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綠氫能源上的發展(08/26/2021 風傳媒)
氫將是人類最清潔的燃料,其燃燒只產生水而不排碳,由於這種對環境的友好性,氫被稱為「完美能源」或「未來能源」。
氫廣存於地球之中,其能源密度極高,且可以氣態、液態及固態的氫化物呈現,以適應各種運儲方式及應用環境的要求,和化石能源相比,其製取更為方便,不受地區因素的限制,也不會因資源分布不均而引發地緣政治風險,通過可再生能源製氫,將促成碳中和的實現。
作者:胡僑華
太陽能製氫是前景最好的製氫法
目前以化石燃料做為主原料的煤氣轉化法占全球氫製備總量的95%,而以電解水製氫的的比率不足5%,以太陽能製氫的比例更小。其實以太陽能製氫已有40年的的發展歷史,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製氫方法之一,值得繼續努力研發。
當今全球在建的以可再生能源製氫項目總計80GW(1GW = 100萬千瓦),在2020年新增的項目即達50GW,就像過去十年風能和太陽能的價格成倍下降, 一旦形成規模效應,即大幅降低其LCOE成本(Levelized Costof Energy,均化能源成本)。
日本百年老店──電氣產品製造商東芝集團(Toshiba)正在全球布置此具「未來能源」之稱的氫能,並以大規模可再生能源製取綠氫,做為碳中和時代的解決方案。
放眼全球,日本是近年來最熱衷發展氫能的國家之一,利用碳捕獲(CCS)實現平價化石燃料的脫碳製氫,以及可再生能源製氫,對能源自給率甚低的日本而言,用零排碳的可再生能源以製取清潔、高效且較易儲運的氫能,無疑是「後福島時代」得以兼顧能源安全和碳中和目標的理想選擇。
早在50年前東芝就開始做氫能方面的研發,當時日本的氫路線是烴類或醇類重整製氫,但現在零碳的理念下,近10年已全面提升氫能體系。例如東芝燃料電池體系全部都是純氫製備,其燃料電池系統H2Rex 在日本國內已累計交付了100台以上,這種100KW的模塊化單元,可根據需求做靈活組合,啟動後不及5分鐘時間,高效管道或儲槽中的氫氣轉化為電能和熱能。
從製氫到氫利用的全程實現了零排碳
以東芝的新氫能綠合中心為例,利用太陽能電解水製備氫氣,並直接將其應用於東芝的府中工場的燃料電池驅動叉車(Fork lifter)上,不但叉車運轉不排放二氧化碳,且因利用可再生能源作為製取氫能的燃料,從製氫到氫利用的全程實現了零排碳。當突發災難時,這套小型分布式能源亦可大顯身手,做為一條生命線為300名受災群眾提供一週所需的電力和熱水供應。
綠氫雖有諸多優點,但在全球範圍內仍為成本高居不下所困擾,在日本要靠政府的政策來支持。此外光伏、風電仍存在間歇性問題,且因電網調峰要求甚大,導致棄風、棄電的狀況經常發生,若將這部分電力轉換為氫能儲存起來,需要時再予釋出,成為最理想可靠的結合。亦即可再生能源與電解質製氫技術綑綁在一起,製造出完全的綠氫。
在日本國立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New Energ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的帶頭下,東芝與另外兩家日本企業合作的福島氫能研究基地(FH2R)已於2020年成立。東芝在該領域所長的是對電力系統、電子設備及控制系統的深入了解,及對氫的長期技術累積,目前正與上游製氫企業研討合作。
在氫能起動階段,東芝呼籲政府對全行業給予政策支持,鼓勵更多企業參與氫能產業鏈的完善,並儘早明確氫能使用的法律及規範,在此前提之下,氫能成本才能隨著規模效應而快速下降。
氫能成本的下降有賴於一個足夠大且高速成長的下游市場,東芝正在推動純氫能燃料電池系統H2Rex儘早應用於日本及中國市場,使其成本符合市場潛在的需求,並聯合中國合作夥伴一起開拓市場。
福島事故讓東芝不得不脫鉤核能
