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好讀: https://taiwantravelers.com.tw/133motel-newtaipei/
1. 房間:這次入住的房間是302雙人房房,車庫跟房間都在一樓,車庫很大,停車技術不好也不用擔心 XD 進房間的第一個感想就是,房間很大,浴室乾濕分離是做整間的,整體空間感設計的很不錯,雖然沒有對外窗,但是房間內卻很明亮🏠
雙人床是標準尺寸,軟硬度偏硬,我自己很愛,床腳處還有一個床尾椅和一張小圓桌,手錶錢包進室內就放在小圓桌上,還有吃吃宵夜超適合!
每個人有兩顆枕頭,一顆是支撐的大枕頭,一顆是比較軟的那種.現在住宿和休息都有送一個小小的禮包,就放在枕頭中間🎁
冰箱是選用那種靜音冰箱,不用聽到壓縮機每隔一段時間就運轉的聲音就是超讚拉!!!而且裡面除了兩瓶冰礦泉水之外,還有三瓶飲料 🥤
2. 浴室:他們家的浴室很不錯,牆面很漂亮,歐疼我給超高分的評價,右手邊是一個碗狀的大浴缸,在牆邊也有插座.另外一側的牆上還特別貼提醒,進入浴缸的姿勢要正確,不然很容易滑倒噢!!🛁
他的備品給的品項超級豐富而且很貼心,除了一般有的洗面乳、牙線棒、牙刷、刮鬍刀、梳子、棉花棒等等.竟然還有化妝棉、漱口水、卸妝油、潤髮乳、護墊、鯊魚夾!!最酷的是竟然還有隱形眼鏡盒還有生理食鹽水!!🪥👓🧼🪒
要稱讚他浴室的一點是,不管是淋浴的花灑、浴缸的進水,或者是盥洗台的水龍頭,只要是銀色金屬的部分,都清潔的非常之乾淨
3. 早餐:隔天早上,大概八點多,櫃檯打電話到房間,通知早餐已經準備好了,打開門,兩份早餐就放在車庫的桌台上,很方便 !
早餐是一人一份三明治跟飲料,配著大電視,坐在舒服的床尾椅上,吃著愜意的早餐,很是舒適!
4. 周邊:很難得有機會到新北產業園區工作,晚上選擇在附近的這家133精品汽車旅館過夜,從新北產業園區過去大概開車不用10分鐘.離機場捷運的新莊副都心站走路也只要10來分鐘,附近也有宏匯廣場可以逛逛,還算方便
5. 服務人員:態度親切,加很多分 !!
🏨飯店:133汽車精品旅館
☎️電話:02-29091575
📌地址:新北市泰山區中港西路133號
🚗停車資訊:房間車庫
「汽車壓縮機 很 大 聲」的推薦目錄:
汽車壓縮機 很 大 聲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迎接終端AI新時代:讓運算更靠近資料所在
作者 : Andrew Brown,Strategy Analytics
2021-03-03
資料/數據(data)成長的速度越來越快。據估計,人類目前每秒產出1.7Mb的資料。智慧與個人裝置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與穿戴式裝置不但快速成長,現在我們也真正目睹物聯網(IoT)的成長,未來連網的裝置數量將遠遠超越地球的人口。
這包括種類繁多的不同裝置,像是智慧感測器與致動器,它們可以監控從震動、語音到視覺等所有的東西,以及幾乎大家可以想像到的所有東西。這些裝置無所不在,從工廠所在位置到監控攝影機、智慧手錶、智慧家庭以及自主性越來越高的車輛。隨著我們企圖測量生活週遭數位世界中更多的事物,它們的數量將持續爆炸性成長。
資料爆量成長,讓許多企業把資料從內部部署運作移到雲端。儘管集中到雲端運算的性質,在成本與資源效率、彈性與便利性有它的優點,但也有一些缺點。由於運算與儲存在遠端進行,來自終端、也就是那些在網路最邊緣裝置的資料,需要從起始點經過網際網路或其他網路,來到集中式的資料中心(例如雲端),然後在這裡處理與儲存,最後再傳回給用戶。
