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幕前工作多年,以為自己一早練成鋼鐵神經,開心激動難過悲傷都好,cut機前一律免談,寧願收工後再笑再哭;原來我會險些失守,原來在鏡頭前還會鼻酸。讓我在直播攝影機前撥動淚腺的,是香港滑浪風帆代表HKG-5 Hayley Chan 陳晞文那個訪問。
想起好多年前的一件小事。
每逢大型運動會之前,體院都會安排各支有份參賽的代表隊接受訪問。2012年,我還在舊公司工作,剛巧被安排採訪滑浪風帆隊備戰倫敦奧運之情況。那些年的香港滑浪風帆,名字都是陳敬然何智豪陳慧琪,屬「後李麗珊」年代的黃金一代;奧運為頂級大賽,突然換上兩個新人,也不是不詫異的。
其中一個,就是陳晞文。
攝影師在設置機器,我就趁機跟小妮子閒聊,好讓她在正式訪問前稍稍熱身;問及目標,她說:會盡力,希望有好成績,始終之前做過手術。
我:「係咩傷患?」一般來說,大賽之前開刀,並不常見。
陳:「我切咗個脾呀。」
我一下子load唔到:「咩脾?」
陳:「脾臟。」
原來,她在英國備戰時意外被船撞到,斷了幾根肋骨,最後要切除整個脾臟。
然後,她在幾個月內極速康復,還在奧運拿了個12名。
對啊,12名,不在奬牌之列。倫奧大事多,滑浪風帆又在較遠的地方舉行;只得一支採訪隊的我,實在無法抽身親自採訪。
*****我係同伍家謙一樣咁靚仔嘅分隔線*****
倫敦奧運之後兩年,我就離開了新聞部,當上自由身;因緣際會,2016年里約又回到舊東家替節目部主持奧運。雖然一直有在留意,但說真的,當時兼顧太多工作,也沒辦法像當記者時跟得那樣緊貼。當知道陳晞文失落資格,的確有半點意外,但始終相信運動員交替本屬自然,江山代有人才出;我想不起,當時的她只有25歲。
25 歲,運動員最黃金的年齡。她,在隊內選拔失凖,然後失掉了奧運參賽資格。
*****我係同伍家謙一樣咁靚仔嘅分隔線*****
又過幾年,花開花落,雲捲雲舒,東京奧運因疫情延期一年,我轉成以客席身份替 #港台電視31 主持奧運。到今天報道消息,原來我眼中的小女孩快退役了,十年在彈指間顯得飛快,沒來得及好好道別,她就拚盡所有躋身奬牌賽,她以第八名完成了這屆奧運。
賽後接受訪問,她說:
「我都算無遺憾喇……」
「我都發揮得唔錯啦……」
「我最唔捨得嘅可能係運動員呢個身份……」
斗大的淚珠滑過面龐,任誰都感受到她的不捨。奧運第八名,那是自珊珊之後,香港女子滑浪風帆代表在奧運的最佳成績;她感觸、她捨不得、她自豪到不得了。
名校出身、會考高分、入讀港大;重傷、手術、復原、出戰奧運、失落資格、東山再起、無憾完成。以她的條件,其實很有放棄的資格 — — 應該說,即使不當運動員,她也可以活得很舒服,甚至比投身運動更舒服。
願意在一條不太容易的路上走遍高山低谷,除了打從心底的喜歡,我想不到其他原因了。
第八,與奬牌還有點距離。
誰還敢說拿不到奬牌沒有報道價值?不服來辯。
片段播出期間,身邊的主持拍檔林定勤說:「下次播洋蔥訪問,唔該提早通知呀!」
「嗯。」我從喉間勉強發出點聲音作回應,因為再用力點的話,我應該就會哭了。
體育報道,應該要包括鎂光燈以外的運動員;或者說,我們的鎂光燈,其實需要更寛更廣一點吧。
*剛重讀了幾本村上春樹,連行文都變成賴明珠調了;
**預祝Hayley新婚及新生活愉快喜樂
重溫 #東奧速遞 入面Hayley嘅訪問(8:46開始,最好就梗係成集睇晒佢啦):https://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tokyoolympics_evening/episode/760979
