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2年,森林消失,沙漠蔓延,UTS 科技公司在衛星軌道上打造人類新家園,只有少數人可以前往新樂園。張船長、朴虎、泰浩、機器人巴博斯等人,駕駛外觀破舊但性能良好的「勝利號」穿梭地球與太空站之間,努力打拼賺錢想要完成各自的夢想,只是錢越賺越少,債倒是越積越多。一日,泰浩發現勝利號上藏著一位名叫花兒的女孩,花兒是遭警方通緝的毀滅型機器人。泰浩本想將花兒賣給恐怖組織黑狐黨,打算好好賺上一筆,卻意外捲入一樁邪惡陰謀......
.
《勝利號》令人想起 Neill Blomkamp 導演的《極樂世界》,UTS 打造的太空家園與髒亂的地球,訴說階級的差異、「勝利號」的成員組合讓人想起《星際異攻隊》的星爵等人,平日打打鬧鬧爭吵不休,但危急時刻聯手出擊,力量強大。《勝利號》還讓人想起《星際大戰外傳:俠盜一號》,關於人性之惡與人性之善的對決,黑暗的時代裡,始終保有不滅的希望火光。
.
《勝利號》並非完美之作,#片中臨演常常讓我出戲,很想對這些臨演說:「認真一點好嘛!」、花兒在片中多次展現強大的能力,但泰浩等人還是把她當成無助的孩子對待(明明多次危機都是依靠花兒解決)。整體來說,《勝利號》拍得熱鬧精彩,空戰場面有模有樣,比起好萊塢電影毫不遜色,輔以韓國電影必備的親情公式(攻勢),提供爽度娛樂之餘,不忘騙幾滴觀眾感動的淚水。話說,本片我最喜歡的角色是有著大叔聲音混搭少女心的巴博斯機器人!
.
#底下有雷喔
.
.
.
.
最後,我喜歡本片大魔頭蘇利文的最後幾句台詞:「不可能,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蘇利文年輕時有過悲慘遭遇,從此對人性喪失信心,並且決定以極端的手段剷除「惡人」(把複雜的人性給簡化與二分)。諷刺的是,長久以來對人性不抱信任的蘇利文,最終卻敗給了人性之善。事實上,蘇利文的結局或地球的命運是生或死是活路或毀滅,完全取決於勝利號成員的抉擇,這大概也是導演對螢幕外的觀眾的溫情喊話吧,利己或利他,或能決定了我們(人類)的未來。
.
#韓國已經能拍出夠水準的太空科幻片
#勝利號
水喪樂園結局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影評|《#玩具總動員4》:飛向宇宙,在浩瀚無垠中找到自己
※好讀網誌版:https://danslecinema.tw/2019/06/toy-story-4/
自從 1995 年《#玩具總動員》一鳴驚人地問世,皮克斯動畫的招牌系列第四度強勢回歸,再度證明他們是動畫電影界的第一把交椅,也完美展示了他們透過非人類物品傳遞出最深刻人情的功力。《玩具總動員4》是你始料未及的優秀續作,他充滿真心、童趣、歡樂冒險,不急於說教,卻又在片刻與片刻之間流露出豐富的睿智。
距離上集已是九年之前,本集開頭便以一個九年前的閃回拉開序幕。透過這個序章,我們窺見了胡迪心中的一抹遺憾,這不僅使這個角色更加立體化,我們也獲得了回到安迪房間的機會。看著老班底玩具們同心協力地完成任務,這才意識到,天阿,這些年來還真想念你們。
故事接著跳回現在,胡迪與夥伴們陪伴著邦妮成長,終於來到了邦妮要去上幼稚園的第一天。在幼稚園裡,邦妮「膠」了一個新朋友——由塑膠餐具與紙黏土做成的玩具「叉奇」。而故事就從叉奇不願作為玩具、一再試圖逃離,開展成一個圍繞著失落與尋見、使命感與自我實現的公路之旅。
叉奇的出現可說是皮克斯的神來一筆,由垃圾製成的玩意,是否夠格成為孩童的玩具?這不但提供了充足的笑點與張力,也讓人再思玩具的存在本質意義。在過去三集當中,玩具們的天命即是陪伴、娛樂、保護主人,若能得到主人的喜愛那是最幸福不過的事。然而,這集卻塑造出了這樣的反差角色,讓人暗忖:會不會玩具們「無私」的付出,其實只是為了得到主人寵愛的一種「自私」表現?當無條件的愛喪失了對象而換來的巨大失落,是否也意味著這樣的愛其實是有條件的?
