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議會】市政總質詢
高閔琳總質詢:高雄百年.拚百年建設
(質詢影片:https://fb.watch/2yFdZIa4zy/)
不只兩年拚四年,高閔琳盼陳其邁拚高雄下個百年
高雄舊名打狗,今年是高雄更名改制、邁向現代化城市的一百年,市議員高閔琳(20)市政總質詢,針對陳其邁市長「兩年拼四年」的執政方向提出質詢。高閔琳認為,一個政績卓越的市長不應只以連任為目標,而是應以高雄發展百年大計為願景,她期許陳其邁成為後人的大樹,為高雄永續發展的下一個百年奠定厚實的基礎。
#不該只是兩年拚四年 #應成為讓後人乘涼的大樹
高閔琳指出,陳其邁上任89天,各項重大建設落成典禮、剪綵不斷,包括逍遙園、左營舊城護城河通水、六龜之心、高齡整合長期照護中心、鐵路地下化綠園道、仁武產業園區動土等;正如同早已推行十年、曾被韓國瑜拿來吹噓的弱勢兒少餐食券、捷運南岡山站高醫和達麗米樂秀泰影城招商、社會住宅以及打造326萬噸滯洪量的13座滯洪池等,均是前市長陳菊任內所規劃推動。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高閔琳表示,卓越的市長,不只是要把眼前的工作做好,更要力拚在自己任內可能看不到成果的政績給後人,為高雄未來的長期發展鋪下重要的道路基礎。
高閔琳說,高雄現正面對城市轉型的重要關鍵時刻,陳其邁市長目前不僅要把韓國瑜失落的兩年市政成績追回,更要積極兌現自己的競選承諾,包括,產業轉型、增加就業、交通建設、解決空汙等重大政策方向,橋頭科學園區招商選地建廠、高軟二期 5G AIOT、循環經濟新材料園區等。
高閔琳盼陳其邁不應只是兩年要拚四年、拚連任成功;而是期許陳其邁成為後人乘涼的大樹,要有兩年拚二十年、五十年,甚至是為高雄拚下一個百年的願景和高度,讓高雄真正大步邁進。
#韓國瑜請假預算國民黨一毛不刪
高閔琳也針對市政府總預算提出質詢,列出高雄市過去十年的總預算及決算的數據指出,高雄市議會長期都是國民黨一黨獨大、席次過半,而荒腔走板的高雄市議會,不只是在103年搞出「遂入統刪57億」、嗆聲民進黨多選幾席的醜事;更在去年護航韓國瑜請長假。
在韓國瑜不來議會備詢的狀態下,國民黨對韓市府所提之109年度1465億的市政府總預算案幾乎一毛未刪。唯一刪除的預算,是國民黨邱于軒議員因為自己扯謊到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借廁所被揭穿,惱羞成怒之後對大港開唱和流音中心狹怨報復、公報私仇,因而刪除了一筆兩千萬元的文化局補助款,要行政法人流音中心自己賺錢想辦法。
高閔琳表示,今年度預算規模高達1564億,相較去年成長58億,主要是因為中央補助高雄經費新高;此得見得民進黨執政的中央政府對高雄城市發展的重視與支持,也看得出陳其邁對高雄城市轉型之務實。
高閔琳強調,過去數十年的高雄市議會,僅有2014至2018年,民進黨首次在議會席次過半並拿下正副議長;但即使是議會多數的民進黨,民進黨籍議員對預算仍舊舊嚴格把關 ,該刪就刪。反觀國民黨,從過去的統刪57億、到去年韓國市長請假一毛不刪,核准51條石化管線的吳敦義,甚至允諾補助高雄818億最後跳票造成負債的馬英九前總統,都可以發現國民黨一直是阻礙高雄發展的罪魁禍首。
高閔琳批評,去年韓國瑜不來議會備詢,國民黨可以預算一毛不刪地護航到底;今年,來到市議會備詢、對市政規劃和預算編列侃侃而談的陳其邁,國民黨卻是磨刀霍霍。
高閔琳表示,「國民黨今年要怎麼審查預算,全體市民都在看!」高閔琳認為,國民黨不該用搞鬥爭報復的態度來對泰最新民意選出的市長,也不該用不理性刪除預算的手段來謀求政黨私利、一再地阻礙高雄發展。高閔琳強調,期待曾麗燕議長以高度的智慧來調和,讓府會一起合作,讓高雄快速發展。
