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教:我媽媽跟我舅舅在95年合買一間公寓,但不知道她們怎麼協調,權狀上面所有權人是我舅舅,但信託給媽媽到125年,想了解這樣是什麼意思?
我媽在101年過世了,我舅舅剛過世,目前那間房子是我爸爸一個人住,不知會不會影響爸爸住的權利?
似乎是這間公寓由媽媽居住使用30年,期滿就要搬走還給舅舅,但從”法律外觀”,可能影響到你爸爸繼續居住的權利!
首先,讓大家快速了解不動產信託:
不動產所有權人可能為了照顧自己,把不動產交付信託(要過戶登記給受託人),受託人就要依據信託契約的指示管理房產,受託人在信託期間,讓信託”受益人”獲益。
從權狀所有權人名義是舅舅的事實,可能這件並不是依照信託法的規定辦理。因為如果信託給媽媽,所有權人應該是媽媽,登記原因記載:信託。
從產權登記為舅舅的事實,以及信託的表面文義解釋,媽媽是替舅舅管理房產!媽媽已經不在了,是否必須由爸爸繼續管理?或是給爸爸繼續居住?則需要法律的依據。
你也許會問,不是有信託給媽媽到125年嗎?
但沒有註明這房屋信託受益人是誰?也沒有依照信託法的規定,妥善記載信託目的、受託人、受益人….等,並且到地政機關辦理登記,因此,這房子到125年以前的受益權就沒有受到信託法保障。
就是因為媽媽與舅舅兩人都不在了,所留下來的文件似乎也不符合信託法的規定,名義上所有權人是可以要求爸爸搬走,或許你會想,權狀在我這裡,舅舅的孩子未必知道?
舅舅的繼承人會因為辦理繼承的手續,獲知有此棟公寓,他們可以直接辦理繼承,要求自己管理房產或出售。
因此,趕快多找找過去的資料,當時媽媽跟舅舅合買公寓,媽媽曾經出錢的證據,還有歷年的繳稅贈明。目的是要證明,當時雙方合買公寓的”真實約定”,是由媽媽享有30年(95年到125年)居住使用權利,之後所有權歸舅舅。
要使爸爸能夠安心居住在公寓內,最好跟舅舅的繼承人協商,如果協商不成,再透過法院,提起確認之訴,確認媽媽有房屋居住使用權到125年,如果契約文字不明確,就由法官來解釋契約的真義,最後由法院裁決。
也可能什麼爭議都沒有!
為什麼一切都不確定❓憑著感情為基礎,最後可能還要上法院,讓法官依法來認定?反而家人關係變得複雜?
律師看過很多家人間,一開始因為愛與信任,沒有想太多,權利界線模糊。人不在了,記憶也消失了,之後就留給其他家人拚湊事實,故事版本就「見仁見智」,自然多有爭執....。
如果能先畫好界線,甚至築起防火牆,未來的家人就不會有太多不確定,平安享受財富!
#心安傳財富
#恩典來守護
#信託
#公寓
#不動產
PS:如果舅舅是把公寓信託給媽媽管理,受益人是爸爸,信託期間是95年到125年,並且依照信託法辦理信託過戶登記給媽媽(受託人),如此一來爸爸就有權利住到125年。
(要看到所有證據才能夠真正判斷,以上謹用一般法律概念分享法律,非提供個案法律意見)
同時也有5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這是六月二十七號的直播精華。 都說甚麼疫苗是國防產業,質疑高端疫苗就是不愛國,台派都要打高端疫苗,這種話除了民族主義義和團之外全世界有多少人在講? 越南即使疫情如此嚴重,他們的監管單位也照樣因為Nanocovax的防護力、效力數據不足,而沒有在二期就通過緊急使用權,反而繼續要求...
求仁得仁的意思 在 亞美將 AmiJan - 鄧莉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沒錯!我開始吃泰菜了!😎
最近宇宙可能聽到我內心對🇹🇭泰國的呼喚,指引我去了位在東區巷弄內的泰式餐廳「baan」(在泰文意思指「家」🏠)
不知道有沒有人在泰國吃過米其林指南推薦泰式餐廳?