過去幾集中,我們只需要好好處理主人跟玩具之間的關係,彷彿它們彼此相愛是一項天經地義的預設條件。而這集就是要輕巧地去挑戰這樣的立場,大哉問由「主人不愛我了怎麼辦?」演變為「我不想被主人愛怎麼辦?」、「為什麼我要生而為玩具、被迫娛樂主人?」、「有主人的玩具才是玩具嗎?」、「會不會有些玩具生來就沒有人愛?」等等。即便沒有真的下切到最深處,但不難從光彩奪目的繽紛之中,汲取到一些人生感悟和存在反思。
前三集可以說是花了十五年教會我們成長與道別——向象徵童年的玩具們道別。雖然是以玩具們為主視角,但觀眾的替身始終是主人安迪。然而,第四集終於拋開了這樣的框架,將話語權交還給玩具們,讓玩具們好好地跟我們(主人)道別。原來玩具們也有各自的人生困惑與理想,以及不需要倚賴主人才能夠定義的自我認同。玩具們不需要向主人乞憐,就能夠有自我價值。原來,這是一趟玩具的自我賦權之旅。原來,長大的不只有安迪,玩具們也終於展開了啟蒙之旅。
很難相信這是《#腦筋急轉彎》編劇 Josh Cooley 執導的第一部長片作品。他顯然對這個世界觀瞭然於胸,大量新舊角色相容激起了無限火花。湯姆漢克斯在極有可能是他最後一次為胡迪配音的電影中,毫無保留地投入了他的所有。特別是在最終幾場戲,他的語塞和失措,直逼人落淚。巴斯光年與其他老班底角色的戲份較少,是比較可惜的地方。然而,「黑人二人組」的小鴨與兔兔填充娃娃、基努李維的加拿大特技車手卡蹦公爵,和久違的牧羊女「寶貝」,一個比一個搶戲精彩,完全無從抱怨。動作場景的攝影機運動令人亢奮、致敬恐怖片的驚悚橋段也拿捏得恰到好處。開場字幕的一段三分鐘蒙太奇,既精準又動人,幾乎媲美《#天外奇蹟》和《#冰雪奇緣》的開場戲。
整體畫面精緻程度讓人看了目不轉睛,無論是玩具的材質、滂沱大雨的流水、空氣中漂浮的粉塵,都讓人讚嘆電腦動畫科技的今非昔比。還有燈光設計和場景設計,讓二手古董店和嘉年華遊樂園充滿了老派的浪漫。Randy Newman 的配樂依然對味,其為本片新寫的兩首歌曲《我不願讓你自我放逐》(”I Can't Let You Throw Yourself Away”)與《孤獨牛仔之歌》(”The Ballad of the Lonesome Cowboy”)都趣味盎然。
或許《#玩具總動員3》確實是此系列的完美結局,但《玩具總動員4》一點都不顯得多餘。掐指一算,這大概是這十年下來,除了《腦筋急轉彎》與《玩具總動員3》之外我最喜歡的皮克斯作品。比起前幾集,它更加自在地作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探索了更多新奇的觀點、大膽地挑戰一些舒適圈的框架。與此同時,它又不自恃過高、過度煽情,反而依然充滿了童心的奔放想像與純粹歡愉。而這正是人們愛上皮克斯的原因。
所以,無論我們是否會再度看到這對牛仔與太空人的組合,都讓我們以滿意的微笑彼此道別、彼此放手,各自在屬於自己的浩瀚宇宙中,彼此守望。You’ve got a friend in me. Always.
-
6/20 笑到肚子痛 上映
#迪士尼 #皮克斯 #胡迪 #巴斯光年 #叉奇 #寶貝
Disney Pixar 迪士尼影業
特別感謝 Movier
水喪樂園結局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黑天鵝》Natalie Portman、《八惡人》Jennifer Jason Leigh、《星際大戰:原力覺醒》Oscar Isaac 三大演員齊聚演出全新科幻改編大作「遺落南境三部曲 Southern Reach Trilogy」的第一部《滅絕 Annihilation Movie》,由《人造意識 Ex Machina》一鳴驚人的英國導演 Alex Garland 挑戰生涯二度自編自導,但他同時強調,電影公司所剪輯的預告會徹底誤導觀眾,所以對劇情知道越少越好。
▍全新預告:https://youtu.be/89OP78l9oF0
-
「新怪譚」流派代表大師,美國知名作家 Jeff VanderMeer 於 2014 年以華麗、詭譎且實驗性的獨特風格風靡全球。《遺落南境》三部曲不僅擠身紐約時報暢銷榜之一,更被盛讚為華麗目眩、捉摸不定的未來版歌德驚悚小說,能夠帶來純粹的幻想與閱讀樂趣,小說在去年由高寶出版。
▍博客來:https://goo.gl/QLMj9m
劇情講述四位女科學家因政府派遣的任務,而前往荒廢多年的神秘 X 禁區進行調查。過去的第一支探險隊認為 X 禁區是一片完全無人居住的純淨荒野,第二支探險隊在任務中全體自盡,第三支探險隊則是隊員互相射殺,直到第十一支探險隊雖平安歸來,卻是失去靈魂成為空殼,最後死於癌症。
