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 play👦亂玩也是玩
(適合年齡:三歲以上幼兒)
材料:水果保護套
遊戲方式及步驟說明:
1、撕破水果保護套
2、利用碎片🧩一起創作
今日玩樂目標:手指小肌肉的練習(撕、撿拾)、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激發、一起歡樂收拾殘局🤣
————————————————
遊戲細節分享:
🔑這個遊戲的源起,來自於一歲次子Lucus屢屢開冰箱,把水果保護套一個一個拿出來玩,一不小心撕破後,兄弟們開始陷入瘋狂,在阻止也來不及的情節下,媽媽只想速速備好晚餐,請他們把東西乾脆拿到廚房口盡情玩吧!
🔑為了要好好請他們收拾殘局準備吃晚餐,乾脆自由玩完後,請孩子們集中碎片,媽媽和哥哥Laurence 來玩創作吧!😉(每完成一件作品,媽媽拍照收袋子掰掰,換下一個創作,很快就全部收拾完了🤣🤣🤣)
————————————————
❤️隨手就能遊戲👍
❤️孩子的眼睛裡,每樣物品都可以是玩具😍
❤️每天催促收玩具很厭煩,但也可以有點歡樂!媽媽👩🏻每天都在燒腦😜
#Laurencemylittleprince3y8m
#Lucusmylittleprince1y8m
#Alanamylittleprincess0y7m
#你的我的小王子
#手部小肌肉
#水果保護套
#廢物再利用
#想像力
#創造力
#親子共玩
#媽媽創意教室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alex la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心酒店集團打造全新甜點品牌Nina Patisserie,於2021年5月21日於品牌旗艦酒店 — 荃灣西如心酒店大堂隆重開幕,呈獻一系列經典甜品、糕點及輕食體驗,並推出多款零售商品,為賓客的生活賞一點甜。 用心打造優質糕點 Nina Patisserie 以嶄新手法呈現經典拿破崙蛋糕,一式三...
水果 保護 套 創作 在 CMTFood美食旅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宜蘭-頭城鎮
「法藍星饗藝空間 Francine Art Restaurant」
✔️煙燻炭烤頂級牛小排 $1880 👍推
以法式套餐的形式點餐,煙燻炭烤頂級牛小排搭配焦化紫洋蔥、黑芝麻泥與牛肉原汁,另外還有三道前菜與一道湯和莎碧以及甜點和飲料,整體餐廳美味又精緻🇫🇷。
▪️馬祖甜牡蠣。檸檬凍。海葡萄。魚子醬👍推
選用當季台灣馬祖零污染海域的青田生蠔,生蠔使用高湯泡熟並冷卻,在表面封上一層檸檬果凍提味,放上海味慢慢地魚子醬與海葡萄點綴,最後鋪上海水的泡泡畫龍點睛,金蓮葉吃起來有芥末味道,牡蠣非常嫩口新鮮很好吃,淡淡的檸檬香氣🦪。
▪️法式香橙豬腳凍。綜合生菜。歐芹泥。法式油醋。紅藜麥香酥
主廚結合傳統鄉村派與宮廷菜系的做法來向歷史致敬的創作。上層為鄉村,豬肉熬成濃縮高湯,再將豬肉丁混合高湯凝結為上層。下層為宮廷,花費兩天熬煮老母雞高湯,再花費一天將及高湯重新熬製獲得澄清雞湯,再以澄清雞湯與熬煮蔬菜混合凝結為下層。