實際上東芝對於 「終極能源解決方案」的認知,在福島核能事故之後,出現了徹底的轉變,東芝曾是全球核能領域的重要領先者,旗下擁有歷史戰績輝煌的美國西屋電氣公司。但2011年發生的福島核能事故,使全球核電技術放緩,建造成本陡增,西屋電氣申請破產保護等諸原因,東芝最後選擇脫鉤核電資產。
2020年10月日本首相菅義偉在臨時國會上發表施政演說時宣布,日本將爭取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净零排放,這標示做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及第五大排碳國的日本,在氣候議題上的立場有了巨大的轉變。
日本的溫室氣體排放中,至少有80%來自能源範疇。二氧化碳零排放並不是最近才有的呼聲,早在〈京都協議書〉及〈巴黎氣候協定〉且更早以前,就進行了與此相同的探討。
福島事故改變了全球滅碳的思路,2011年之前,日本及歐洲都將低碳發電目標寄望於核能,但現在已轉變為寄望於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除了氫能之外,東芝還有其他頗具競爭力的的能源業務和碳捕獲及儲存技術,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條件與與特徵,進行靈活的組合,無論在水電領域、光伏領域及地熱領域,均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該項目建有全球最大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的10 MW(1萬千瓦)級製氫裝置,正在驗證清潔低成本的製氫技術,在此所產生的氫氣不僅使用為平衡電力系統,還為固定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及移動的氫燃料電池車輛(汽車、巴士)等提供動力源。
日本的綠氫發展可供台灣借鏡,台灣現行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僅20%,卻以進口液化天然氣以支持50%的氣電 ,與其如此,不如投資於光源充足的澳洲建立液化綠氫廠,並進口台灣以取代LNG(主成分為排碳的甲烷)以供發電,達成低碳及無排碳的能源承諾。
本文作者胡僑華為工程專業經理人
完整圖文內容請見:
https://www.storm.mg/article/3875207?mode=whole
♡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蚊放租靚舖! (再推...) 《一蚊招租 - 元朗合益路9號地舖, 「益街坊」抗疫!》 多謝良心業主吳生用1萬元租舖給我,再以一蚊轉租給社福機構「益街坊」。短租3個月起。 地址: 元朗合益路9號地舖,這段是元朗著名建材段。租值起碼每間舖五六萬以上,現在1蚊(每月)招租。 建築465呎,舖內有...
水電煤轉名最快 在 優分析UAnalyz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李嘉誠最愛的產業-民生必需品
香港首富李嘉誠,1928 年 7 月 29 日出生於中國廣東潮州,二次大戰後眾多成功企業家之一,香港著名商人,俗稱「李超人」,曾為亞洲首富及連續 21 年(1999-2019 年)均蟬聯香港首富寶座。由李嘉誠一手創立的長江集團1 已成為香港最大的企業之一。
李嘉誠於香港發跡,創業成功後轉投資,最後幾乎所有香港民生企業都有李嘉誠參股。從繳房租、繳電信費、到超市買菜、到屈臣氏買生活用品,幾乎所有的日常生活消費都最後進入李嘉誠相關企業的口袋。
在歐債危機後,李嘉誠淡出中亞市場,搶攻低基期的歐洲市場,李嘉誠直接挑中英國成為主力投資地。旗下公司在歐洲尤其英國,大舉投資購併,主要集中在能獲取穩定現金流的民生與壟斷性事業。 根據統計,目前李嘉誠有56%的投資在歐洲,特別是英國占比就高達37%,旗下公司占據英國近3成的天然氣市場、近3成的電力分銷市場,以及比重不小的供水市場。英國媒體甚至指出:「李嘉誠買下了大半個英國」。其中,水電煤氣等壟斷性民生必需品是重點。
