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挖出恐龍化石,其實有好多資訊可以研究! 🧐
恐龍的牙齒化石在恐龍研究中具有重要價值。根據牙齒外觀形態,可以判斷恐龍的食性,鑑別恐龍類群;然後根據牙齒的結構,也可以分析恐龍的取食方式和消化機制。另外,通過測定植食性恐龍的牙齒釉質中的碳氧同位素比值,還可以知道當時的氣候狀況。
-內文摘自《成為恐龍獵人》
🔥現在遠流BEST100 X國家地理科學盒子《恐龍再現二部曲》購買2套逼近69折,還送一本國家地理雜誌的正刊唷😍快速傳送門👉👉t.ly/Og628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10的網紅吳光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來自外太空的神秘禮物 被稱為「天鐵」的鐵隕石—天鐵原石! 隕石,就是從地球外進入大氣層的小天體,大部分原來都是小行星。但是,也有很少是來自月球和火星的隕石。 小天體之間相互碰撞後破裂,在宇宙空間漂浮期間,如果偶然來到地球附近的話,就會被地球的引力所吸引,而開始向地球下落。小的...
氧同位素 在 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科普文分享】20 億年前氧產量突大幅減少 或為地球史上第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Little fat ball
//地球已知曾經出現過五次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例如 6,600 萬年前的恐龍滅絕就令地球 90% 生物消失;近代人類活動造成的破壞也造成生態危機,不少學者更指人類已造成第六次大滅絕。
最新刊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 》的地質研究指,在這六次大滅絕前可能還有一次發生於約 20 億年前的滅絕事件,雖然當時當有單細胞生物,但其影響很有可能是地球史上最為嚴重的一次。
該研究由史丹福地質學家 Malcolm Hodgskiss 領導,形容發現是「盛宴 (feast) 」變成「飢荒 (famine) 」的故事,並指由於遠古時代仍未有複雜生命體出現,過去無太多化石記錄,因此到現在才可窺探當時經歷的地球變化。
24 億年前,地球大氣含氧量極少,大部分都與礦物質結合,或存在於水中。然後,水生的藍菌 (cyanobacteria) 出現,這些類似藻類的細菌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可將陽光轉化成能量,並會呼出氧氣至大氣中,觸發大氧化事件 (The Great Oxygen Event, GOE) 。 GOE 是個盛宴時代,生命蓬勃發展、變得多元化,繼續演化,但突然某種原因,幾乎所有生命都突然死亡。
團隊遠赴仍有非常原始地與的加拿大貝亞北極地區爾徹群島 (Belcher Islands) 取得重晶石 (Barite) 樣本,量度當中的氧、硫與鋇的同位素比例,從而了解地球大氣含氧量的變化。團隊發現,在 GOE 完結後不久的 20.5 億年已出現負氧同位素,這些同位素需要細菌初級生產量大由快速減少才會出現,團隊估計跌幅由超過 5 倍至 200 倍不等。
團隊又指,這種巨大跌幅有機會由地球缺乏如磷這些對藍菌重要的養份所觸發,並令隨後 10 億年的地球初級生產量遠比現代穩定地低。
研究結果亦支持「氧過量」理論的說法,該理論認為當海中能釋放氧氣的微生物數量達到臨界峰值,環境營養供應無法再維持其生命,大氣氧含量就會減少,換言之營養多寡與大氣氧含量有密切關係。
如果團隊的估算正確,當年微生物大量消失是是地球史上最嚴重的滅絕事件,遠超 2.5 億年前稱為「大死亡」或「大規模滅絕之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 (Permian–Triassic extinction event) 。該次事件造成 70% 的陸上有脊椎動物,以及高達 96% 海洋生物,這亦是唯一一次滅絕事件造成昆蟲物種大規模死亡。//
氧同位素 在 台視新聞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TTV焦點】北半球乾旱 研究:恐自然現象非暖化影響
#6編:乾旱危機或許跟暖化無關,但其他問題也是不爭的事實😔
---
台灣研究團隊從泰國鐘乳石洞穴,分析石筍的氧同位素,推敲出2700年來,中印太地區🌏的降雨帶飄移規律,破解降雨密碼。研究指出,北半球發生乾旱危機🥵,有可能只是水文震盪,風水輪流轉的現象,不能完全歸咎於全球暖化,各國水資源分配恐將重新洗牌。
#水文震盪 #降雨帶飄移
---
【聽說訂閱 #台視新聞 愛護資源不缺水💧】
氧同位素 在 吳光頭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來自外太空的神秘禮物
被稱為「天鐵」的鐵隕石—天鐵原石!
