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身體驗,更明白產前準備的重要性!>
恭喜文姝顧問在疫情期間迎來了喜福寶寶! 超級秀氣的喜福寶寶才一週大,但文姝幾乎體驗了所有產後家長的可能困擾: 乳頭疼痛受傷、寶寶吸吮不理想、新生兒黃疸……等等,聽著文姝在電話中討論寶寶的狀況,我都要跟著流淚了~~但是文姝超級厲害,完全運用自己的專業與資源,產後一週就能順利哺乳了! 看看喜福寶寶被奶醉的樣子,真的超級療癒!
謝謝文姝寫下了自己這一週以來的心得,希望與所有正在等待生產的準爸爸媽媽分享! 重點先說: 產前做好準備真的超級無敵重要! 就算現在因為疫情,喬依哺育的產前哺乳實作課無法如期舉行,也歡迎大家利用線上諮詢,從產前開始做好準備,產後協助所有哺乳家庭度過初期的困境,迎來自己開心愉快的哺乳生活!
🤱#我是ㄧ個新手媽媽也是一個IBCLC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5/22我的喜福寶寶出生了,因為我的專業,所以我自以為在哺餵母乳上沒有太多的問題,絕對不會有受傷或是奶量不足的問題。但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雖然我有萬全的準備,豐富的協助問題哺乳的經驗,我的喜福寶寶在舌頭上的律動還是不如人意,需要調整與練習,所以在旁人看來一切含乳吸吮都很完美的情況下,我獲得了一對傷痕累累的乳頭😓😓,我的孩子也因為吸吮不好,所以必須在親餵後再補瓶餵,我也必須在親餵後,再將奶擠出,所以,最辛苦的哺乳生活模式就此展開(我一天只睡2小時啊!!!)
產後的第一天,我就給嬰兒室提供了奶粉與奶嘴,先確保我的孩子基本健康,當時嬰兒室的護理人員都感到納悶,我不是IBCLC 泌乳顧問嗎?怎麼會如此主動的提供奶粉與奶嘴給他們呢?因為我知道母嬰分離的情況下,適時的調整很重要🥰
雖然我用了輔助的方式,我還是持續不分時間依孩子需求練習親餵,以及嬰兒主導式瓶餵,維持自己的泌乳量與寶寶培養感情,堅持到出院找到夥伴協助,一起找出讓喜福舌頭律動進步的方法。這時我的奶量也開始順利增加了,不枉我頭幾天犧牲睡眠,努力擠奶刺激奶水分泌。
關於哺乳,產後七天裡,我經歷了
😓破皮血泡
😓寶寶舌頭律動不佳,親餵攝取量不足
😓寶寶黃疸住院照光母嬰分離
😓瓶餵擠奶親餵洗奶瓶無限♾輪迴
現在雖然還是偶爾需要擠奶,每次餵奶前都要幫喜福練習舌頭的律動,但至少我不需要為我的奶量煩惱,我也知道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能找誰給予最有效率的處理~
你問我後悔嗎?為什麼要這麼累?說真的,前幾天我真的也萌生想放棄的念頭,同時也突然理解了,為何那麼多的媽媽們,會因為餵母奶或擠母乳而崩潰,甚至稱呼我們這些推廣哺乳的夥伴們為母乳魔人而不是達人。因為如果事前沒有準備,不了解,後來遇到問題,再加上網路相傳找到非專業人員協助,只會朝向更痛苦的方向前進🥶🥶
轉個念想,其實我已經很幸運,在第一天,我自己就發現問題所在,再加上身邊有豐富的資源,所以短短時間內就找到方法解決。現在喜福寶寶的吸吮越來越進步,我的奶量也完全充足,不再需要配方奶了。現在的我很滿足,因為我知道自己在朝最想要的母乳之路走去!