旁邊的生菜非常好吃,搭配紅藜麥香
氣很好,層次豐富、清爽好吃,雞湯味道濃郁🐷。
▪️秋季皇家蟹肉清湯。在地海鮮。香菜👍推
在台灣論及秋季美食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秋蟹,選擇宜蘭一帶的螃蟹作為湯底,再搭配當季海鮮,將台灣食材結合西式作法而成的一道湯品。
香氣十足,蝦油的香氣好迷人,濃郁好喝、蝦肉鮮甜,調味非常好,淡菜也是鮮嫩到不行🥣。
▪麵包
外酥內軟,口感很好,帶有芝麻香氣,可以搭配湯品或是原味奶油與蒜味奶油吃🍞。
▪️長濱白玉蝸牛。香料燕麥粥。油封蒜苗。青蒜泥。帕馬森乾酪👍推
如果不敢吃蝸牛的也可以更換為干貝
熱前菜。
鍋牛在法國是國菜之一,白玉蝸牛是非洲黑蝸牛育種而來,白玉蝸牛數量稀少且口感軟Q清淡優雅,有陸上鮑魚的美稱,白玉蝸牛浸泡香料高湯低溫烹調,以茴香與青蒜引鮮美味道,最後搭配酥脆的起司片來上菜,蝸牛的口感很嫩,滿滿的膠質,肉質帶有Q度🐌。
▪️莎碧
以清淡芳香的水果及香草製成類似冰沙的口感,可使味覺與口感轉換,讓口腔舌尖的味蕾歸零,才有更好的味覺享用主菜。
整體調味酸酸甜甜的,偏酸一些,清爽解膩。
▪️煙燻炭烤頂級牛小排。焦化紫洋蔥。黑芝麻泥。牛肉原汁👍推
牛排先關在不透風的密室以龍眼木、核桃木、木炭及香料煙霧延伸兩個鐘頭,再以木炭炭烤至完美熟度,每一口都香氣十足,搭配獨特自製堅果芝麻醬、炒到香甜的洋蔥泥、酸澀的紅醋栗,苦甜芝麻葉,看似錯綜複雜的組合卻能在口中找到完美的平衡。
七分熟很適合,煙燻的香氣超級棒的 ,而且外皮很脆,肉質嫩口好吃🥩。
▪️經典檸檬塔。蛋白餅。柑橘醬。柑橘類水果。榛果。冰淇淋
秋天不只是盛產海鮮的季節,感覺類水果也是秋天的恩賜,以大量酸甜的檸檬製成檸檬塔,再搭配上各種柑橘類水果組合。
檸檬的部分蠻酸的,適合搭配冰淇淋、蛋白糖一起入口,塔皮脆口好吃,酸甜的結尾很解膩。
(可以換購其他甜點折抵$140)
▪️飲品
有咖啡以及B&G有機茶可以選擇,也可以換購其他飲品折抵$60。
✔️花蓮鱘龍魚 $1680 👍推
同樣是以法式套餐的形式點餐,套餐的前菜與甜點都是一樣的,花蓮鱘龍魚配的是鳳梨豆乳醬、碳烤青蔥、茴香、櫻桃蘿蔔以及洋蔥。
鱘龍魚皮脆膠質豐富且口感獨特,擁有其他魚種沒有的香味,腐乳醬是有時間換取的保護,越放越香醇且自帶鹹甜鳳梨香氣,搭配濃重味道的青蔥與茴香頭作為搭配。
肉質很細緻,魚片酥脆帶有膠質,和豆腐乳也超搭的🐟。
✔️金棗接骨木蘇打 $160👍推
金棗蜜糖、漂亮的漸層,宜蘭特產的金棗蜜餞加入蘇打水中,香香甜甜的好滋味 。
✔️美人鮮果飲 $200👍推
鳳梨、香蕉、綜合莓果,加蜂蜜提升香氣,喝得到果粒,酸酸甜甜很好喝🍹。
🔸 從外觀就可以看到超級美麗的一棟建築物,1樓有漂亮的用餐環境, 2樓也有座位區適合 , 3樓時常會有展覽活動,整體的擺飾都可以看到老闆的巧思運用,整體氛圍非常好。
🔸一道道精緻的餐點都讓人驚豔,擺盤的巧思,食材的品質,調味的功夫,真的是一趟美食饗宴❤️!
🔸除了法式套餐的形式之外,還有下午時段的下午茶和多種咖啡與飲品可以選擇,用餐還可以搭配紅酒或是白酒,每三個月會更換一次菜色🥗。
📷 @yc__0414 .