對於一些傳統的應用,這種方式雖然還可以接受,但越來越多的使用場景就是無法承受終端與雲端之間,資訊被接力傳遞產生的延遲。我們必須即時做出決策,網路延遲要越小越好。基於這些原因,開始有人轉向終端運算;越來越多人轉而使用智慧終端,而去中心化的程度也越來越高。此外,在這些即時應用中產生的龐大資料量,意味著處理與智慧必須在本地以分散的方式進行。
與資料成長連袂而來的,是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ML)也朝終端移動,並且越來越朝終端本身移動。大量來自真實世界的資訊,需要用ML的方式來進行詮釋與採取行動。透過AI與ML,是以最小的延遲分析影像、動作、影片或數量龐大的資料,唯一可行且合乎成本效益的方式。運用AI與ML的演算法與應用將在邊緣運作,在未來還將會直接在終端裝置上進行。
資料正在帶動從集中化到分散化的轉變
隨著資訊科技市場逐漸發展與成熟,網路的設計以及在其運作的所有裝置,也都跟著進化。全盛時期從服務數千個小型客戶端的主機,一直到客戶端伺服器模型中使用的越來越本地化的個人電腦運算效能,基礎架構持續重組與最佳化,以便更貼近網路上的裝置以及符合運作應用的需求。這些需求包含檔案存取與資料儲存,以及資料處理的需求。
智慧型手機與其他行動裝置的爆炸性成長,加上物聯網的快速成長,促使我們需要為如何讓資產進行最佳的部署與安排進行評估。而影響這個評估的因素,包括網路的可用性、安全性、裝置的運算力,以及把資料從終端傳送到儲存設備的相關費用,近來也已轉向使用分散式的運算模型。
從邊緣到終端:AI與ML改變終端典範
在成本、資源效率、彈性與便利性等方面,雲端有它的優點,裝置數量的急遽增加(如圖2),將導致資料產出量大幅增加。這些資料大部份都相當複雜且非結構化的,這也是為何企業只會分析1%~12% 的資料的原因之一。把大量非結構化的資料送到雲端的費用相當高、容易形成瓶頸,而且從能源、頻寬與運算力角度來看,相當沒有效率。
在終端執行進階處理與分析的能力,可協助為關鍵應用降低延遲、減少對雲端的依賴,並且更好地管理物聯網產出的巨量資料。
終端AI:感測、推論與行動
在終端部署更多智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為了創造更大的敏捷性。終端裝置處於網路的最邊緣與資料產生的地方,可以更快與更準確地做出回應,同時免除不必要的資料傳輸、延遲與資料移動中的安全風險,可以節省費用。
處理能力與神經網路的重大進展,正協助帶動終端裝置的新能力,另一股驅動力則是對即時資訊、效率(傳送較少的資訊到雲端)、自動化與在多數情況下,對近乎即時回應的需求。這是一個三道步驟的程序:傳送資料、資料推論(例如依據機器學習辨識影像、聲音或動作),以及採取行動(如物件是披薩,冰箱的壓縮機發出正常範圍外的聲音,因此發出警告)。
感測
處理器、微控制器與感測器產生的資料量相當龐大。例如,自駕車每小時要搜集25GB的資料。智慧家庭裝置、智慧牙刷、健身追蹤器或智慧手錶持續進化,並且與以往相比,會搜集更多的資料。
它們搜集到的資料極具價值,但每次都從各個終端節點把資料推回給雲端,數量又會過多。因此必須在終端進行處理。倘若部份的作業負載能在終端本身進行,就可以大幅提升效率。
推論
終端搜集到的資料是非結構性的。當機器學習從資料擷取到關聯性時,就是在進行推論。這表示使用AI與ML工具來幫忙訓練裝置辨識物件。拜神經網路的進展之賜,機器學習工具越來越能訓練物件以高度的精準度辨識影像、聲音與動作,這對體積越來越小的裝置,極為關鍵。
