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堪稱是全世界最冷血的官員,因為疫情破口死了8百多人毫無愧疚,最後勉強被逼得以書面向染疫亡故家屬道歉就算交差了事,這就是蔡政府所謂的負起政治責任。
陳時中說再問1百次也不會有會議記錄,因為那個決策是黑箱作業,見不得陽光,3+11決策多次說謊、多次修正都無所謂,若是有白紙黑字的資料寫死,就無法再圓謊,所以堅持沒有會議記錄,外界就無法再進一步追究。陳時中身為閣員,重大決策沒有會議記錄,變成理所當然的事情,給所有公務員最不好的示範。
蘇貞昌和陳時中堅持昧著良心說3+11、以及諾富特事件不是破口,和8百多人的死亡沒有關係,因為唯有這樣他們才可以不用負政治責任下台。只因為太戀棧官位,唯有堅持不承認決策錯誤,踩在死者的鮮血上當官不覺得愧疚,一個真正有良知、有擔當的官員,不必外界逼退早就自己請辭了,蔡政府官員的戀棧官位,可以說是達到空前。3+11的破口輿論自有公斷,官員擁有話語權,不代表所說的就是真理或真相。
過去蔣彥士因為學生翻船32名師生死亡請辭教育部長、黃昆輝因為豐原高中禮堂倒榻26人死亡請辭教育廳長、游錫堃因八掌溪洪水4人死亡請辭行政院副院長、高華柱因洪仲丘死亡請辭國防部長、涂醒哲因為SARS死了36人請辭衛生署長,還有很多請辭的案例不勝枚舉。
蘇貞昌、陳時中沒有政治風骨、沒有政治擔當,不願負起政治責任下台,反而誇耀防疫的成果,讓人不忍聽聞。夫復何言?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追劇時間Emm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苗栗新冠肺炎確診案例急遽上升,背後的元兇就是它!京元電子竹南廠群聚感染事件震驚了全台灣,從一開始就沒有遵守防疫守則,種下感染未爆彈,爆發移工群聚感染後也沒有及時讓工廠停工,導致疫情擴散,最後才讓CDC介入收拾爛攤子,天怒人怨。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京元電不斷做出錯誤決策,而其他的半導體公司又是怎麼看這件事...
決策錯誤案例 在 鄭正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耍無賴的蔡政府】
針對疫苗整備與3+11決策調查報告的質詢,蘇貞昌與陳時中兩人完全以「一皮無難事」的態度,公然在國會殿堂耍無賴。
以一句「不明感染源」就把3+11造成疫情破口的責任完全卸責,還理直氣壯認為自己「防疫有成」、3+11的決策沒有錯誤、不但死都不會認錯道歉,800多條人命更是比不上蔡政府大內宣來的重要。
今年五月爆發華航諾富特群聚,接著蘆洲、萬華和宜蘭也陸續出現本土案例,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基因定序結果,萬華茶藝館、獅子會群聚案、宜蘭遊藝場與最早爆發的華航諾富特案,均確定感染序列相同的英國變異株。陳時中自己也強調「病毒基因定序完全相同,顯示可能有關聯性」。
當初為了掌握感染源,信誓旦旦強調華航諾富特群聚與其他本土案例之間的「關聯性」,如今為了卸責,一句「找不到連結」,就全盤推給「不明感染源」。不但以「不知道」、「找不到」來推卸責任,還大言不慚說「報告已經提出,要是覺得理由不好,或者是不承認,就要舉出反證。」
振振有詞的耍無賴,臉皮的厚度不知道會不會「後無來者」,但足以堪稱「前無古人」。
決策錯誤案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誤解、衝突、性格差異,甚至是憤怒的口角,這些都不是愛情的殺手。自我辯護才是。