—————————————
🗺261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139-1號
🚇鄰近頭城車站
⏰週三至週一:11:30-20:30
(週二公休)
☎️03-9776999
—————————————
🔍#CMT吃宜蘭
🔍#CMT吃頭城
—————————————
#宜蘭美食 #宜蘭餐廳 #宜蘭法式料理 #法式餐廳 #人氣美食 #捷運美食 #美食 #車站美食 #隱藏版美食 #法式料理 #美食推薦 #平價美食 #餐廳 #台灣美食 #台灣 #food #eeeeats #foodporn #foodgasm #foodie #instagood #photographer #wanderlust
水果 保護 套 創作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文章 #料理台灣專欄
一直忘記跟大家分享我在《料理.台灣》雜誌Ryori.Taiwan 的專欄。《料理台灣》是雙月刊,2020年的三四月、五六月、七八月這三期,我都在談 #在地,也因為二月時開始寫第一篇在地的連載文章,才起心動念做了Taster 美食加 的「在地進行式」專題。
半年的時間拖了很長,現在一次把三篇文章貼給大家看,會比較連貫,也希望大家會喜歡。
—
以下三篇原文刊載於《料理台灣》第50期、第51期、第52期
/回溯「在地」興起的推理過程/
日本和牛的沙朗肉片,捲起生蠔醬與酸黃瓜,上頭一撮黑光燦爛的小山,是魚子醬。儼然奢華感的經典符號,任何餐廳的任何料理,需要爭取客人多一點點的認同與滿足時,就會放上這一粒粒烏亮晶瑩的珍饈。
現時在台灣的餐廳吃飯,你嚐到的魚子醬有高概率產自台灣本土。
訝異嗎?吃貨早就見怪不怪。畢竟,台灣已有義式手工乳酪坊,用台灣牧場的優質生乳新鮮製作莫札瑞拉起司(Mozarella)或布拉塔起司(Burrata);台灣也有歐式風乾熟肉工坊,用台灣豬進行義式培根(Pancetta)、義式沙拉米香腸(Salami)、西班牙煙燻紅椒臘腸(Chorizo)等等加工。台灣是新興葡萄酒產區,台灣產葡萄酒近年來屢屢在國際競賽脫穎而出;台灣產可可製作的精品巧克力逐漸打開知名度,台灣的咖啡業界人才濟濟,更不用提台灣的茶,向來享譽世界。
米其林星級餐廳擁抱本土食材,台灣的蔬菜、水果、肉類、海鮮太好發揮了。攤開台灣幾間指標性西餐廳的菜單, 主菜不想出牛排要出什麼?台灣的品牌雞、品牌豬本來就好用,想獵奇一點,屏東乳鴿一度曝光率極高,胭脂鴨近來竄起,鵝有之、羊有之,甚至連鴕鳥都登場。過貓、山蘇不唯山產店愛用,皇宮菜、龍鬚菜被換上新風貌,以前看著稀奇的晚香玉筍、火龍果花,在季節允許時也能變身固定班底。主廚去崁仔頂挑魚買魚,台灣好的漁獲做成生魚片毫不遜色,日本料理店還用台灣產柴魚來做高湯呢。
如此洶湧翻騰的在地風潮,除了選用台灣產食材,還表現在文化認同上。皮蛋豆腐可以拿來拆解再重組,錦上添花一匙魚子醬(台灣產的,當然),就是星級餐廳的開胃菜;牛排主菜做膩了,結合上沙茶醬,就產生沙茶牛肉的趣味;麻辣鍋繁複沉鬱的辛香,也能被鎖進醬汁裡,優雅襯托鴨肉。台灣的飲食文化,成為主廚揮灑創作的靈感資料庫。
上述種種顯得理所當然,或有讀者閱讀至此,以為我在說廢話。其實我正在採取一種倒敘法。沒有錯,「在地」很夯,「在地」政治正確,大前提已經被建立起來了,而我們要問,它是怎麼被建立起來的?
回溯這個過程,有點像瞎子摸象。「在地」起一個頭,拉起來才知關鍵詞是一整串,慢食(slow food)、本土飲食主義者(locavore)、從產地到餐桌(from farm to table);牽涉的議題一個扣一個,糧食生產、環境保護、全球化與反全球化,分析的角度有如萬花筒,折射出農牧業、生態學、貿易、經濟學、社會學等等領域。
可不可以單純從「愛吃」出發?