例如,圖4顯示使用像ONNX、PyTorch、Caffe2、Arm NN或 Tensorflow Lite 等神經網路工具,訓練高效能的意法半導體(ST)微控制器(MCU),以轉換成最佳化的程式碼,讓MCU進行物件辨識(這個的情況辨識對象是影像、聲音或動作)。更高效能的MCU越來越常利用這些ML工具來辨識動作、音訊或影像,而且準確度相當高,而我們接下來馬上就要對此進行檢視。這些動作越來越頻繁地從邊緣,轉移到在終端運作的MCU本身。
行動
資料一旦完成感測與推論後,結果就是行動。這有可能是回饋簡單的回應(裝置是開啟或關閉),或針對應用情況進行最佳化(戴耳機的人正在移動中,因此會針對穩定度而非音質進行最佳化),或是回饋迴路(根據裝置訓練取得的機器學習,輸送帶若發出聲音,顯示它可能歪掉了)。物聯網裝置將會變得更複雜且更具智慧,因為這些能力提升後,運算力也會因此增加。在我們使用新的機器學習工具後,一些之前在雲端或終端完成的關鍵功能,將可以移到終端本身的內部進行。
終端 AI: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從智慧型手機到車輛,今日所有電子裝置的核心都是許多的處理器、微控制器與感測器。它們執行各種任務,從最簡單到最複雜,並需要各式各樣的能力。例如,應用處理器是高階處理器,它們是為行動運算、智慧型手機與伺服器設計;即時處理器是為例如硬碟控制、汽車動力傳動系統,與無線通訊的基頻控制使用的非常高效能的處理器,至於微控制器處理器的矽晶圓面積則小了許多,能源效率也高出很多,同時擁有特定的功能。
這意味著利用ML工具訓練如MCU等較不複雜元件來執行的動作,之前必須透過威力更強大的元件才能完成,但現在邊緣與雲端則是理想的場所。這將讓較小型的裝置以更低的延遲執行更多種類的功能,例如智慧手錶、健康追蹤器或健康照護監控等穿戴式裝置。
隨著更多功能在較小型的終端進行,這將可以省下資源,包括資料傳輸費用與能源費用,同時也會產生極大的環境衝擊,特別是考量到全球目前已有超過200億台連網裝置,以及超過2,500億顆MCU(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統計數據)。
TinyML、MCU與人工智慧
根據Google的TesnsorFlow 技術主管、同時也是深度學習與TinyML領域的指標人物 Pete Warden 表示:「令人相當興奮的是,我還不知道我們將如何使用這些全新的裝置,特別是它們後面代表的科技是如此的吸引人,我無法想像那些即將出現的全新應用。」
微型機器學習(TinyML)的崛起,已經催化嵌入式系統與機器學習結合,而兩者傳統上大多是獨立運作的。TinyML 捨棄在雲端上運作複雜的機器學習模型,過程包含在終端裝置內與微控制器上運作經過最佳化的模式識別模型,耗電量只有數毫瓦。
物聯網環境中有數十億個微型裝置,可以為各個產業提供更多的洞察與效率,包括消費、醫療、汽車與工業。TinyML 獲得 Arm、Google、Qualcomm、Arduino等業者的支持,可望改變我們處理物聯網資料的方式。
受惠於TinyML,微控制器搭配AI已經開始增添各種傳統上威力更強大的元件才能執行的功能。這些功能包括語音辨識(例如自然語言處理)、影像處理(例如物件辨識與識別),以及動作(例如震動、溫度波動等)。啟用這些功能後,準確度與安全性更高,但電池的續航力卻不會打折扣,同時也考量到各種更微妙的應用。
儘管之前提到的雲端神經網路框架工具,是取用這個公用程式最常用的方法,但把AI函式庫整合進MCU,然後把本地的AI訓練與分析能力插入程式碼中也是可行的。這讓開發人員依據從感測器、麥克風與其他終端嵌入式裝置取得的訊號導出資料模式,然後從中建立模型,例如預測性維護能力。