話說這家餐廳它獲得👉🏻2020米其林指南推薦👏🏻👏🏻,同時也是MUME 主廚林泉與星級泰國主廚Thitid Tassanakajohn (Chef Ton)一同打造的餐廳,使用新鮮泰式香料,結合台灣在地食材呈現泰國家常風味。😋😋😋
我只能說我第一口吃下去後,我腦海裡就立馬出現我曾經在曼谷吃的米其林泰菜用餐的美好經驗。😭😭😭
我明白許多人對泰菜餐廳選擇會有點侷限在追求原汁原味,但有時候卻忽略了泰菜其實有很大發揮的藝術空間,尤其跟米其林連結後,更能感受出泰菜與藝術之間的奧妙。
(我一直在直播內常跟大家說,喜歡泰菜的朋友們要敞開心房多去嘗試不一樣風格的泰菜餐廳,好比說我如果之前沒品嚐過米其林泰菜餐廳,我可能就會讓我的味蕾停留在某種程度中,而選擇變少及接受度變低之類,選擇旅遊類型亦是如此道理)
近期baan餐廳十月份即將更換全新菜單,在換菜單前我去品嚐單人套餐,套餐內主菜都是以往店內熱門單點品項,經典又難忘,每次入口都是藝術。
📢📢📢
十月份若是去餐廳用餐,在訂位預約時註明「 #亞美將粉絲 」即可獲🉐baan餐廳免費贈送的特製小點喔!(感謝baan restaurant 😘)
📍《Baan Restaurant Taipei "Thai Family Recipe"》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 233 巷 15 號
電話:(02)2711-0528
捷運:忠孝敦化站
🏠baan 防疫措施:
1. 本店已將用餐桌距調整為 1.5 公尺
2. 內外場同仁皆全程配戴口罩,並定期篩檢
3. 店內每日定時進行公共區域消毒
4. 餐廳訂位實行人流控管
5. 提供個人套餐及分菜服務
6. 進入餐廳的貴賓請配戴口罩,並配合店內人員執行手消毒、量體溫及實聯制
7. 同桌貴賓將安排梅花座
#亞美將輕旅行
#立馬懷念在泰國吃的米其林泰菜餐廳
#謝謝宇宙完成我的口腹之慾
#雖然我的小夥伴拍照有待加強
#但是我有個美好午餐
求仁得仁的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食況轉播 #新開幕 #Fermi
一家義大利麵餐廳,製麵的起點是什麼?
燒開水?揉麵團?買麵粉?
在「Fermi」,他們從投入小麥至碾榖機中、自己磨製麵粉開始。
我眼前一具優雅木造的機器,就是Fermi有而他人無的碾榖機。將一把一把小麥餵進上方的料斗中,轟隆隆轟隆隆,整粒整粒小麥被粉碎打磨,從輸送管現身時,已成麵粉。而這是最新鮮、最完整的麵粉,麩皮、胚芽、胚乳俱存,營養成分高,富含風味。
Fermi是英籍主廚James Sharman與其伴侶Christina Leung的心血結晶。James主廚2016年因為快閃餐會「One Star House Party」與台灣結緣,後擔任台北「金普頓大安酒店」內「The Tavernist」餐廳的主廚,長駐台灣。去年疫情爆發,他與Christina閒賦在家,應Christina的要求做了義大利肉醬千層麵,竟就栽進了義麵的世界裡,一路追本溯源至麵粉,才發現,市售白麵粉是沒有風味、沒有營養的工業製品。
在台灣,就該用台灣的小麥來做麵!James主廚壯志燃燒,找來「十八麥」創辦人馬聿安供應台灣國產小麥,上網購得家用碾榖機,就這麼磨起自家製麵粉來— 100%正港的全麥麵粉。不只是自家製麵,還是自家製麵粉,多一個字可多添工夫:由於未去除胚芽的麵粉容易腐壞,每天必須現磨二次,一分鐘出粉一百公克,三十分鐘則可供五十位客人享用。