隕石,就是從地球外進入大氣層的小天體,大部分原來都是小行星。但是,也有很少是來自月球和火星的隕石。
小天體之間相互碰撞後破裂,在宇宙空間漂浮期間,如果偶然來到地球附近的話,就會被地球的引力所吸引,而開始向地球下落。小的就在大氣中放著光芒燃燒掉了,而沒有燒掉的就落到地面上。新降落的隕石表面都有一層黑色的熔殼,使其表面發生熔融而形成一層薄薄的熔殼,厚度約為1毫米。
隕石原來是小行星,正因為如此,它是研究太陽系歷史的最直接的珍貴材料。
隕鐵,鐵隕石iron meteorite,主要成份為鐵、鎳的隕石,其次含有少量的石墨、隕磷鐵鎳礦、隕硫鉻礦、隕碳鐵、鉻鐵礦和隕硫鐵等。在化學成分上除Ni和Fe外,還含有Co、S、P、Cu、Cr、Ga、Ge和Ir等元素,有少數鐵隕石還含有硅酸鹽包體。鐵隕石的分類主要根據Ni、Ga、Ge和Ir的含量及其構造特徵,分為13個群。
通過對石鐵隕石中各種元素的同位素含量測定,可以推算出其年齡,從而推算太陽系開始形成的時期。現在已經發現石鐵隕石中存在有機化合物60多種,而且這些有機化合物都是在原始太陽星雲凝聚的晚期合成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極佳的研究 「素材」。對於石鐵隕石中存在的各種有機化合物的成因研究,為人類探索生命前期的化學演化過程開拓了一個新的前景。
觀此鐵隕石,重:2092g;呈不規則多面形,暗灰色的熔殼包裹著整顆隕石,融殼上不規則分布許多小坑洞,紋路斑駁,此為隕石墜落地球過程中與大氣急劇作用後所形成,也是辨別隕石的重要依據。
此枚隕石通體呈灰色,石頭上有些許暗紅和黃色,無氧化痕跡,保存十分完好,而且品相精緻,上有流紋,似鐵非鐵,似石非石,其色蒼蒼,其聲錚錚,實為難得。現如今國際市場上隕石行情大好,可謂「千金易得,一石難求」。
不論是從外觀,還是從本身價值看,都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觀賞價值、考古價值、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市場價值不可估量。
據資料顯示,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隕石有20多噸,數量有兩萬多塊,其中有一部分隕落在大海,一部分不能被人類發現珍藏,還有一部分被收藏在大型博物館中。而鐵隕石是比較罕見的一類隕石,佔隕石數量的2%—4%,存量不多。
那麼如何分辨出石鐵隕石呢?從這幾方面看:
1.外表熔殼:新降落的隕石表面都有一層黑色的熔殼,厚度約為1毫米。
2.表面氣印:另外,由於隕石與大氣流之間的相互作用,隕石表面還會留下許多氣印,就像手指按下的手印。
3.內部金屬:鐵隕石有金屬鐵組成,這些鐵的鎳含量很高(5-10%)。
4.磁性:正因為大多數隕石含有鐵,所以95%的隕石都能被磁鐵吸住。
5.球粒:大部分隕石是球粒隕石(佔總數的90%),這些隕石中有大量毫米大小的硅酸鹽球體,稱作球粒。
6.比重:鐵隕石的比重為8克,遠遠大於地球上一般岩石的比重。
1898年世界第三大、中國第一大鐵隕石,被發現於新疆阿爾泰青河縣西北,名稱為「銀駱駝」的鐵隕石。這些隕石表面呈現鐵的光澤;並且表面布滿坑洞和疤痕。依據斷裂面分析,其成分為黑白色鐵鎳金屬。
其外形呈不規則圓錐體;體積為3.5立方米,重約30噸。該鐵隕石含鐵88.67%,含鎳9.27%。特別是,其中含有6種地球上沒有的礦物:錐紋石、鎳紋石、變鎳紋石、合紋石、隕硫鐵和磷鐵鎳等宇宙礦物,該隕石目前存放在新疆地質礦產博物館。
在古老的歷史長河中,人們將隕石視為聖物。比如,古羅馬人把隕石當做神的使者,他們在隕石墜落的地方蓋起鐘樓來供奉。匈牙利人則把隕石抬進教堂,用鍊子把它鎖起來,以防這個「神的禮物」飛回天上。在中國,《左氏傳》雲:「隕石,星也」。
世界之大,宇宙之廣,歲月之無窮,天下隕石非人力所能窮也。收藏雖少,卻每每把玩,如獲至寶,如數家珍。直至現今,隕石仍被認為具有強大的神秘宇宙能量,是宇宙中第四度空間的天使,具有強大的闢邪能力,並能轉運開運,闢邪、鎮宅等。泰國、東南亞等國和西藏的高僧把隕石稱為——「天鐵」,做成護身符和金剛杵等法器進行修煉。
如今,隨著藏家對隕石知識的不斷深入,使隕石收藏的風潮越來越熾熱,想收藏的藏家不斷增多。隕石是「天外之物」,蹤跡罕見,因其來源的特殊性,一直以來被世人當做珍寶似得收藏起來,在市場上也升值空間極大。
氧同位素 在 呂冠緯 / 冠緯學長陪你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先備知識:
1.同位素的概念。
影片重點:
1.氫有三種同位素,分別是氫(H)、氘(D)、氚(T),都含有1個質子,分別含有0,1,2個中子。
2.重水是由兩個氘與一個氧結合而成,其沸點、凝固頂、密度都高於水。
更多教學影片在均一教育平台 http://www.junyiacademy.org/
氧同位素 在 提出碳酸鹽礦物的氧同位素組成可以記錄形成時的溫度 的推薦與評價
地質百科大進擊:穩定碳氧同位素】 碳酸鹽礦物的穩定碳氧同位素,在形成礦物時記錄當時的母液同位素組成、溫度與環境條件,是研究古氣候及古環境的 ... ... <看更多>
氧同位素 在 冰期時冰芯與有孔蟲中的氧同位素變化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風塵過客國中與高中地科《教學簡報與講解影片》 目前明凱努力將講義的PPT變成教學影片明凱會持續新增數量以利諸位自學或教學使用以上教學講解影片僅供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