如Arm Cortex-M55處理器與Ethos U55微神經處理器(microNPU),利用CMSIS-DSP與CMSIS-NN等常見API來簡化程式碼的轉移性,讓MCU與共同處理器緊密耦合以加速AI功能。透過推論工具在低成本的MCU上實現AI功能並符合嵌入式設計需求極為重要,原因是具有AI功能的MCU有機會在各種物聯網應用中轉變裝置的設計。
AI在較小型、低耗電與記憶體受限的裝置中可以協助的關鍵功能,我們可以把其精華歸納至我們簡稱為「3V」的三大領域:語音(Voice,如自然語言處理)、視覺(Vision,如影像處理)以及震動(Vibration,如處理來自多種感測器的資料,包括從加速計到溫度感測器,或是來自馬達的電氣訊號)。
終端智慧對「3V」至關重要
多數的物聯網應用聚焦在一些特定的領域:基本控制(開/關)、測量(狀態、溫度、流量、噪音與震動、濕度等)、資產的狀況(所在地點以及狀況如何?),以及安全性功能、自動化、預測性維護以及遠端遙控(詳見圖 6)。
Strategy Analytics的研究顯示,許多已經完成部署或將要部署的物聯網B2B應用,仍然只需要相對簡單的指令,如基本的開/關,以及對設備與環境狀態的監控。在消費性物聯網領域中,智慧音箱的語音控制AI已經出現爆炸性成長,成為智慧家庭指令的中樞,包括智慧插座、智慧照明、智慧攝影機、智慧門鈴,以及智慧恆溫器等。消費性裝置如藍牙耳機現在已經具備情境感知功能,可以依據地點與環境,在音質優先與穩定度優先之間自動切換。
如同我們檢視的結果,終端AI可以在「3V」核心領域提供價值,而它觸及的許多物聯網領域,遍及B2B與B2C的應用:
震動:包含來自多種感測器資料的處理,從加速計感測器到溫度感測器,或來自馬達的電氣訊號。
視覺:影像與影片辨識;分析與識別靜止影像或影片內物件的能力。
語音:包括自然語言處理(NLP)、瞭解人類口中說出與寫出的語言的能力,以及使用人類語言與人類交談的能力-自然語言產生(NLG)。
垂直市場中有多種可以實作AI技術的使用場景:
震動
可以用來把智慧帶進MCU中的終端AI的進展,有各式各樣的不同應用領域,對於成本與物聯網裝置與應用的效用,都會帶來衝擊。這包括我們在圖6中點出的數個關鍵物聯網應用領域,包括:
溫度監控;
壓力監控;
溼度監控;
物理動作,包括滑倒與跌倒偵測;
物質檢測(漏水、瓦斯漏氣等) ;
磁通量(如鄰近感測器與流量監控) ;
感測器融合(見圖7);
電場變化。
一如我們將在使用場景單元中檢視的,這些能力有許多可以應用在各種被普遍部署的物聯網應用中。
語音
語音是進化的產物,也是人類溝通非常有效率的方式。因此我們常常想要用語音來對機器下指令,也不令人意外;聲音檢測是持續成長的類別。語音啟動在智慧家庭應用中很常見,例如智慧音箱,而它也逐漸成為啟動智慧家庭裝置與智慧家電的語音中樞,如電視、遊戲主機與其他新的電器。
在工業環境中,供車床、銑床與磨床等電腦數值控制(CNC)機器使用的電腦語音引擎正方興未艾。iTSpeex的ATHENA4是第一批專為這些產品設計的語音啟動作業系統。這些產品往往因為安全原因,有離線語音處理的需求,因此終端 AI 語音發展在這裡也創造出有趣的機會。用戶可以指示機器執行特定的運作,並從機器手冊與工廠文件,立即取用資訊。
語音整合在車輛中也相當關鍵。OEM 代工廠商持續對車載娛樂系統中的語音辨識系統,進行大量投資。語音有潛力成為最安全的輸入模式,因為它可以讓駕駛的眼睛持續盯著道路,而雙手仍持續握著方向盤。
對於使用觸控螢幕或硬體控制器通常需要多道步驟的複雜任務,語音辨識系統特別能勝任。這些任務包括輸入文字簡訊、輸入目的地、播放特定歌曲或歌曲子集,以及選擇廣播電台頻道。其他的服務包含如拋錨服務(或bCall)與禮賓服務。
視覺