在Fermi,James主廚與團隊以新鮮全麥麵粉製成的新鮮麵團,多以麵餃、麵疙瘩、千層麵來呈現,雖有援引義大利傳統,卻有更多創意發揮。例如「雙餡麵餃」,一個麵餃(ravioli)卻有二個隔間,裡頭分別包進二種餡料,我嚐到豬蹄與自製義式培根、松露雞肉慕斯的雙餡,或者慢燉羊肩與玉米糕的配對,都是有趣且風味合邏輯的組合。
James主廚也做了一道「起司漢堡千層麵」,因為他發現肉醬的材料幾乎和漢堡一模一樣。這當然是口味重擊,烤得稍久的牛絞肉與洋蔥、香料,肉味四溢,調進黃芥末的奶油白醬,奶醇帶酸,確實把漢堡的意思做到了。
我私心最愛的,仍是簡約的味道— 台灣牡蠣與龍蒿做內餡的麵餃,燴上苦艾酒與新鮮龍蒿的醬汁,撒上煙燻杏仁片。堅果的溫暖香氣,撞上龍蒿的蓊鬱芬芳,非常協和,龍蒿與苦艾酒的八角氣息,也將牡蠣的鮮烘托得柔美。
回家後,我卻思考了起來。為什麼這份開幕菜單,味道都這麼重?不是該讓我們品嚐台灣小麥的風味嗎?還有,寬寬或細細的麵條上哪去了?
其實,稍微想深一點,大概就會發現,Fermi團隊應該是遇到麵團筋性不足的問題。如此完整的全麥麵粉,所有成分都保留,灰份必然高,雖然蛋白質也高,但灰份就像小石子,會阻礙麵團成形。這需要高強的操作技巧,必須讓麵團緩緩吃進大量的水,分段揉捻,才會聚合。
再花一些時間相處,相信Fermi團隊會與自家製台灣小麥麵粉愈混愈熟。
求仁得仁的意思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這是六月二十七號的直播精華。
都說甚麼疫苗是國防產業,質疑高端疫苗就是不愛國,台派都要打高端疫苗,這種話除了民族主義義和團之外全世界有多少人在講?
越南即使疫情如此嚴重,他們的監管單位也照樣因為Nanocovax的防護力、效力數據不足,而沒有在二期就通過緊急使用權,反而繼續要求他們進行一萬三千人的三期臨床。是台灣當局太寬容為高端辯護,還是越南當局太嚴謹?你自己想想吧。
而印度的Covaxin就是因為二期臨床硬是通過緊急使用權之後,造成許多的藥害問題,甚至在巴西造成大量的民眾不滿、示威,反而染疫的事件,導致巴西總統面臨彈劾和人民示威的反彈。
補充一下,後來在2021年7月23日時的印度時報標題,【Bharat Biotech's Covaxin shows 77.8% efficacy in Phase 3 trial】他的三期臨床實驗在印度做了25個地點,目前拿到了15個國家的EUA。但高端只有台灣一個國家的緊急授權,沒有就是沒有。
我們現在講科學
我們講科學就是我們來看看
其他國家的疫苗有沒有像高端一樣
政府硬是要讓它過
來我給你看越南也有產國產疫苗
叫做Nanocovax
Nanocovax做了二期就說我們技術超棒的
我們的系統超棒的
那結果越南衛生部科技與培訓局副局長阮吳光
向媒體表示
儘管Nanocovax已完成兩階段臨床試驗
並顯示出強烈的免疫原性
但樣本數還是太少
不足以充分證明它的保護效果
另外主管單位尚未收到關於Nanocovax
能如何降低COVID-19感染率或嚴重性的數據
此外專家也需要評估
施打Nanocovax第2劑的第36天
45天、56天後的免疫原性及有效性
因此衛生部目前沒有足夠的科學數據與證據
以批准Nanocovax緊急使用
所以Nanocovax又去做第三期一萬三千人的實驗
做好做滿
他是去年12月17號開始人體實驗
6月8號開始一萬三千人的第三期臨床實驗
但是越南衛生部比我國的衛福部尊重科學
我國的衛福部尊重科學嗎
沒有我國衛福部沒有尊重科學
越南的衛生部尊重科學說你二期實驗剛完成
三期實驗沒做完沒給我足夠多的報告
沒給我足夠多的三期實驗證據
不好意思不能緊急授權
哪像我國 我國多爛
我就說爛啊李秉穎的疫苗小組決策就是爛