尤其,當你明白,「吃在地」的一位代表性人物,美國的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的緣由,只是因為她很喜歡在家做菜招待親朋好友……
/在地、反文化運動與美國慢食教母/
說起美國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的故事,必須回到1960年代反文化運動盛行的美國。彼時的柏克萊校園充斥著搖滾樂、性解放與學生抗爭,大四生愛莉絲.華特斯與她的「言論自由運動」男友大衛.戈因斯(David Goines)住在一起。那是1966年。
華特斯與戈因斯的公寓成了某種知識份子沙龍。言論自由運動的老鳥們會聚集在這裡,享用華特斯精心烹調的蝸牛或巧克力慕絲,這類當時頗不尋常的法國食物。華特絲非常受不了她的革命同志老是啃白麵包與工業火腿做的三明治,「單單政治上的解放、性事上的解放是不夠的,你必須解放所有感官。」
華特斯對於食物滋味的追求,源自1965年的一趟法國行。1950年代起,美國餐桌已被冷凍食品霸佔,華特斯震驚於法國人是如何在乎食物,在乎地買、在乎地烹、在乎地上館子,她對食物的感官幡然覺醒。在一間布列塔尼的鄉村石屋裡,她親眼看到餐廳的男主人抓了一隻活跳跳的鱒魚,送到她面前,趕回廚房,不消多久,就與庭院裡現摘的蔬菜一起作為主菜正式登場。這簡直是一種天啓:當季在地食材在最新鮮的狀態下被調理,有多麽美味。
「帕妮絲之家」真正誕生,必須等到1971年。華特斯已經與戈因斯分手,改和另一位柏克萊校友湯姆.勒迪(Tom Luddy)同居,他們主持的晚餐派對更加盛大了。勒迪經營一藝術電影院,在藝文圈、電影圈人脈甚廣,華特斯因此認識了她的餐廳投資人、勒迪的好友與柏克萊的年輕教授保羅.阿朗托(Paul Aratow)。阿朗托為華特斯注入現金與信心,整修了一棟老屋,雇用了一位主廚,華特斯辭去蒙特梭利老師的工作,擔任外場經理。1971年8月28日,帕妮絲之家開門大吉,端上法式肉派、鴨肉與橄欖及沙拉、杏仁塔,三道菜的套餐售價三塊九毛五美元。
帕妮絲之家很快就大獲成功。文人雅士都來了,還有客人專程從舊金山出城來吃飯,前所未見。這種簡單直接、用心烹調、注重食材品質的料理,當時令人耳目一新,和東岸的高級法餐或家庭裡的電視餐完全不同。華特斯也很快就理解到,她不能用美國工業化農業生產出來的食材,滋味差太多了,她必須仰賴在地小農,唯有他們才在乎風味。
華特斯與帕妮絲之家觸發了80年代「加州料理」(California Cuisine)的興起以及「從產地到餐桌」的運動。在風味大旗的號召下,許多美國人意識到,原來自己可以吃得更好、過上更好的生活。60年代以降的反文化運動,至此也與傳統上美食(gourmet)的追求合流,個人消費選擇服膺於風味的統治。「好吃」也添上了更複雜的意涵,「在地」則是其一。(未完待續)
/美味是在地的終極目標?/
上一回說到,美國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觸發了80年代「加州料理」(California Cuisine)的興起以及「從產地到餐桌」的運動。「在地」成為美國飲食文化的重要價值,四十年來躍為主流,強調在地當季食材並融入美國多元文化的「新美式料理」(New American Cuisine) 也堂堂誕生,開枝散葉。
閱讀這段歷史,我不免想到台灣飲食圈近幾年火紅的「台灣味」。二相對照,確有相似脈絡,尤其目前台灣味的論述是以西餐作為火車頭,江振誠主廚與「RAW」餐廳的聲量最大,與RAW性質相近的餐廳大多是以法式烹飪技法詮釋在地食材,這與帕妮絲之家的基本設定並無二致。這當然是簡化後的陳述,台灣過去幾年的在地風潮不能只歸咎於一人一事,物產、職人、工藝的互相串連都造就了台灣味的暢旺,吃在地、烹在地也不是新時代的發明,然而若要謂喚起問題意識、梳理身份認同,以西餐作為主軸的台灣味探討確實構成在地風潮的重要論述。
同樣作為多元文化融合的移民國家,如果說美國透過飲食發掘自我的過程走在台灣前面,其有關在地飲食運動的討論值得台灣借鏡。首先,帕妮絲之家的成功,代表二種價值觀的匯流:傳統美食家崇尚法餐的美學賞析,以及60年代以降反文化運動對於工業化食品的厭惡。足以統合二種平行觀點的堅強理由,正是美味。換言之,不論是偏好高級法餐的上流階級,或是左派理想的革命份子,都認同「運用在地當季食材用心烹調的料理比較好吃」。這就是主流形成的起點。再者,「好吃」的內涵也變得更複雜了,從此以後,選擇食物的價值判斷多了某些政治意味,當你站在超市貨架前,你會拾起恆春洋蔥、放下美國洋蔥;當你閱覽餐廳菜單時,你會注視彰化胭脂鴨、忽略澳洲牛小排。如此選擇的原因,除了味道,可能還有以下考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縮短食物哩程、支持在地小農、更營養更健康。