正如我們之前已經檢視過,終端 AI 提供視覺領域全新的機會,特別是與物件檢測及辨識相關。這可能包括觀察生產線的製造瑕疵,以及找出自動販賣機需要補貨的庫存。其他實例包括農業應用,例如依據大小與品質為農產品分級。
曳引機裝上機器視覺攝影機後,我們幾乎可以即時檢測出雜草。雜草冒出後,AI可以分類雜草並估算它對農產收穫的潛在威脅。這讓農民可以鎖定特定的雜草,並打造客製的除草解決方案。機器視覺然後可以檢測除草劑的效用,並找出農地中仍具抗藥性的殘餘雜草。
使用場景
預測性維護工具已經從擷取與比較震動的量測資料,進化到提出即時的資產監控。藉由連接物聯網感測器裝置與維護軟體,我們也可能做到遠端監控。
震動分析
這種類型的預測性維護在旋轉型機器密集的製造工廠裡,相當常見。震動分析可以揭露鬆脫、不平衡、錯位與軸承磨損等狀況。例如,把震動計量器接上靠近選煤廠離心泵浦內部承軸處,就可以讓工程師建立起正常震動範圍的基線。超出這個範圍的震動,可能顯示滾珠軸承出現鬆動,需要更換。
磁感測器融合
磁感測器利用磁性浮筒與一系列可以感應並與液體表面一起移動的感測器,測量液面的高低。所有的這些應用都使用一個固定面上的磁感測器,它與附近平面的磁鐵一起作動,與這個磁鐵相對應的感測器也會移動。
聲學分析(聲音)
與震動分析相似,聲測方位分析也是供潤滑技師使用,主要是專注在主動採取潤滑措施。這意味我們可以避免移動設備時產生的過度磨損,否則會為了修理造成代價高昂的停機。實際的例子可能包括測量輸送皮帶的承軸狀況。出現過度磨損時,承軸會因為潤滑不足或錯位出現故障,可能造成整個生產流程的中斷。
聲學分析(超音波)
聲音聲學分析雖然可以用來進行主動與預測性維護,超音波聲學分析卻只能用於預測性維護。它可以在超音波範圍內找出與機器摩擦及壓力相關的聲音,並使用在會發出較細微聲音的電氣設備與機器設備。我們可以說這一類型的分析與震動或油量分析相比,更可以預測即將出現的故障。目前它部署起來比其他種類的預防性維護花費較高,但終端 AI 的進展可以促成這種細微層級的聲學檢測,大幅降低部署的費用。
熱顯影
熱顯影利用紅外線影像來監控互動機器零件的溫度,讓任何異常情況很快變得顯而易見。具備終端 AI 能力的裝置,可以長期檢測微細的變化。與其他對事故敏感的監視器一樣,它們會觸發排程系統,自動採取適當的行動來預防零件故障。
消費者與智慧家庭
將語音運用在消費者與智慧家庭,是最常看到的場景之一。這包括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上、未包含電話整合功能的裝置,例如螢幕尺寸有限的穿戴式裝置。這類型的裝置包含智慧手錶與健康穿戴式裝置,可以為各種功能提供免動手的語音啟動。像 Amazon 的 Echo 或 Google 的 Home 等智慧音箱市場的成長,說明消費者對於可接收與提供語音互動等現有裝置的強勁需求,與日俱增。
消費者基於各種理由使用智慧音箱,最常見的使用場景為:
聽音樂;
控制如照明等智慧家庭裝置;
取得新聞與天氣預報的更新;
建立購物與待辦事項清單。
除了像智慧音箱與智慧電視等消費裝置,智慧家庭裝置語音的使用,也顯現相當的潛力。諸如連網門鈴(如 ring.com)等裝置與連網的煙霧偵測器(例如 Nest Protect 煙霧與一氧化碳警報)目前都已上市可供消費者選購,它們結合了語音與視覺的感測器融合功能以及運動檢測。有了連網的煙霧偵測器,裝置在偵測到煙霧或一氧化碳時,可以發出語音警告。
終端 AI 為強化這些能力提供了全新機會,而且常常結合震動(動作)、視覺與語音控制。例如,增加姿態辨識來控制例如電視等家電,或是把語音控制嵌入白色家電,即是以最低成本強化功能性最直接的方式。
健康照護
