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有什麼出現在牆上,我們便必須立即用油漆把它覆蓋。」——謝曉虹《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
今天是香港《蘋果日報》最後出刊日,作家謝曉虹曾在專訪中提到:「我們日常經驗的香港正在以令人措手不及的方式在變化,小說裡的、虛構的香港恐怕也不能自外於這些震撼。」
今天小編想分享《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中的一個段落,這本書,謝曉虹說是寫給這十年以來的香港的。
-------
教授Q覺得自己已經走得太遠了,當他猶豫著是否應該回轉時,忽然注意到兩個穿著白袍的工人,戴著以報紙接疊而成的,像反轉了的小船一樣的工作帽,正在為圍牆的其中一截漆上白油。牆壁看來雪白無瑕,工人的動作根本是多餘的。教授Q禁不住笑了起來,而這時,在他腦裡,像鏡子一樣出現的,卻是一堵灑滿了刺鼻尿液和排列了許多蹲坐著的流浪者的牆。那些低垂著頭顱的人默默無言,就像一堆被壓得扁平的黑影。
「這是什麼工程?什麼時候會完工?」
「不,不會有完成的一天。」
那是一把中年男人的聲音,但回過頭來的工人卻有著一張女性化的臉,以及異常柔軟的微笑,那笑漸漸擴散開來,像一滴血沾染了一整個池塘。當那張臉回復平整以後,教授Q便看到他(她)的眼睛,並且感到,那是一雙內裡非常擁擠的眼睛,因為有太多的訊息需要傳達,因而渙散失去焦點。
有一股強烈的衝動,使教授想要掏出口袋裡的筆記本,記下什麼,但另外一個工人這時卻回過頭說:「#不要相信你所看見的。」工人的臉使教授Q忽然記起幾年前突然失蹤的某個新聞報導員。那時,報導員正在講述某則重大的新聞,而瑪利亞正專注於分解一隻沾滿了蜜糖汁液的雞腿,教授Q的指頭伸向有一秒鐘真空的電視屏幕,卻因為一口黃痰卡在喉嚨裡而無法說話,只能任由報導員的臉在他的腦裡像遇溺者那樣漸漸發白,而那件「重大」的新聞便隨著他沉沒大海。
「你知道嗎?只要一旦有什麼出現在牆上,我們便必須立即用油漆把它覆蓋。」
那個報導員已經回過頭去,使教授Q無法好好地把那張臉記住,而且,這時,兩個工人已經同時彎下身去,把一直擱在地上的兩桶油漆直接傾潑於牆上,白色的濃稠的漆油像一幅巨浪撲向牆壁,然後沿牆身,緩緩的,流到地上,漫向教授Q的腳邊,教授Q感到腦裡雜亂的一切一點一點被抹平,直至那裡只剩下一堵平面的牆,白色,未乾的油漆充滿甲苯的氣味。
一陣高昂的旋律使教授Q整個人抖了一下。
教授Q回過頭去。書房的門像一張巨大的嘴巴,卻僅僅張開了一道縫。剎難國歌是從客廳裡傳來的,接下來就是播放新聞的時間。教授Q想要說些什麼,但他的嘴巴僵住了,耳朵卻靜靜張開著。不過,貫進他耳朵裡的卻只有一些雜音。過了好一會,教授Q發現公寓其實已經變得靜悄悄的,便走出了書房。電視機是關著的,瑪利亞坐在餐桌前,似乎正在處理什麼公文,但當她看到教授Q,便悄悄合上了文件。
「今天——可有什麼新聞?」教授Q沒有看瑪利亞,努力使自己的聲音不要發抖。
「沒有,今天什麼都沒有發生。」
——摘自《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
-------
◤ 謝曉虹專訪精選 ◢
▋謝曉虹:不要被亂流磨平 ►► https://reurl.cc/dGL6ny
▋此在與不在的香港—謝曉虹 ►► https://reurl.cc/9r723V
▋「我更多的在想,人如何超越自己?」──筆訪謝曉虹 ►► https://reurl.cc/1Y3ykQ
#致香港 #敬自由
#一旦有什麼出現在牆上
#我們便必須立即用油漆把它覆蓋
#謝曉虹|#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
油漆太稠 在 Lo-Fi hous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Lopaint清水模刷法教學
困難等級:★★★★★☆
復古、文青、仿舊咖啡廳的氛圍的清水模刷法
透過層層堆疊的方式,打造出比較慵懶、隨性的風格。
商品傳送門👉 https://reurl.cc/rg67ZE
文章傳送門👉 https://www.lofi-warehouse.com/blogs/warehouse-blog/47590
📍Step 0 | 粉刷前準備
| 倒入油漆 |
大家要注意這個漆法不需要加水調和喔!
因為要用乾刷的方式上漆,油漆比較黏稠的話才能夠做出不均勻的斑駁感~
貼心小提醒:使用在油漆上牆之前,先用報紙或是廢紙將滾輪上的油漆沾乾至有乾刷痕跡。
📍Step 1 | 乾刷打底
在這一個步驟其實是不需要任何技巧的!DIY新手也可以輕易上手喔!
在你要油漆的部分隨便亂漆,切記不要太整齊,越亂越好!
大家可能會很擔心深淺不一怎麼辦,但這個漆法就是需要層層堆疊,
所以!放心的上漆吧!