自我辯護,並不是那種我們在犯錯或跟伴侶對小事意見不合時,傾向使用的普遍自我辯護,例如誰忘了蓋沙拉醬的蓋子、誰忘記繳水費。這種常見的自我辯護,能暫時讓我們覺得自己並不笨拙、不無能,也不健忘。不過,真正會侵蝕婚姻的自我辯護,目的並不是維護我們的實質行為,而是極力維繫自我形象。
這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我是對的,你是錯的。」再來則是:「就算我是錯的,那真是遺憾,但這就是我。」(伴侶吵架)之所以無法找出解決方法,就是因為他們都在替根本的自我形象辯解。他們非常重視這些屬於自己的特質,而且不希望有所改變,或是認為這都是與生俱來的性格。他們不是在告訴對方:「關於那件事,我的記憶是對的,你的記憶是錯的。」而是:「我是對的那種人,而你是錯的那種人。因為你是錯的,所以無法欣賞我的優點。更蠢的是,你甚至認為我的優點是缺點。」
每段婚姻都是獨一無二的故事。但婚姻也跟所有故事一樣,都受制於伴侶雙方各自扭曲的認知和記憶。這些扭曲的認知與記憶,能維繫雙方各自對這段關係的認知和解讀。(雙方)正面臨婚姻金字塔中的關鍵抉擇時刻,面對「我愛此人」跟「此人行為讓我抓狂」所引發的失調,他們為了消除失調跨出的那一步,有可能讓他們感情更融洽或是令關係徹底破裂。
伴侶的瘋狂行徑會引出一些關鍵問題,而他們必須決定該如何回答這些問題:他/她之所以有這些行徑,是因為性格中有無法改變的缺點嗎?我能忍受這些行徑嗎?這些行為會構成離婚的原因嗎?有沒有辦法找到妥協的方式?雖然想起來根本是天方夜譚,但我有沒有可能從伴侶身上學到什麼、或改變自己的行事作風?
此外,他們也要決定該對自己的處事作風抱持何種觀點。打從出生就跟自己相處到現在,他們難免會覺得「自己的作風,理所當然,而且是無可避免的。在自我辯護的阻撓之下,伴侶都不會捫心自問:「我有沒有可能是錯的?我有沒有可能犯錯了?我有可能改變嗎?」
婚姻問題越積越多,雙方各自發展出一套內隱理論(當事人通常不知道自己心中有這些想法),並用這套理論來解釋對方是如何破壞婚姻的。一旦我們發展出內隱理論,確認偏誤就會出現,使我們無法看見其他不符合理論的證據。針對自己與其他人的行為表現,我們的內隱理論有兩種版本。
第一種是將原因歸咎於外在情況或環境:「銀行櫃員對我發火,因為她今天工作量太大。銀行人手不足,沒辦法應付排隊人潮。」或者我們會說那個人本身有問題:「銀行櫃員對我發火,因為她本來就很沒禮貌。」
然而,解釋自己的行為時,自我辯護則是讓我們對自己拍馬屁,我們將好的行為歸因於自己,將壞的行為推給外在情境。做出傷害別人的舉動時,我們很少會講:「我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我性格殘忍、沒血沒淚。」我們通常都說:「我被激怒了,換作是別人也會這麼做」、「我別無選擇」,或是「對,我是說了一些惡毒的話,但那不是我的本性,因為我醉了」。
不過做出慷慨助人或英勇的行動時,我們很少會說自己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被煽動、喝醉、別無選擇,或是因為電話那頭的男子讓我萌生罪惡感,所以才捐錢給慈善團體。我們之所以有這些善舉,是因為本來就很慷慨熱心。
感情融洽的伴侶會把這種寬以待己的模式,延伸應用在另一半身上。他們會原諒對方的過失,認為這些過失是外在因素所致,並且肯定對方體貼細心的舉動。假如對方做了一些未經深思的舉動或顯得心情暴躁,另一方不會認為這是對方的錯,而是情境所致:「他現在真的壓力很大,好可憐」、「我可以理解她為何對我發脾氣」、「她這幾天剛好背痛」。不過,假如其中一方做了特別貼心溫暖的事,另一方就會歸咎於伴侶天生的善良本質與溫柔性格。老婆可能會說:「親愛的老公無緣無故送我花,他真的是最貼心的男人。」