用來發現醫護資訊的 AI 驅動終端裝置的應用,將為病況的治療與診斷,提供更多的價值。這種資訊可能是資料,也可能是影像、影片以及說出的話,我們可以透過 AI 進行型態與診斷分析。這些資料將引發全新、更有效的治療方法,為整個產業節省成本。受惠於終端 AI 的進展,像 Google Duplex 等語音系統的複雜性將會降低。例如門診預約等勞力密集的工作,也可以轉換成 AI 活動。利用自然語言語音來延伸 AI 的使用,也可以把 AI 用在第一線的病人診斷,然後再由醫師接手提供諮詢。
其他健康照護實例包括像 Wewalk5 等物件,這是一個供半盲與全盲人員使用的智慧拐杖。它使用感測器來檢測胸口水平以上的物件,並搭配 Google Maps 與 Amazon Alexa 等 app,方便使用者提出問題。
結論
由於連網的終端裝置數量越來越多,這個世界也越來越複雜。連接到網際網路的裝置已經超過 300 億個,而微控制器的數量也超過 2,500 億,每年還會增加約 300 億個。越來越多的程序開始進行自動化,不過,把大量資料傳送到雲端涉及的延遲以及邊緣運算的額外費用,意味著許多全新、令人興奮且引人矚目的物聯網使用場景,可能無法開花結果。
解決這些挑戰的答案,並不是為雲端資料中心持續增添運算力。降低出現在邊緣的延遲雖然會有幫助,但不會解決日益分散的世界的所有挑戰。我們需要把智能應用到基礎架構中。
儘管為終端裝置增添先進的運算能力在十年前仍不可行,TinyML 技術近來的提升,已經讓位處相當邊緣的裝置 (也就是終端本身)增添智能的機會大大改觀。在終端增加運算與人工智慧能力,可以讓我們在源頭搜集到更多更具關聯性與相關的資訊。隨著裝置與資料的數量持續攀升,在源頭掌握情境化與具關聯性的資料,具有極大的價值,並將開啟全新的使用場景與營收機會。
終端裝置的機器學習,可以促成全新的終端 AI 世界。新的應用場景正在崛起,甚至跳過傳送大量資料的需求,因而紓解資料傳輸的瓶頸與延遲,並在各種作業環境中創造全新機會。終端 AI 將為我們開啟一個充滿全新機會與應用場景的世界,其中還有很多我們現在想像不到的機會。
附圖:圖1:從集中式到分散式運算的轉變。
(資料來源:《The End of Cloud Computing》,by Peter Levine,Andreessen Horowitz)
圖2:全球上網裝置安裝量。
(資料來源:Strategy Analytics)
圖3:深度學習流程。
圖4:MCU的視覺、震動與語音。
(資料來源:意法半導體)
圖5:AI 工具集執行模型轉換,以便在MCU上執行經最佳化的神經網路推論。
(資料來源:意法半導體)
圖6:物聯網企業對企業應用的使用-目前與未來。
(資料來源:Strategy Analytics)
圖7:促成情境感知的感測器融合。
(資料來源:恩智浦半導體)
資料來源:https://www.eettaiwan.com/20210303nt31-the-dawn-of-endpoint-ai-bringing-compute-closer-to-data/?fbclid=IwAR0JTRpNsJUl-DmSNpfIcymGQpkQaUgXixEaczwDpELxGCaCeJpkTyoqUtI
汽車壓縮機 很 大 聲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黑手工廠變聰明!勤美導入AI平台,決策時間從2小時變30秒
疫情與貿易戰夾擊下,生產製造排程更難拿捏,一不小心,不良率和庫存都可能拖垮公司。兩岸最大鑄造廠勤美,如何成功用AI避開風險地雷,並解開老師傅「心結」?
文 黃亦筠 天下
2020-09-01
黑手工廠能靠著AI數位工具轉型嗎?
