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舊文】一變四 四變十二 宇宙演化永恆真理(21.02.2020)
//一變四
四變十二
來到這禮拜更加諷刺//
作為科學家,我並不相信報應,但我相信物理上的因果。除了生物學上的病毒傳染會「一變四、四變十二」,天文學上亦有「一變四、四變十二」,而且這個過程更直接影響地球上的生命,甚至整個宇宙的演化。
恆星是一個巨大的煉金術熔爐。構成恆星的元素,絕大部分是氫(原子量為1)。由於恆星自身的重力,恆星裡的氫會互相擠壓。好像擠壓一個氣球一樣,壓力和溫度會上升。當溫度提昇至約1,500萬度,氫原子核就能夠突破彼此的電磁斥力,透過量子穿隧效應結合在一起。
在這個溫度下最的過程是「質子-質子連鎖反應」(氫原子核其實就是一個質子)。簡單來說,就是四個氫結合成一個氦(原子量為4)。
一變四。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個過程並非一步登天。事實上,首先兩對氫核各自結合成氘(氫的同位素),然後這兩個氘再各自與一個氫結合成氚(氫的另一款同位素)。最後,這兩個氚結合成氦,並同時放出兩個氫。這兩個氫能夠繼續連鎖反應。
不過,當太陽差不多用盡體內的氫元素,更多有趣的事情就會發生。其細節很複雜,如果我們只簡略說重點的話,大概就是首先因氫核不足,太陽核心的核反應放出的能量漸漸變少,重力開始將恆星中心壓縮。
本來太陽只有中心部分才會發生核反應,但恆星外圍的氫亦因壓力和溫度增加,亦開始發生核反應,因此恆星中心會向內壓縮,外圍卻會膨脹。這時,太陽就進入所謂的紅巨星階段,尺寸變得比地球軌道更大,因此地球要不是被燒得灰飛煙滅,就是因太陽重力場改變而向外移動。無論如何,因太陽變得非常熱,地球海洋會完全蒸發,所有生物都難逃一死。
扯遠了。回來討論太陽中心的核反應。因體積變小,溫度和壓力再次提高,直至點燃另外一個核反應「碳循環連鎖反應」。碳循環連鎖反應亦是把氫結合成氦的連鎖反應,只不過這次需要一個碳原子核幫手——太陽內部只有微量的碳,來自前一兩代的恆星殘骸,不過已經足夠了。
質子–質子連鎖反應的效率正比於溫度的4次方,而碳循環連鎖反應的效率則正比於溫度的16次方。這個恐怖的數字顯示,太陽裡的核反應將會失控地加速,核反應所產生的能量根本來不及散失到太空之中,因為一個光子要從太陽中心走到太陽表面需時以百萬年計。
這意味著,太陽中心溫度將不斷提高。當溫度達到1億度,另一個核反應「三氦核連鎖反應」就會接手,將三個氦結合成一個碳(原子量為12)。
四變十二。
三氦核連鎖反應由兩個步驟組成:先由兩個氦結合成一個鈹,然後這個鈹再跟一個氦結合成一個碳。三氦核連鎖反應的效率正比於溫度的40次方。
太陽中心的溫度將不斷提高,逐步點燃其他的核反應。加上各種不穩定同位素的核衰變反應,太陽共可合成80種元素。太陽能夠合成的最重元素是釙。
比太陽更重的恆星,有可能合成更重的元素,直至所有比鐵輕的元素都合成鐵了,恆星中心就會變成一顆鐵球。由於鐵的核結合能——即每個核子(質子和中子)結合時釋放了的能量——是所有元素之中最高的,結合鐵需要輸入能量而非放出能量。因此恆星中心的核反應會停止,沒有壓力[1]能夠抵抗重力,中心會急速向內坍塌,然後反彈,造成超新星爆發(II型超新星)。整個過程不足一秒。
超新星爆發之中,所有合成過的元素都會被光分解成氫,然後又在極高溫度裡再次重複核反應,合成宇宙中可以自然找到的所有元素。地球上的生命需要的各種元素,大都來自於超新星爆發[2]。而恆星以至星系的演化過程,又受各種元素的比例所影響。因此,整個宇宙的演化,都取決於主宰這些核反應的物理定律。
一變四,四變十二,宇宙演化永恆真理。
P.S. 都係聽返《喜氣洋洋》。飲杯!