我很慶幸,自己是喬依哺育的一員,也很慶幸,自己在進修母乳哺育專業過程中,認識了不同領域的夥伴。因為有了這群強而有力的後盾,即使再累,我都覺得自己被好好的撐住接住,繼續朝自己想要的方向邁進🥰
疫情之下生產的感想:
🌈在這疫情嚴峻與醫護能量短缺的情況下,對於哺餵母乳,如果自己先做好心理、知識與技能的準備,就不會錯過產後初期最佳的磨合機會。生產本身就是個壓力,以前還可以親子同室,多肌膚接觸促進哺乳,但目前由於疫情,每一間醫院的規定都不同,也時時因應疫情在改變調整,該如何在這變動情況下,仍然達成母親餵母奶的心願,也讓寶寶喝到珍貴的初乳與其中的抗體? 我用自己的經驗提醒同樣與我在疫情中生產的家長們,讓泌乳顧問陪你做好準備,度過產後的磨合期吧! 過去我是協助別人的泌乳顧問,現在我是新手媽媽,我可以很自信地告訴大家: 每個家庭都值得也需要泌乳顧問的支持協助! 疫情之下也不例外!
#喬依哺育線上諮詢
#IBCLC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毛醫師哺乳諮詢門診
#產前準備
#產後黃金七十二小時
#打造個人哺乳育兒計畫
#手擠奶技巧與背部按摩
#練習舒服的哺乳姿勢
「永越健康促進 門診」的推薦目錄:
- 關於永越健康促進 門診 在 毛醫師哺乳諮詢門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永越健康促進 門診 在 無論如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永越健康促進 門診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永越健康促進 門診 在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永越健康促進 門診 在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停業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永越健康促進 門診 在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停業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永越健康促進 門診 在 [問卦] 有沒多花錢看病比較保險的八卦? b89207040 PTT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永越健康促進 門診 在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老闆的情報與評價,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永越健康促進 門診 在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老闆的情報與評價,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永越健康促進 門診 在 夯!中醫減重門診都這樣做!中醫師:「半日斷食法事半功倍 ... 的評價
永越健康促進 門診 在 無論如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無論如河開工推書:
【從工會到書店兼居家護理所,無論如河燃燒護理魂】
在承接「有河不可」成為「無論如河」書店兼居護所經營者之前,我是精神科臨床護理老師,像雜草般的生存能力是我在護理領域所學會的本事,熱愛護理教育,一度把護理臨床指導老師作為終身志業,醫院實習場域是個小型社會縮影,養成教育著重協助護生提早社會化以求適應。我在臨床指導老師處在學校體制與醫院鐵板般的制度二大板塊的重壓下,發現學校課程、護理教科書裡護理技術、知識與實際上的臨床護理實務教學,經常有難以接續的斷層。醫療現場醫護集體無感,視而不見的別開頭去,忽略病人的真實狀態與問題,只求用SOP的標準流程快速完成醫護技術與工作,讓我在教學現場常有如霧中尋路般的痛苦,只能靠著直覺摸索,苦於自己到底能帶學生往哪去的無解困窘。
作為一個臨床指導老師,身處醫院與學校體制之中,除了從中找出隙縫安置自身,更渴望從護理實務教育中貼近理解學生年輕世代的生活世界,協助護理學生領略護理之美。但對於各種臨床現象常有一堆問號的困思如濃霧罩頂,被各種田野經驗故事土石流掩埋,我常常無法提取護理實踐知識脈絡與社會、體制、結構、護病間的關係,這是我為何離職進入輔大心理研究所學習行動研究的原因。
我的碩士論文為《困獸猶鬥、霧中取徑:四十解惑的精神科護理臨床老師專業自主歷程》,論文中表明「我離開護理,只為了重返護理」,從一個離職唸心理所又重返精神科臨床實習指導老師工作的主體位置,進行困獸猶鬥般的行動研究探索歷程,開始學習個人身上原有的團體整體的系統位置,不放棄尋出路找方法的可能性。
《對抗生命衝擊的女人》這本書時提出:「沉默」極可能一種活在不利處境中的人不得不選擇的一種生存策略。其所表現出來的依賴權威的現象,不見得代表她們沒有自主思想; 只是她們學會隱藏,甚至是裝死式的木訥呆滯。由這個角度來看,「沉默無聲」是一種對不利處境與不公對待的一種無言抗拒; 在「沉默」中,生命得以無聲地避免招惹壓迫而苟且生存著! 「沉默」不只可能不簡單,它更應該被細膩與尊嚴地了解。
過去的我在護理臨床處境裡經常是使用這種策略,沉默地在縫細之中尋找讓自己得以生存可能性的空間。後來校護協進會創會理事長鄭麗貞接手學校衛生護理學會理事長,邀請毫無組織經驗的我擔任祕書長,讓我看到校護當年創協進會胼手胝足、篳路藍縷從無到有的血汗歷程,所有豐碩的果實從來都不是憑空而生。在學會工作沒錢沒人,也要創造條件讓校護實務工作者寫出自己的實踐知識、動不動就要跟上有關學校護理有關的時事投書發揮作用力、力擋品質不良的學生健康檢查、投入88風災的救災相關後續行動、開記者會指出校護兼職問題等等…,我開始學習面對不公不義,面對不合理的社會現象勇於發聲!