沒有做任何的說明沒有做任何的規劃就跟你講
不好意思我們就是準備要做免疫橋接
準備讓它過 你不會覺得很荒謬嗎
我跟你講還有
你說隨便批准國產疫苗
Covaxin就是一個問題
這是在印度去年最早期批准的緊急使用的疫苗
Covaxin是Bharat Biotech做的
結果你知道導致什麼
因為它提供的數據其實不完整
政府那個時候硬過
硬過了呢說
他聲稱說Covaxin有強大的免疫反應
結果通過之後你知道什麼樣的狀況
巴西國家衛生監督局
3月31號說
印度的這一款疫苗跳過了一些關鍵步驟
所以有可能無法確保疫苗中的新冠病毒被完全滅活
以及不能在人體內繁殖
內文說因為Covaxin這一款科瓦克辛賣給了巴西
巴西說你這個東西沒有完全滅活
而且沒有確保這些病毒不能在人體內繁殖
所以它內文的意思是說
某些批次的Covaxin可能會
為接種者帶來疫苗本該預防的風險
報告還指出不同劑次的Covaxin疫苗
在效力方面可能存在差異
根據該報告巴西已經暫停巴拉特生物技術公司
兩千萬劑Covaxin疫苗的訂單
各位殷鑑不遠啊
你不要聽李秉穎
你不要聽陳建仁這些人想要強渡關山
印度的Covaxin就是強渡關山
結果怎麼樣結果它滅活滅的不完整
甚至不能確認它會不會重複生殖
也就是你打下去有可能因此被感染
我跟你講你自己看
你去查BBC你去查相關的單位
這個數據結果就是李秉穎講說
全世界哪有國家罵自己的國產疫苗
我告訴你印度就是罵
印度的病毒學家都反對這個疫苗
結果硬過 硬過導致什麼打了沒有用
那個病毒沒有滅活完成
而且還在體內會繁殖
你知不知道這個結果是什麼
就是你本來沒病打了可能得病
我覺得這是很荒謬的一件事情
0902 越南印度國產疫苗影片
直播YT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odVL4yG_ao&t=20s
直播主題:
無緣大慈,無緣大悲,談慈濟基金會捐五百萬劑BNT疫苗,明明同樣的非政府組織,以同樣的數量捐贈給同一個政府...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gXH6SxANtE/hqdefault.jpg)
求仁得仁的意思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為了避免又被我國政府的認知作戰搞到變成前面三棒很認真,郭台銘只是沾光仔,我知道大家沒空每天記住那麼多細節,所以這邊再把故事從頭說一遍,讓大家記得歷經千辛萬苦來的BNT疫苗,之前究竟是如何經歷重重磨難,度過了個個難關。
請大家不要忘記一句話:不信真理喚不回,不容青史竟成灰。
想想看你是郭台銘
你如果真的想要幫台灣買到疫苗
你要怎麼做
第一個郭台銘先試了
他認識他熟的人
第一個就是什麼關公好兄弟
柯建銘
5月28號他好像在23號的時候
就跟柯建銘 他說來來來
老柯啊我知道你是執政黨的黨鞭
你來來來
我們好朋友大家一起促成這個好事
一起打電話給上海復星的老闆
講說要不要買疫苗要不要一起做
那好
結果沒想到跟柯建銘討論完之後
現場打電話打完
隔天就上自由時報
這個事情是宜低調不宜高調
結果忽然之間你被人家衝一康
你還說是我關公好兄弟
結果被衝一康直接講說
郭台銘現在要買BNT了
而且他找了對岸的上海復星
坦白講如果對岸
就是統戰系統跟以前一樣笨的話
多半就要挫塞了
沒想到這一個沒有破局
可是沒有破局以外就是沒有進展
因為柯建銘講說好啦好啦
老郭我跟你講
我學這個到底在學誰
我跟你講現在台灣的狀況真的很糟糕
土製疫苗做不出來然後疫情又爆發
然後我們海外訂的疫苗通通都沒有來
好 我幫你進總統府跟大小姐報告
我跟你講這件事情我很意外
