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下跟不少自由工作者有聯絡,知道很多人都很抓狂,只是沒有表現出來,默默地沉潛著,消化疫情灼人的焦慮。
也在〈脈輪一年療癒計畫〉的同學回饋裡,看到很多人說疫情影響工作和收入,在家非常恐慌,原地打轉著不曉得怎麼辦,靠著翻牌卡和自己對話,多少得到了方向和安慰(剛好第一波療癒的就是代表紮根的海底輪)。
***
我對這種空轉的焦慮感同身受,之前曾經跟朋友說,我覺得現在自己的腦袋好像閒置資源,明明就有高度產能,但因為疫情關係,很多事沒辦法去碰撞激盪,只能一天天放任它流失。雖然真要找事做也不是找不到,平常也都嚷嚷著沒空,現在有空了,反而因為失去動力和成就感作為渦輪,連那些閒情逸致都喪失了。
前兩天看到太極老師說要閉關一週,我腦中靈光一閃:欸,這好像很不錯。
我長期以來都有每週閉關一天的習慣,早上起床後整天不開機,專注於修行,可能打坐、練太極、自由書寫、看可以沉澱內心的書、反思最近的節奏是否需要調整,當作是一週一次的歸零,晚上才會用電腦,簡單處理一下急事(自由工作者其實也沒什麼急事)。
***
我想,既然疫情期間沒什麼急事,工作也都能在晚上用一兩小時消化掉,不然就來延長這樣的修行好了。
不用像內觀中心閉關一樣,整週不開電腦關閉手機,只要像平常閉關日一樣,漫長的白天不開,禁絕在網路上的虛耗以及漫無目的地聊天,晚上只用來處理必要的工作事務,時間到了就洗澡睡覺。
持續了幾日發現,這對自由工作者來說是絕佳的疫情閉關法。
因為我們的工作邀約,可能會隨時出現在信箱,真的一整週不看不回,可能會損失不少機會。但如果每天晚上都會看一次信,處理一下待辦事項,工作還是可以大致維持在常軌,也不會和世界太脫節,卻會減少大量虛耗產生的焦慮,以及閒置感造成的恐慌。
白天當大家都在工作的時候,閉關狀態的自由工作者,離開了電腦和網路,手機關機,看平常會什麼,打坐、玩香、調精油、瑜珈、自由書寫、剪花種盆栽、用按摩球在地上嚕半小時一邊看書,或是多睡一點,幫因為浮躁而沒安養好的身體補一下氣血。
然後你會發現,那段時間我們也像在工作──對自己的身心工作。我們還原為真正的「身心靈工作者」,運用自己最擅長的東西,安養身心,日日往內在深刻地紮根。
你也是焦慮的自由工作者嗎?疫情封閉了服務他人的時間,或許同時提供了一次機會,讓我們為「自己」好好服務。
你願意用你的能力,進行一回疫情閉關,好好調養自己的身心嗎?:)
===========
#找到心靈盲點就能改變人生
#柚子甜剝心事
閒聊日常:
臉書:YS Tian
IG:柚子甜
===========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沉香盆栽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ISSUE 2744】路邊植物誌
常說要了解一個地方的底蘊,就要觀察街道,細察人們的日常生活,蒐集那些看似平平無奇的生活碎屑。這期封面故事,我們把目光放低一點,窄一點,觀看城市中不甚起眼的路邊植物──無人打理的山坡路旁的野生植物、社區小店前的盆栽、無人問津的路邊樹。細心觀察,在摩天大廈之間,原來一直有許多植物,悄悄生長在人們身旁,構成城市的一部分。
不難發覺,大部分由街坊種植的路邊植物,都集中在舊區──依然擁有街道文化的地方。不似外國屋前精緻的花園,香港的路邊植物就如社區和當中的人一樣,混雜、市井、率性、可愛。人們自製木頭車、用水煲和水樽做花盆、在樹上掛滿利是封......千奇百怪的種植行為,盡顯在狹縫中滋長的民間創意和幽默。