心理諮商所畢業後,一邊從事教學工作一邊籌組工會,二份工作的情緒勞動與工作強度負擔都大,日夜不停沒有假日,組工會無償卻爆肝,只因不捨畢業學生回來哭訴護理勞動現況的種種沉疴,創辨基護工會企圖影響護理學生,即便醫療市場重視護理人力成本大於專業、營利邏輯至上,但仍應堅守護理專業價值,捍衛勞動權。基護工會在2011年籌備會期間,發現短短半年已有七起護士身亡新聞事件,因而在北、中、南、東四區舉辦各種相關活動,目的是喚起護理人員長期缺乏的勞動意識,集結組織護理人員。2012年11月4日,正式成立「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對我而言,這不只是一個工會,更是一個護理體制外的勞動教育場所,因此主張工會理事長採直接民主以及常務理事輪值制,不應一人獨覽話語權,而是讓付出努力有所改變學習的人,輪值當理事長,學習拿麥克風踏上「護理師」這個公共角色與社會對話。
基護工會的民主精神與文化,延續到無論如河書店兼居護所的社會實踐,我和另外三名工會資深幹部作為書店出資者,我們自稱「書店女工」而不是老闆,對等的合作關係讓自主學習的能力與時俱進。其經營理念著重在「書店作為社區護理的平台」,強調三段五級的預防重於治療,與民眾對話「好生好死」的觀念。我們在臨床經常看到許多「無效醫療」宛如地獄的現場,醫護人員泰然自若地快速工作,隔絕感覺停止深思,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醫院龐大結構的小螺絲丁,稱職地完成手頭上的工作。缺乏人文反思的醫療,將讓人深陷「活不好也死不了」的處境而不自覺。無論是我創辨基護工會或是接手書店,我都意圖在醫療體制外,開拓護病之間對話空間,尋找一個醫護人文繁花盛開的精神花園。
台灣的過度依賴醫療已造成許多濫用與傷害,健康並不只在身體,心理及靈性亦是,希望透過深化閱讀與藝術生活化之文化風氣,使人從中獲得自助助人的力量。在選書方面,身心靈系列、文學、生態、藝術人文、歷史與社會勞動等是我們著重的類別,也透過不定期舉辦新書分享、讀書會、藝術體驗,以及生態環境、勞動教育、醫護講座等各類活動,促進對話與交流。近期又與陳光國醫師合作性治療身心聯合門診,創立「性好門診」,滿足個案生理、心理、性衛教諮詢的需求,並擔任性健康管理師的培訓工作。在離開醫院的這些日子裡,我們想做的永遠是將護理從醫院帶出來,走到民眾身邊,讓大家知道護理是獨立且美好的專業。
作為全球首家書店兼居護所,期待未來能再拓展長照功能,實踐「小規模多功能」的社區護理之多種可能性。即便開書店經歷各種艱難,經濟狀況屢屢拉警報,但精神層次的提升與各種故事的開展,讓我感激這份遇合,書店是超越夢想不可置信的美好存在。我從護校一路摸索到心理研究所,求學之路曲折無人引導,與各種書的相遇餵養了我的靈魂,讓我成為今天的自己。Paulo Freire說:「所有知識都要服務於人往前的行動;所有的行動都要朝向社會變革;所有社會變革都要指涉更正義的未來」。期待這本「護理的一百種可能」,可以作為護理主體現身的小踏腳墊,讓尚在框架裡的人們,踏上之後望見更寬廣的蔚藍天空。
本文摘錄至《護理的100 種可能:白色巨塔外的風和日麗》
PART 1 原來護理離我們那麼近|斜槓人生,就此開演!
