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代推薦書籍:陪你去看蘇東坡》作者:衣若芬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琖淒然北望。
—蘇東坡
衣若芬教授做了三十年的東坡夢。一個女子,魂牽夢縈千年前的大詩人,考証他的出生地,走遍他被貶放的江山,飛行數十萬里,就為體悟蘇東坡寫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的心境。
蘇老當年一定無法想像千年之後,會有一個來自比他當時被流貶的黃州(今日湖北黃崗)更遠方的台灣女子,歷經千年時光仍幽幽傳遞思念。之後依靠她嚴謹的學術論証,尋覓東坡先生出生地,兒時往事,硯台隱喻,身高長相,甚至反駁了林語堂先生蘇東坡傳記的史實錯誤。
三十年夢幻情牽後,衣若芬完成了這一整本書。何止紙薄情長,它太珍貴了!
出版此書飽讀詩書的悔之於臉書引用蘇東坡的詩句,撰寫他的閲讀感想:「晚景宜倍萬自愛耳」。歷經顛沛、苦難、羞辱、流離,那個一再被貶謫,猶須上表謝君恩的詩人,有著如此深刻的覺悟;晩年的東坡不只一次在信上這麼告訴朋友,用今天的白話説:「人老了,應該多愛自己一萬倍啊!」
這句評語,多麼適合疫情大流行下的我們。多愛自己一點,多愛我們仍擁有的時光,多愛我們的每一個踏步、每一個日子。多一些,再多一些,再多一些!
過去喜愛蘇東坡但懶於考証只享受其詩詞的我,從來只是悠遊於他和黃庭堅那一代才子的人生情境。
當命運被捉弄後,他們化苦為美,他們看厄如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我這叫借東坡,有時行樂,有時照斷腸。
而衣若芬教授可是真在林語堂的書裡認識了這位才華橫溢的樂觀幽默詩人後,她看到蘇東坡不被現實擊倒,始終在顚沛時刻,仍能保有自己的對應方式和生活趣味,決心成為研究蘇東坡的專家。
蘇東坡不是梭羅,梭羅是一個本性叛逆,需要遺世的人。蘇東坡卻不是,他戀家也深愛他的朝代,但在幾次寃案後,他看破了,看破了通判、禮部尚書的官位。春庭月午,搖蕩香醪光欲舞。步轉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那些他父親帶著全家進京入考的抱負,最後皆可轉成輕雲薄霧。他反對朝中大權人士王安石,説了真話,從此一路被貶。貶的地方也真多,沒完沒了。結果到千年之後,一名叫衣若芬的女子帶著我們追逐蘇東坡一路的足跡。這好像悲劇之旅,好像文化考証,卻有點荒謬地如文化旅遊行書。
每一段路程,都是中國體制血淋漓對一位講真話、才情洋溢的文人,最真實的惩罰。那豈止是蘇東坡的故事。
但在蘇東坡,這些苦厄卻化為一路的詩作之旅。
當年如果他假一點,妥協一點,官拜更高一點還有蘇東坡嗎?
幸好他沒有!!!
