療人員則認定是感覺統合出了狀況。
4️⃣著重施測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評估報告出爐後,不要急著從結果判定孩子,而是從評估的細項中找尋孩子的優劣勢,從優勢中找出孩子的潛在能力,從劣勢中思考可能衍生的後續問題,以利提早做出因應的策略。
例如:動作技巧不好的孩子,平常都出一張嘴,講的頭頭是道,真的換他做時,就藉口理由一堆,但是管別人都特別厲害。
5️⃣參考不同課程老師的意見
因為家長無法隨時進入幼兒園觀察孩子的表現,那麼就可以藉由其它才藝課來了解孩子,從中觀察孩子的注意力表現、學習速度、課堂中被關注的頻率來判斷。
例如:動不動就說課程不喜歡的孩子,是真的不喜歡?還是因為挫折而出現的逃避行為?
孩子有學習問題,不代表就是有疾病,所以家長不用急著武裝自己,多尊重幼兒園老師的意見,因為他們看過的孩子絕對比您多,若老師反應孩子有學習問題,寧願多擔心一點,也不要錯過早期的介入機會。
(文章已收錄於媽媽寶寶月刊2020六月份)
#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
#童心職能治療所
#童心語言治療所
氣質評估量表 在 佳佳老師音樂故事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Ep. 3
認真來聊聊「九大氣質」是什麼
對於新手爸媽應該蠻有幫助的☺️
所有的氣質 不分好壞
只有行為表現的不同
而且會隨著成長經歷隨之改變
並非絕對不可逆的
尊重、包容個體的獨特性
內在得先理解與接納
才能做出適合的行為應對
*小提醒*
評估氣質量表是心理諮商的專業
有需要請去各大醫院接受專業測評
氣質評估量表 在 安安婦幼中心- 本院提供幼兒及兒童「氣質評估」服務... 的推薦與評價
因為是朱醫師親自提供諮詢,必須先經過看診確認有必要,才會請您填表。填表需要時間,分析及說明也需要時間, 而門診時間有限,因此會請您帶回家填寫,填完送回或寄回 ... ... <看更多>
氣質評估量表 在 人類發展學的一組氣質量表評估評估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人類發展學的一組 氣質量表評估評估. 81 views 1 year ago. 嚴舜承. 嚴舜承. 1 subscriber. Subscribe. 0. I like this. I dislike thi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