然而近年因為英國脫歐及石油投資賠錢,大半資產投資英國、加拿大失利,首富位置曾一度拱手讓人,讓給順豐快遞創辦人王衛,今年重回首富寶座,但單看他過去成功的投資案例仍然值得我們觀摩。長期投資者,應當投資跟生活習習相關、貼近生活的公司例如水資源、電資源、瓦斯資源、石油資源等。
他一直非常喜歡投資基本民生必需用品股,油電瓦斯是他長期持有的標的,尤其是找到有成長性的類股,更是他的最愛,他曾說:「任何一種行業,如有一窩蜂的趨勢,過度發展,就會造成摧殘。」投資亦然,如果跟著熱門股炒作,很可能泡沬破滅,受傷慘重,不如學習李嘉誠,找穩定安全的好標的,日積月累,投資報酬率也是可觀的。---財經資深媒體人溫潤身評論
-
精選台股優質油電瓦斯股
- 台汽電(8926)
- 全國加油站(9937)
- 欣高瓦斯(9931)
- 欣雄瓦斯(8908)
- 欣泰瓦斯(8917)
- 山隆(2616)
- 大台北(9908)
- 新海(9926)
- 欣天然(9918)
- 大汽電(8931)
油電瓦斯是最不受外在環境衝擊的類股,大盤重挫,股價依然穩若泰山,紋風不動。找到好標的長期投資,並不困難。
瓦斯股族群,特色是市場聯合壟斷穩定,不論工業用或家庭用瓦斯,因為管線佈建問題,都不太可能有新參與者競爭,每家公司各自負責自己的區域不會競爭,同時股權相當集中,絕大部分掌握在地方家族,或行政院退輔會手中,值得長線投資朋友留意
-
#民生必需品 #民生必需 #李嘉誠 #香港 #瓦斯
水電煤轉名最快 在 BusinessFocu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BF環球視野】馬斯克的辛酸:我的痛苦有3分之2是Tesla害的
Tesla (TSLA.US) 創辦人馬斯克週三 (21日) 出席比特幣大會(The B Word Conference)時說,自己致力於將全球使用的能源都轉變為清潔能源。他又表示自己在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中的「痛苦」,有3分之2來自Tesla。
Tesla旗下設有名為Tesla Energy的能源開發子公司,專責推進光伏和儲能設施建設;公司2016年以26億美元收購了太陽能光伏公司SolarCity。在此之前,Tesla就已經開始生產家庭備用電池Powerwall,以及可將太陽能和風能儲存起來的大型電池。當下全球光伏和風力發電主要限制便是「無法儲能」,白天或大風時過剩電力,無法在黑夜或無風時使用,因此不能作為「基載能源」,成為商業發電主力。
馬斯克強調其正在研究的儲能繼續,可幫助幫助人類加速往「綠能」過渡。他表示目前Tesla目前已經在美國、澳洲、西藏安裝了儲能系統,幫助公用事業「平衡峰谷用電」。但他同時表示Tesla自身產能限制,還需要依賴Panasonic、LG和CATL的電池供應。
馬斯克最後提到,結合太陽能和風能的儲能系統並不是平衡比特幣能耗的唯一方法。他還支持利用現有的水電、地熱以及核能,以減少比特幣挖礦對環境的影響。他重申,他不需要工業用電像雪一樣乾淨,但也不能使用污染力最高的煤炭。
—————————————————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請追蹤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businessfocus.io/
—————————————————
追蹤 MarketFocus 看更多詳盡財經及投資分析—————————————————
時刻接收市場最新資訊,請追蹤Telegram頻道:
t.me/businessfocusofficial
—————————————————
請於本專頁cover photo下方,按『Following』按鈕然後選擇『See First』
—————————————————
若有任何商業、財經及科技資訊的新聞稿,歡迎
Inbox或電郵至info@businessfocus.io!