聽說疫情間期,更多人培養起種植的興趣。困苦中,至少有植物陪伴,讓人找到生趣。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里斯‧梅特林克在《花的智慧》由花的命寫到人的命,他寫道:「植物本身只有一個目標:逃離依附地面的命運,避開沉重嚴峻的自然規律,解放自我,突破狹隘的空間,創造或依賴翼瓣,逃得越遠越好,逾越宿命的囹圄,接近另一個領域,滲透到一個靈活而富有活力的世界中……事實上,植物最終達到了目標,如果我們也可以成功地生活在突破命運的時代中,或達到擺脫最沉重的物質定律的程度,這難道不令人驚奇嗎?」
面對宿命,植物只能對抗,我們亦然。在城市中,植物和我們,相依相存。今期,我們遊走不同社區,看植物,看人,看城市。
---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 iPad 版明周:
https://ebook.mpweekly.com/bookshelf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路邊植物 #路邊觀察學 #香港樹 #社區種植 #種植 #公共空間 #綠色生活 #弓絃巷 #Flaneur #蕨類 #石牆樹 #散步 #我就是我
沉香盆栽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應 HereNow 中文版 編輯的邀請,分享了家屋窗戶的近況。刊登於該網站【練習與限制外出的日子共處】看4位臺灣攝影師的家屋窗景 → https://bit.ly/3chl4hu
______
一年前我搬入了外公外婆的老公寓,位在二樓的住處,因為被周遭新大樓的陰影籠罩,所以窗戶雖多,卻沒什麼陽光,在屋內起居常常感覺不到白天與黑夜的差別,起床時也分不清當日是晴是雨。倒是公寓後方緊鄰的糕餅店,每天準時早上九點烘焙,奶油與豬油的香氣便從後陽台的窗戶滲入屋內,全年無休地為家裡帶來又胖又甜的氣味。若在乾爽晴朗的好天,糕餅的香氣聞起來便會特別鬆軟綿密,若踫上雨天,氣味便顯得沉重油膩。要想知道當天的氣象,在起床睜眼之前,鼻子嗅聞一番就會先知道。
外婆在窗台種滿了桂花與九重葛,我住進來後接手照料,漸漸的開始明白為什麼外婆總喊日子無聊。這裡的窗外沒有風景,看出去就是對門公寓。每日我在窗台澆水,與對面抽菸的四角褲阿伯乾瞪眼,有時他不抽煙,就是在照顧他的寶貝盆栽。比起窗外,外婆大概花了更多時間盯著電視新聞、數著月曆上的格數,以及翻看一張張的家庭照片。外婆的臥房裡,貼滿了各式各樣的照片,她年輕時的旅遊照,我爸媽的婚照,還有我從小到大的照片。每日每夜在這些照片的環繞提醒下,也難怪她總惦記我。
外公外婆在此住了四十幾年,公寓內裝有好幾隻有線電話。我住在這裡的時候,鈴聲常常響起,但不是打錯就是詐騙,已經沒人會打來找老人家了。後來家人們總算下定決心,在上個月把用了多年的市話號碼停掉。而因為社區即將面臨都更,那些叫得出名字的老鄰居紛紛從今年開始搬走,社區內的人聲逐漸稀少,對面的阿伯也在一日內將盆栽撤離。搬家公司來的那天,是我第一次見到他衣著整齊,站在空空如也的陽台上抽菸。
屋後的糕餅店,五月中因為疫情而休業,兩週下來,家中的氣味變得非常寡淡。屋內沒有陽光,也少了奶油香,對門的空屋又那麼寂寥,我每日面對的風景剩下視訊會議裡一個個窗格。我想起那些被我收進紙箱的電話機,突然有點後悔,突然想知道詐騙還營不營業?當城市裡令我不耐的打擾都暫停了,平靜的生活原來是有寂寞的意味在。
text & image by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