[1]事實上,簡併壓力會再抵擋重力一段時間,不過要解釋的話就過於離題,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星海璇璣》第五章第三節「恆星的死亡筆記」,或我的文章《恆星的死亡筆記》。
[2]2017年,人類觀察到首個來自雙中子星結合所釋放的重力波。近年研究發現,許多以往被認為源自超新星爆發的重元素——例如金,比較可能是來自於這類雙中子星結合事件的。可參考LIGO網頁的解說。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北韓核試,令南北韓關係緊張。我相信北韓有的原料只能做到幾件核武而已。做核武其中一個必要的原料是氚,其實就是重氫。核融合有很多方法,一個簡單的是把氫原子和重氫原子結合,生成氦。這多了中子,釋放那中子出來。這個核融合因為中子釋放出而產生很大能量。能否做到核彈是要很多技術問題。首先,這些氚是很稀有的物質。...
氦原子量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推舊文】一變四 四變十二 宇宙演化永恆真理
就過年了,希望chain reaction唔好停🙏🏼😃
作為科學家,我並不相信報應,但我相信物理上的因果。除了生物學上的病毒傳染會「一變四、四變十二」,天文學上亦有「一變四、四變十二」,而且這個過程更直接影響地球上的生命,甚至整個宇宙的演化。
恆星是一個巨大的煉金術熔爐。構成恆星的元素,絕大部分是氫(原子量為1)。由於恆星自身的重力,恆星裡的氫會互相擠壓。好像擠壓一個氣球一樣,壓力和溫度會上升。當溫度提昇至約1,500萬度,氫原子核就能夠突破彼此的電磁斥力,透過量子穿隧效應結合在一起。
在這個溫度下最有效率的過程是「質子-質子連鎖反應」(氫原子核其實就是一個質子)。簡單來說,就是四個氫結合成一個氦(原子量為4)。
一變四。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個過程並非一步登天。事實上,首先兩對氫核各自結合成氘(氫的同位素),然後這兩個氘再各自與一個氫結合成氚(氫的另一款同位素)。最後,這兩個氚結合成氦,並同時放出兩個氫。這兩個氫能夠繼續連鎖反應。
不過,當太陽差不多用盡體內的氫元素,更多有趣的事情就會發生。其細節很複雜,如果我們只簡略說重點的話,大概就是首先因氫核不足,太陽核心的核反應放出的能量漸漸變少,重力開始將恆星中心壓縮。
本來太陽只有中心部分才會發生核反應,但恆星外圍的氫亦因壓力和溫度增加,亦開始發生核反應,因此恆星中心會向內壓縮,外圍卻會膨脹。這時,太陽就進入所謂的紅巨星階段,尺寸變得比地球軌道更大,因此地球要不是被燒得灰飛煙滅,就是因太陽重力場改變而向外移動。無論如何,因太陽變得非常熱,地球海洋會完全蒸發,所有生物都難逃一死。
扯遠了。回來討論太陽中心的核反應。因體積變小,溫度和壓力再次提高,直至點燃另外一個核反應「碳循環連鎖反應」。碳循環連鎖反應亦是把氫結合成氦的連鎖反應,只不過這次需要一個碳原子核幫手——太陽內部只有微量的碳,來自前一兩代的恆星殘骸,不過已經足夠了。
質子–質子連鎖反應的效率正比於溫度的4次方,而碳循環連鎖反應的效率則正比於溫度的16次方。這個恐怖的數字顯示,太陽裡的核反應將會失控地加速,核反應所產生的能量根本來不及散失到太空之中,因為一個光子要從太陽中心走到太陽表面需時以百萬年計。
這意味著,太陽中心溫度將不斷提高。當溫度達到1億度,另一個核反應「三氦核連鎖反應」就會接手,將三個氦結合成一個碳(原子量為12)。
四變十二。
三氦核連鎖反應由兩個步驟組成:先由兩個氦結合成一個鈹,然後這個鈹再跟一個氦結合成一個碳。三氦核連鎖反應的效率正比於溫度的40次方。
太陽中心的溫度將不斷提高,逐步點燃其他的核反應。加上各種不穩定同位素的核衰變反應,太陽共可合成80種元素。太陽能夠合成的最重元素是釙。
比太陽更重的恆星,有可能合成更重的元素,直至所有比鐵輕的元素都合成鐵了,恆星中心就會變成一顆鐵球。由於鐵的核結合能——即每個核子(質子和中子)結合時釋放了的能量——是所有元素之中最高的,結合鐵需要輸入能量而非放出能量。因此恆星中心的核反應會停止,沒有壓力[1]能夠抵抗重力,中心會急速向內坍塌,然後反彈,造成超新星爆發(II型超新星)。整個過程不足一秒。
超新星爆發之中,所有合成過的元素都會被光分解成氫,然後又在極高溫度裡再次重複核反應,合成宇宙中可以自然找到的所有元素。地球上的生命需要的各種元素,大都來自於超新星爆發[2]。而恆星以至星系的演化過程,又受各種元素的比例所影響。因此,整個宇宙的演化,都取決於主宰這些核反應的物理定律。
一變四,四變十二,宇宙演化永恆真理。
P.S. 都係聽返《喜氣洋洋》。飲杯!