看待另一半時,幸福的伴侶總會往好處想,但感情不睦的伴侶則徹底相反。假如另一半做了什麼體貼的事,那都是因為一時僥倖或情勢所逼:「他是買花給我沒錯,但那都是因為他同事買給他們的老婆。」假如另一半做了什麼粗心或煩人的事,那就是性格缺陷使然:「她對我大發脾氣,因為她本來就是個賤人。」
內隱理論會造成強大的後續效應,因為除了影響各個面向之外,內隱理論會影響伴侶吵架的方式,甚至主導伴侶爭執的目的。假如爭執的前提是雙方仍是好人,只是做了件錯誤但可導正的事,或因為在一時情勢所逼之下做了一些蠢事,那一切都還有修正和妥協的希望。不過這裡也一樣,感情不睦的伴侶會顛倒這項前提。
為雙方都是自我辯護專家,大家都把對方不願改變的原因歸咎於人格缺陷,卻將自己不願改變的原因解讀成性格優點。如果他們不想承認自己錯了,或是不願調整造成另一半困擾或不快的習慣,他們會說:「我也沒辦法。我生氣的時候,講話本來就比較大聲,我就是這樣。」
大聲抗議說「我就是這樣!」的人,其實很少將這種寬以待己,的自我辯護用在伴侶身上。反之,他或她有可能將這種說法,轉換成令人惱火的侮辱:「你就是這樣,跟你媽一模一樣!」通常這種評論指的不是你媽精湛的烘焙技巧或跳探戈的才華。這種說法指的是你遺傳到你媽,而且已經改不了、無可救藥了。當人感到自己無法改變任何事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受到不公平的指控,就像被批評身高太矮或雀斑太多一樣。
社會心理學家朱鄧尼發現,比起因為你做的事情被批評,因為你是個什麼樣的人而受批評,會引發更深刻的羞恥和無助感,讓人想躲起來或消失。遭受批評而感到羞恥的人,因為無處可躲,也擺脫不了那股凄凉的羞辱感,導致他或她往往會憤怒反擊:「你讓我覺得自己做了一件罪無可赦的事,因為我很惡劣、很無能。但我根本不覺得自己有這麼糟糕又沒用,你才該因為羞辱我而被指責。」
等到爭執演變成羞辱和責備時,爭吵的根本目的就變了。雙方已經不是在努力解決問題,或是試著讓另一方改變他或她的行為。吵架的目的只是要傷害、侮辱、訓斥對方。這就是為什麼羞辱會讓人再次以更激烈的方式自我辯護,拒絕與對方妥協,並引發關係中最具殺傷力的情緒:輕視。
▫️▫️▫️▫️▫️▫️
本文摘修自社會心理學經典書籍《錯不在我:為什麼我們會替愚蠢的信念、錯誤的決定和傷人的言行辯解?》,作者卡蘿.塔芙瑞斯(Carol Tavris)與艾略特.亞隆森(Elliot Aronson)兩人皆為美國社會心理學家。
本書不談艱澀難懂的心理學理論,而是從豐富多元的案例故事著手,幫助讀者了解,只要意識到自身偏誤、了解偏見的運作模式,並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心理機制缺陷上,我們就能發揮更多力量來控制認知偏誤,更聰明的決策、思考、看待世界。本次好書由 大牌出版‧出版大牌 發行。
閱讀紙本書 https://reurl.cc/43alYY
翻翻電子書 https://reurl.cc/q1gpaR
決策錯誤案例 在 追劇時間Emm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苗栗新冠肺炎確診案例急遽上升,背後的元兇就是它!京元電子竹南廠群聚感染事件震驚了全台灣,從一開始就沒有遵守防疫守則,種下感染未爆彈,爆發移工群聚感染後也沒有及時讓工廠停工,導致疫情擴散,最後才讓CDC介入收拾爛攤子,天怒人怨。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京元電不斷做出錯誤決策,而其他的半導體公司又是怎麼看這件事呢?