#東奧時刻,奧運期間每日下晝兩點零五分播出:https://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tokyoolympics_afternoon
新場:https://mewe.com/p/ngkahim
我挨之:www.instagram.com/vinceng88
陀地新地盤:https://content-blogchannel.hktvmall.com/zh/media/content_partner/CP00008/
小怪獸s嘅成長記錄: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V_i17rTpUCiG7aIxlA_PA
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換舊人 在 林家興 Alfred Li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國民黨國際事務部今天最大的新聞,是在推特上採用被認為出自中共網軍的圖暗喻蔡英文總統有如獨裁的毛澤東來談NCC議題,因此而遭受到許多抨擊。
相對來說很少有人知道,國際部今天中午也舉辦了繼首場邀請到馮淬帆後的第二場 #國際民主沙龍,邀請政大廖元豪副教授講述他當年上街頭反抗威權政府、近來關心新住民權益與同性婚姻平權,以及到現在試著站在藍營這邊引入社會議題的努力。現場也與日前因表態參與今年同志大遊行而遭到黨內抨擊的新任青年團長陳柏翰交換將社會議題帶入國民黨的艱辛歷程與心得。
(”廖元豪發現:許多國民黨或立場偏藍人士,只要一提到「社運」立刻不以為然,直覺認定很多社運團體都是「綠營的側翼」,但他要問的是:為什麼國民黨會一直成為社運的敵人?“
https://www.bcc.com.tw/newsView.4721199)
除了因為國族認同及其他原因,根本上不願意將國民黨當成一個正常選項的群體外,很多人這幾年不斷追問或好奇的是:
#國民黨到底還有沒有救?
#國民黨到底該怎麼改革?
有些人是仍抱期盼的藍營支持者,有些人出於職業需要與社會公益,仍試著把國民黨的改革當成台灣社會必須思考的公共議程/題。
身為曾以各種方式與角色參與國民黨將近十年的不再年輕的人,我曾經試著用一些較為完整的篇幅闡述自己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包括
2017年的〈中國國民黨在台灣,還有未來嗎?〉(https://bit.ly/3oBRSWO) 以及
2018年底的〈國民黨竟然真的還有未來:1124的大勝其實帶來更多待解的疑惑〉(https://bit.ly/2JdSXUN) 。
其他類似文章我記得且高度贊同的,還有這篇2016年的〈給國民黨的在野備忘錄〉(https://bit.ly/3juP4XW)。
很可惜,其中的許多問題,至今依然未解、無解,甚至不被當成一個問題。照理來講,今年應該延續前文寫寫相關的思考,但早已知道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去年投筆從戎打了一場被視為叛逆的仗,試圖為國運尋找突圍的契機,可惜並未馬到功成。
解嚴後的年輕世代,曾經用各種方式在這裡努力過,我個人當初看到這些努力的汗水、「#相信改革者」而感動加入,但過去這些年的爭戰、分裂與改革失敗無望的苦果,也同樣導致一整代走在我前頭的、不願意再將青春虛耗在這個醬缸裡的優秀人才,當中的大多數都已離開去過各自的人生。