「就算是搬著石頭砸自己的腳,也要做,」勤美業務副總曹嘉仁說,「這股浪潮不可逆。」
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與美中貿易戰帶來全球環境的不確定,生產製造排程更難拿捏,一不小心,不良率和庫存都會變成拖垮公司的風險。但勤美靠著AI平台導入,避開風險地雷。
利用數位工具輔助工廠生產及管理,曹嘉仁坦言自己「十分有感」。
黑手工廠的數位轉型
1972年,何明憲、曹明宏、黃木森3位大學同學一起創立勤美集團,一路做到年營收137億的兩岸最大民營鑄造廠,還開枝散葉到營建、商場經營。
今年45歲的曹嘉仁正是曹明宏的兒子,研究所畢業後就進入勤美,協助父親管理中國天津和蘇州4個廠區、12條生產線,製造包括汽車零件、機械零件和壓縮機零件3大類。
7年前,曹嘉仁從中國廠回到台灣,駐守在勤美鑄造事業的起家廠,同時也是台灣產量最大鑄造廠──勤美新竹廠。開始從台灣運籌帷幄兩地工廠的狀況。
勤美導入訊能集思的AI平台「JarviX」,曹嘉仁打算先從產線小而精的新竹廠進行改造,成功了再複製到中國廠區。(王建棟攝)
2016年,工業4.0風潮從歐美吹入台灣,台灣開啟了工廠自動化浪潮。曹嘉仁從小就在新竹廠內長大,他感受到員工平均年齡55歲的新竹廠區,數位化程度真的非常低。
「剛導入ERP系統,全工廠沒有人會用,」曹嘉仁意識到當時40歲的自己,竟是廠內數位化程度最高的員工。
鑄造廠有句土話:「翻砂沒有博士」,都是經驗學。但老師傅逐漸凋零,經驗傳承不下來,就會有危機。
為了在未來不被淘汰,曹嘉仁在這座勤美起家的新竹廠內展開一項看似簡單、時而艱難的任務──黑手工廠的數位轉型。
一天上萬筆報表資料,如何分析?
不同於中國廠區大量生產。新竹廠內2條產線專做少量多樣的生產,從日本農業機械大廠洋馬(Yanmar)的引擎件,到台鐵、高鐵的安全零部件都是從新竹廠出廠。
他的想法很簡單,先從產線小而精的新竹廠進行改造,成功了就能複製到勤美中國龐大的廠區。
首先第一步是先數位化報表資料。
勤美鑄造的鐵件,多是汽車安全零件,早期受日本系統影響,非常多紙上作業,每天都有生產日報表,將製程資料記錄下來,有些甚至是每10分鐘就記錄一次,確保每個片段都有記錄。因此這些數據量體十分龐大,一天下來,1、2萬筆資料跑不掉。
然而這些堆積如山的資料,卻只有在發生產品不良、品質問題時,大家才會回去翻閱。大部份時間,這些數據就是躺在報表內。
曹嘉仁開始陸續找了3、4間系統整合廠,到廠內做簡報。2019年,成立了4年的訊能集思(Synergies)到勤美做簡報,以鋼鐵人助理「JarviX」為名稱的AI平台引起曹嘉仁興趣。
「很好奇過去我們累積的這些大數據,到底在AI平台上可以產生什麼效果?」曹嘉仁當時心裡想。
訊能集思創辦人兼執行長張宗堯,人生第一份工作在鴻海中國廠區工作。因為他用大數據分析,找出產線問題,因此拿到郭台銘個人給的獎學金,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攻讀博士,他在MIT開發的AI運算系統,正是後來2019年研發出的JarviX最重要的運算大腦。
「我們不是要把人類換掉,而是enable人類、增強人類的分析能力,所以做一套通用系統,」張宗堯直言,台灣沒有做數據分析的通用平台,JarviX就是要讓每個人都能做數位分析。恰好,身為傳統鑄鐵業的勤美找上訊能集思。
導入AI平台,得先克服老師傅「心結」
當時曹嘉仁首先開給訊能集思兩個鑄造廠最重要的需求來測試,一個是「不良根因解析」,另外一個是「生產排程」。
張宗堯就派了一組團隊到新竹廠駐點,了解產業的使用情境。
最關鍵的是,如何「問對問題」,也就是要給AI平台下對指定。從每天記錄的日產能報表所形成的大數據資料庫,透過問對指定問題,讓AI整合參數得出有效的結果。
勤美新竹廠員工平均年齡超過50歲,導入這套系統最終目的,是要科長級以上主管都會使用。新竹廠約240名員工,這樣的量體人數約佔30多位。
一開始,這群50、60歲憑著一身鑄鐵真功夫坐上課級主管的鑄造師傅們,對於這些AI「電腦」極為排斥,不懂比他們年輕的曹嘉仁為何要花錢導入?明明用人工經驗就能排除問題。
「大家都在冷眼旁觀,」曹嘉仁心裡明白,部份資深員工的「心結」其實是怕自己被取代。