柯建銘真的有盡責
他真的有去報告
雖然後他後來又在那邊衝康說什麼
我知道啦郭台銘要買的疫苗一支42塊
但我猜多半郭台銘提防他
所以跟他講這數字也是錯的
但不管
柯建銘是真的有帶著資料進府跟大小姐講
大小姐啊妳看看
我們現在民調已經掉成這樣
我們每天都死這麼多人
妳如果再不讓郭台銘去幫妳談疫苗
那責任都算在妳身上
不如就叫郭台銘去談吧
結果大小姐說好
既然你柯總召說這個會影響到我的民調
那我就指派李大維
以前中華民國駐美代表
李大維去居中協調
知情人士跟我跟講了說
李大維就傳統的外交官動作不是很快
所以我們一直談來談去有沒有進展
好啦但同時間呢
郭台銘怎麼是會接受沒有有進展的人
結果後面就發生一個狀況
你記不記得
等到郭台銘已經拿那個資料遞上去了之後
又拖了七八天 七八天是在幹嘛
七八天就是一直在那邊繞圈你記不記得
衛福部說沒有我們要這個原廠授權
可是郭台銘那邊法務說
問題是人家說沒有政府授權
他不會給我原廠授權
所以這個圈就在那邊一直繞繞繞
就跟慈濟一開始遇到狀況一樣
你記不記得那個時候連陳時中也在擋
陳時中跟蘇貞昌講什麼
說我有把握現在買不到
現在國際間沒有疫苗
蘇貞昌還講說他說要捐
但他手上沒疫苗
你不准我去買我手上怎麼會有疫苗
所以這個中間你看就明白
而且記不記得那個時候
風傳媒還發了一篇說
BNT的高層不想要跟郭台銘談
不想要跟郭台銘談
那你覺得那一篇是誰發的是誰給的
台灣有那麼多人認識BNT高層嗎
怎麼可能
可是有人放話給風傳媒
風傳媒就報導那請問背後的有人是誰
所以郭台銘看那個之後
覺得背後有人搞我
而且有人很清楚的傳話給他
他說老郭啊黨內有人不高興
黨內有人有意見你們會被擋
郭台銘聽就知道
我知道是那個什麼派系要搞我好
所以你記不記得時間一路來到6月18號
6月18號桌子一拍
一早就講說
劉宥彤也出來受訪說
因為黨內有不明勢力一直在掣肘
一直在影響我要買疫苗的這件事情
所以請總統下決定下命令
因為之前大小姐已經下了命令
叫李大維來就發現談半天沒有用
那表示你裡面一定還有人在擋
他說這個事情只有總統能夠決定
我要見總統
大家都以為說郭台銘就是有勇無謀
就是在那個時候放話就要逼宮
可是等等
我確認一件事情是他在那一天以前
已經找好台積電
也就他在6月18號之前
有一派說法是6月10號
有一派說法6月12號、13號或14號
他已經找好台積電
台積電就照著郭台銘
他們的那一票文書直接也送進衛福部
但是被要求不能講
所以等到6月18 一早啪啦
郭台銘說妳黨內有人在擋我
妳大小姐只有妳可以下決定
請妳下決定我要見妳
我要直接入總統府見妳
所以郭台銘早在這之前
他已經想好一件事情
我老郭這一次事在必得
我五百萬就救二百五十萬人
台積電也五百萬就救二百五十萬人
我們兩個單位加起來救五百萬人
四分之一的台灣人口要不要做 要
而且我們先它把規劃好
所以他台積電已經準備好
他6月18號早上這樣子發言的時候
就已經確認了下午大家都有空
就是郭台銘事先已經下決定
他大概6月10號6月12號左右已經下決定
這一單呢只有我郭台銘不會成
我如果要救五百萬人
我一定要多拉一個人
我多拉一個人是誰
我多拉Morris Chang創辦的
就是張忠謀創辦的台積電底下的人
而且我要跟他談好
所以到那一天所有人一起來了
來了之後才發現蔡英文以為自己準備好了
沒想到是郭台銘準備好了
劉德音帶著法務長
然後郭台銘帶著劉宥彤還有他老婆
通通都來 今天妳以為妳準備好
我們就反轉妳的鴻門宴
變成我們的鴻門宴
因為一桌就三個派系
蔡英文台積電跟郭台銘
兩個人是我的人
蔡英文以為台積電她找來的
但實際上這個是郭台銘找來
蔡英文說好那就請他一起進來
所以談判桌上兩方是一個共識