[1]事實上,簡併壓力會再抵擋重力一段時間,不過要解釋的話就過於離題,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星海璇璣》第五章第三節「恆星的死亡筆記」,或我的文章《恆星的死亡筆記》。
[2]2017年,人類觀察到首個來自雙中子星結合所釋放的重力波。近年研究發現,許多以往被認為源自超新星爆發的重元素——例如金,比較可能是來自於這類雙中子星結合事件的。可參考LIGO網頁的解說。
氦原子量 在 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文章】一變四 四變十二 宇宙演化永恆真理
作為科學家,我並不相信報應,但我相信物理上的因果。除了生物學上的病毒傳染會「一變四四變十二」,天文學上亦有「一變四四變十二」,而且這個過程更直接影響地球上的生命,甚至整個宇宙的演化。
恆星是一個巨大的煉金術熔爐。構成恆星的元素,絕大部分是氫(原子量為1)。由於恆星自身的重力,恆星裡的氫會互相擠壓。好像擠壓一個氣球一樣,壓力和溫度會上升。當溫度提昇至約1,500萬度,氫原子核就能夠突破彼此的電磁斥力,透過量子穿隧效應結合在一起。
在這個溫度下最的過程是「質子-質子連鎖反應」(氫原子核其實就是一個質子)。簡單來說,就是四個氫結合成一個氦(原子量為4)。
一變四。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個過程並非一步登天。事實上,首先兩對氫核各自結合成氘(氫的同位素),然後這兩個氘再各自與一個氫結合成氚(氫的另一款同位素)。最後,這兩個氚結合成氦,並同時放出兩個氫。這兩個氫能夠繼續連鎖反應。
不過,當太陽差不多用盡體內的氫元素,更多有趣的事情就會發生。其細節很複雜,如果我們只簡略說重點的話,大概就是首先因氫核不足,太陽核心的核反應放出的能量漸漸變少,重力開始將恆星中心壓縮。
本來太陽只有中心部分才會發生核反應,但恆星外圍的氫亦因壓力和溫度增加,亦開始發生核反應,因此恆星中心會向內壓縮,外圍卻會膨脹。這時,太陽就進入所謂的紅巨星階段,尺寸變得比地球軌道更大,因此地球要不是被燒得灰飛煙滅,就是因太陽重力場改變而向外移動。無論如何,因太陽變得非常熱,地球海洋會完全蒸發,所有生物都難逃一死。
扯遠了。回來討論太陽中心的核反應。因體積變小,溫度和壓力再次提高,直至點燃另外一個核反應「碳循環連鎖反應」。碳循環連鎖反應亦是把氫結合成氦的連鎖反應,只不過這次需要一個碳原子核幫手——太陽內部只有微量的碳,來自前一兩代的恆星殘骸,不過已經足夠了。
質子-質子連鎖反應的效率正比於溫度的4次方,而碳循環連鎖反應的效率則正比於溫度的16次方。這個恐怖的數字顯示,太陽裡的核反應將會失控地加速,核反應所產生的能量根本來不及散失到太空之中,因為一個光子要從太陽中心走到太陽表面需時以百萬年計。
這意味著,太陽中心溫度將不斷提高。當溫度達到1億度,另一個核反應「三氦核連鎖反應」就會接手,將三個氦結合成一個碳(原子量為12)。
四變十二。
三氦核連鎖反應由兩個步驟組成:先由兩個氦結合成一個鈹,然後這個鈹再跟一個氦結合成一個碳。三氦核連鎖反應的效率正比於溫度的40次方。
太陽中心的溫度將不斷提高,逐步點燃其他的核反應。加上各種不穩定同位素的核衰變反應,太陽共可合成80種元素。太陽能夠合成的最重元素是釙。
比太陽更重的恆星,有可能合成更重的元素,最終恆星中心就會變成一顆鐵球。由於鐵的核結合能——即每個核子(質子和中子)結會時釋放了的能量——是所有元素之中最高的,結合鐵需要輸入能量而非放出能量。[0]因此恆星中心的核反應會停止,沒有壓力[1]能夠抵抗重力,中心會急速向內坍塌,然後反彈,造成超新星爆發(II型超新星)。整個過程不足一秒。
超新星爆發之中,所有合成過的元素都會被光分解成氫,然後又在極高溫度裡再次重複核反應,合成宇宙中可以自然找到的所有元素。地球上的生命需要的各種元素,大都來自於超新星爆發[2]。而恆星以至星系的演化過程,又受各種元素的比例所影響。因此,整個宇宙的演化,都取決於主宰這些核反應的物理定律。
一變四,四變十二,宇宙演化永恆真理。
P.S. 都係聽返《喜氣洋洋》。飲杯!
