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41
Je te veux(我要你)是一首非主流的法國音樂,由法國六人組之首薩提Satie所寫的,相當露骨的一首情歌。
薩提的音樂路線總是大力宣稱自己的離經叛道及憂鬱無力,然而這首歌曲讓我們得以窺探到,薩提墜入愛河的反應,其實和我們在年少青澀時,並無不同!
本集主打曲
Satie: Je te veux
------------------------------------------
*想要更深入的私人音樂導聆課程?請私訊我們
*收聽平台與抖內連結,皆在下方留言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台灣1001個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個雲林人,一個法國人,因為姻親關係,一起創業。兩個男生開著行動餐車,穿梭在斗六的大街小巷,手做PIZZA,這樣的組合特 別顯眼。他們如何克服語言的障礙和文化的隔閡呢?兩個人說,靠的是親情,和理想。 店家資訊: 店家:Han's pizza 地址:斗六人文公園(大學路與公明路交叉路口) 電話:0...
「法國六人組」的推薦目錄:
- 關於法國六人組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法國六人組 在 古典好好聽 Classicalmusic to g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法國六人組 在 古典好好聽 Classicalmusic to g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法國六人組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法國六人組 在 閱讀文章- 精華區NTUWindBand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法國六人組 在 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Taipei Philharmonic Chamber Choir 的評價
- 關於法國六人組 在 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六人組》給小提琴、鋼琴和弦樂四重奏 的評價
法國六人組 在 古典好好聽 Classicalmusic to g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巴黎1920瘋狂年代】郭立功&羅瑞爾~小提琴鋼琴二重奏音樂會
「法國南方自由報」:音樂會征服了聽眾,郭立功擁有輝煌的技巧,敏感豐富地音樂性,令人印象深刻!首屈一指的演出、獨一無二的曲目,使觀眾幸福共鳴,總之我們非常享受這個音樂盛宴!
小提琴:Li-Kung Kuo郭立功
鋼琴:Cédric Lorel賽德立克.羅瑞爾
10/29 (二) 19:30 台中國家歌劇院 中劇院
10/30 (三) 19:30 台北兩廳院 國家演奏廳
購票去 : https://reurl.cc/jd5aoy
( 5張以上8折團體票,請洽米羅室內樂集 0958-159915)
Li-Kung KUO
臉書專頁:www.facebook.com/kuolikung.page
法式優雅,融合爵士藍調,1920的巴黎正瘋狂!當拉威爾遇到蓋希文,迷人的年代再現台灣。
旅法小提琴家郭立功,將與法國鋼琴家Cédric Lorel羅瑞爾,帶給台灣聽眾迷人的法國音樂盛宴。郭立功畢業於巴黎師範音樂院,多年來與法國小提琴大師Devy Erlih學習,獲得珍貴的音樂與文化傳承,考取高級演奏家文憑評審一致通過,更是葛拉組諾夫國際弦樂比賽桂冠。演出遍及全法(巴黎、布列塔尼、諾曼第、阿爾卑斯山區、勃根地、南法、東法)。目前致力於台灣古典音樂推廣,成立米羅室內樂集,每年策畫兼具創意與經典之節目。
「瘋狂年代」Les Années folles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20世紀20年代法國進入自由解放、藝術蓬勃、創作豐盛、爵士樂流行的繁榮時期,越來越多的力度節拍表現,爵士樂南美音樂的融入緊緊抓住觀眾的心,台上台下一同進入了瘋狂的年代。
此時各方好手齊聚巴黎,史特拉文斯基拉開了新的音樂面貌,在香榭麗榭音樂廳一戰成名。音樂沙龍的老面孔,由蕭頌、德布西等前輩,換成了由考克多聚集的法國六人組:普朗克、米堯…..。而蒙馬特的小酒館、夜總會,正上演爵士樂盛行的場景。此時美國青年作曲家蓋西文來到巴黎,向拉威爾請益學習,殊不知拉威爾也迫不及待嘗試新的爵士音樂,加入他的小提琴奏鳴曲中!