但他不動聲色,持續讓員工們上研討課學習新平台。
今年過完年後,考驗接連來了。
自動整合排程,決策時間只要30秒
3月,勤美新竹廠原本要出貨給日系重要客戶農業拖拉機的引擎部件──飛輪殼,竟然發生產線上3分之1的產品發生不良,比例高得離譜。
當時廠內老師傅急著要找出原因,不然產線會斷線。曹嘉仁決定讓剛導入的AI平台上場,找不良品發生的原因。
他讓員工輸入參數,找出導致飛輪殼「氣孔」的不良根因有哪些?結果,只花3天就找出原因。
「如果照過去師傅們一步步試錯找原因,最少要花一週,」曹嘉仁說。
飛輪殼是拖拉機的核心部件,若是生產沒發現不良,到出貨後才發生故障,整台車會被招回,「屆時賠償費用是數以千萬台幣計。」
接下來,馬上就面臨貿易戰打亂排程。新竹廠少量多樣的生產模式,經常面對客戶插單,一不小心,排程會亂掉。
最近勤美一個台灣木工機客戶,因為受到貿易戰波及,一下說不能出貨,一下又要求緊急出貨。
這對只有2條產線的新竹廠考驗極大,一旦客戶要求緊急出貨,產線就需要插單生產。對排程的老師傅來說,變動過於劇烈,一顆腦袋很難快速轉換與計算。但師傅將訂單交期,按照先後順序輸入生產排程的系統平台後,參數自動做整合排程,過去要花2小時討論的事,30秒就得出結果。
經過兩次實戰,勤美科長級以上的老師傅們,逐漸開始接受AI不是來取代自己,而是幫助下對判斷、快速解決問題。
更重要的是,這批50、60歲的資深師傅如果退休離開公司,有AI系統輔助年輕員工,經驗判斷的傳承才不會出現公司難以彌補的斷層。
下一步建立預測式平台,良率可提升5%
但曹嘉仁不只想做到生產製程的改善而已,他已經開始想利用AI平台進一步做預測。
他首先鎖定「沙條件預測」,另外一個則是「生產條件預測」,兩面向都是鑄造廠維繫競爭力的命脈。
「如果做得好,良率會直接差5%,」曹嘉仁語出驚人。
然而,這得將廠內的溫度監測器直接連接到電腦,讓電腦讀取數據,更需要結合大量軟體設備。
「數位轉型是一個整體效果,分階段慢慢地逐步前進,」曹嘉仁沒打算停下來。
「我想要創造黑手廠的榮耀感,廠在進步、員工在進步,然後年輕人願意來,」他說。
附圖:數位轉型大浪襲來,勤美業務副總曹嘉仁形容,「就算是搬著石頭砸自己的腳,也要做。」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張宗堯(右)創立訊能集思是為了想把從國外學到的技術,結合台灣製造業累積的龐大數據,做智慧轉型。左為訊能集思執行董事江懷海。(王建棟攝)
導入AI更重要的一點是,50、60歲資深師傅退休後,有AI系統輔助年輕員工,經驗判斷的傳承才不會出現難以彌補的斷層。(王建棟攝)
資料來源: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1757?template=transformers&fbclid=IwAR1CSnxtNx8StnFVdTG29P3TQ8seS4zgoi6fHXR2QhGq-NEHYiehSm4WGlA
汽車壓縮機 很 大 聲 在 毅修汽車-劉三- 一般壓縮機異音.小聲的清洗換油.換冷媒有效 ... 的推薦與評價
換冷媒有效.聲音大的.清洗更換油換冷媒無效.會冷但是聲音還是蠻大聲.最後換壓縮機.才改善異音消除. https://c29230043.pixnet.net/blog/post/557029888. ... <看更多>
汽車壓縮機 很 大 聲 在 2022汽車冷氣壓縮機異音-汽車保養配件資訊,精選在PTT ... 的推薦與評價
可能原因很多,請參考開冷氣時,車子前面(引擎室)發出怪聲音?有時聞到怪味?的內容,建議網友直接找專業誠信的業者進行檢修程序,才能有效節省維修費用與 ... ... <看更多>
汽車壓縮機 很 大 聲 在 汽車冷氣會冷,但壓縮機出現明顯異音,請問是哪裡故障?修 ...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冷氣壓縮機在怠速時有時會變得大聲,在車室內也很明顯,但若高速或是豈不後車速較高時,聲音會變小或是不見,但不影響冷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