____________________
〈北高起飛.地方建設〉
橋頭科學園區、岡山路竹捷運延伸、岡山橋頭社會青年住宅、區區有運動中心與市民運動公園
#緊盯橋頭科學園區及岡山路竹捷運進度
高閔琳緊盯橋頭科學園區與岡山路竹捷運延伸工程進度,高閔琳認為,高雄未來發展重心逐漸北移,岡山、橋頭將成為北高雄的蛋黃區;然而橋科二階環評掌握在中央,二階環評如順利通過,地方政府應加速啟動區段徵收、土地取得、招商選地、園區開發等程序。
高閔琳表示,橋頭科學園區開發至廠商建廠過程十分漫長,期待陳市長運用人脈資源和行政經驗,如期如質並提前三年完成橋科開發案。
高閔琳也針對橋科聯外道路、岡山捷運第一階段工程和二階路竹省道拓寬問題提出建言。陳其邁答詢表示,橋頭科學園區目前正在進行土地查估作業,明年八月二階環評順利過關之後,將加速土地取得,目標要在明年底完成招商選地。
#岡山捷運RK1
#前站土地開發後站天橋加速推動
針對岡山捷運(RK1)與岡山火車站、轉運站的整體咖啡,高閔琳以台北車站結合京站購物商場的「台北轉運站」和二樓以上為健身中心的台北捷運公館站及大安站的成功案例為例;指出原本座落於岡山捷運站前土地的果菜市場已於10/31 完成遷移,土地建物雜亂無章有礙觀瞻,市府應同步並加速開此筆土地,積極規劃出同時解決停車位不足又同時引入運動健身中心、商場或其他金融機構的開發方案。
另為解決岡山後站地區包括後紅、碧紅、程香一帶市民交通問題,高閔琳也積極督促市府加速興建設置有升降電梯的跨站天橋,並積極改善既有地下道等問題。
陳市長回應,將採取議員建言、吸取其他縣市成功經驗,研議於岡山 RK1 結合運動中心和其他公共服務的可行性,將運動中心及停車需求納入整體開發考量及規劃;而有關銜接火車站前後站之天橋,將以台北南港大橋作為參考,打造一座兼具美觀與實用性的跨站天橋,提升大岡山地區之交通品質與生活機能。
#居住正義 #催生岡山青年住宅與社會住宅
基於對於大岡山地區人口增長趨勢及居住正義問題,高閔琳議員早在2015年4月27日即要求市府於岡山區第87期市地重劃大鵬九村地段設置青年住宅(質詢影片:https://youtu.be/Dwm5Vd2Tfp0) ;並獲得市府都發局也積極回應,隨後也發佈高雄市包含大鵬九村等處社會住宅之評估計畫。高閔琳指出,時至今日2020年,岡山捷運延伸線動工、周邊土地開發購物商場及電影院進駐,再加上橋頭科學園區開發,讓岡山的房價地價、租金居高不下;近期市府標售之岡山市地重劃之抵費底價格更是飆漲,可以推知青年購屋租屋負擔將會更重,有居住需求卻買不起房。
高閔琳說,陳菊前市長已於2017年11月23日動工打造高雄第一座社會住宅「凱旋青樹」,現今岡山區大鵬九村市地重劃已經完成、市府也成功高價標售兩筆抵費地,而鄰近的橋頭科學園區也將招商選地,這些都將帶來更多新興青年就業人口和居住需求。針對岡山區社會住宅,立委邱志偉近期也於立法院召開相關會議積極協調。
陳其邁市長答詢指出,其市長上任後積極規劃、推動興建社會住宅8600至8800戶,其中岡山區將規劃將推出708戶的社會住宅。
#爭取區區有運動中心及市民運動公園
#關注身心障礙者的運動權益
積極爭取「區區有運動中心/市民運動公園」,高閔琳批評,陳其邁於競選期間提出打造十座國民運動中心政見,但根據市府運發局目前的規劃內容,並無任何一座坐落在大岡山地區。誠如陳其邁市長所言,岡山橋頭乃北高雄未來發展蛋黃區,市民的運動需求也應超前部署,盼市長能將岡山國民運動中心納入規劃期程。
高閔琳具體指出,岡山區除大鵬九村社會住宅外,可參考台北捷運公館站、大安站,選定岡山RK1之站前土地,優先規劃開發一座國民運動健身中心。高閔琳也積極為身心障礙者之市民健康與運動需求喉舌,建議市長應直接提升改造橋頭竹林公園和輪椅夢工廠,將輪椅夢公園升級為「身心障礙運動中心」。