這真是文人和權力之間,最好的結局。貶值他的人,只是歷史書上的名字,而蘇東坡卻傳承千年,如今到處是他的紀念館,塑像:以及以不同方式愛慕他的人。
無意之間,蘇東坡教導了人們離愁斷腸時如何自處:他並非追求孤獨,他像我們這些凡人。經常必須在荒涼煙滅的每個地方,找到自處之道。
貶至黃州,他寫下:
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
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衣若芬説她想過這般的人生,流浪在時間的荒蕪裡,啜飲文字如甘泉。
我認為東坡的感慨可能更強,他是被棄絕的,被羞辱的流浪。但他去的地方,有山,有水,有風景且明麗。用現代的説法,他轉念地很快,縱情山水,怡然自得,樂觀幽默。
書一上市,我迫不急待的閱讀:試著摘錄幾段,勾誘各位,在這疫情壓著人悶悶的年代,跟著衣若芬追夢的足跡,一起尋東坡,學習他的自由自在。
也向我完全不認識的衣若芬致意。
* 幾乎所有蘇東坡長期居住過的地區,現在都興建了紀念館—浙江杭州、湖北黃岡(黃州)、廣東惠州,乃至於海南島(儋州)。這些紀念館都樹立了東坡的雕塑像,人們參觀紀念館,了解東坡與該地區的因緣,藉著東坡像,想像東坡的模樣。
在所有的東坡塑像之中,比較特別,而且是少見的坐像,在東坡的老家四川眉山三蘇祠裡,名叫「東坡盤陀像」。
從三蘇祠正門(南大門)進入,經過前廳、饗殿、啟賢堂,在來鳳軒前左轉,披風榭北面的水渠中,就見到東坡盤陀塑像。「盤陀」指的是東坡所坐的大石。根據《三蘇祠志》的紀錄,塑像由雕塑家趙樹同設計,「用白色水泥、河沙、大理石顆粒、顏料配合澆鑄仿紅花崗石雕琢」,重約六十噸,塑像與基石相連,總高四.一公尺,寬四公尺,厚二公尺。一九八二年四月動工,七月完成,費資人民幣五千餘元(新臺幣兩萬餘元)。
到三蘇祠參訪,免不了要和東坡先生「合影留念」。或站在像前;或坐於像側;或順著他臉龐轉向,遙望他左上方的天空,與他的眼神「空中接觸」。這一尊《東坡盤陀像》讓觀看的人有多種角度選擇—選擇怎麼看東坡,也選擇怎麼和東坡一起被看。
據說雕塑家參考了三蘇祠裡傳為李公麟的《東坡盤陀像》明代洪武二十九年(一三九六年)碑刻。隔著保護《東坡盤陀像》碑石的玻璃上下左右端詳,覺得和塑像其實不大一樣。玻璃反映出我的影子,照片裡的東坡碑刻和我的形貌重疊,好似把我的自拍像印在了東坡身上。
《東坡盤陀像》碑刻線描,東坡鵝蛋臉,天庭飽滿,鼻隆耳大,雙目有神,頭梳道士般的黃冠,衣袍寬闊,雙手執竹杖橫放膝頭,雙腿盤坐在不平的巨石上,石上鋪了豹紋的氈毯。這碑刻像說是出自東坡的友人畫家李公麟,可能有文獻的來源,和東坡亦師亦友的黃庭堅曾經寫過一則題跋,說:「李伯時近作子瞻按藤杖,坐磐石,極似其醉時意態。 」李伯時就是李公麟。
東坡盤陀塑像的東坡面容比《東坡盤陀像》碑刻像清瘦,雙目細長,鬚髯飄飄,頭戴高士巾,身著交領衫,腰繫帶,腹間打蝴蝶結,帶穗垂於左側。東坡坐在左高右低斜傾的巨岩,左手支岩,左腿盤起,弓右腿,右手搭在右膝頭。沒有橫筇枝,也沒有豹紋氈。
同樣採取坐姿,東坡盤陀塑像卻不像盤陀像碑刻那樣正襟危坐,給人節氣凜然之感。他雍容嫻雅,眼神淡定,風雨不驚。從塑像的坐態和欹斜的姿勢看來,我認為雕塑家用了水月觀音的造型來詮釋整體的東坡外觀。
水月觀音圖像創造於八世紀,是中土佛教禪宗結合隱逸思想的視覺呈現。「水」和「月」象徵無實相無定性的虛空本質,在佛教經典十譬喻和〈證道歌〉之類的文獻裡時常出現,並有《佛說水月光觀音菩薩經》。
目前我們能見到的最早有紀年的水月觀音圖像,是五代後晉出帝天福八年(九四三年)的敦煌彩繪絹幡(法國吉美博物館 Musée Guimet 藏)。在千手觀音像下方右側有「水月觀音菩薩」榜題,描繪竹林前面,菩薩右手持楊柳枝,左手執淨瓶,坐在水中一塊大石上,盤右腿,左腳踏在水中的一朵蓮花。這種「自在坐」的姿勢,坐在水中磐石,搭配月亮(圓光)的形式,是水月觀音菩薩的基本樣態。
但是東坡畢竟不是菩薩,我們也不必神化他。這「自在坐」相的東坡,以及他畢生崇尚的自由精神,使我想把不大好懂的「盤陀像」名字改叫「自由自在像」。「自由自在」,不正是人們熱愛東坡的原因之一嗎?