作者 梁秀眉
永越健康促進 門診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華民國 - 副總統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於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臺灣與全球武漢肺炎疫情:給世界的啟示」線上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說內容( 完整文稿 / 資料來源: 陳副總統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encj/ )
(臺北時間5月8日0時)我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舉行之「臺灣與全球武漢肺炎疫情:給世界的啟示」(Taiwan And The COVID-19 Pandemic:Lessons For The World)線上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說。
這場專題演說是以錄影方式呈現,在演說中我強調臺灣在SARS的經驗後,樹立了「審慎以對」、「迅速應變」、「超前部署」三項防疫原則,並強調「臺灣模式」最關鍵的就是確保民眾能有公開透明之資訊。
我衷心相信,臺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能幫助全球抗疫,並呼籲世界衛生組織讓臺灣在沒有政治前提下,充分參與世衛的所有會議、機制和活動,讓臺灣卓越的抗疫表現與經驗,分享給全世界。
■ 以下便是我錄影演說的內容,特別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家早安。首先,感謝胡佛研究所舉辦今天的研討會,我很榮幸應邀參加;在此要特別感謝戴雅門(Larry Diamond)博士。
戴雅門博士是民主研究領域的佼佼者,對臺灣的民主轉型過程知之甚詳。因為臺灣以民主國家之姿對抗全球疫情的經驗,非常值得分享,相信這也是他舉辦今天這場研討會的原因之一。
因為過去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流行病學博士學位的緣故,個人與美國之間有深厚聯結,這深深影響我的職業生涯。臺灣還有許多公衛官員和專家也都曾在美國受訓或求學,臺美衛生機構與專家間長期以來的密切關係,形成了臺美夥伴關係的重要一環。
■ 截至4月30日,全球有逾320萬的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超過22萬例死亡,這場疫情前所未見地打亂生活與工作的步調,全球經濟也遭受重擊。
在全球化世界裡,臺灣也無法倖免,但是,儘管臺灣與病毒發源地近在咫尺,受災程度卻遠低於中國與其他許多國家,這是因為臺灣從2003年SARS疫情汲取了慘痛的教訓,這17年來做足準備,才能妥善因應此次的疫情。
■ 臺灣爆發SARS疫情時,本人擔任衛生署署長,也就是現在的衛生福利部。SARS暴露了臺灣防疫體系上的許多缺失,在疫情趨緩後,我們開始重建防疫系統。
我們重新檢視並修訂《傳染病防治法》及其他相關法規,現在,政府在疫情期間有權指定醫療機構作為應變醫院或隔離醫院,同時實施避免院內感染之措施,包括對住院、門診及急診病患指定不同出入口。另外也制定了傳染病監測與通報的標準程序,並優化邊境檢疫流程。
我們也加強對確診病例接觸者以及來自疫區旅客,進行居家隔離或檢疫,要求相關機關隨時確保充足的緊急醫療物資。對不實疫情資訊可處罰鍰。鑑於SARS經驗,我們深感疾管人員不足,因此招募了更多傳染病專科醫生。
SARS也促使我們成立首批由多項專業合組的防疫團隊,並在衛生署設置「國際合作組」,推動國際公衛合作與資訊分享,讓我們能為國際社會做出更多貢獻。
系統性地重新打造是為了促進資訊的公開透明及分享,並便於國際合作,這也讓臺灣在17年後的今天得以有所準備因應這次疫情。
臺灣目前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的三項主要原則,就是在SARS過後制定的,分別是:「審慎以對」、「迅速應變」及「超前部署」。
■ 第一:【審慎以對】
監測新興傳染病非常重要,特別是我們鄰近中國。去年12月31日,臺灣疾病管制署官員注意到網路一則貼文上有來自中國武漢當局的公告,詳述一種症狀與SARS相似的疑似病例,經審慎考量後,我們即透過「國際衛生條例」(IHR)機制電郵通報世界衛生組織,在武漢此疾病患者們已被隔離治療。
■ 第二:【迅速應變】
自12月31日起,我們也針對所有武漢入境旅客進行登機檢疫,並啟動一連串防範措施,隨後疾病管制署也成立專案小組,監控疫情,並派遣兩位專家前往武漢實地訪查。