高閔琳也指出,高雄38行政區均應為市民規劃運動場域空間,市府可根據不同行政區之區域特性與人口分佈,分別規劃設置國民運動中心或運動公園。高閔琳具體提出:橋頭區白樹路、梓官區同安路、彌陀區中正南路(已完成遷葬之原第六公墓)等;上開土地均已會勘多次、土地取得沒有困難,市府僅需整地、設置體健設施,花少少的經費便可讓市民擁有健身運動及打球的休憩場域。
陳市長允諾,大岡山國民運動中心已納入確定計劃內,至於其他行政區,若為市府或公有土地,將定會加緊腳步著手進行。
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元族群.文化高雄〉
新南向新住民、同志大遊行、高雄百分百
#看見多元族群傾聽市民需求 #為新住民發聲
高閔琳關心新住民及姐妹生活,積極向陳其邁市長爭取設置「北高雄新住民會館」;要求市府積極盤點北高雄閒置空間,比照社區關懷據點為新住民提供共學聚會場域,並加開新住民職業訓練課程、生活輔導班。
#全台最大彩虹地景已完成
#再次邀請市長出席1128高雄同志大遊行
日前高閔琳與簡煥宗、黃捷議員聯合質詢要求設置高雄彩虹地景,獲陳其邁允諾設置;市府也在一個月內於駁二藝術特區(鹽埕區)完成全國最大的彩虹地景設置。
對此,高閔琳肯定陳其邁重視性別平權與同志權益,並再次力邀陳其邁出席今年度11/28的高雄同志大遊行。高閔琳表示,自己身為「友善的直」,從高雄第一次舉辦同志大遊行即積極參與至今;十年前更是力邀「相愛是人權」陳菊市長現身遊行、支持性別平權與同志朋友;十年後,邀請陳其邁市長也能現身參與,表達對同志族群的重視,共創高雄的多元性與包容性。
#打狗更名高雄百年 #文化高雄
在總質詢的最後,高閔琳強調,今年是高雄改制更名的百年,期待陳其邁市長不只兩年拚四年,而是要成為讓後人乘涼的大樹,擘劃高雄下一個百年大計。
高閔琳表示,適逢高雄更名改制100年,不僅是陳其邁是整的施政報告採用的視覺,市府文化局更規劃了包含「逍遙園重新開園」等一系列「高雄一百」的活動,要讓市民從城市歷史、港灣之都、展望高雄三個面向重新認識高雄。
#高雄一百 #高雄百分百
#衛武營 #Rimini里米尼劇團
高閔琳也邀請市長出席12/04、12/05由德國 Rimini 里米尼劇團於衛武營演出的《高雄百分百》表演。高閔琳說,里米尼劇團於世界各大先進城市經相邀演的城市百分百系列,已經在德國柏林、法國巴黎、阿姆斯特丹及墨爾本等先後演出,華文地區首選就是台灣高雄。
透過高雄人口的統計的結構和數據,找到100位高雄市民在100分鐘內,透過機智問答即興演出《高雄百分百》,共同創造高雄的城市圖像。高閔琳表示,很榮幸與其他99位市民朋友受邀一同參與這次演出,在高雄更名百年的歷史時刻,特別邀請陳其邁市長和市民朋友一同來到衛武營,觀看、探索你所認識以及你還不知道的高雄故事。
沒有人想交作業衛武營 在 DJ QuestionMar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電波作業簿 DONE⚡️
我以為我只是來表演的結果就變成整個製作了 Part2
這個Party包含了:
💥世界首演的原創聲光秀
💥原創的舞台燈光裝置設計
💥幾位身為高雄人而驕傲的團員
💥台灣最獨特的兩個派對品牌
🔥(我猜)是前所未有的衛武營冥想大會
🔥(我猜)衛武營前所未有的國語/ 動漫歌大合唱。
先謝謝所有來現場參加的人,真的是 #寫歷史
身為一個曾同時在嚴肅的表演藝術藝術場館及夜店/ 音樂節工作的表演人員,竟然在有生之年看到這兩個圈圈的黃金交叉。
除了『好感動』,真的說不出別的。不愧是推廣 #眾人的藝術 的地方!