* 帶著濕濡泥土的銀杏落葉,找不著完整無破損無褐斑的。我翻撿著,想至少帶一扇給遠方的友人,這是今年在東坡家,秋天陽光雨露過後的記憶。
兩株象徵東坡兄弟的六百年銀杏,每年都有黃扇飛舞,雖說是第三次造訪三蘇祠,今年我才有緣躬逢其盛。小心翼翼除去葉上的雜滓,夾進剛買的書裡。南朝詩人陸凱贈予范曄折枝梅花,有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我這效顰之舉,不過是心頭的思念牽掛。
下次再訪三蘇祠,不知何年何月,即使還能遇見黃扇飛舞,也不是同一片被我呵護過的落葉。無法重來,無法複製,無法替換。
* 在蘇東坡的世界裡再想到法國導演班諾.賈克(Benoît Jacquot)的電影《女人出走》(Villa Amalia)裡的女主角,在情感受創之後拋棄所有,讓一切歸零,重新認識自我─人生,有什麼非擁有不可的東西嗎?
* 我的注記蘇東坡不是受盡磨難,失去了權力,攀月不可得才回頭找尋:「初心」練就「自在」
以下是衣若芬的考証:
軾年十二時,於所居紗縠行宅隙地中,與群兒鑿地為戲。得異石,如魚,膚溫瑩,作淺碧色。表裏皆細銀星,扣之鏗然。試以為硯,甚發墨,顧無貯水處。先君曰:「是天硯也。有硯之德,而不足於形耳。」因以賜軾,曰:「是文字之祥也。」軾寶而用之,且為銘曰:「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於德,或全於形。均是二者,顧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這一方天石硯,有如東坡的傳家之寶。他十二歲時在紗縠行的空地玩耍,挖出了一塊形狀像魚,摸起來有如皮膚溫和瑩潤的淺綠色石頭。石頭上有細小星星的花紋,敲打有鏗鏗的聲音。他試著把這塊石頭做為硯臺,發墨效果很好,美中不足的是,沒有凹處能夠存水。父親蘇洵告訴他:「這是一方天然的硯,材質優異,就是外形不完善而已。」認為得到這塊奇石是對寫作的吉祥徵兆。
蘇洵為這方硯石刻了凹處,讓東坡能用來磨墨。東坡寫了銘文,思考「德」和「形」難以兩全,讓人聯想起《莊子.德充符》裡說的道理。世上很多人為存活而仰人鼻息,苟且偷生,東坡自勉「一受其成,而不可更」,堅持初心。
那一年蘇東坡才12歲。
* 42歲受審,先入獄月餘,隔年貶至黃州(如今湖北黃崗市,除了武漢之外,死了最多新冠病毒COVID—19的地方。)
元豐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獄,家屬流離,書籍散亂。
明年至黃州,求硯不復得,以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當塗,發書笥,忽復見之。甚喜,以付迨、過。其匣雖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硯處,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我的注記:又入獄又貶至千年前尚屬邊陲荒涼之地,只因慌亂之間找到兒時12歲,父親告訴他吉祥之物的硯台,東坡再交給二兒子蘇迨和幼子蘇過,傳承三代的心意之外,也代替了自己無法身為父親的陪伴的補償⋯⋯
一個小小紀念性的硯台,可以抵去了當下的悲慘命運⋯⋯
東坡那一刻如此歡喜,而非目睹此物,靜極生愁。
* 蘇東坡寫兒時故鄉蟆頤山踏青,詩句如清明上河圖,有畫面,有趣味,而非只有詩人自己的感慨:
東風陌上驚微塵,遊人初樂歲華新。人閒正好路旁飲,麥短未怕遊車輪。
城中居人厭城郭,喧闐曉出空四鄰。歌鼓驚山草木動,簞瓢散野烏鳶馴。
何人聚眾稱道人,遮道賣符色怒嗔。宜蠶使汝繭如甕,宜畜使汝羊如麕。
路人未必信此語,強為買符禳新春。道人得錢徑沽酒,醉倒自謂吾符神。