這次是第十二支探險隊,則由心理學家領導(Jennifer Jason Leigh 飾),帶領著曾經因為任務而喪夫的生物學家 Lena(Natalie Portman 飾)、人類學家(Gina Rodriguez 飾)以及勘測人員,再度準備一闖 X 禁區。在這裡她們闖入一座詭異且未標示在地圖上的高塔,意外發現裡面有著會排列成字的詭異菌類,接著生物學家受到神秘芽胞感染,進而發現每個隊員都隱藏著祕密,任務才剛開始,整個團隊卻已分崩離析。生物學家在探索過程中找到了過去探險隊的筆記本,決心一步一步找出真相,並對抗高塔所帶來的影響和改變。
-
英國作家 Alex Garland 從編劇身分進入好萊塢,執筆《28 天毀滅倒數》、《別讓我走》等知名作品闖出了自己的名聲,而在 2015 年首度跨足導演行列,由自編自導的處女作《人造意識》正式站穩腳跟,這次再度挑戰科幻驚悚電影《滅絕》,也與同位製片 Andrew Macdonald 再次合作,演員更力邀影后《第一夫人的秘密》Natalie Portman、《八惡人》Jennifer Jason Leigh、《X 戰警:天啟》Oscar Isaac、《怒火地平線》Gina Rodriguez 與《西方極樂園》Tessa Thompson 等一線卡司。
「這部小說的氣息相當強烈,我非常喜歡故事裡營造出的夢境之感,能夠讓人全然置身其中,作品各方面的質量與重量都非常吸引我,所以當下我立刻決定嘗試挑戰看看。」
作者 Jeff VanderMeer 同時也曾針對電影表示過:
「這部電影其實比我的原著更為超現實,結局改的震撼驚人,遠超越書中的情節設定,類似《2001 太空漫遊》一樣,人們將會持續討論水冷卻器長達多年,它令人驚豔、荒誕離奇,壯觀美麗又極為恐怖,並且張力十足,會讓觀眾在看完之後身心依然感到悲傷和痛苦。」
今年暑假電影公司進行內部試映,據傳高層認為《滅絕》對普通觀眾來說太難懂也太複雜,可能會做出一些適當調整,希望能吸引更廣大的觀眾族群,而派拉蒙影業將負責美國與中國的發行,將於 2018 年 2 月 23 日問世,其餘地區則將會由 Netflix 在上映 17 天後於全球平台上線。
-
在 IndieWire 的訪談中,導演 Alex Garland 透露更多自己對於這部新片的想法。首先,也許許多觀眾很期待能再看到類似《人造意識》氛圍的作品,但《滅絕》是截然不同的電影,他將會以不同於以往的創新突破方式拍攝。
「在每一部新作裡,我都傾向與前作背道而馳,無論在格局或風格後者往往會推翻前者,預算對我而言反倒是其次,當你能自由選擇自己想嘗試的主題時,重點在於純粹的創作,成本就更顯得無關緊要了。」
所以《滅絕》本身可以說是一部反《人造意識》的存在,《人造意識》的規模小而特定,場景都滯留在同一個地方,只有四個人,每一幕至多就是兩個角色。但《滅絕》卻完全不同,通常一幕裡就有五個人,需要涵蓋的範圍與延伸的事物更多。
從預告與劇照可以看到清一色都是女性,但導演也強調,這部電影聚焦在科學家本身,而不是女性科學家。Natalie Portman 雖然在預告裡出現的非常頻繁,然而主軸卻不是圍繞著她所飾演的生物學家發展,而在於五名科學家如何著手深入未知 X 禁區的過程,而這支小隊的每個成員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這本書讓我無法自拔的原因在於我想到一個很棒的方法詮釋它,因為這些厲害的科學家恰巧都是女人,但不像《人造意識》一樣以性別議題為核心,《滅絕》沒有打著女權的光環,也沒有趁勢揮舞旗幟,這些主角身為女性只是因為劇情本身就是如此,而我可以找到很最好的角度切入,這只是一個詭異有趣的故事和一群詭異有趣的角色所組成。」
-
再者,剪輯出來的預告其實會誤導觀眾的期待方向,Alex Garland 並沒有參與電影行銷部分,因為這塊不是他的領域,電影公司也不希望他干涉太多,但是他覺得自己有義務告訴觀眾預告引導的一切與電影劇情背道而馳,盼能將故事走向扭回正軌。
舉例來說,這支全新的預告似乎讓人以為這部電影劇情將是直線敘事,看起來好像 Oscar Isaac 與 Natalie Portman 的婚姻走到盡頭是因為他把妻子留下而前往 X 禁區卻不慎受傷,然而《滅絕》說的故事很多,但沒有一個是線性敘事。
「Oscar Isaac 與 Natalie Portman 的故事線雖然是電影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只是一個穿針引線推進劇情的存在,絕大部分的敘述依然在於五位科學家深入探究北美的未知地域,像雙主軸同時發展,一個在於婚姻,一個在於任務,都會面臨有趣的轉折,看似無關卻又彼此影響。」
導演也表達最重要的一個觀念:
「對劇情所知越少越好,《滅絕》有自己的模式,只需要觀眾去除成見,這部電影會翻轉你的認知,唯一的準備就是請帶著一個開放的心態,隨著劇情探索,看看故事將結束在哪裡,又會帶你去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