■ 第三:【超前部署】
1月21日在臺發現首例確診案例後,即於同日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啟動多項超前措施,展現我們的「全政府」策略,另外也升高邊境管制措施,針對所有入境旅客進行主動監測及健康評估,期能及時發現境外移入病例。3月19日起,所有自外國入境民眾皆須配合居家檢疫14天。若為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則須居家隔離14天。結束居家檢疫/隔離者,都須再自主健康管理7天。
■ 此外,周全供應個人防護裝備至為重要。
我們在SARS疫情期間,經歷N95口罩短缺。這次,我們知道必須提高口罩產能,並於必要時實施口罩配售制度。現在我們一天已可生產超過1,500萬片,預計提升日產能至2,000萬片。
■ 在所有的措施當中,我要強調臺灣模式最關鍵的就是透明。
我國政府在疫情剛爆發時,就盡力確保民眾能有公開透明的資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從1月起,每日舉行記者會,由衛生福利部部長及其團隊公開最新確診數據,詳細說明相關防疫措施,好讓媒體可以據以正確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從一開始就盡力公開透明,因此建立了威信,並贏得民眾信任,故而維持了社會的穩定,鼓勵人民配合政府防疫政策,也降低假訊息的影響。這就產生了一個良性循環:民眾信賴度越高,就會有越多人願意配合,我們也就更能克服這難關。
■ 毫無疑問地,這情形只會發生在政府肯負責任且能回應人民需求的民主社會。我們在思維及實務上的公開透明,恰與自始嚴格箝制疫情資訊的威權中國形成強烈對比。他們企圖以消滅重要科學證據來掩蓋實情,並延遲與國際社會分享資訊,甚至禁止吹哨者揭露中國境內的真實情況。
此次疫情已清楚展現,臺灣和中共模式的最大區別就在透明及誠信。中國共產黨的僵化制度造成政府與人民間的互不信任;而在民主臺灣,信賴在透明開放下自然醞釀而生。
在全球抗疫過程中,任何一個人都不能也不該被遺漏,唯有透過密切的資訊分享及合作,才能贏得這場戰役。
■ 臺灣在SARS疫情時,孤立無援,現在又被世界衛生組織排除在外。然而,我們的慘痛經驗告訴我們,沒有一個國家應該獨自面對疫情。國際合作才是對抗全球疫情的唯一途徑。
這次,臺灣模式獲得全球肯定。我們十分樂意和國際社會分享我們的知識、經驗及專業。「臺灣可以幫忙,而且臺灣正在幫忙。」
■ 首先來談一個真朋友,也是重要的合作夥伴─美國。
臺灣和美國在因應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方面,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夥伴關係。當年SARS疫情爆發時,世界衛生組織拒絕派遣專家來臺,我們被排除在國際因應機制之外。幸好,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協助臺灣,提升我們因應疫情的能力。
有關新型冠狀病毒,臺灣和美國在3月中旬共同發表「臺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強化多項領域的合作來遏制疫情。
「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是臺美合作的重要平台。自GCTF於2015年成立以來,臺美攜手強化區域夥伴的能力建構,協助因應印太區域的挑戰,其中一個重點領域就是公共衛生,在GCTF架構下我們舉辦了多場研討會,分享專業知識和最佳做法。一星期前,我們就如何反制防疫假訊息,透過視訊舉辦虛擬研討會,未來幾個月內,也將有更多這樣的研討會。
■ 除了積極分享我們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外,臺灣也捐贈美國等世界各國口罩與醫療裝備,以支援第一線醫護。截至4月30日,我們在全球捐贈了1,700萬片口罩,逾350萬片捐贈美國,我們也捐贈熱像體溫顯示儀給友邦。
另外,在臺灣學研界的領頭羊-中央研究院,也分別與歐盟官員以及捷克、土耳其的科學研究機構舉行視訊會議,討論可能的合作。臺灣的醫院也藉由視訊會議與需要幫助的國家分享防疫經驗與科技。
在疫情期間,全球各國必須團結合作克服挑戰。我們將繼續提供口罩、藥物及科技來幫助國際社會。我們堅信,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其他國家如控制不了疫情,我們就永無安全可言。因此,臺灣必須善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來防堵疫情的蔓延。