也有人開始思考與建言,國民黨不是要改革的問題,是要自我革命打掉重練的問題。畢竟朽柱危牆之下,怎容活人生機。
一些留下來又有行動力者,在各地用自己的方式推動改革,除了日漸顯露成效,也默默改變了以往黨中央與各地黨公職的權力關係。
如今由青壯派(40-50歲)接班的國民黨,過往在前朝多有政務官或立委的經驗,但真正要接掌黨機器時,相對缺乏經驗、輩份與更重要的資源枯竭,導致他們往往難以真正將自己的改革意志貫徹到底、讓政令如臂指使。
醬缸的水太深,壓頭的手太多,活著沒溺死就不錯了。
少數幾個優秀的年輕幕僚與前立委就可以撐起黨中央的運作,這在過往難以想像,也令人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勇氣與能力,更讓瞭解情況的人多數時候盡量保持緘默。一個在野黨來到這步田地,實在不缺用嘴指點江山、給予紙上建議的各路黨師國師,最需要的是能捲起袖子、掏出口袋給予實戰協助與糧草的幫手。
曾經在回答上述很多人追問的那個問題時,我說,「國民黨並不是沒有進步,只是進步得不夠快,跟不上台灣社會主流與年輕世代」。
相較於兵精將廣糧草豐沛、社群技術成熟的執政黨與其戰團網路,國民黨如今許多部門的日常運作,依靠的是Parttime支薪的大學生、研究生在支撐。他們大多來自這幾年黨與外圍舉辦的營隊活動,雖然許多擁有外省或軍公教商家庭的背景,但也日漸不乏對國民黨的政策路線或理念價值感到真心認同而願意共戰者。
政治工作講究與需要的是信任關係,與工作本身技術所需的sense,而這兩者都需要至少三到五年的時間來培養,無法速成。近年在野、如今缺乏資源與時間培訓這些年輕人的國民黨,除了內部偶爾會發生各種因溝通、協調不良而產生的政治新聞外(令人無言直感這些大人到底在衝三小),這一大批來到藍營的熱血新人要真正成熟,需要時間。
說這些,並不是要大家體諒國民黨,而是期待對國民黨依然有興趣、有期待的人可以得到一些思考問題的角度與資訊。
日前與在外界非黨派團體所舉辦的政治幕僚營隊認識的年輕人聚餐,有的中間偏藍,有的其實自述是深綠,但都對國民黨的改革感到好奇,甚至可以被藍營的論述與來賓說服。
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兩相對照之下,其中一個場次的執政黨青年主管在現場給學員的感覺顯得傲慢、有距離。而深綠的那位學弟,雖然抱怨著沒能有機會報上綠營外圍的營隊活動,卻反而有機會讓他聽聽藍營或各種政黨光譜不同的看法,也讓他對於自己未來是否要投入政治的職涯思考多了一些不一樣的觀點。
社會演進與科技發展太快,也急速改變不同世代的生活經驗與集體記憶。我今年30歲了,已經能夠充分感覺到自己與25歲的研究生/社會新鮮人以及20歲的在校生是三種不同的生物、三個不同的世代。
這一群沒經歷過九二一大地震、沒看過九把刀、沒打過天堂Lineage、不知道宋楚瑜與張雨生是誰的新世代,雖然人口結構上相對是少數,卻是影響與改變台灣社會樣貌與社群地景最生猛的力量。
改革需要時間與毅力,但台灣社會與年輕世代主流不在乎國民黨、也不在乎國民黨在乎的事,歸因於和社會發展缺乏連結、困守老舊同溫層,這是這個黨早已無須贅述的嚴重危機。
當年的經國先生早就看到這些問題,也說過「再不改革就被人革命」這樣的警語,這些年來,豈不是句句成真、歷歷在目?
國民黨並不是沒有機會,只是需要更大規模與更快的新陳代謝,讓台灣社會有感且願意給予機會,而不是為了滿足同溫層內的特定族群與特定需求。看到還有外圍學者在寫什麼「主流民意是模糊的被創造出來的,不需理會」這種神奇的思想,我倒想問問您又曾做過什麼讓這個黨可以靠近主流民意、甚至勇敢領導民意?