廣告合作請電郵至sales@businessfocus.io
—————————————————
如果你對初創、商業及科技界有所見解,敬請投稿
至info@businessfocus.io
訂閱BusinessFocus YouTube頻道:
www.youtube.com/channel/UCzZszEpbE87Mfh-q7D472BA
歡迎"Join" BF討論區暢談財經、商業及創科話題:BusinessFocus.io 討論區
水電煤轉名最快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蚊放租靚舖! (再推...) 《一蚊招租 - 元朗合益路9號地舖, 「益街坊」抗疫!》
多謝良心業主吳生用1萬元租舖給我,再以一蚊轉租給社福機構「益街坊」。短租3個月起。
地址: 元朗合益路9號地舖,這段是元朗著名建材段。租值起碼每間舖五六萬以上,現在1蚊(每月)招租。 建築465呎,舖內有洗手間,冷氣,閣樓。合做各行各業。
如果你做的生意是能夠肺炎期間「益街坊」(例如: 廉價 - 賣口罩、 消毒清潔用品、健康食品、 中醫西醫等)。我強調是「益街坊」價! 總之生意對抗疫有幫助啦!
請直接聯絡我(李根興) whatsapp (+852) 9036 1143,我會以一蚊租間旺舖給你。短租3個月起。我送埋差餉,地租,管理費,水電煤等雜費。 社企/非牟利機構優先。
開張後,需要的話,可以幫你宣傳, 同心為香港抗疫!
李根興 Edwin (盛滙商舖基金創辦人)
Note: 多謝全世界最好的財務公司 (我屋企人) - 康業信貸快遞贊助我
。。。。。。。。
呼籲如果業主你願意出舖,收每月$1萬 x 3個月短租,聯絡我 whatsapp (+852) 90361143,我幫你招租,宣傳! 我送所有雜項。
#一蚊招租抗疫

水電煤轉名最快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豬年舖市十大預測》
好多人問我舖市來年掂唔掂, 我話真係睇你間舖喺邊度喎。 睇襯報紙,一邊就話銅鑼灣邊道邊道劈租一半, 零售市道點差點差咁,但另一邊政府嘅差餉物業估價署嘅私人零售物業售價指數, 依家香港整體舖價其實係不斷創緊歷史新高㗎喎。
咁其實來年咪舖會跑贏,咪舖會跑輸呢? 以下係我嚟緊豬年對舖市嘅十大預測。
(1) 北邊跑贏,南邊跑輸。 好似我依企係呢道香港最南面嘅赤柱,呢道出名鬼佬多, 但依家個個expat無錢洗,housing budget cut 晒,嗰頭近廿年又無新嘅大型屋苑落成, 舖價嚟緊㗎梗係跑輸啦。 飲食段都好啲,零售段,租金都跌咗一半呀!
我後面呢間香港最南嘅赤柱大街19至21號最近有間双舖成交咗1600萬,門闊近三十呎, 一開二即係每間800萬,夠曬平。點解咁平? 因為個個商戶係嗰度叫苦連天, 自由行、高鐵、港珠澳大橋,全部益唔到嗰度。
依家香港始終消費北移, 新基建、新市鎮、新增人口全部集中喺北邊。 規劃署嘅人口分佈推算報告書都有寫, 2018年至2026年期間, 新界人口會增加超過四十四萬, 佔全港人口55%。 反而港島人口會減少十萬, 將會只佔15%。 加上大陸嘅來港中低檔消費增加, 下下過海又太遠, 香港北邊,即係屯門,元朗,荃灣梗係睇高一線啦。每年加租5-10%啦。