■ 為了全球的團結合作,臺灣不應再被阻絕於全世界最重要的公共衛生機構—「世界衛生組織」之外。將臺灣排除於世界衛生組織的系統之外,不僅漠視了臺灣2,300萬人民的權益,這個破口也將讓全球衛生防疫網絡增加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秘書處主張,多年來,一直與臺灣的衛生部門保持定期的技術交流。但事實上,臺灣要與世衛專家進行技術性會議,真的是十分困難。2009年至2019年,我們向世衛申請參與187場技術性會議,僅獲准參與57場,被拒率高達7成。缺乏即時資訊的交流將造成全球公衛體系的潛藏風險。
■ 臺灣參與世衛不應該被視為政治議題,而是攸關人民的生活、公衛及人權。由於美國等理念相近國家以及邦交國的大力積極倡議,世界衛生組織終於和我們聯繫,以視訊會議交流新型冠狀病毒的資訊。但這樣的片斷式參與,與我們的期待相去甚遠。
我相信臺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能幫助全球抗疫。我們呼籲世界衛生組織秉持其自許的專業中立立場,邀請臺灣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讓臺灣在沒有政治前提下,充分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所有會議、機制和活動。
■ 全世界都明白,臺灣模式能有效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我們的故事必須被聽見。臺灣的抗疫表現卓越,藉由經驗分享,我們可以幫助國際社會為下一場疫情做更周密的準備。
沒有人能預料這波疫情何時結束、下波疫情何時爆發。最重要的是,所有國家都必須汲取教訓,像臺灣在2003年SARS之後一樣,採取周全防備措施。
做為全球公衛界負責任的成員,我們將繼續分享臺灣模式,盡力做出貢獻。病毒無國界、無關政治,我們團結就能將之擊退。
中華民國總統府
中華民國總統府
Stanford University
史丹福大學在台校友會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2019COVID19News
【Reference】
1. 完整文稿 / 資料來源: 陳副總統FB (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 https://www.facebook.com/chencj/
2. 影片: 【20200508 副總統於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臺灣與全球武漢肺炎疫情:給世界的啟示」線上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說】
https://youtu.be/TCogXBDI2K0
永越健康促進 門診 在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停業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推薦與評價
健檢專案· 門診時刻· 線上預約· 環境介紹tw健檢專案|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全身癌症/腫瘤篩檢. CT/MRI進行全身腫瘤檢查· 腦部MRI檢查. 偵測腦瘤及早期中風風險· 心臟冠狀 ... ... <看更多>
永越健康促進 門診 在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停業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推薦與評價
健檢專案· 門診時刻· 線上預約· 環境介紹tw健檢專案|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全身癌症/腫瘤篩檢. CT/MRI進行全身腫瘤檢查· 腦部MRI檢查. 偵測腦瘤及早期中風風險· 心臟冠狀 ... ... <看更多>
永越健康促進 門診 在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健康促進、超前預防」,永越提供高端健檢及全方位整合醫療服務,協助貴賓養成健康生活習慣,享受快樂的黃金歲月。 108 臺北市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二段189號.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