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種橫掃全台釀危害
原產於中南美洲的綠鬣蜥,暱稱酷斯拉。
因為侏儸紀公園和異寵經濟興起(喜好飼養特殊、稀少的生物)開始成為寵物。
牠小時候翠綠模樣討喜,但是大部分飼主在綠鬣蜥長大後,發現牠變得可怕且凶狠,所以直接丟置野外棄養。
毫無天敵的綠鬣蜥繁殖速度非常快,每次產卵20-70顆,中南部已經有大量的綠鬣蜥在野外繁殖。
綠鬣蜥吃所有植物的嫩枝、嫩葉,也吃水果、蔬菜,農民防不勝防。
溪流濕地兩旁、護堤都是牠的巢穴,除了土地被挖得千瘡百孔,也壓迫當地生物。
林務局在2001年開放進口;2018年,綠鬣蜥的全年捕捉量是7000多隻,卻仍然無法遏止牠危害生態和農業。
野生動物保育法及動物保護法雖有法令規範,但效果有限。
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7條,輸入非台灣地區原產動物物種,除了檢附有關資料,還須提出對國內動植物影響評估報告,核准後才能輸入。
問題是,影響評估報告有無標準?評估到哪個程度?農委會看到報告就放行嗎?有沒有考量萬一外來物種被放到野外,危害生態的程度?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外來物種影響本土生態?
綠鬣蜥只是冰山一角,還有魚虎、龍虎斑、沙氏變色蜥、琵琶鼠等等,各個都讓當地非常苦惱。
除了源頭輸入要加強管制,針對現在橫行的物種,農委會應加強管控的力道。
#外來種
#綠鬣蜥
#生態危害
沙氏變色蜥天敵 在 林緗亭,需要您相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嘉義縣議員林緗亭表示,沙氏變色蜥無天敵,生殖能力強,提高收購金額,也讓人民提高補捉意願,希望能有效防止沙氏蜥蜴強勢繼續擴散,造成生態浩劫!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綠保科科長石蕙菱表示,嘉縣沙氏變色蜥之收購獎勵金,自102年起至105年止,每隻收購獎勵金為3元,106年縣府爭取並獲林務局補助,提高每隻收購獎勵金為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