世代對立當然需要智慧、耐心與對話去化解,但當黨內青年代表努力連結與將社會議題帶入國民黨的時候,還有黨代表要嗆聲年輕人「嫌國民票太多」,那就不要怪社會把票都灌到另一邊去。
其實黨內對這件事有很多支持的聲音,應該更公開站出來挺這群年輕人才是,而不是被質疑就縮回去或保持沈默。你與年輕人的價值站在一起,年輕人才會支持你。
(當然一個合理的選擇與思考是你權衡過後選擇現在不要年輕人的選票而是保守派的票,respect,這就是一個策略或價值選擇,沒有善惡、可受公評。)
我其實擔心的不是沒有年輕人加入國民黨,而是加入以後要經歷如同過去我們那樣的「洗禮」。一代新人換舊人,我只希望這些新加入的熱血青年,不要因為小事失誤而氣餒、放棄,也祝福他們的努力,能讓自己遇見比前輩們更好的機運。
--
(圖片攝於1091024【長風講座】從蔣經國日記看他的家事與國事,講者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郭岱君老師。)
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換舊人 在 雪兒 Ch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真的不變更,就會死在沙灘上嗎?】
這次來墾丁是工作,不只是看海而已,
來跟民宿主人們聊聊莫名奇妙的網紅生涯,
如何從默默無名的小小部落客,
變成一個專職的文字工作者,
如何靠著自己的文字影響力接到工作,
包括幫外國觀光局踩線、
國內外的觀光單位推廣旅遊民宿等等,
說實在一開始接到邀約我先是嚇傻了眼,
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單兵該如何作戰,
事後想想,的確其來有自,
所謂的「網紅」「部落客」「自媒體」,
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的標籤跟價格,
就像開一家店,可以是便當店,也可以是牛排餐廳,
可以是青年旅館,也可以是飯店,
你所生產的內容,就決定你的標籤,
而你所帶來的影響力跟流量,就決定價格,
當然也有人說的標籤、流量很好聽,
合作單位也就依照你標籤、流量找到你,
該怎麼合作,就看彼此能不能有共識,
好的合作帶來新的夥伴關係,
糟糕的合作可能讓彼此身敗名裂,
而且有利益關係的地方就有江湖,
江湖什麼不多,是是非非最多,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
當然也是不變的道理,
你會怎麼起來,另外一個人就會怎麼殞落,
能笑傲江湖的人大概都是老狐狸型的。
除了分享自己合作接案的推廣經驗,
也分享自己在過程中學到的知識,
包括學習SEO、報表分析、自我介紹等,
然後不同的平台適應不同行銷合作模式,
創造好閱讀的內容外,
如何跟網友互動,以及讓粉絲變成忠實的朋友。
當然,最後大家都比較好奇
「一個人去印度不危險嗎?」
「老師,你有帶團們?」哈哈哈。
不過,最後一個大姐問我想法,
她開了二十多年的老民宿,
最近許多旅行都流行「包棟」、「游泳池」、「麻將桌」?
是不是也非要把原有的民宿改成這樣,
客人才會回來?
我說,不一定要跟隨潮流,
畢竟潮流只是一時,
但在原本提供的服務改善卻是一定必須的,
你要服務的是「喜歡」你民宿的粉絲,
你要「改善」的是讓喜歡你的人更喜歡你,
讓喜歡你的人也會介紹朋友給你,
同性相吸,來的人都是會讓你舒坦的客人。
既然你的客群不是那些「包棟」的人,
那也根本不需要為這群人改變什麼。
就像,我喜歡為「粉絲」分享旅行,
我會記得高雄的粉粉下次想聽「印度」,
也會記得台北的粉粉敲碗聽「南極南美」。
找一群跟你走的人,還有陪你旅行的人,
而不是討好那些「要你有游泳池才來住」的人。
與其爭取一堆「奧客」,不如實在經營「好客」,
人活著本來就不是為了誰,只是一口飯吃。
為自己改變什麼,
但不是為了「你討厭」的改變什麼。
#我在墾丁天氣熱 #貓咪叫做麵包 #有貓請給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