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環保的事回顧】
2月雖然日子較短,不過環保嘅工作都係冇少到。一齊睇吓上個月有咩重點工作先。
政府公布《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
承接2013年發表嘅《資源循環藍圖》,今次新公布《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會以「全民減廢‧資源循環‧零廢堆填」作為願景💪🏻,配合六大主要行動,包括全民減廢、分類回收、資源循環、支援業界、協同創新同埋教育推廣,提出應對至2035年廢物管理挑戰嘅策略、目標同措施📉。詳情睇呢到👇🏻
🌐https://bit.ly/3r4GaVJ
「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公眾諮詢展開📢
按照「污染者自付」原則,環保署建議推展「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希望更有效妥善管理廢塑膠飲料容器。公眾諮詢為期3個月,至到2021年5月21日。
計劃建議向供應商(包括製造商,進口商)收取循環再造徵費;亦建議零售店舖作為退還點,方便大家回收用完嘅塑膠飲料容器。如果大家都有意見想講畀我哋知,歡迎諮詢期內透過專題網站📌www.pprs.hk,或者電郵、郵遞同傳真到環保署提交意見。
#2月環保的事 #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 #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 #實踐 #全民減廢 #資源循環 #零廢堆填
污染者自付原則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環境議題】多個環保團體均認為,垃圾徵費是整個廢物管理及源頭減費的重中之重,香港相比鄰近地區如台北、南韓、東京和新加坡等,已經落後至少十年!
全文:https://bit.ly/2S8kDvo
#垃圾徵費 #環保團體 #源頭減廢 #污染者自付 #我就是我
---
延伸閱讀:
廚餘工人:打開一聞 你就知「味道」
https://bit.ly/3lGtmT1
香港人可能在吃「毀林肉」
https://bit.ly/2P7yP6h
- - -
◢ 緊貼明周文化 ◣
IG: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G: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污染者自付原則 在 譚凱邦 Roy Ta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擴建堆填區的爭議又再出現,本會環保觸覺現公開表達立場:
擴建堆填區的撥款,不能早於垃圾按量收費條例草案於立法會通過
本會進一步提出廢物管理的觀點:
(1) 香港廢物處理問題,錯過了5年的黃金時機。由於上任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未能於任期內積極推動減廢工作,引致本港廢物處理問題停滯不前。他理應被問責,但竟然被特首梁振英選為特首辦主任,實在相當諷刺。
10多年前,再前一任的環境局局長廖秀冬,對環保議題較為熟識,在推動減廢工作上也較積極,當時她已提出「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並以污染者自付原則,進行各項徵費,包括整體的家居廢物按量收費,以及針對個別產品的徵費,包括膠袋、電子產品、汽車輪胎、飲品容器、包裝物料、飲品容器及充電池,但直至現在,只有膠袋稅已落實。
(2) 工商業廢物近年升幅顯著,堆填區棄置量由2001年的430,000 公噸升至2011年的861, 000 公噸,10年間升幅超過1倍。本會估計這是由於自由行旅客增加、社會過於著重消費以及工商界對於減廢並不積極有關。所以,商業固體廢物收費實在刻不容緩。不少功能組別議員為商界代表,若支持擴建堆填區,這實在欠缺說服力。本會誠希各商界立法會議員,呼籲業界進行各項減少固體廢物措施,並積極支持垃圾按量收費。
(3) 堆填區平均每天處理約13,000多公噸的垃圾,當中部份是政府可以控制,這就是建築廢物。以2011年為例,堆填區每天平均接收3331公噸建築廢物,佔總棄置量(13458公噸)的25%。本港的基建、道路及拆卸工程實在太多太密,香港就像一個「大地盤」一樣,不少工程都是由政府主導。所以,政府若要展示減少固體廢物的決心,應全力減少建築廢料,而減少各種大型基建及工程是最佳方法。
(4) 上星期數十位環保及廢物管理學者向傳媒發表支持擴建堆填區的公開信,他們曾邀請本會作出聯署,但仔細研究後,本會認為內容是支持擴建堆填區為主調,對於垃圾按量收費的著墨太少,所以並沒有作出聯署。
(5) 政府為爭取屯門及將軍澳區議員對擴建的支持,建議可作出補償。有部份屯門區議員提出超過40項訴求以作「交換條件」,其中一項為興建屯荃鐵路。本會認為這種交換並不可取,而以屯荃鐵路交換實在是相當可笑,正正就是這些大型工程製造大量建築廢物,使堆填區不勝負荷。
(6) 政府上星期於多份報紙刊登廣告,指出擴建堆填區是「共同承擔」,本會實在不能認同。本會認為現時三個擴建堆填區方案,承擔的只是將軍澳、屯門及打鼓嶺居住的市民。我們認為,只有全面實施按量收費,才是共同承擔。
總結而言,全港市民及商界應齊心參與減少固體廢物,不能袖手旁觀。香港垃圾量多,主要是因為香港是過度著重消費的消耗型社會,及大型工程太多製造建築拆建廢料。所以,若要減少垃圾,市民應由過度消費改為適度消費,政府則必需減少各式各樣的工程。
環保觸覺
二零一三年六月廿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