去年這個時候認識了衛武營,發現國家級藝術中心是一個很FRESH的團隊。
想做新的事情,願意挑戰,想把事情做好。更是發現業界很多超屌的人物竟然老早都已經在衛武營工作了。超級超級RESPECT!
一切是那天不經意地被問了關於衛武營兩週年慶有沒有想法。
開趴?『好啊。』
想搞裝置?『好啊。』
想做一些很中二的事,想挑戰規則?『恩。』
但但但但是會很酷很漂亮。『好,你提看看。』
提了案,幹,竟然過了。
更幸運的,很棒的團隊找到了我。
有紀昀擔綱設計、賴皮幫我撐腰氣氛。
奇峰讓裝置舞台燈光從無到有,配置圖、說明書、買工具、訂做五金、組織教育強效crew。讓一切從3D模擬圖慢慢的變成真的。到了現場,還有阿薩幫忙側拍以及Joey讓我們被全世界看到。到底有多幸福!
從發想、提案、設計、試做、大貨製作、試裝台、彩排到演出,花了超過半年的時間。
最後我只能很驕傲地說,我們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舞台(不是譬喻,是真的自己的舞台),好玩的秀,愛我們也讓我們珍惜的觀眾。實在是等不及讓他再發生一次了!
老話一句,要謝謝的人真的太多,請讓我私下謝吧!
感謝衛武營的各種支援及還有愛,讓我們能放心舒服的演出及創作。
🎪對啦我也覺得不夠,趕快去敲碗,敲大聲一點讓全世界聽到我們,有人請的話就可以再來一次了!
🏆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National Kaohsiung Center for the Arts - Weiwuying
Music/ MR. SKIN / 賴皮 DJ QuestionMark
Light Installation/ 紀昀
Lighting design, Tech organiser/ 應奇峰
側拍/ 薩禾豐
Streaming parter/ Joey Kaotyk
照片/ 李小天、Laughtale_photography、紀昀
會有更多照片影片啦!
#橘牆宇宙 #橘牆冥想 #電波作業簿 #很多愛 #寫Cue寫到禿頭 #台上的冬瓜茶 #一起幹一起變好 #很多愛
#NKLAB #NKCREW
沒有人想交作業衛武營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晚上十一點公共電視會播林美虹《新娘妝》,舞劇改編李昂小說《彩妝血祭》,很精彩的舞作。以下是去年跟編舞家林美虹的訪問。
《招魂的母親》
「要真誠的走路、用自己的經驗走路,不要刻意!要知道你力氣用在哪裡,走出來的時候,像雲朵一樣。」編舞家長髮隨意盤在頭上,一身寬大的袍子,下達指令果斷而明快,排演場上有男有女,有老有小,或者昂首闊步,或者亦步亦趨。她此次帶《新娘妝》到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做亞洲首演,迴響熱烈,蔡英文總統亦到場觀賞。首演前七天,奧地利來的舞者與台灣遴選的群眾演員首次搭檔彩排。舞作改編李昂小說〈彩妝血祭〉,故事取材228,民族的傷痕被噤聲,冤屈從中文小說被改編成德國舞蹈劇場,從德國、奧地利巡演50幾場,終於回到台灣。
群眾演員捧著塑膠材質打造的石塊走位,石頭刻著「228」,他們詮釋228受難者家屬,舞者扮演受難者魂魄,親人退場後,鬼魂跳上石塊,在自己的墳上起舞,「你們現在抱石頭都還像抱保麗龍。你們不一定有228受難者家屬的回憶,但想想你們生命中失去的家人、情人和友人,有遺憾嗎?有來不及說出口的話嗎?你們要在這塊石頭找到自己失落和情感的連結,說出那一句說不出口的話,和自己和解。」說是彩排,更像是心理治療,她的口氣突然和緩下來,像媽媽哄著跌倒哭泣的小孩。