東坡描寫在了一個自稱道人的吹牛販子,他攔住遊客強賣平安符,說能保祐家裡出大蠶繭和大肥羊。如果不買他的平安符,還會擺現生氣難看的臉色。大過年的,遊客不想破壞興致,就讓那位「道人」大賺一筆,他拿錢買了酒,就喝得酩酊大醉,倒臥路邊,還喃喃地說自己是「符神」。
* 同樣寫蟆頣山踏青,子由版:
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浮橋沒水不勝重,野店壓糟無復清。
松下寒花初破萼,谷中幽鳥漸嚶鳴。洞門泉脈龍睛動,觀里丹池鴨舌生。
山下瓶罌沾稚孺,峰頭鼓樂聚簪纓。縞裙紅袂臨江影,青蓋驊騮踏石聲。
曉去爭先心蕩漾,莫歸誇後醉從橫。
最憐人散西軒靜,曖曖斜陽著樹明。
意思是:冰雪融解,江岸的青草翠綠迎春,人們乘船橫渡,走過可能是木板搭建的浮橋,登上蟆頤山。山下山上,平民百姓和達官顯貴都盡情飲酒作樂。蟆頤觀底的老翁泉水流潺潺,水邊的鴨舌草欣欣向榮,這歡鬧的景象在人散之後恢復寧靜,是子由最感舒適的時候。
我的注解子由這樣的詩句,可以套用在任何一個小鎮山頭踏青。
這正是蘇東坡所以傳唱千年的功力。
書籍:衣若芬《陪你去看蘇東坡》
博客來:https://bit.ly/2QIYtPU
金石堂:https://bit.ly/33LBtoI
誠品:https://bit.ly/3dykafJ
讀冊:https://bit.ly/3amvsS4
【海外購書】
※ 博客來海外訂書流程請見:http://bit.ly/2HyFjYR
海外郵資一覽表請見:http://bit.ly/2HAZ2Hy
※ 金石堂香港OK提貨服務說明:https://bit.ly/2HFB9hS
海外訂購說明:https://bit.ly/2DPIAkf
※ 誠品香港OK便利店取貨服務說明和台灣以外的購物服務及運費說明請至常見問題FAQ點選查詢:https://bit.ly/2JKmuED
水月觀音意思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觀音信仰的流行|寶蓮禪蹤|24 >
「觀自在菩薩。行深波若波羅蜜多時……哎,徐先生,我有個問題,觀世音菩薩到底是男是女?」
「不是女性嗎?大家都叫祂觀音娘娘啊。《西遊記》裡也把祂描繪成女性。」
「我記得菩薩本來是男的,後來不知怎的才變成了女性,對吧,徐先生?」
「是的,觀世音在印度原本是男性。據《悲華經》講,他是古印度刪提嵐國轉輪聖王無諍念的長子,名叫不眗……」
------------------------
早期的觀音信仰是和淨土宗聯在一起的。但是到了唐代就逐漸分離出來。這一分離當然是人的創造;創造的依據,就是現代的說法。佛教有轉世之說,而成佛的人既擺脫輪迴,就可能有各種化身,如釋迦有一佛三身之說,而觀世音的化身竟達33種之多,即「三十三身」。
佛教將觀世音描寫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菩薩,稱遇難眾生只要誦念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求解脫,所以被稱做「觀世音」。但在唐朝,因為要避諱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便省去一個「世」字,略稱「觀音」。據說觀音生於夏曆二月十九,涅槃日是九月十九,成道日是六月十九。這三個日子都是虔誠的中國民間信徒大事燒香供奉的重要日期。
觀世音在印度原本是男性。據《悲華經》講,他是古印度刪提嵐國轉輪聖王無諍念的長子,名叫不眗。他和弟弟尼摩一起,隨同父親轉輪王同歸佛門修行。他的行動比思想還快。他對佛說:「我願世人在遇到危難困苦時,口裡唸誦我的名字,好讓我聽見看到。這樣我便可以去解救他們。」於是,佛就給他起了個名號,叫做觀世音,意思是不僅能聽見,而且還能看到世人的呼救之音。