史特拉文斯基:義大利組曲
聖桑:第一號給小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 Op.75
拉威爾:給小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 No.2
普朗克:給小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 間奏曲
蓋西文/海飛茲:波吉與貝絲選曲
10/29 10/30,讓我們一起回到那個迷人的老巴黎。
法國六人組 在 古典好好聽 Classicalmusic to g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名家系列
柯其林Charles Koechlin,法國作曲家,教師及音樂作家,(1867-1950)富裕的家庭出生,他原希望擔任軍人,但因肺結核而放棄,在阿爾及利亞休養時接受嚴謹的音樂指導,然後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師事佛瑞等多位大師,他與許多當時的作曲家們組合獨立音樂社,以支持現代音樂,可算是法國六人組的前身,他的作品多樣性,他的音樂儘量保持法國傳統古典良好的部份。
歡迎加入古典好好聽官方IG
https://www.instagram.com/yuchih1972/
法國六人組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個雲林人,一個法國人,因為姻親關係,一起創業。兩個男生開著行動餐車,穿梭在斗六的大街小巷,手做PIZZA,這樣的組合特
別顯眼。他們如何克服語言的障礙和文化的隔閡呢?兩個人說,靠的是親情,和理想。
店家資訊:
店家:Han's pizza
地址:斗六人文公園(大學路與公明路交叉路口)
電話:0918-751-756
店家:Han's Bistro
地址:雲林縣斗六市同德區88號
電話:(05)5332229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2017
法國六人組 在 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Taipei Philharmonic Chamber Choir 的推薦與評價
什麼是「法國六人團」?】 20世紀初的法國,許多作曲家崇拜德國後浪漫時期的厚重管弦語法,但也有許多法國音樂家對於華格納式樂劇(Muzikdrama)及龐大配器厭惡至極。 ... <看更多>
法國六人組 在 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六人組》給小提琴、鋼琴和弦樂四重奏 的推薦與評價
巴洛克獨奏家樂團《 六人組 》給小提琴、鋼琴和弦樂四重奏 ... 美文攜手樂團首席,完美黃金陣容,細膩演繹 法國 作曲家蕭頌精彩珍貴的《D大調為小提琴、 ... ... <看更多>
法國六人組 在 閱讀文章- 精華區NTUWindBand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法國組曲
米堯(Darius Milhaud)(1892-1974),法國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大部分米
堯的作品都傳達出一種潔白以及幸福的感覺,但在這首「法國組曲」中,卻感覺到
許多沈重的悲痛感。米堯寫作此曲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米堯全家人
堅持留在巴黎,直到巴黎淪陷在德國納粹的手中之際,才遷往美國。全家遷往美國的
時間是1940年7月。這樣一段經驗,特別是對一個著名的猶太裔以及中晚年的生活都
在輪椅上度過的作曲家而言,是相當不愉快及沈痛的。
1944年,美國一家樂譜發行公司-Leeds Music,委託米堯創作一首適合中學
管樂團演奏的曲子,而米堯將有關戰爭悲痛的感覺以及他的思鄉情懷,結合了法國
傳統的歌謠,訴諸於曲。全曲在1945年由顧德曼管樂團(Goldman Band)第一次首演,
並且在之後改編成管弦樂團版本,由紐約愛樂管弦樂團首演。全曲共分五個樂章,演奏
時間約16分鐘。
「法國精神」在「法國組曲」中的呈現
首先,五個樂章的命名,皆為盟軍奮戰過的地方。而第一樂章「諾曼地」,正是整個
法國在1944年6月6日(D-Day)首先淪陷,也是整個法國首先光復之地(諾曼地登陸之役),
由諾曼地成為第一樂章極富意義。而樂章的順序亦是順著光復路線排列下來(但第五樂章
是作者描寫自己的故鄉,並不是最後一個光復的地區,阿爾薩斯-洛林才是)。
旋律「Tne French Shepherdess and the King of England」,除了是傳統
歌謠外,依稀透露出對於盟軍的支持,而這也正是米堯對盟國展現出「法國精神」的
表現。
第二樂章「不列塔尼」,可以感受到國家受到戰爭的破壞,人民內心的悲痛。
米堯使用許多不和諧音程來傳達這種意念,而這樣的感覺持續整個第二樂章。
幽美的旋律卻帶著不和諧的伴奏,可以感受到不列塔尼的人們直到和平條約簽署之前,
受到德軍屠殺的悲痛心情。
第三樂章「法蘭西島」,快樂的主題旋律,再加上傳統歌謠「Voici la Saint-Jean
」的使用,
可以感受到完全屬於巴黎、屬於法國人的精神意念,同時也描寫出大巴黎地區熱鬧的一面
。
第四樂章「阿爾薩斯-洛林」是法國在第二世界大戰中受到德軍侵略佔領最久的地方
(長達八個月,直到1945年2月13日為止),一樣像是第二樂章幽美的旋律,但長號的滑奏
卻倍感沈重,表現出這漫長八個月的阿爾薩斯-洛林人們的痛苦、悲慘與等待。
第五樂章「普羅旺斯」,是米堯的故鄉,整段樂曲就像描寫普羅旺斯明媚的風光,
尤以第三主題的優美旋律為是,以及信號曲的動機就像慶祝整個法國的光復的宣示。
從樂曲中出發,觀察作曲家所有的伏筆,在在顯示出他對祖國的熱愛精神。
(引用參考出處:林祐生(2000) Darius Milhaud「法國組曲」之樂曲分析與探討)
作曲家:
米堯(Darius Milhaud, 1892-1974),出生在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省的猶太家庭中。長大後
進入巴黎音樂學院接受教育,師事Dukas、Widor、Gedalge等大師。米堯是法國六人組
(Les Six)之一(法國六人組的宗旨是提倡新音樂,反對印象主義。),經常從實際生活中
遴選題材。例如:他曾經以農耕機械的貨品目錄為音樂,不過這類音樂屬於他次要的作品
,因為米堯是個多重作曲家,一生的作品總共有三百多首之多。米堯擅長運用「複調」作
曲技法。所謂的「複調」就將不同調性為基礎的旋律重疊在一起,每一個旋律的調性都很
明確。米堯將他的複調學理流暢地運用於各式音樂中,在1920年代前衛風尚的音樂界顯然
以掌門人姿態出現。這些樂曲豐富、機巧、複雜、不求和諧,而且華麗的音響效果也與眾
不同。米堯於1974年去世,他的音樂作品雖然不是說每部都能在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但
他仍是法國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 <看更多>