只有一個人是她自己的共識
那二對一 二對一你覺得誰會贏
所以你知道總統府也不是沒有人
總統府其實當時一直擔心一件事情
他們擔心跟他們智庫我猜是邱義仁
他們覺得郭台銘會利用這一票要選總統
但是沒有郭台銘明講了
我這一票跟選不選總統無關
所以總統府那邊猜錯
他以為郭台銘會覺得這所有的光
要照在他自己身上
結果沒有郭台銘覺得這一段光呢
就照在成功身上疫苗進來了大家成功
我告訴各位以後你看到上報
你以後看到蔡慧貞
你就記得把裡面所有的東西全部翻過來看
然後你就知道了
你看標題叫什麼
BNT疫苗紛擾源自鴻海不甘功勞被稀釋
合約談判台積電法務副總是大功臣
深喉嚨是講說
當初郭台銘的策略是
你不讓我買沒關係
我把線給台積電跟慈濟你總擋不住了吧
所以這個深喉嚨直接講
這就是我說這次買疫苗
郭台銘真的展現人格高潔的一面
我跟你講我說過了
這個人是很討厭郭台銘
結果他後來講
他說整個談判跟什麼晶片換疫苗根本沒關係
幾乎都是郭台銘談回來的
那好處分台積電一半
台積電也願意出錢
台積電也是好
但台積電願意出名出人
讓蔡政府比較好處理內部側翼的問題
這是事實
但問題是現在又在淡化郭台銘的價值
我覺得這個對他不公平
所以我才會答應說好
你跟我爆料我去查證一下
我確認好幫你講出來
那你自己看這篇文章
我們如果把標題全部倒過來看
BNT疫苗的紛擾呢
跟鴻海不甘功勞被稀釋無關
看到沒有這裡面第一行說什麼
第一行說事實上
政府高層一直高度肯定鴻海台積電
在兩岸特殊政治氛圍下
能官民合作買到BNT疫苗並轉贈台灣
黨政高層甚至為此特別約束黨內成員
不要對鴻海多所批評
各位你當我是白癡嗎
這事情有發生過嗎
你去看看王定宇你去看看各個側翼
有沒有少對鴻海做過批評
你去看看那些領了錢的
拿了標案的有沒有少對郭台銘做批評
都假的
我跟你講假到不能再假
那你說假是不是
他說黨政人士
不過連日來有關BNT疫苗採購案
依然紛擾不斷黨政人士直言說到底
放話出處很明顯問題出在鴻海
覺得買得到BNT疫苗的功勞被稀釋
我可以告訴你跟我爆料的人不是鴻海的人
他是別的領域的人
所以你就把這一句話通通逆轉過來
就是沒有的事只是府院黨有人覺得
這一波竟然讓你成了
我現在也不能翻你這一桌
但是我一定想盡辦法搞你
又來一個知情人士你自己去看
我跟你講我知道的爆料是
台積電一開始是想要買Moderna
這裡的確講了一部分是對的
台積電一早就考慮自行向國際採購
covid-19疫苗供國內台積電員工施打
我告訴你他這部分是對的
他混入了一些假象
因為最早台積電是希望透過美方再多進Moderna
多進Moderna什麼意思
就是我美方既然已經跟台灣談成了
那就多進一點
他有跟美國商務部部長對談的時候有提這件事情
那不然你以為
那多兩百五十萬的Moderna的捐贈哪裡來的
但是我國政府很快就把兩百五十萬打光了
那你覺得這個東西對台積電公平嗎
我跟你講不公平
直播日期:0716
直播YT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Lb5mKWMg6c
直播主題:
今天第一次揭露不為人知的祕密,台積電誰找來參與這場疫苗捐贈戰的?結果真相竟然是郭台銘找來的!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icYaaEu1VI/hqdefault.jpg)
求仁得仁的意思 在 BrianCuisin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YOUTUBE贊助頻道會員 – 最終場通告 ★
主題:科西嘉島酥餅 (杏仁) 示範