轉輪王得道成了阿彌陀佛,不啕成了觀世音菩薩,尼摩成了大勢至菩薩,兄弟倆成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協助者)。菩薩全稱是菩提薩綞,是梵文Bodhisattva的音譯,過去意譯為大士、力士等,所以人們有時也在觀世音後面加上「大士」的稱號。
印度佛教初傳入中國時,在中國信眾眼裡,觀世音還依舊是男身。我們從敦煌石窟中的北魏、唐朝的觀世音造像中可以看出,其明顯的標誌就是唇上的一撇小鬍子。他在中國的由女而男是一個漸變過程。入唐以後,觀音像臉龐漸趨豐腴圓潤,爾後則臉形更加俏麗,雙眉細長,黑髮披拂。盛唐時代其著裝似為透明輕薄的裙裾,呈雍容華貴狀,這與當時的女子美的特點是相符的。此時似乎已出現了女觀音,但多數觀音像卻尚未完全變為女性。到了宋代,觀音像才變成了女相。宋僧壽涯禪師曾用「金藺茜裙」來描繪觀音的服飾。而明代吳承恩筆下的那位「眉如小月,眼似雙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點紅」的「女真人」觀世音,乃是唐以後特別是元明之際的一尊中國佛教女菩薩和典型的中國淑女了。
觀世音在中國佛教徒與中國普通老百姓眼中,何以竟能由男變女?其實,這主要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佛教徒,也可以說是出於佛事的需要吧!第一,觀音志在救眾生出苦海而不分對象,一視同仁。佛經(如《華嚴經》)上說,為了方便,他可以根據需要變成各種不同的角色,從男到女,從僧到俗,從鬼怪到動物,達33種之多,即所謂「三十三面觀音」或「三十三身」。而光就觀音本身的形象來說,又可以變出魚籃觀音、淨瓶觀音、楊柳觀音、水月觀音、送子觀音以及千手千眼觀音等。在觀音的眾多變化中,即有變女性一種。所以將觀音塑成或畫成女性,是有根據的。而在民間,只要留意一下就可發現,佛、菩薩中的女性主要是觀音,並且把她塑造得端莊美麗。這大致是對於我們今天所謂的「異性吸引心理」的一種巧妙應用吧;目的是為了調節氛圍,以吸引更多的佛教信徒「入圍」。
第二,佛門弟子中還有不少女尼,而信佛敬佛的女人也很不少;如果沒有個女菩薩,女信徒們成佛無望,則難免挫傷她們的積極性和進取心,導致佛門冷落,香火不濟,財源枯竭。人們會說,連佛界都重男輕女,女人們修行也是白搭;並且,天長日久地去膜拜男菩薩,也難免會有男女授受不清之嫌。
基於上述原因,女菩薩的誕生便成了佛事活動中的一件日顯緊要之事。於是男觀音遂欣然去彌補了缺乏女菩薩的遺憾,漸演變成一尊風姿綽約的娉婷女郎,以至於不僅女人們尊敬她,將她引為體己,而且男人們也敬重她,希望得到她的青睞和降福。
觀世音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民間佛教中的頭號尊神,主要在於她的救苦救難、大慈大悲、普度眾生且公正無私的行為滿足了處於下層社會廣大苦難信眾渴求解脫、嚮往幸福的迫切心理。《西遊記》第四十九回「觀音救難現魚籃」一節,便是佛教下層信眾對她體察民間疾苦的感激涕零的生動寫照。書中寫她早上扶欄看花時,不見池中金魚出來參拜,掐指一算,知道它在通天河成精,陷害取經人。於是,平時的喜悅神情不見了,連梳狀打扮都不及,就在林中削篾編籃。
------------------------
資料來源:http://fo.ifeng.com/guanc…/detail_2014_05/…/36542910_0.shtml
水月觀音意思 在 Yamantaka999 - Khasarpana Avalokitesvara 水月觀音... 的推薦與評價
Khasarpana Avalokitesvara 水月觀音觀音三十三化身之水月觀音的由來在宋代,有一天,觀音菩薩來到姑蘇城(今南京),看到因為戰火,有數十萬百姓遭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