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偷不走的回憶 —— 永利街】
還記得當年《歲月神偷》上映,永利街隨即成為朝聖打卡之地。其後,永利街的保育問題亦被重新帶進大眾的視線中。
永利街是位於上環必列者士街對上的一條後街,倘若你不是附近的居民,大概也不會發現它的存在。永利街的東面連接着城皇街,而西面則連接永成街休憩處,附近居民亦可經該處往返樓梯街。
《歲月神偷》導演羅啟銳曾經說過,永利街已是當年他們找到最能重現香港六十年代面貌的地方。七、八十年代,永利街是小型印刷廠的集中地。高峰期甚至有十多間小型印刷廠在該地。
舊時,港島有不少建築都依山而建,因此衍生出「臺」的出現。「臺」指的是建築前刻意騰出一處公共空間供附近居民使用,這也從而令當時的鄰里關係變得更加緊密。而位於永利街的12座老唐樓正正佇立於「臺」上,這是在香港也難得一見的面貌。
每當途經永利街,腦海中總會浮現出《歲月神偷》中的片段。左鄰右里坐在「臺」上納涼、數户人家一起吃晚飯,談天說地。永利街正正表現出舊香港社區的凝聚力,在今時今日的香港越來越難看見。幸運的是,全因電影的成功,永利街得以被保育,不至於默默地消失在大家眼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852郵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原片來自《852郵報》Facebook Live https://www.facebook.com/post852/videos/1281855111862811/ (圖片來源:無綫新聞截圖) 立即贊助《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support-us/ 8...
永利街保育 在 Knowher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中環製造,最後的小學雞 ]
正正經經地,在 AndThen.hk 的專欄裡寫了La Jeunesse的練習簿,made in Central,千禧初年於中上環印刷釘裝,屬於香港工業的珍貴。
本來巳一本不留的沽清,竟然能夠再度上架,理由有點傷心,文末會有提及。
亦意外地發現從未曝光的米黃色,請親自來knowhere看看實物。
失去的可以再追,我們擁有當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刊 @andthenhk
有時回過神來,才知沿路失去幾多。一本硬皮筆記簿,尋常如此,可以成為某種香港文物。
資深文藝青年不可能沒有印象,La Jeunesse,2006年春天成立的文具品牌,香港設計。
不過十數年前的事。其時這練習簿在油麻地kubrick上架,Cats and dogs are not for b(eating),叫人會心微笑,封底印著類似九因歌,少少幽默,少少舊textbook的老套優雅,輕易讓人失守,成為多少青年的生活道具。
只是當時並不知道,這本生產於2006年的練習簿,賣的不獨設計,還有最後一代香港製造——地理位置再準確一點,那是中環製造,名副其實的made in Central:千禧初年,香港印刷工業已經步入式微,而中上環仍存少數還未結業的印刷工場,比如活字印刷(letterpress),燙金,印刷品釘裝等,多屬家庭式經營。
時間線再推前一點,戰後五十年代末,中上環滿佈洋行及報館(最有名的《華僑日報》及《中國日報》等,舊址均在該區),因而養活超過一百間印刷廠、紙行、燙金、電版、油墨、燙金、電版等相關行業。
翻查統計處資料,六十年代香港共有六百多家間印刷廠,七十年代急增至千五家,從業員接近二萬,可以想像那盛況。
大家熟悉的永利街,短短一條小街的距離,當年便曾出現超過十家印刷廠。
La Jeunesse的練習簿,就是把握夕陽的最後一刻做出來,沿用六十年代的古老方法,去生產千禧年代的設計。
每一家做燙金,另一家做活版印刷,第三家以人手把書簿釘裝,不同小店負責一小部份工序,逐本逐本地生產,全都發生在老街地舖,或者唐樓樓上。
今日你會覺得這樣做文具,很文青也很職人,腦裡浮起是日本工匠的唯美畫面;而La Jeunesse創辦人及設計師Benedict給你真相:「打大赤肋,跟印刷行的師傅流住汗去做,大熱天時,場面非常倒胃。」