鄭南榕的女兒鄭竹梅也徵選上群眾演員,排演一開始,情感連結自然是30年前為言論自由焚身的父親,但過程中想到228受難者,便不由自主地緊抱石頭,想安慰亡靈,也被懷中石頭安慰了,「我在過程得到更多的是勇氣,一個人也許會受不了,但很多人一起難過,彼此相擁,抱頭痛哭,你知道你不孤單,面對苦難,可以靠群眾的力量走過去。」
那編舞家在創作中,自身情感的連結又是什麼?「我在找自己童年的空白和失聯。我很幸運家裡並沒有228受難者,但我在回首為什麼我對(228)這件事情一點都沒感覺?為什麼我會錯過這個我應該會很關心的題材?」
林美虹是羅東人,父親是小鎮醫生,她在家中7個小孩裡排行老6,從小學舞,「我每天都很期待車子來載我去舞蹈教室。對跳舞最早的記憶是幼稚園吧,有一次老師在試她的硬鞋,她在鏡子前跳,我在她後面模仿她跳,因為太專注,沒注意到她噠噠噠往後退,把我撞倒了。」
她10歲進蘭陽舞蹈團,是第一期學員,舞團採學姊學妹制,團員用餐,學妹要幫學姊盛飯。白天上課,晚上學舞,跳完舞還要寫隔天學校要交的作業,一邊寫,一邊打瞌睡。小小年紀不覺得苦?「因為我很愛跳舞,沒有別的念頭,當時也不覺得苦,只是後來回頭看,會覺得自己怎麼那麼奇怪呢?我完全沒有跟家人出去玩的回憶。」
16歲考取獎學金,赴羅馬國家舞蹈學院學古典芭蕾,「有時候一堂課老師會給十分鐘,讓我們做自己想要做的動作,或者給一段音樂要我們即興跳舞,那帶給我很大的快樂,我很確認編舞這條路是一生的職志。」16歲的少女出國,最初的念頭是學成歸國,可以在蘭陽教學妹,可放洋才發現世界如此遼闊,可以去闖一闖,再回首,已經44年過去了。
她刻意不在華人圈走動,儘管同胞煮的東西很好吃、和他們聊天很輕鬆,跳舞的人終日相伴的只有練舞留下大大小小的傷痛。懷念的食物不去吃就不心痛,她和故鄉唯一連結是一個禮拜一封的家書,「打電話是農曆三大節,要去市中心,去他們的電信局,排隊抽號碼牌,去一個小的電話亭講,而且要講很快,因為很貴。」出國44年,她沒有回台過一次農曆年。
當然也不是沒想過回家,24歲學成歸國之際,無意間看到碧娜.鮑許(Pina Bausch)的《家在山的那邊》,感到震動,又從羅馬跑到碧娜當系主任的德國福克旺藝術學院攻讀,「蘭陽和羅馬的訓練是技巧的,但在福克旺,他們不要你展現美的線條、不重視肌肉的伸張,而是問你想表達的是什麼,我在德國學到的是藝術家的自我表達、看待事情的角度、看待生命的方式,如何從殘缺和扭曲中看到生命力。」
1991年至今,她相繼在德國普倫歌劇院舞團、多特蒙德歌劇院舞團、達姆國家劇院舞蹈劇場,和奧地利林茲國家劇院舞團任職舞團或藝術總監。除舞蹈劇場外,她也執導歌劇、輕歌劇,甚至也挑戰過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音樂劇《萬世巨星》,「我不是要否認自己的東方背景,只是不希望太快被西方人貼上標籤,不希望他們只有在排《杜蘭朵公主》或《蝴蝶夫人》才想到我。」
「年輕的時候要養活自己,要追隨潮流。但跟隨潮流走,我不快樂。後來學會厚臉皮,就不管評論了,以前被批評都要難過很久,二個禮拜、一個禮拜、五個小時,後來就OK啦。有一次我在舞台正中央架一個檯子,我的孩子們跳來跳去都會撞到,他們問我說這樣做好嗎?我說我不知道,但不知道才好,不知道反而才會走出新的東西。」林美虹說。
那個舞台中央有個檯子的作品叫《天鵝之歌》,正是這個作品讓德國國家電台將她帶領的達姆劇團,與碧娜.鮑許的烏帕塔舞蹈劇場、威廉.佛賽(William Forsythe)舞團,並列德國三大現代舞劇團。《法蘭克福廣訊報》首席舞評休斯特(Wiebker Huster)讚她賦予舞蹈劇場全新的生命,並將《天鵝之歌》媲美李安的電影,認為兩者都充滿了引人入勝的影射技巧,並留下讓觀眾難忘的精采印象。