[0]哪為什麼比鐵更重的元素都能在恆星中合成呢?事實上,鐵的一種同位素鐵-56才擁有最高的核結合能。事實上,我們不可以只比較兩個原子核的核結合能,而需要比較參與核反應的原子核們和核反應產生的原子核們的總核結合能之差。只要「核反應產生的原子核們的總核結合能 - 參與核反應的原子核們的總核結合能」大於零,就是可以發生的過程(如溫度足夠的話)。
[1]事實上,簡併壓力會再抵擋重力一段時間,不過要解釋的話就過於離題,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星海璇璣》第五章第三節「恆星的死亡筆記」,或我的文章《恆星的死亡筆記》。
[2]2017年,人類觀察到首個來自雙中子星結合所釋放的重力波。近年研究發現,許多以往被認為源自超新星爆發的重元素——例如金,比較可能是來自於這類雙中子星結合事件的。可參考LIGO網頁的解說。
氦原子量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北韓核試,令南北韓關係緊張。我相信北韓有的原料只能做到幾件核武而已。做核武其中一個必要的原料是氚,其實就是重氫。核融合有很多方法,一個簡單的是把氫原子和重氫原子結合,生成氦。這多了中子,釋放那中子出來。這個核融合因為中子釋放出而產生很大能量。能否做到核彈是要很多技術問題。首先,這些氚是很稀有的物質。這核彈能否投放又是一個問題。總不能拿一個十噸重的東西去轟炸人,而是需要微型化。而氫彈是用一粒原子彈來引爆,才能令氚產生核融合變化。
其實這件事令日本南韓都大為緊張。日本有點擔心,最擔心的是南韓。因為由三八線去攻擊南韓,只需用遠程炮的便可以把原子彈或氫彈射過去。這對南韓生存產生很大的威脅。而這一次罕有地中國加入了安理會譴責金正恩。但他是不理,繼續這麼做。那中國就是養虎為患,不知如何是好。因為中國帶頭經濟制裁他,北韓便會漏夜崩潰。但北韓會不會因此先用原子彈炸中國呢?北韓人是不是會逃難到中國呢?中國不怕美國在南韓攻擊他,但會怕北韓攻擊他。這件事發展至此,甚為幽默。朴瑾惠和中國交情甚好,一旦沒有了北韓,南韓便會解除武裝,不會對中國有威脅。中國的麻煩是自找的。當你養一癲狗,要不停養它,否則它是會反咬你一口。他夠窮便能惡。他又夠癲。這組合是一很驚人的事。
昨晚我們推廣的蘿蔔糕,忘了告訴大家除了是用我們的臘腸做,更是用手切蘿蔔絲,這會好味一些。大家快些訂購吧。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氦原子量 在 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系學會- 【大頭貼の創作理念】 氦簡寫為He 的推薦與評價
【大頭貼の創作理念】 氦簡寫為He,其原子序為2,原子量為4.002602。 是一種無色,無臭,無味,惰性單原子氣體。 同時,在元素週期表上,它也是稀有氣體的第一個元素。 ... <看更多>
氦原子量 在 元素系列2 氦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氦簡寫為He,其原子序為 2 , 原子量 為4.002602。是一種無色,無臭,無味,的惰性單原子氣體。 ... <看更多>
氦原子量 在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107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期中考試高二化學 ... 的推薦與評價
原子量 :H=1,N=14,O=16,S=32,Cl=35.5) ... ( )將4 atm 的氯化氫2 L、2 atm 的氨3 L、4 atm 的氦1 L,共置於3 L 的容器中,則總壓力為多少atm?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