(2) 飲食跑贏,零售跑輸。前排葵涌廣場一樓有兩間舖同一時間賣出, 大家都差不多同一時間買入。一間賺錢,另一間就蝕大本,同一廣場,同一層樓,同一時間,大家都係舖,點解天同地呢? 望真啲,前者60B舖,2012年以960萬買入,持貨5年後,1100萬沽出,賺百四萬。該舖係間小食店。後者1086號舖,則2012年曾經以545萬易手,一樣5年後沽出,不過只係賣咗360萬,蝕咗百二萬。間舖係賣衫賣褲嗰啲零售店。 嚟緊豬年舖市趨勢都會係咁,飲食嘅,服務型嘅,體驗式嘅繼續會旺,因為互聯網代替唔到。其他零售, 難免 繼續會俾網店捱打, 後生仔女依家始終行街買嘢少咗。
(3) 舊舖跑贏,新舖跑輸。 價舖就好似一條 J Curve 咁, 新落成嘅舖值錢啲, 由於風火水電煤都比較齊, 手尾又唔使跟咁多,發展商一般叫價都高啲。 但隨著間舖越來越舊,最唔值錢嘅時候就係三十零年嘅舖, 設備開始殘舊,但重建又太早。 隨時間舖越嚟越舊,超過50年的話,就好似一條J Curve 嘅尾一樣價錢標咗上去, 因為重建潛力大增。
好似我呢度紅磡山谷道17-21號咁, 鬼影都冇隻,但後面每間舖上年就畀發展商收咗三千幾萬, 如果唔係因為收購? 市值最多一千萬,無人要! 相反, 佐敦上海街62最近有個新盤落成, AVA 62, 下面間舖第一手係2015年以2308萬買入, 只係持貨3年, 啱啱竟然以1400萬沽出, 連手續費蝕過千萬。 因此嚟緊豬年我相信都係繼續舊舖跑贏,新舖跑輸。
(4) 濕貨跑贏,乾貨跑輸。 濕貨一般係比較消耗性嘅, 賣菜賣魚賣肉賣水果, 地方通常都係濕糴糴, 但日日都要買,貪新鮮。 我後面屯門啟民徑呢間菜檔就前排賣咗八千九百萬,今時今日呢啲舖頭全部跑贏, 次次續租都加十幾廿個%。 乾貨就難搞啲,佢哋一般都係比較耐用性嘅, 鐘錶珠寶衫褲鞋襪手機相機家電梳化, 依家啲嘢太襟啦, 除非啲客要好貼潮流, 一般流轉量都減少咗。 我後面呢間中環皇后大道中29號嘅Swatch, 幾年前本來租金係每月250萬, 依家就無咗接近一半。
(5) 民生位跑贏,核心位跑輸。 民生即係樓上樓下、附近居民幫襯, 半山、北角、觀塘、荃灣、大埔等, 核心即係遠到非洲啲人嚟香港都會經過, 即係銅鑼灣、尖沙咀、中環、旺角等。 民生會跑贏, 唔係因為核心唔好。而係因為核心區喺2013/14年間,自由行消費巔峰嘅時候升過龍, 依家仲要多一兩年時間回復現實。 上帝要你滅亡,必先令你瘋狂! 滅亡咗,都要時間復活啦!
好似係我後面呢道羅素街同波斯富街大單邊嘅太子珠寶鐘錶, 2013年續約嘅時候曾經租金由80萬大幅跳到上去290萬, 全港加租幅度有史以嚟最大,但係2017年就減租四成至180萬, 180萬比起80萬仲係高一大截,嚟緊我相信仲有得減。
相反, 民生位近年一直都係追落後, 每次續租都陰下陰下加十零廿個percent。 唔怪得知,民生舖嘅大業主領展,佢嘅股價差唔多日日創新高啦。
其他預測? 仲有 (6) 細碼舖跑贏大碼舖, (7) 大眾化舖跑贏奢侈品舖,(8) 內街闊巷舖跑贏大街大道舖,(9) 建材舖跑贏傢俬舖,(10) 街舖跑贏樓上舖等等等等, 數唔曬。
當然,價錢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即使間舖以上十樣全部唔中,唔通平到差唔多送俾你,你都唔要咩。 總之,豬年跟足以上十大預測去買舖租舖, 行多啲,睇多啲, 我相信你隻豬會行運,好快識飛天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