完整配方與操作說明 [ 私廚食譜俱樂部 ]
https://recipe.briancuisine.com/?p=37698
【最終場示範直播】
感謝自2018年5月自今,這近36個月以來,每一位曾經參與頻道贊助的會員們,或一起加入這個直播節目的大家。想藉由這道「科西嘉島酥餅」直播食譜示範,跟你們說聲感謝,同時在這場直播結束後的台灣時間午夜12點整,正式關閉頻道贊助會員平台功能。
YOUTUBE已經提醒頻道主:『一但終止關閉這項服務,日後就無法再重新啟用』但不想造成《只有默默贊助、而沒有時間看節目的善心人》,在支付完每月贊助費後,卻不再有任何新影片更新,因此我必須正式執行關閉動作,也請贊助的會員們能理解我的決定。
2015年起始了這個頻道,因為咖啡館結束般到山上後,自己突然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同10月拍了影片,就莫名其妙的被『注意』直至今天,一路誤打誤撞地走進這個網紅世界,擁抱了原本不存在的烘焙人生。問自己我很努力嗎?我想是的,那是給自己的要求,也是自己工作的態度。從不好意思跟親朋好友說我在做啥,到如今還在只為有一群觀眾們一直等在同一個地方,以你們的耐心與包容,看著我一路從肢體僵硬與臭臉,到後來的隨心、隨興。這6年的變化是我很大的練習舞台,偶而無意間自己被YOUTUBE推薦,看到一些自己拍過節目時,都不經覺得『這個人還真有兩把刷子!』。
知道我的人應該了解,不萊嗯並沒有消失、只是換了一個地方。家中廚房至今依然是自己走出食譜書,歸納出烘焙科學後的實作伸展台,只是我讓不萊嗯的臉在大部分時間消失了,這幾個月鮮少拍片的日子,除了日常的山居生活,也有了更多時間專注在食譜的資料蒐集、彼此比對與測試可能性 (失敗的也不少),我漸漸發現一些食譜可有更多細膩的內容,同時對於歐洲烘焙文化的起源,也有不少驚喜的發現。我真的曾經自大以為,甜點烘焙不過就是那些東西的輪迴,但現在自己翻閱到了另一個新篇章。
我想這是很多烘焙人必經的歷程與自省,當普羅大眾內容子己已經約略繞過一回後,如今已無意帶著廣大初學者繞圈圈,或硬要走進一個冷門空間,或許過去拍過的這3百多支影片,或是中文烘焙世界裡,不斷推陳出新的內容,已經足夠大多數朋友,把自己修練到一個該有的程度與樣子,不萊嗯的耐心在此時已經燃燒殆盡,沒有位置再分割給《從零開始的朋友們》。
所有烘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都在一本又一本的書裡,在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裡,在一部又一部的影片裡,需要的學習者只須投資一點錢買書、騰出閱讀時間,起身跟著做就能達成目標,學習不全然是問來的,應該是不被失敗打擊而獲得的珍貴歷程,這是自己6年多的學習軌跡,沒有什麼速成方法。
不要被自己制約了,想著『這個太難我一定會失敗』,沒有一個人出生就會擅長做什麼事,如同我雖不愛出現在螢幕上,但依然能克服自己的心魔,看著尷尬得自己進步。今日做出來的麵包或任何一道甜點,絕對比幾個月前要好,比寫進書裡的當下有更多心得,那是因為人都會在持續反覆中,不知不覺中變得熟練,那個熟練可以預先在我們的腦子裡演繹無數次,然後等待我們走進廚房演練它一次或幾次找解答,這是自己從紙上食譜、螢幕食譜到真實食譜誕生的歷程,與你們分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GFnfB3XxN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