那是文青二字未被廣泛使用的年代,香港手作未成氣候,於是La Jeunesse的焦點,當年落在設計如何精美,背後的社會意義與份量,難免顯得失色。
然後十四年過去,一晃眼印刷工廠消失人間,剩下的紛紛轉用電腦,或者集中保育推廣letterpress印刷,中上環摩登依然,只是有些東西不會一樣。
「當年幫我做燙金的店,就是現在PMQ對面的位置。」Benedict補充。那位置現在成為豪宅,地舖是日系文青咖啡店。
接近二十年前的設計,它本身已經沉澱出另一種舊,一種值得收藏,需要收藏的美好。
La Jeunesse是法文,翻譯過來是the youth,人與事物會衰滅,然而青春永不會老。
練習簿自當年下架後,已經所餘無幾。前陣子Benedict把最後一批交到小店寄賣,並悄悄留下數十,真正倉底中的倉底,基於一個浪漫念頭:「等待廿年後,三十年後,可以有後生來清我的倉,到時再賣。」
然後國安法突然來了,他的想法改變。「原來那一天根本不會出現。」
最後的存貨,當時的產物,就在今天散去,讓人發現,擁有。
唯有此刻,才是永遠。
———————————
丨coffee & people丨
日期:13/8-29/8
時間:1-7pm
丨knowhere丨
▪️中環鴨巴甸街35號PMQ元創方B座H205
▪️Wednesday to Sunday 1-7pm
▪️https://instagram.com/youknowhere
永利街保育 在 Happy Kongner 快活角落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香港歷史小百科—「香港」的由來]
傳說香港之所以叫香港,其中一個故仔就係咁嘅:喺宋朝開始,喺香港呢一帶嘅地區都有大量嘅土沉香。土沉香,又名牙香樹,係香港原生稀有嘅雙子葉植物。土沉香之所以咁特別就係因為有一種特性,就係佢嘅樹皮或者樹幹被破壞之後,真菌就會入侵受到傷害嘅樹身,喺呢個時候土沉香就會發揮本能地分泌一種會發出香味嘅樹脂,而呢個過程名為「結香」。喺「結香」之後,呢啲咁嘅結膠狀樹脂就會沉底落土,日日夜夜咁堆積,經過微生物作用之後就會凝結成褐黃色固體,而呢個就係「沉香」。沉香係一種名貴嘅香料,可當成中藥之用,亦都可以作為藝術品原料。因此可以製作出「沉香」嘅土沉香樹就十分之珍貴,「沉香」亦都被稱為「香中之王」,甚至可以話比黃金更加矜貴。呢啲被稱為「香木」嘅土沉香當時就會經當時開埠前嘅轉運港口:香港仔同石排灣,輸出去其他周邊地區。而由於喺當時香港仔同石排灣嘅港口都洋溢住土沉香嘅香味,所以就以「香嘅港口」/「香料之港」聞名,取其「香港」兩字,就係我哋呢個地方嘅名字由來喇。
而嚟到現今世代,土沉香除咗只係香港古村落比較普遍嘅風水樹之外,其實土沉香喺香港就已經係徘徊喺滅絶嘅邊緣,因為沉香價值千金。以2014年嘅價格嚟講,每一公斤嘅沉香碎塊原料就值 58000 蚊港幣左右。香港百年老號,位於旺角上海街嘅永利檀香莊曾經有一塊被雕刻成樹根同樹乾形狀嘅沉香,標價係120萬港幣。可見沉香原料之貴重。而沉香亦都可以提取出一種叫「烏木油」嘅物質,係主流高級香水嘅關鍵成分,例如Armani 同YSL亦都有沉香香水,都係以「烏木油」作為主要原料,而「烏木油」嘅價格高達每一公斤大概30萬港幣。眼見咁高嘅利潤,非法偷盜者當然就唔會執輸啦。呢啲絕大部分都係嚟自深圳河以北嘅非法偷盜者喺香港胡亂破壞野生土沉香以得到佢流出嘅「沉香」。雖然漁農自然護理署工作人員好努力去進行唔同嘅反偷盜行動,甚至有唔同嘅保育行動,但要點樣令到土沉香唔會喺香港絕跡,就成為咗目前保育土沉香嘅首要方向。培養大眾嘅保育意識就係由推動普羅大眾對果樣嘢嘅了解而開始,作為一個香港人保育土沉香乃係責無旁貸。因為土沉香嘅象徵意義就係香港嘅根。
永利街保育 在 852郵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原片來自《852郵報》Facebook Live
https://www.facebook.com/post852/videos/1281855111862811/
(圖片來源:無綫新聞截圖)
立即贊助《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support-us/
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