編舞家不編舞的日常生活是不聽音樂的,因為工作就是音樂,一聽音樂就會有畫面、會想去分析。她要安安靜靜地看畫、看電影、看書。睡很少,清晨似睡非睡的時刻是靈感最活躍的時刻,她從不記得做過的夢,作品就是她的夢。靈感在夢中,也在馬路上,編舞家在車站看見女孩眼睛發亮,微笑往一個男人衝過去,她便開始替她們編故事。
《新娘妝》的改編也是另一個馬路上看到的畫面,「大概十年前,我回台灣認識李昂,一群人在林森北路吃消夜,離開餐館已經很晚了,路燈白白的光芒下細細的雨絲,迎面走來一個阿婆,看不清楚她的臉,只看她拱起的背,吃力拉著一個推車,上頭是紙箱資源回收什麼的,那些物件超過她身體5、6倍以上,我不由自主地去幫她推了一把,後來,把那個意象放到《新娘妝》第二幕,受害者用門板努力地扛著受難者的大體。」
馬路上俯拾皆得的靈感是片段的色塊,但色塊變成畫,她需要獨處,需要絕對的安靜地思考,「我不寂寞,但我需要孤獨,做藝術創作,某種程度跟出家也沒什麼兩樣。」藝術創作如出家,故而編舞家的婚姻也不是尋常婚姻,她先生Bernhard Helmich是德國波昂歌劇院院長,她在奧地利,夫妻相隔600公里,每個月見個1、2面,婚齡至今29年,「我可以在他旁邊替他打點很多派對,替他廣結善緣,好好當個院長夫人,這點我做得到,但這就不是我。我們不一起工作,但我什麼樣的狀況會很疲倦,彼此是圈內人,可以互相體諒,結婚更像是結盟,是一種依存關係。」不怕他有外遇嗎?「怕的話,就不會坐在你面前了。我們都是做藝術的人,他擁有的機會,我也會有。不要忘了我也有許多漂亮的舞者。」
她有時提到舞者,都說「我的孩子們」,難道沒想到要有一個小孩?「生小孩我得對他負責,我不能送給奶媽、奶奶,懷孕得要停下來3年,需要很大的衝刺力…」編舞家突然停頓下來,「其實我曾經有過,也覺得可以離開工作崗位,但孩子沒保住,4、5個月就流掉了。」何時的事?「40歲的時候吧。」那是在《天鵝之歌》之前或者之後?「幾乎同時。」所以某種程度,劇場就是你的孩子,對嗎?
「是。」編舞家楞了一下,然後語調沒有起伏說了下去,「我們做藝術的,其實很知道怎麼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念,但我常常在我的作品發現另一個我不認識的自己。生活中刻意被我忽略的枝枝節節、種種不順暢的地方、哽住的地方,我總是會在我的作品發現,我的失落就在這裡,我的夢就在這裡。」
至此,我們恍然明白,她在排練場那個母親一樣溫柔和安慰是從何而來。
「我是10年前才知道228是怎麼一回事,你會很訝異,你怎麼會這樣後知後覺,那像是我們在馬路上走,一個不專心,發現只要差2秒鐘你就被車撞死了,那種心情台灣話叫做『驚惶』。從認知到震撼,因為心中有痛,你想問為什麼?你想撫平那樣的痛。」
以228作為藝術創作題材,在林美虹之前,侯孝賢《悲情城市》、林懷民《家族合唱》,甚至是舞蹈家蔡瑞月都留下傳世經典作品,「我錯過了那樣的風潮,但還是很執意今年要回來,我想用藝術去碰觸台灣最深的痛,228是沒有去清洗的傷口。台灣給我的感覺是很含蓄、很壓抑,另外一方面又很暴戾,那是傷口蓋住的關係。」不是揭露、不是控訴,編舞家再次談論228,是安慰和疼惜,是虛擬的母親伸出溫暖的手把一群活生生的人聚在一起,去哀弔,去想念,安慰死去的,也安慰活著的,「我也不知道這樣講,是否有碰觸到痛處?其實你只是讓他知道,我一直都在這裡,我知道你的痛,我一直沒有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