✔ 京元電隱瞞確診案例?
✔ 新加坡也遇過移工群聚感染事件,他們怎麼處理?
去年很多國家都爆發外來移工感染,台灣雖然晚了一年,還是不免在這上面摔一跤。曾經爆發過嚴重移工群聚感染的新加坡,他們是怎麼控制住疫情的擴散?
🔔 Youtube【追劇時間Emmy】:https://reurl.cc/WE23E7
👍 Facebook【Emmy 追劇時間粉絲團】:https://reurl.cc/4y0aaV
❤️ IG【Emmy追劇時間】:https://reurl.cc/Q7v960
決策錯誤案例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前端決策錯誤,後端只能服從。
當漢光演習都決定取消的時候,敦睦艦隊還是出航了,全球疫情已經蔓延慘痛案例,更不要說各國軍艦都慘兮兮的時候,磐石艦15號沒有普篩就放大家落地了。
那,究竟是誰的問題?港口會成為破口嗎?
施孝瑋-軍情與航空
完整版在這旅: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yMjRSjh8WE
#海軍同胞沒有錯
#主子的決定
決策錯誤案例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立法委員林佳龍今日於經濟委員會質詢時強調,台電最糟糕的還不是花錢買廣告,而是花錢買廣告來宣傳錯誤的訊息。林委員說,日前台電為了反擊陳謨星教授對於台灣核能使用方式的批評,就在報紙上買了半版的廣告,拿人民的納稅錢來進行針鋒相對式的回擊,非常不可取。此外,台電在廣告中列出台灣目前核能發電的成本,每度只有0.72,但這不僅遠低於核能科技大國美國的數字,更嚴重低估高階放射性廢棄物的最終處理成本。
林委員指出,目前全世界尚未完工任何一座高階放射性廢棄物的最終處理場,就算是正在興建中的芬蘭,預計也要2020年才能完成,而其預估成本,也高達41億美金,換算超過1200新台幣。此外,美國先前也曾經計畫在內華達州的YUCCA MOUNTAIN設立最終處理場,但最後仍因種種因素,被迫放棄。但已花費的沉沒成本,就高達120億美金。林委員說,像這些資訊,台電應該在廣告中一併提供,好讓國人能夠在資訊充分的情形下做出決策,不能總是報喜不報憂,避重就輕的來宣傳。
此外,林委員也指出,台電對於國際上曾發過的爐心熔毀事件,也極度缺乏掌握。林委員說,根據美國參議院在2011年舉辦公聽會的資料顯示,在人類使用核能發電的歷史中,截至目前為止,共有12座反應爐曾發生過爐心熔毀,範圍遍及美、英、法、德、日及烏克蘭等六國。林委員強調,台電及原能會對國外已發生過的案例不甚了解,錯失能夠降低學習成本的機會,相當可惜,亟待改進。
最後,林委員痛批台電一再引用錯誤資料來為自己辯護,甚至連在總統面前也依然故我。林委員指出,日前台電黃重球董事長在總統府與「媽媽監督核電聯盟」成員座談時,竟引用國科會的一份一般性報告,說目前核四的防海嘯設備已經足夠。但問題是,國科會的該份報告根本就不是針對核四來做的。簡而言之,台電不僅張冠李戴,更是一錯再錯。林委員於總結時表示,台電應遵循經濟委員會日前之決議,盡速就核四廠周遭環境重新進行地質調查,特別是海底火山、斷層等潛在危險。
決策錯誤案例 在 為什麼「無決策」比「錯誤決策」更糟糕? #shorts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零 錯誤 專家、危機處理權威邱強博士為你精闢剖析「無 決策 、躺平主義」是如何吞噬了你的人生可能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