📍Step 2 | 用海棉和菜瓜布上第二層漆
選用比第一層同一色系但淺色一點點的油漆來做第二層~
先用海棉的部分沾取少量油漆,
油漆上牆之後,用菜瓜布的部分將油漆刷開、摩擦至均勻。
建議大家可以使用小塊一點的菜瓜布跟海棉,這樣在上漆的時候會比較順手喔!
📍Step 3 | 美化牆面
這樣就完成拉,最後再用像是復古的小物、古銅色的金屬小配件等來做牆面佈置吧!
油漆太稠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食況轉播 #拾穗
女主人做料理,男主人做麵包,開一間像京都巷弄裡的雅緻夫妻店,是 「拾穗 Bakery & Kitchen 」創辦人莎莎(呂甯期)的理想。「可是我們還沒結婚啦哈哈哈哈!」莎莎硬要補充說明。
躺著也中槍的男主人,是大熊(周俊宏)師傅,最近店裡一款可愛爆表的「熊爸爸」麵包,靈感是他,製作者也是他,圓鼓鼓的熊鼻子是菠蘿,無辜的表情底下是馬達加斯加香草卡士達與紅酒草莓乾。卻也不只是裝可愛,另一款新品「曬太陽黑米法國」,是揉和老阿嬤菜脯與自然農法黑米的台灣味歐包,菜脯沉沉的鹹香實在太涮嘴,太討人喜歡了。
拾穗七歲了,在這上小學的年紀,他們改頭換面,重新出發。CI識別變優雅了,室內裝潢變明亮了,綠灰交錯的老石磚,杏白雲彩的油漆,和淺銀亮面的鍍鋅板搭得剛剛好,木椅和亞麻桌布一進場,花束一點綴,就氣質出眾。人可以舒舒服服待著的空間。
好的麵包和好的料理,是天生絕配。大熊師傅待過苗林行的烘焙坊「Le Gout」,技巧紮實,和洋皆通,拾穗的麵包不僅是附近住民的好厝邊,也供應給「興波咖啡」等知名餐飲店家;莎莎主廚則一路在廚房磨練技藝,曾任職於「Nonzero 非零餐廳」與樂沐短暫進駐台北的「格蘭公園」。
看到Nonzero就明白了呀!莎莎主廚的料理,真誠、良善、不做作,雖是輕鬆的家常菜、酒館菜,卻能用適切的烹調手法凸顯食材美好的風味。食材用得好,莎莎勤跑產地,愛做研究,菜單上列出的食材自信滿滿,嚐在嘴裡精神抖擻;烹調也有想法,熟度、質感拿捏得宜,調味適度提點,該下功夫的地方也不手軟,完全吃得出用心。現在出門吃飯最喜歡這種簡單又不簡單的小館子了。
喜歡白柚沙拉,上頭的燒烤金嵐蝦甜脆鮮活,風味飽滿,原來是嘉義布袋的生態養殖蝦;也喜歡青花筍,煎炒得焦香,蘸裹上溫泉蛋與融化的馬背起司,醇厚對比爽脆。還特喜歡一道番茄,去皮烤熟的彩色小番茄酸鮮濃美,溫熱的樹番茄醬汁再堆疊上酸甜,番茄的飽和度被調到最高了,美味還能更上層樓:煎出焦皮的馬背起司,酥脆黏牙、鮮鹹涮嘴,和番茄與樹蕃茄送作伙,太相親相愛了,最後再請出法棍麵包,刮一刮盤底的醬汁,吃乾抹淨。
紐西蘭特級羊肩肉,直火燒烤,粉嫩柔軟,切成薄片後,和花椒油、麻辣底料、花生碎拌在一起,那香味之勾人!花椒油、麻辣底料都是莎莎自製,花椒油用上雲南大紅袍、台東山椒、花蓮野生花椒、馬吿、胡荽子等等香料,麻辣底料則混合大辣椒、魔鬼椒、朝天椒、糯米椒等七種辣椒,並且皮跟籽分開烘乾再調和。辛香繁盛,鮮鹹有味,卻不遮蓋羊肉的風采,是一道討喜的「口水羊」,也適合下酒。
粗粗捲捲的手工麵,彈韌媲美刀削麵,如此強勁的麵體,莎莎用魚高湯、蝦高湯與蛤蠣高湯煮二十分鐘,把鮮美都煨進去了,再摻一點麻香辣醬,裝飾以燒烤一本釣軟絲,就是渾厚豪邁的一盤好麵,軟絲甘甜,麵條彈牙,吃著爽快。
醬燒牛舌則蘊含不合比例的細工。採用芸彰牧場的牛舌,先熬四十八小時的牛肉褐色高湯做底,與馬鈴薯、紅蘿蔔、洋蔥、御鼎興醬油、TERRA哥倫比亞巧克力磚一起燉煮;醬汁則另用牛高湯與牛舌,燉煮後打成泥,調入巧克力磚,進烤箱烤到焦糖化;再將醬汁與燉好的牛舌一起置入真空袋中蒸煮;上菜時再刨上巧克力。最終成品,入口即化,濃而不膩,巧克力起到增稠的作用;一旁的配菜,則是異常美味的烤地瓜,來自斗南農場,不過是烤二次:先整條烤,切片後撒上鹽與胡椒再烤,就外脆內綿,彷彿滲出蜜來般香甜。
重生的拾穗,一半是烘焙坊(週日至週三),一半是餐廳(週四至週六)。一人一半,感情不會散,料理與麵包這麼速配,一定也會手牽手找到更多喜歡他們的客人。
拾穗 Bakery
拾穗 Kit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