然而,對於吃貨(foodie)而言,支持在地的壓倒性理由仍然是味道:在地食材最新鮮、最有風味,因此具有美學上的巨大優勢。如果美味才是終極目標,小心,美味也會回過頭來推翻在地存在的意義。這樣的矛盾,在異國食材上最明顯,好比為了追求西西里菜的正統滋味,不得不使用產自當地的橄欖油與鹽漬酸豆;台灣的日本料理餐廳,仍然崇尚築地市場直送的魚鮮。台灣產的葡萄酒、魚子醬,如果最佳品質仍無法比擬國際水準,就會被自家人嗤之以鼻:不應該為用而用。
面對「美味」,環境保護、永續發展、身體健康未必不可拋。兼顧是理想,不能兼顧的時候呢?雖然沒有必要一刀二斷,複雜的價值判斷,我仍在內心辯論。
—
同場加映:
Taster 美食加 #在地進行式 專題:
https://taster.life/20200630-3/
水果 保護 套 創作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如心酒店集團打造全新甜點品牌Nina Patisserie,於2021年5月21日於品牌旗艦酒店 — 荃灣西如心酒店大堂隆重開幕,呈獻一系列經典甜品、糕點及輕食體驗,並推出多款零售商品,為賓客的生活賞一點甜。
用心打造優質糕點
Nina Patisserie 以嶄新手法呈現經典拿破崙蛋糕,一式三款口味(雜莓、芒果及士多啤梨),層層鬆脆、一咬即碎的酥皮,夾上香滑吉士,配以新鮮的水果,滋味滿分。集團亦重新演譯蝴蝶酥,設計出不同口味,除了原味及黑白芝麻味之外,更有巧克力味、黃金鹹蛋味及雜錦口味。除了以精湛的手藝演繹出高水準的經典甜品,更提供五花八門的甜點,不論堂食還是外賣,品質均有保證,讓人一試愛上。
糕餅創作展現團隊豐富的想像,於款款經典蛋糕中展現得淋漓盡致,精緻得猶如藝術品的糕點亦為食客增添了多款驚喜口味,包括栗米慕斯蛋糕、熱情果慕斯蛋糕、伯爵茶慕斯蛋糕及紅豆綠茶忌廉蛋糕,每款皆同樣出色及攫取目光。
全天候餐飲體驗
Nina Patisserie 銳意為賓客的提供親切窩心的服務,讓他們體驗匠心的品味享受。以充滿牛油香及鬆脆的牛角包(港幣$18)、丹麥酥(港幣$18)、英式鬆餅(港幣$28)或套餐為賓客展開美好的早晨;全面的菜單亦為賓客提供不少午餐選擇,包括輕宜的沙律(港幣$58起)及三文治(港幣$48起);甜品製作團隊亦會推出季節限定下午茶(港幣$428),滿足嗜甜的賓客,於酒店度過悠閒的午後時光。當夜幕降臨,Nina Patisserie亦供應手工啤酒(港幣$40),讓賓客與摰友小酌一杯。
Nina Patisserie 的選茶更是不容錯過。團隊特意安排八款來自Or Tea?™ 的茶(港幣$40),皆由世界級茶藝專家細心調配,每款各具特色。餐廳亦照顧到咖啡愛好者的需要,不論是經典黑咖啡還是充滿藝術感拉花的鮮奶咖啡,繁多的咖啡選擇(港幣$25起)總有一款能滿足到賓客對咖啡因的渴求。
清新歡快氛圍
集團將荃灣西如心酒店平實簡約、淡雅大方的大堂帶來轉變,為賓客打造一個歡樂時光的愜意空間。Nina Patisserie的店舖設計以如心招牌蝴蝶酥的流線線條作靈感,以柔和的淡綠色作主題色;為配合集團對環境保護及發展的重視,設計師亦特意搜羅環保物料打造及實踐設計,予人一種清新歡快的感覺。
網上精品商店 讓食客體驗優裕時刻
可口精緻、讓人無法抗拒的各種滋味、蛋糕及甜點亦於網上商店(eshop.ninahotelgroup.com)有售。賓客可於網上選購並於自選各大酒店餐廳親身提取;亦可選擇送貨服務,安坐家中即享高質甜點。
關於Nina Patisserie
地址: 荃灣楊屋道8號地下荃灣西如心酒店地下大堂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五上午8時至晚上 8 時 |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日上午9時至晚上 9時
電話: +852 5330 5315
網址: eshop.ninahotelgroup.com
聯繫我們: Facebook | Instagram @ninapatisseri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